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使用说明及教学建议共69页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建议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建议

一、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特有内容桂林十八中刘诚宽、南宁二中李灼、玉林高中吕镜珍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运用两本教材的特点,我们团队努力对两套教材(必修一二三)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找出了各套教材特有的内容,按课标顺序和教材顺序列表如下:1、必修一部分特有内容11、以图代文示蛋白质的功能。

P.2312、科学史话: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P.24~25科学前沿: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P.25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图:DNA指纹检测。

P.262、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26~273、思考: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

P.274、图:脱氧核苷酸长链。

P.285、图: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P.286、图: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P.297、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

P.298、拓展题:统计核酸保健品的种类,收集说明书,结合已有的知识,对功效做一个评价。

P.299、实验原理:甲基录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P.26材料。

P.27步骤。

P.271.积极思维:核酸的组成有什么规律?P222.DNA分子通常为双链,RNA分子通常为单链;P2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介绍生活中接触到的糖。

P.30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燃料”。

P.303、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

P.304、红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

P.305、图:几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

P.316、淀粉大量存在于马铃薯、山1.麦芽糖水解和蔗糖水解的产物;P172.“边学边做-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建议中用冰糖代替蔗糖,用面粉代替淀粉;P18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问题探讨:将细胞比较为工厂。

P.442、分离细胞器的方法。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前言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

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

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

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己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

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解读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解读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以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为主线,阐 述细胞的生命历程。将原生物必修教材一中细胞增殖、细胞分 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等内容独立成节,课时由 原来的两课时分为四课时,增加了课程的容量。 2、新教材中对分化的原因,从遗传的表达中加以解释,为后续 课程《基因的表达》打下伏笔。 3、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中,新教材增加了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 的关系。 4、对细胞衰老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如“自由基学说”,“端粒 学说”。 5、介绍了细胞凋亡的实质和意义,介绍了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 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6、将原生物必修一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减数分裂 并入新课程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 的关系》中学习。原必修一教材中《生殖的类型》及《动、植 物的个体发育》在新教材中未出现。
在定义和概念的表达上,新教材更科学,更准确。 例如: 分化的定义中,原定义为“相同的细胞的后代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新 教材定义改为“由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定义更 准确,更科学。 在细胞全能性定义中,原定义为:“已经分化的细 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新教材定义为“指已经 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增 加了“完整个体”,其意义大不一样。使学生能更科 学地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科学家寄语: 邹承鲁院士对高中生的寄语是:办老实事,说老实话, 做老实人! 杨焕明教授对高中生的寄语是:生命是美丽的。探索 生命的奥秘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将使生命 世界更美好! 孙泳儒院士的寄语是: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 六、新课程必修一是基础,必修二和必修三是并列, 无先后之分
七、新课程中内容的调整和改变 (一)、表达更科学,更准确

XX学校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

XX学校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进度及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及进度1.考试范围:高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主要考查本学段学习的内容,期末考试主要考查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但不回避以前学习内容。

高三一、二、三模考试都考查高中全部内容。

2.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进度(如适当加快进度),但一定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学建议在课标的实施建议基础上,老师们在教学中加强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要聚焦大概念。

在设计和组织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时,围绕大概念和重要概念展开,依据重要概念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其教学策略既可以是讲解、演示、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动手活动或对资料的分析及探究,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第二,要加强科学思维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怀疑态度、质疑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史有关实例,在教学活动中鼓励质疑,培养问题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其次是通过设计各种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寻求证据的能力,注重证据的客观性。

寻求证据的方法有多种,如观察、实验、调查等,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针对问题而定。

比如调查一个种群的密度,实验怎么设计?没法设计实验,只能去调查。

找到证据以后还要去评价证据的客观性。

再次是训练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从证据推导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流畅性、严密性。

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整体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等高阶思维。

第三,要设计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也可以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环境实际来创设新的情境;还可以联系科技新进展,联系科技史、社会发展史等情境。

创设情境不光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致,关键是要围绕重要概念或者大概念的学习,引出与重要概念有关的问题。

将重要概念转化为中心问题,再把中心问题分解成几个逻辑连贯、依次递进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应该是学生可以借助直接或间接的事实性材料来讨论、探究的。

如何利用新课标教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如何利用新课标教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如何利用新课标教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一、引言高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改革逐渐深入,新课标教材相继面世。

如何有效利用新课标教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新课标教材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二、认识新课标生物教材新课标教材是以全国一站式标准化考试要求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科学,思想性强,突出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利用新课标教材,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导向性和层次性,既满足学科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设计合理教学周期在新课标生物教学中,合理的教学周期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分节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合理划分,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能力发展。

3.运用多媒体技术新课标生物教材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生物概念、生物实验和生物现象,形成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比如,通过生物实验、科技展示和生态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生物知识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2.运用生活化案例新课标生物教材强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生物技术在食物安全中的应用和基因进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等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五、加强实践教学1.组织实验实践新课标生物教材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际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践。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解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解析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与教材解析罗南弟2010年北京将迎来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次高考,新课改高考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所有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解读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以帮助学生尽早规划高三全年的复习战略,减轻新课改高考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困扰。

特别说明:本文所分析新课程标准教材以人教版为主。

一、从能力要求方面看新课程标准大纲版《考试说明》对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四个方面。

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因为北京市《考试说明》还未制定出,现参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依然是这四个能力,但是四个能力中的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

现列表比较如下(黑体表示改变的部分):大纲版高考强调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落实,既重视知识本身,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

这种能力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二、从内容的变化看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选修本除选修1中的DNA分子的粗提取与鉴定,选修3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外,其余的基本是新增内容。

通过对比新课程标准和旧大纲教材的内容,找到新课标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新增加的实验、更加突出的重点等,以及新课标有而老教材没有的章节和知识点,便于指导教和学。

必修本中新增的具体内容如下表必修1 分子与细胞与大纲版相比,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三、从知识体系角度方面看新课程标准必修1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1内容;必修2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2内容;必修3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1中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2中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基本观念,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进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

课程目标具体包括:1. 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未来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 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遗传与变异、生态学基础等。

2. 科学探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4. 生命科学前沿:包括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5. 生物伦理与环境保护:包括生物伦理、生物安全、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师培训:加强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课程发展1. 关注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2.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选择。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国生物教育水平。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的深度解读与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的深度解读与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的深度解读与教学实践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通过深入解读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和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实践分享。

一、教学理念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教材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科学全面,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变异与进化、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动物体内物质交换和调节以及病原体感染与免疫等重要内容。

教材内容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方法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推崇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验展示、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教具和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结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材是一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在深度解读和教学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使用教材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