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4.2 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 专题4.2 山地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地的形成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2题。
1.Ⅳ单元地貌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死火山2.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答案】1.C 2.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M处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4.影响甲地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冰川沉积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海浪沉积作用【解析】第3题,M处地层下降,在地质构造上为地堑。
第4题,由经纬度可知,甲地为内蒙古高原,影响其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风力等外力作用。
【答案】3.B 4.A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BC线所作的岩层横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C.向斜——山地——地下水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6.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从东南向西北B.先是从西南向东北,然后是从南向北C.基本呈南北流向D.从西北向东南【答案】5.B 6.A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7-9题。
7.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 )A.褶皱运动之前 B.断层运动之后C.断层运动之前 D.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8.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9.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破碎 B.挤压力大C.张力影响 D.侵蚀作用【答案】7.B 8.B 9.C读图3和图4,完成10-11题。
10.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11.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10.图3中,形成该河谷是先形成U型谷,再进一步形成V型河谷,即先是冰川作用再说流水作用。
课时作业41:4.2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成山B.褶皱隆起成山C.向斜成山D.背斜成山2.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A.张力影响B.挤压力大C.岩石坚硬D.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岩层向下凹可知,该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故图中①为向斜山。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处岩层向上凸,应该为背斜,但是却形成了谷地,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答案 1.C 2.A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因此甲处的地质构造为断层;乙处、丙处岩层连续,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处都是断层B.甲为断层,受挤压力作用形成C.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D.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5.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A.泰山B.渭河平原C.庐山D.华北平原解析第4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甲、乙两处都是断层,但甲处显然是受张力,乙处断层是受挤压力形成的。
第5题,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泰山、庐山都是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而形成的山岭;渭河平原是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的谷地,并受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
答案 4.A 5.D(2019-2020·河南洛阳高一期末)地质构造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变位。
读某地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所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A.向斜、山脊B.背斜、山脊C.向斜、山谷D.背斜、山谷7.该地质构造()A.其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有利于储存石油和天然气D.岩层形态不利于开挖隧道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故图示地质构造及其对应的地貌分别是背斜、山谷,D符合题意。
高中地理复习 练习提升 1-4-2a 山地的形成

5.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0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解析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 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19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解析 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 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 工程建设量大。
20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11.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 B.地形 C.技术 D.移民 解析 万达高速公路沿线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 施工的最大障碍是地形。
11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6.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12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解析 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 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13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经典版)
B组 [2018·广西二校联考]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 快车”,将两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连接起来, 行程 7 个半小时,沿线穿越 291 座桥梁、91 条隧道,翻过 海拔 2 033 米的山岭,运行时速为 35 千米/时,被称为“全 世界最慢的观景列车”。“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 轨技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置一条特别 的齿轨;运行在齿轨铁路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 跟齿轨咬合着运行。据此完成 7~9 题。
高考一轮总复习(经典版)
课时作业22:4.2山地的形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渭河谷地对应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3.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地壳水平运动D. 地壳垂直运动4.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 099 m,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上升B. 褶皱弯曲C. 冰川堆积D. 风力侵蚀读“某火山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该火山体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6. 该类火山多见于( )A. 板块内部B. 板块边界C. 热带地区D. 陆地内部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A. c和a挤压而成B. b和d挤压而成C. c和b挤压而成D. a和b挤压而成8. 红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 )A.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B.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C.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D.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庐山是(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断块山D. 死火山10. 九江至黄梅之间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 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 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 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 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以下各题。
11.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2.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 ①B. ②C. ③D. ④13.读“某地层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2:4.2山地的形成练习题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基础过关』1.下面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
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
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2~3题。
2.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3.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⑤处山地是由于两侧受力使其隆起而形成的B.甲处山地是由位于向斜槽部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C.甲处附近高地物质不断向甲处堆积成山D.该地区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同时出现了褶皱和断层构造答案 2.C 3.B解析第2题,一般说来,岩层越往下,其形成越早,但是②处有岩浆侵入,且切断岩层③,因此符合要求的为C项。
第3题,④⑤处山地属于块状山,甲处山地是由位于向斜槽部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4~5题。
4.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①B.②C.③D.④5.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4.C 5.A解析庐山和泰山一样,同属断块山。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读后完成6~8题。
6.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7.若乙、丙、丁分别表示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则要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8.若乙岩层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高原属岩浆沿中央管道喷出而成B.富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C.火山只在海洋上喷发D.岩浆沿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冷却凝固可形成火山答案 6.C7.C8.B解析第6题,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受水平挤压力;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岩层上升遭受侵蚀。
高中地理 4.2 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山地的形成(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4·银川高一检测)关于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背斜常形成山地,所以山岭定是背斜B.向斜常形成谷地,所以凹地定是向斜C.向斜也可成山,背斜也可成谷D.断层上升的岩块也可以成为谷地【解析】选C。
背斜可形成山地,但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物质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可形成谷地,但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可能成为山地。
2.(2014·西宁高一检测)人类遵循地质构造规律开展的实践活动是()①在背斜构造的顶部开采石场②在向斜构造盆地找地下水③在汾河谷地修建大型水库④沿地下断层线开挖地下隧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背斜顶部物质破碎,易于采石;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丰富;汾河谷地属于地堑,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地下断层岩层破碎不稳定,不适合开挖地下隧道。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B处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4.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A.喜马拉雅山B.庐山C.渭河平原D.安第斯山【解析】3选C,4选B。
第3题,B处为背斜构造,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形成谷地。
第4题,A处为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块。
(2014·杭州高一检测)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 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下图是2013年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另据中国地震台网监测,2013年9月24日(北京时间)在巴基斯坦西部发生7.8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40 km。
读图,完成5、6题。
5.从图中来看,下列哪个板块的边界未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6.9月24日巴基斯坦西部发生的地震震源位于()A.古登堡界面以下B.外核C.岩石圈D.软流层【解析】5选C,6选C。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如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 )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2处的火已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答案】D【解析】读图,1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储气构造,选项A错。
2处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选项B错。
3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便于储存地下水,选项C错。
4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选项D正确。
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答案】 A【解析】从地表形态看,1处背斜成山,C处为断层构造,抬升的岩块成山,因此A 项正确。
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选项B错误。
D处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成,选项C错误。
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D错误。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3.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答案】 B【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地壳升降、泥沙沉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影响。
从图文材料看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都是地壳持续下沉区,而且都在大陆东岸,属于东南风的迎风海岸,因此三地海岸线的进退差异与地壳升降、海浪侵蚀等因素关系不大。
从泥沙沉积看,乙地位于黄河河口附近,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向海推进;甲地位于海河河口附近,海河含沙量比黄河小,泥沙沉积量较小,泥沙沉积与地壳下沉、海浪侵蚀等共同作用维持海岸线的动态平衡,海岸线基本稳定;丙地不位于大河河口附近,泥沙沉积量极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练习题课时作业十二山地的形成33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二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一地质勘探队在局部区域实施钻探作业获得下图资料,图中露天煤矿的煤层含有植物化石。
据图回答1~3 题。
1.该区域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2.图中开采露天煤矿的最佳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3.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山峰比丁地高280米B.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C.在甲地能看得到乙地D.含煤地层属于变质岩【解析】1选B,2选C,3选A。
第1题,图中虽然没有提供各等高线的数值,但从各钻孔的海拔数据及山峰位置可知该区域为山地。
用钻孔海拔减去煤层距地表深度即可得出煤层海拔,通过计算可知,煤层在山顶附近海拔低,在山顶东侧和西侧海拔高,说明该煤层是向下弯曲的,根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这一知识点,可判断此地为向斜。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图示的构造地貌为向斜山。
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因不在煤层区可先排除。
甲地地形坡度大,露天采煤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交通也不方便;乙地位于山谷地带,若遇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因而甲、乙两地都不宜露天采煤。
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便于修建道路,输出煤炭,故选C。
第3题,从三个钻孔的海拔可判断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 m,则山峰海拔为600~650 m,丁地海拔为350~400 m,山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 m,故选A。
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这一知识点可判断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
甲乙两地之间有海拔较高的凸起阻挡视线,故两地不可通视。
结合材料可知,煤层中含有植物化石,属于沉积岩。
(2019·济南模拟)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
如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D.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解析】4选C,5选D,6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
山地的形成
(建议用时:20分钟)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 )
A.减缓道路坡度
B.提升行车速度
C.联系更多村落
D.开发煤炭资源
【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山区修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速度快,应减少弯道、降低坡度;读图可知,方案①、④绕得太远;方案②线路与等高线垂直穿过,坡度陡;方案③弯道少,且坡度较缓,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
第2题,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弯道行车危险;之所以选择③设计方案,最主要原因为提升行车速度;减缓道路坡度是提高车速的措施,不是最主要原因;联系沿线的大城市,不是村落;不经过煤矿,开发煤炭资源不是主要原因。
(2017·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
B.受挤压向下凹陷形成
C.由地堑构造形成
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
4.图示地区的黄土来源于( )
A.东部湿润地区
B.青藏高寒区
C.西北干旱地区
D.北方半湿润区
【解析】3选C,4选C。
第3题,图中河流位于黄土覆盖的谷地,而黄土的形成主要是沉积作用的结果;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相对下降的时期,结合图中断层分布可推断出谷地是由地堑构造形成的。
第4题,西风带和西北季风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向东部搬运,在我国山西、陕西等地堆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
读下面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①处两侧的岩体比较稳定
B.②处属于向斜谷
C.③处的岩石可能为大理岩
D.④处岩层可能含有化石和石油
6.图中①处发生的地质作用不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A.裂谷
B.河口三角洲
C.断块山地
D.陡崖
【解析】5选C,6选B。
第5题,图中③处地处石灰岩地层,其右侧为花岗岩,说明经历过岩浆的侵入,受岩浆高温的影响,③处的石灰岩可能变质成为大理岩;①处为断层构造,两侧的岩体不稳定;②处为背斜谷;④处为向斜,不可能含有石油。
第6题,图中①处为断层,断层可能形成裂谷、断块山地和陡崖;而河口三角洲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7.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生物化石年代
三叶虫化石
老↓
恐龙化石
新
哺乳类动物化石
(1)说出a-b-c之间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依据。
(2)指出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并说明成因。
(3)按成因分类,说明该地区的地表岩层类型。
(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图中哪个字母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a-b-c之间的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
第(2)题,a-b-c-d-e之间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第(3)题,地表岩石含有化石,一定是沉积岩。
第(4)题,背斜构造可能储存有石油,字母b处是背斜构造。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
(2)褶皱。
岩层受挤压。
(3)沉积岩。
(4)b。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7·保定模拟)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说法正确的是( )
A.a-b-含煤层①
B.含煤层②-d-c-e
C.含煤层④-b-a-e
D.a-b-e-含煤层③
2.大旱年份深挖机井抗旱最适合的地点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分布关系可知,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含煤层①-b-a,c-d-含煤层②,含煤层④-b-a,含煤层③-b-a,由于e岩层侵入到上面弯曲的岩层中,因而其形成时间晚于图中各岩层。
第2题,图中Ⅰ处为向斜构造,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
(2017·洛阳模拟)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D.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4.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
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解析】3选B,4选A。
第3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图中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①处于顺序最后;②地层位于③之下,所以②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②③①。
第4题,由图可知湖泊的周围有断层,湖泊地处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因而可能是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
(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6.图中地质结构反映该地经历了( )
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
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解析】5选D,6选D。
第5题,沉积岩层中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位于最上层的下二叠统形成时间最晚。
第6题,结合地层弯曲可知,该地地层经过了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但褶皱形成后的岩层经过了外力侵蚀,原有的岩层已经不完整。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
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
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属于(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8.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解析】7选C,8选C。
第7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因此属于背斜成谷。
第8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 m,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 m。
Y4的海拔为180~190 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
55 m。
9.(能力挑战题)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
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
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