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合集下载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学案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5备课人:邓威时间:2014年2月20日【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基础自主预习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一、世界人口增长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①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②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后(1950年),世界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③二战后,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1 、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出生率—死亡率= 。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正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出生、死亡、增长”到“出生、死亡、增长”,再到“出生、死亡、增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的特点。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高高低”模式;第二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三低”模式;第三种是从“高高低”向“三低”的过渡模式。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过渡模式:利:弊:“三低”模式利:弊:。

自读:人口金字塔图,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认识金字塔与人口的增长状况。

●易错点和易混点①、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1课时世界人口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自主探究】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

工业革命使欧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人口持续增长的局面。

二战结束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入阶段。

2.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模式→“高低高”模式→“”模式的过程。

『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探究活动1〗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探讨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根本原因是。

(2)按时间顺序可分成明显的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探究活动2〗读图1-1-3、图1-1-6、图1-1-7、图1-1-8及下图,探讨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指标)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是从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很低,其差异是什么?。

【总结拓展】 知识点一2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特点:知识点二 三类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4..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负担以及军事力量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反馈测评】1.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战争B.疾病C.生活水平差D.老年人口多2.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 )A B C D深圳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业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性港口城市。

据此回答3--4题。

3.当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 .人口迁移B .人口的自然增长C .人口的出生率D .人口的死亡率 4.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的生活水平高,营养好 B .人口结构年轻 C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 D .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高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2总复习课件

社会文 宗教种族 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化因素 外出求学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促进人口迁移 生态环 资源 境因素 灾难 其他 因素 分布、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家庭和婚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 姻 老人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性别年龄 男性比女性、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迁移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 人口空间分布 人才余缺
民族融合 加强 文化交流
促进 经济发展 缩小 地区差异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经济 因素 政治 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 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 大量人口迁移。 政策 战争 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引发迁移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4、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 象。
古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农业经济的脆 大批迁移 弱、战争、自 然灾害
计划经济的影 响、国家政策
流向 迁往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当 成立到20 代 世纪80代 中期
有计划、有 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 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 代中期以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 由西部迁往东 来 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自发流动 部沿海城市和
案例分析(二): 三峡水库的建 设,需要移民百 万,这又说明 了什么?
三峡库区由陆域变成水域,土地面积缩少(土地资源减少), 三峡库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一、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PPT 演示文稿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PPT 演示文稿

低出生率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拓展练习:
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 ______ 2、(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_,人口死亡率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 这属于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_型,我国的上海 就属于这种类型。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 模式_____向___的转变。
“高-低-高”模式(工业革命)
“高-低-高”
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 么关系?
人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从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起。 此类模式出现在什么国家? 为什么? 非洲人口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什么?
赤脚医生
“低-低-低”
• “高-低-高”型
过渡

“三低”型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 1、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请大家计算上面表格所给出的两个国家 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比较哪个国家的人口增 长得更快一些?
影响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 度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练习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年份 人口数 (亿 )
公元初 1750 1830 1930 1960 1974 1986 年 2 7.5 4.4 10 5 20 30 40 50

高三人文地理 第一章

高三人文地理 第一章

总51-55课时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非凡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

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

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

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

学案(1课时)【目标解读:】1.基础要求:了解世界人口增长饿趋势和地区差异2.核心要求: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而人口“三率”又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

这两个知识点要重点理解并掌握。

3.能力要求:学会结合某一个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判断,并分析其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概览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①, 20世纪以来是人口阶段。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5.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年增长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洲。

二、预习思考(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后回答①-③题。

①.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②.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③.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过渡模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通常以5岁为一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其类型有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通常把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总人口的40%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年轻型,而把老年人(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老年型。

(2)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课本P5图1-1-4第一个人口金字塔图,判断该图属于型年龄结构,导致此种年龄结构的原因是,该种年龄结构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课堂合作探究】一、世界人口增长1、特点:不匀速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P5阅读资料及P6-P7正文)特别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结束于出生率的下降。

※技巧点拔: 1、高高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40‰左右,而三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0‰左右,据此可将三种模式区别开。

恶战地理模块考

恶战地理模块考

恶战模块考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复习提纲狄峂伟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3、特点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4、原因: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5、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案背景此教学设计为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的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的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建立在高一学生有了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和初步掌握了地理技能的基础上。

本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第1课时学习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第2课时学习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二、教材分析人口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其中人口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而出生率、死亡率及由二者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本节包括“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三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特点(2)了解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懂得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有用知识和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总结归纳法九、教学过程九、课后反思优点: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搜索技术获取有用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总结归纳能力,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缺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强及表达能力欠缺,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丰收和平年,人 口增加;灾荒、 战争以及瘟疫流 行年,人口减少 生产力极大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水平进 步,死亡率下降。 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社会和家 庭观念变化、社 会保险、福利事 业的发展、国家 人口政策等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 发达。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模式 高高低 主要 特征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高增长阶段
增长下降阶段
低增长阶段
模式
出现 时间
高高低
原始型
过渡
传统型
过渡
传统型
三低
现代型
工业革命前
工业化初期,发达 国家18世纪末到19 世纪初。广大发展 中国家正处在本阶 段
发达国家20世纪 50年代进入。现 在许多发达的发 展中国家也已经 进入。
70年代中期 欧洲和北美 发达国家。
出生率 C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死亡率
死亡率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观察实验: 1.指出A、B、C三个水池中水的增长速度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 2.若将实验中的进水口、出水口和水池中的水比作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 自然增长率,说出其对应关系及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高出生率、高死亡
高增长阶段 过渡
高出生率,死亡率急 剧下降,自然增长率 增大,人口增长明显 加快
增长下降阶段 过渡
低增长阶段 低低低
பைடு நூலகம்
出生率下降较快, 出生率_低_,死 死亡率下降缓慢, 亡率_低_ ,自 自然增长率下降 然增长率_低_
率、自然增长率较
低,人口增长十分
缓慢
典型 分布 地区 极少数生产方式落 后的原始群体,如 热带原始森林的土 著居民。
工业革命使科 技进步,生活 水平提高,医 疗水平提高。
广大亚非拉人 民的解放
快速增长
持续增长
缓慢增长
思考: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人口不断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世界人口增长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一、人口增长模式 1. 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增长的阶段性特点
出生率 A
出生率 B 自然增长率
思考: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有什 么差异?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人口金字塔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 意图。横座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 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座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分组, 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老龄化:
≥65岁的人超过7﹪ 或≥60岁的人超过10﹪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 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从1750~1940年,世界发达与不发达两类地区人口自 然增长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种模式?
劳动力不足, 青壮年和社会负担过重。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进一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5岁的人超过7﹪或≥60岁的人超过10﹪为老龄化,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 大超过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 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印度的人口压力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
合作探究:
死亡率下降 1、人口增长的转变从哪个指标下降开始? 2、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使人口增长出现了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什么变化? 出生率的下降 3、哪个指标的变化使人口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止? 4、在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低位均衡后,人口增长出现什么状况? 零增长(负增 长)
1、分别表示什么模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增长缓慢;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老龄化。
原因 二战后民族独立,生
活水平提高,医疗条 件改善。
①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 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 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影响
会加大对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 致经济发展缓慢、人们 生活水平低。
“大跃进” 政策失误 和自然灾 害影响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哪些?导致我国人 口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率的波动。 经济发展水平、医疗
卫生条件、文化教育 、自然灾害等
3.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始于哪年?20世纪70年 代以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两次小的人口增长高峰 (a、b)的原因是什么? 5.中国目前属于哪一种人口增长模式?
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
人口素质。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
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 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 律性? 具有阶段性规律
2、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高低”到“过渡”再 到“低低低”的过程
3、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1.
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
低增长阶段
增长下降阶段
高增长阶段
2
3
如何从图中读取 自然增长率的数据?
说出世 界各大 洲和地 区的人 口增长 模式。
65岁以上 15~64岁
8% 70%
22%
如何 从三角座 标中读取 数据?
0~14岁
2000年
1.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 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加速 增长 负增 长 高速 增长 减速 增长 波动 增长 低速 增长
A B a b
6.中国人口增长现状的问题有哪些?未来面临的问 人口基数大,每 题是什么? 年净增人口多
典例1
材料一 2010年2月26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1 600万,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死亡率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 (2)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比重大 。 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预测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 材料二 我国每隔5) 年的 龄人口占总人口的 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2000-2005 年间均可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 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模式与地区 分布
课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 点及地区分布
思考: 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 要的增长模式? 2、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在比较 中掌握不同增长模式的特点 3、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一、人口增长模式
非洲东部的坦桑 尼亚、肯尼亚等, 大多数发 目前仍处于这个 展中国家。 阶段。
德、英、法 等发达国家 中国-计划 生育
问题与对策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需求大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差 生活水平提升慢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 国防兵力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
控制人口 数量,提 高人口素 质。
鼓励生育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过渡模式(增长型) 现代模式(衰退型)
探 2、他们面临的人口问题分别是什么?对社会发展有和影响? 究 3、分别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给 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 交通、资源、环境等带来问题,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 改善,影响人口质量的提高,同 时也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老年人口比重过 大,出现人口老龄化 问题—带来劳动力不 足、社会福利开支增 加、青壮年负担过重 等社会问题。
2.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