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优质教案.doc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黄梅调“春晓”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并欣赏黄梅调这种传统戏曲形式,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春晓”,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黄梅调的基本知识介绍2. 学习并演唱黄梅调“春晓”3. 创编简单的“春晓”舞蹈动作三、教学准备:1. 黄梅调“春晓”的音频和歌词卡片2. 有关黄梅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音响设备和舞蹈空间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调的片段,引发孩子们对黄梅调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黄梅调的基本知识。
2. 学习歌词:出示“春晓”的歌词卡片,带领孩子们朗读并理解歌词的意思。
3. 学唱歌曲:播放“春晓”的音频,引导孩子们模仿并跟唱,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创编舞蹈:鼓励孩子们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师进行指导和修正。
5. 分组表演: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春晓”的歌唱和舞蹈表演,其他孩子和教师给予鼓励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1. 让孩子们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分享学习的黄梅调“春晓”,增进亲子关系。
2. 在班级中设立“小小黄梅戏台”,鼓励孩子们定期展示自己学习的黄梅调或其他戏曲作品。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梅调“春晓”所传达的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们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通过小组表演和个别展示,评估孩子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的反馈,了解孩子们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程度。
4.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大班黄梅调“春晓”音乐教案

大班黄梅调“春晓”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课程,教材为《幼儿音乐启蒙》,主要围绕黄梅调“春晓”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感受古典音乐”中的第二节“黄梅戏音乐”,详细内容为学习黄梅调的基本旋律、节奏,以及歌词的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梅戏音乐的特点,感受黄梅调“春晓”的优美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熟练演唱“春晓”。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黄梅调的节奏、旋律掌握,以及歌词的演唱。
教学重点:黄梅戏音乐的特点,以及“春晓”歌曲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歌词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歌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梅戏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黄梅调的基本知识,示范演唱“春晓”,引导学生跟唱,掌握旋律和歌词。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旋律、歌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黄梅调“春晓”的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黄梅调“春晓”歌词2. 黄梅戏音乐特点3. 歌曲演唱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黄梅调“春晓”,并尝试用黄梅戏的表演形式进行展示。
答案:学生演唱视频或照片。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地方的戏曲音乐,对比黄梅戏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黄梅调“春晓”的演唱。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戏曲音乐,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音乐素养,选择合适的黄梅调“春晓”作为教学内容。
大班黄梅调“春晓”音乐教案

大班黄梅调“春晓”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大班黄梅调音乐教材第四章《春之韵》中的《春晓》。
该曲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同名诗作《春晓》为词,以黄梅调为基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春天的气息。
详细内容包括曲谱学习、歌词理解、演唱技巧和简单的黄梅调舞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晓》的歌词内容和曲调,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黄梅调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黄梅调的演唱技巧和舞蹈动作的协调。
2. 教学重点:《春晓》歌词的理解和曲谱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曲谱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学生用书、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展示《春晓》的歌词和曲谱,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黄梅调的特点。
3. 歌曲学唱:a.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全班合唱,纠正错误。
4. 舞蹈动作学习:a.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全班展示,共同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春晓》歌词。
2. 黑板右侧:曲谱和舞蹈动作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春晓》歌词,熟记曲调。
b. 家长协助录制孩子演唱《春晓》的视频,至班级群。
2. 答案:a. 《春晓》歌词正确无误。
b. 演唱视频符合要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拓展延伸:a. 邀请黄梅戏演员到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梅调。
b. 组织学生参加黄梅调歌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MYK区第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 53|16 5|61 56|53 31|2.321|2—|
5、幼儿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诗。
活动过程:
一、听黄梅戏
放录音《打猪草》选段,让幼儿感受原曲。
1、小朋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黄梅戏)
2、黄梅戏是什么地方的剧种?(安徽)
3、这段黄梅戏的名字叫什么?(《打猪草》中的《对花》)
4、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觉得好听呢?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其感受黄梅戏的特点:抒情、优美、流畅、动听、委婉清新、细腻等。)
过程:
1、家长先教幼儿认识小动物嘴巴的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告诉幼儿小动物喜欢吃和它嘴巴一样形状的东西,家长先示范,从嘴巴里喂进图形。
2、幼儿把相同形状的图形从小动物嘴巴塞进去。
3、全部喂完后,家长和幼儿一起打开盒子,检查对与否,数一数分别有几个?
小朋友们: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
一、教学目标:
2、学习歌词
a、出示图谱,师:看,石老师唱的歌词在这呢!我们一起来把《春晓》朗诵一遍。
b、师:在唱古诗前,我还唱了一句话,你们听出来了吗?(学古诗,唱古诗,我们一起来,唱古诗。)最后一句唱的什么?(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喂尚喂。)
c、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d、配上音乐朗诵歌词。
e、男女对诵歌词。(按红色、蓝色男女对诵)
玩法:儿歌声中,爸爸将一只鸡蛋送至孩子双脚处。孩子用双脚夹注,原地转180度至妈妈处,将鸡蛋交给妈妈。然后,再转回爸爸处,重复前面动作,直至鸡蛋搬完。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黄梅调‘春晓’

示例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黄梅调‘春晓’1. 教学目标•能够听懂黄梅调‘春晓’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够跟随歌曲的节拍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用声音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
2. 教学内容•儿歌:黄梅调‘春晓’。
3.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准确地听到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幼儿跟随歌曲节拍做出动作;•帮助幼儿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
4. 教学准备•幼儿园音箱、黄梅调‘春晓’歌曲CD;•一份歌曲歌词和动作图示的教学PPT。
5.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在歌曲教学开始前,教师利用PPT或口头讲解的方式温馨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营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情境氛围。
2.歌曲欣赏教师利用音箱播放歌曲,让幼儿边听边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动作示范提醒幼儿跟随歌曲给它配上对应的动作,教师示范动作,并在教学PPT中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4.跟唱练习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着唱,加深对歌曲旋律和语调的认识。
5.跟随节拍做动作教师通过模仿或再放一遍歌曲,提醒幼儿跟随歌曲节拍,给它配上对应的动作,并制定简单的动作表演游戏。
6.加深练习巩固练习歌曲,教师请幼儿再次跟唱和跟随节奏做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6. 教学评估1.教学PPT中提供歌曲和动作的图示,检查幼儿掌握的跟随节拍做动作是否准确;2.逐个幼儿请唱歌曲,检查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歌词的正确性。
7. 教学总结根据教学效果,对幼儿进行短暂总结,让幼儿和教师相互分享感受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同时,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8. 教学反思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幼儿表现,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不足之处和幼儿需求做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
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

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梅调“春晓”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演奏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演奏这首曲子;4.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1.黄梅调“春晓”的曲谱;2.乐器: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3.教学课件;4.绘本和图片等教具。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老师播放黄梅调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做运动,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
2. 引入黄梅调“春晓”老师展示绘本或图片,介绍黄梅调“春晓”的文化背景。
让学生可以感受春季的气息,并帮助他们理解“春晓”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3. 分析黄梅调“春晓”的音乐特点老师介绍黄梅调的音乐特点,然后针对“春晓”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
引导学生听出主旋律和伴奏的演奏方式、音色、节奏和音高等方面的特点。
4. 组织学生学会演奏黄梅调“春晓”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乐器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组,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如主奏、伴唱等。
引导学生分析曲子的乐理结构和节奏,并通过演奏和检查不断提高演奏的精度。
5. 听同类乐曲评价老师播放类似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比较和评价,欣赏和理解黄梅调“春晓”更深层的艺术价值和民间文化特征。
6. 结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回想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关注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主要通过分析黄梅调“春晓”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以及通过小组合作演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演奏这首曲子,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和理解所学知识。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黄梅调‘春晓’

示范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教学设计:黄梅调“春晓”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黄梅调的基本特点和音乐风格。
2. 让孩子们学会唱“春晓”这首黄梅调歌曲。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训练孩子们的合唱能力和音乐协调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简介:介绍黄梅调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春晓”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2 歌曲结构:分析“春晓”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孩子们了解黄梅调的音乐特点。
2.3 教学资源:准备音频、视频资料,以及乐谱和教学用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1. 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让孩子们活动身体,提高注意力。
2. 唱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孩子们熟悉音乐环境。
1. 播放“春晓”歌曲的音频,让孩子们聆听并感受黄梅调的音乐特点。
2. 分组学习,让孩子们合作演唱歌曲,指导他们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3 歌曲实践:1. 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演唱歌曲,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2.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协调能力。
3.4 总结与反思:1.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总结教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评估孩子们对黄梅调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收集孩子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组织孩子们进行黄梅调歌曲比赛,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5.2 邀请家长参与音乐会,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增进家校联系。
5.3 开展黄梅调音乐主题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黄梅调音乐的魅力。
设计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
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

大班音乐教案黄梅调“春晓”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梅调并能演唱黄梅调歌曲《春晓》2.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在歌曲中表达对春天的热爱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4.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黄梅调“春晓”》2.各种交际用语及动作3.音乐欣赏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5分钟)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引导学生兴致。
2.学习黄梅调及《春晓》(20分钟)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黄梅调的概念,简单解释其起源和发展。
然后,教师教唱《春晓》第一、二句,学生跟唱。
再教学第三、四句,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最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合唱。
3.练习黄梅调及《春晓》(25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练唱,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表演。
在表演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
4.播放音乐,进行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黄梅调《春晓》的音频,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某些细节,如旋律和情感表达等。
5.合唱表演和总结(10分钟)在合唱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欣赏他们的表演。
四、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训练,学生们能熟练地演唱《春晓》。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氛围,增加了对音乐和春天的热爱。
此外,学生们在音乐活动中也锻炼了许多技能,比如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配合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
五、拓展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知识和技能训练,如观察和绘制春天的植物、制作春天的手工、学习黄梅调的其他歌曲等。
这些拓展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春天和音乐,也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目标:
1、感受黄梅戏曲调清新婉转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戏曲,并能尝试为新词创编带有戏曲特点的动作。
3、萌发幼儿喜爱黄梅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选段的原唱及伴奏音乐。
2、供幼儿学唱歌曲的图谱。
3、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4、幼儿已听过黄梅戏曲调。
5、幼儿已熟悉掌握多首五言古诗。
活动过程:
一、听黄梅戏
放录音《打猪草》选段,让幼儿感受原曲。
1、小朋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黄梅戏)
2、黄梅戏是什么地方的剧种?(安徽)
3、这段黄梅戏的名字叫什么?(《打猪草》中的《对花》)
4、你们喜欢听吗?为什么觉得好听呢?
(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其感受黄梅戏的特点:抒情、优美、流畅、动听、委婉清新、细腻等。
)
二、哼唱黄梅戏
1、你们想看黄梅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吗?如果你发现里面有你熟悉的地方就大胆地跟着哼一哼,好吗?(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
2、恩,小朋友学得真像!现在石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唱。
(跟着伴奏音乐哼唱“啦” 。
)
三、学唱黄梅调《春晓》
1、教师填词范唱黄梅调《春晓》
看你们唱得这么高兴,我和徐老师也来一段,欢迎吗?听听我们唱的和刚才《打猪草》中的《对花》有什么不同。
(曲调一样,歌词不一样。
)你喜欢哪一句?
2、学习歌词
a、出示图谱,师:看,石老师唱的歌词在这呢!我们一起来把《春晓》朗诵一遍。
b、师:在唱古诗前,我还唱了一句话,你们听出来了吗?(学古诗,唱古诗,我们一起来,唱古诗。
)最
后一句唱的什么?(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的儿喂呀喂尚喂。
)
c、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d、配上音乐朗诵歌词。
e、男女对诵歌词。
(按红色、蓝色男女对诵)
3、配上音乐学唱黄梅调:春晓
a、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幼儿跟琴慢速学唱。
)
b、跟着音乐伴奏演唱。
c、师生对唱。
d、幼儿分组对唱。
四、鼓励幼儿为古诗创编表演动作。
a、我们欣赏的这段黄梅戏有几个人唱啊?(两个)男的叫生,女的叫旦。
他们在演唱的时候,一边唱还一边怎样的?(做动作)那你们刚才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学到一些漂亮的动作呢?
b、好,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一边看一边学,好吗?(幼儿随意站位,边欣赏录象,边学动作。
)
c、请幼儿上台示范动作,大家学。
(学动作时,念唱古诗,提醒女孩子可以用手帕做道具。
)
d、有了漂亮的动作还应该有音乐配上,来!我们一起来表演。
(随音乐表演黄梅调:春晓)
五、幼儿配对表演黄梅调:春晓
1、教师演旦,幼儿演生对唱表演。
2、女小朋友演旦,男小朋友演生,自由组合表演。
六、结束
今天我们把古诗《春晓》编到黄梅戏里去了,喜欢吗?我知道你们还会很多古诗,下回我们再一起来编一编,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