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纪念白求恩》学案3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纪念白求恩》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纪念白求恩》学案

课题《纪念白求恩》主备人:韩宁利审核:张光燕綦常娟王洪英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解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体会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的好处;提炼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运用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一、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所写的一篇讲话稿,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议论文。

作者简介: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二、检查预习:1.注音:派遣()狭隘()满腔热忱( ) 拈轻怕重( )以身殉职( ) 鄙视( )晋察冀( )2.释义:热忱:鄙薄:不足道:殉职:拈轻怕重: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三、课堂教学(一)、导入课堂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白求思是什么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看课文。

1.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归纳各段要点。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的重点句是:要点:第二段的重点是:要点:第三段重点句是:要点:第四段重点句是:要点:3.提问: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4“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讨论并归纳:(1)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讨论:对比方法的好处是什么?6.提问: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四、课下作业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求和得和毕淑敏小时候,我作文很好。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版)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版)苏教版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了解白求恩事迹,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和正面、侧面相结合介绍人物的方法。

4、赏析精彩语句,抓住关键词句,学会品读。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夹叙夹议的写法、正反对比的作用、语言表达艺术。

本课题教时数: 2课时教学方法:同学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设疑解疑争辩归结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第1教时一、导入新课1、抗战时期,训练家陶行知先生自筹经费辗转数国,以唤起国际的支持,有一个加拿大医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请问他是谁?——引出白求恩2、同学齐读活力课堂《白求恩纪念歌》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谈论文文体学问。

2、理解叙议结合,以谈论为主的写法。

3、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然后穿插出示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宏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有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有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他最终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宏大的路,开拓前面的事业!”检查预习作业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说说谈论文的文体特征。

2、听朗读录音,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1、谈论文常识:(1)、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3)、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4)、论证方法主要: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方论证2、每段的重点句和要点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 6《纪念白求恩》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6《纪念白求恩》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全文思路2、品味精彩语言3、领悟积淀语感。

学习重点:品味和积累精彩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精彩语言。

领悟积淀语感。

教学过程:一、把握语脉、理解语旨1、默读全文,回答: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号召我们应该学习白求恩哪些精神?号召我们要做怎样一个人?(幻灯片投影)学生默读之后,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技术)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号召我们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想一想以上要点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幻灯片投影)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根据每段的重点句概括出来的。

3、再粗读全文,思考全文四段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前三段是并列关系,依次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这些都是他共产主义的具体表现;第四段是对前三段的总结,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二、欣赏语体教师X读第一自然段。

并指导:第一二句叙述事件学生各自朗读。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幻灯片投影)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

提示:每句的前后部分意思相同,但前部分内容更概括,后一部分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形成一种层进的结构,起到强调的作用,给人以深刻印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3课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3课时)

《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整体把握内容。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内容。

2.了解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合作学习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思路的厘清是通过默读来完成的。

2.在活动中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

3.对于难点互相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合作学习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预习:各显神通搜索“白求恩”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询问长辈,了解一个白求恩的故事,制作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索资料的能力。

(二)导入:众说纷纭大话“白求恩”通过预习,学生们搜索了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给大家说说白求恩的故事。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毛泽东和白求恩聊天”和“介绍白求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写作背景。

(三)你读我听初识“白求恩”1.请四个小组分别朗读四自然段,小组编号,采取接力朗读的方式。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勾画出重点词语,辨析是否与自己朗读的一致。

并思考: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2.挑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下列练习。

给画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派qiǎn ( ) 狭隘( ) 以身xùn职 ( ) 拈轻怕重( )鄙薄( ) 热忱( ) 漠不关心( ) 见异思迁 (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全面感知。

(四)对比阅读了解“白求恩”教师出示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用“”划出每段关键句并归纳要点。

2.学生默读《纪念白求恩同志》(朱德),用“”划出每段关键句并归纳要点。

3.比较两篇文章的内容要点,完成下列表格。

教师总结:毛泽东的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朱德的文章是“总—分”的结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纪念白求恩》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纪念白求恩》学案苏教版

第六课纪念白求恩白求恩不下火线1938年初,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白求恩连续69个小时坚持在手术台上,共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

他的手术台就安放在离前线仅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震得小庙咯咯响。

白求恩却坚持在小庙里动手术,不肯转移。

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就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

战士们在火线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就这样,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知道战斗结束。

白求恩,这位加拿大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还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

1、体会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识记相关文学常识及背景信息,理解并学会运用文中成语。

1、注音、组词。

以身殉职狭隘热忱拈轻怕重纯粹鄙薄己殉萃已徇粹巳询瘁拈玷粘2、词义不远万里:以身殉职:毫不利己:见异思迁:3、作者资料作者字生卒年籍贯社会地位代表作诗词典故和意向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4、写作背景第一课时森):预习反馈并订正(实物展示台)1、注音2、作者资料3、写作背景(木)研读课文第一段,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1、在文中划出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的语句。

2、这几句语言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这几句介绍有什么作用?3、从事迹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4、提出观点的语句用的是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林)研读第二段,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白求恩对待工作:对待同志、人民:还有不少人对待工作和同志:。

这是一种论证方法,从而更突出了:2、从前线回来的人看白求恩:受过他医疗或看过他工作的人看白求恩:这是通过来从面论证。

3、两个“极端”的作用:4、“没有……不…….”是句式,相对于一般陈述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优势?(木)研读第三段,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

课题:《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1.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重点]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设计思路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的《纪念白求恩》。

看看白求思是什么人,他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或者这样导入: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二、自学自测,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派遣.( )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 冀.()求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2.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3.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三.互学互助,分析全文1.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四.导学导练,拓展提升提问: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第6课《纪念白求恩》学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6课《纪念白求恩》学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6课《纪念白求恩》学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第1课时:学习目标:结合课内外知识,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理清第一段的论述思路。

教学重点: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能够对大伙儿作简单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谈谈现在纪念白求恩有何意义。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情境导入:播放配乐诗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附注〕。

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白求恩并谈谈现在纪念观赏配乐诗朗诵、结合课外查资料所得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师可对学生的发言作小结并补充白求恩的背景资料〕白求恩有何现实意义。

2 布置任务: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回答: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号召我们应该学习白求恩哪些精神?独立摸索,在书上圈点勾画,形成自己的观点。

3 组织交流、评判交流4 想一想以上要点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学生摸索,讨论,交流,明确。

依照每段的重点句概括出来的。

5 总结:请结合文章概括白求恩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摸索,交流,明确。

教学反思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过渡:请同学这段对白求恩的介绍与第一段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

文章如此有什么作用。

〔附〕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闻名的胸外科大夫。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带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创前面的事业!〞比较,摸索,小组交流。

《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纪念白求恩》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教学过程:课前预热:根据课前发的资料,以“我所认识的白求恩”为题,谈谈自己对白求恩的了解。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明确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

(默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纪念他?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画出文中对白求恩进行介绍的内容。

2、作者写文章纪念白求恩,除了要表达对白求恩的怀念外,还有什么目的3、学习白求恩的什么呢?(请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4、文章在介绍白求恩时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介绍向白求恩学习的内容时用了什么表达方式?5、文中对白求恩的记叙和课下发给同学们的资料上的有关白求恩的故事的记叙有什么不同?二、课文讲解研读第一部分。

1文章开头是从哪些方面对白求恩同志进行介绍的?有什么作用?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文章是怎么论证白求恩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引用了列宁的话来进行论证的。

(引用论证)4.我们中国共产党员如何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的精神?研读二、三部分1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三层,应该如何划分?2每一层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三个方面是么?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4在二、三段中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纪念白求恩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的魅力。

一、自主学习
1.寻找文中觉得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1)成语的变化
(2)句式的变化
设问句:“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有什么作用?
双重否定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有什么作用?
排比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什么作用?
【课上突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课文,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向白求恩学习?
三、课堂检测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②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③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④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1.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同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A.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哪种问句?
4.文中的三个“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种精神又指什么?
5.请在横线上填出这一段叙述和议论的句子的序号。

叙述的句子有:
议论的句子有:
6.简要回答这一段叙述句和议论句之间的关系(选作)(答案中一定要有“叙述、议论、基础”六个字,全部不得超过25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