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1、规程说明本规程适用于探地雷达的所有试验检测过程。
2、参数设定1)将电池装到主机上,选择与检测任务相适应的天线,将光纤分别与主机和天线连接。
2)打开主机,选择与主机所接天线相对应的天线频率。
3)扫描速度:根据测试需求进行设定。
4)时窗设置:根据探测深度进行设定(双时程),9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30~40ns,4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60~80ns,100M天线时窗一般设为500ns 左右。
5)采样点数:此参数一般使用默认设置。
6)信号位置:一般把第一组较大的波形调至单道波形显示区的第2格。
7)增益调节:对采样的波形信号进行放大或缩小,一般调节增益至满格的60%左右,禁止将波形信号调节至饱和,以避免信号失真。
8)滤波设置:在采集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去除干扰信号。
9)介电常数:根据所探测的物体通过介质对照表选择相应的介电常数。
10)保存参数:把所调节好的参数进行保存,方便下次在相同环境或介质下测量时节约调节参数的时间。
11)调入参数:把调节好的参数进行调入。
12)连续测量:采集数据时,主机和天线一直进行数据采集(适用于初支、二衬、路面测试)。
13)人工点测:采集数据时,进行人工触发,点击一次采集一道信号,适用于超前地质预报数据的采集。
14)实时处理;一般不设置为默认参数。
15)保存设置:根据需求把采集的数据保存至相应的存储器中。
3、数据采集:仪器参数设置完成后进行数据的现场采集。
4、保存采集的数据,并进行下一循环的数据采集。
5、数据采集完成并保存后,关闭主机电源,将光纤和主机与天线分离。
6、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的地方,应立即停止使用。
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测试。
7、地持雷达未经校验合格或超过校验周期,均不得使用。
地质雷达探测仪操用规程

地质雷达探测仪操用规程SIR-3000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SIR-3000型地质雷达探测仪。
二、操作步骤1、根据探测位置厚度选择适当的天线(可供选择的天线型号:100MHz、900MHz)。
400MHz、2、根据不同的探测位置选用不同的数据线。
然后将数据线带孔端与天线联接、带针端与主机联接~将主机线孔盖与数据线线孔盖相互扣上~拧紧。
3、检查电池电量~将主机朝面端电池盖打开~把电池放入电池盒内~盖上电池盖。
4、按主机上电源开关~开机。
5、将天线贴紧被测物~对参数进行设置。
6、探测完成后~先关机~再将数据线拆下。
把天线、数据线、主机放入相应的仪器箱中。
7、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地质雷达使用注意事项一、电池方面1、SIR-3000仪器电板装入后,仪器即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因此仪器如长时间(一周)不用或处于运输过程中,应把仪器电池取出。
2、电池充电时要求220V交流稳压电源,详见《电池使用注意事项》,保护充电器和电池电瓶。
3、电池或者电瓶,要做定期维护。
建议每个月做充电放电。
二、各意部件1、先连接系统各个部件,主机+电缆+天线+标记杆+测距轮,再接通电源开机;先关机再拆设备附件。
2、更换设备部件(如电缆、天线、打标器、测距轮等等)要求无电操作。
即关闭主机电源后再拆,或者连接安装。
3、发现仪器信号不好或怀疑仪器工作不正常,先关闭主机电源再检查电缆两端接头(电缆与主机的接头、电缆与天线的接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再接通电源开机。
4、电缆连接防止虚接。
联机时注意电缆接口方向,电缆接头应与面板垂直,拧紧,与主机端旋转至红线处。
天线端旋转至三个小卡槽露出,同时注意固定电缆。
电缆与天线应用环行扣连接。
三、数据线1、数据线应绕圈收放,不能折叠。
2、在工地现场注意保护仪器,避免人为损坏。
数据线应避免长期在地面磨损。
3、雷达数据线为同轴电缆,不能被重车压。
数据线不能受到重物压损,如发生意外,首先观察外表有无破损,再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3.探地探地雷达操作简易流程

探地雷达简易操作流程
1.先将电池装到主机和天线上,将光纤分别与主机和天线相连,将以太网线线
与主机和计算机相连。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Groundvision2”软件
4.当软件的“F5”为红点时,表明系统已经连接好,按“M”键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5.选择文件要保存的子目录,取测试文件名(不能超过20个字符或10个汉字)。
选择使用的模块、数据通道、天线、触发方式、如果是距离触发,还要选择测距轮及测距轮连接的主机方式、点击“antenna settings”进行参数设置。
6.在“antenna settings”参数设置里选择采样频率、样点数、迭加次数、采样间距
等参数,按“OK”退出。
7.在“measurement settings”窗口里,按“OK”退出,然后按“F5”进行数据采集。
8.数据采集完成后,按“F6”键结束数据采集,关掉小窗口,进行下一条测线的
数据采集;如果此时不想重新设置参数和起新的测试文件名,而开始一条新的测线,可以按“F2”直接进行新的测线数据采集,测试文件名称在上一条测线的文件名基础上累加形成;全部采集完成后,关掉大小两个窗口,退出”Groundvision2”软件,所有的测试数据文件均完全实时自动保存,不需人为干预。
9.关闭主机和天线的电源开关,关闭计算机,将光纤和以太网线取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一、引言地质雷达是一种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的雷达技术,通过测量雷达回波信号来获取地下目标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资源勘查等领域。
为了确保地质雷达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检查与准备1.首先检查地质雷达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是否有异常;2.检查设备各个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3.检查电源线、信号线等是否损坏;4.确保设备的电源和信号线接入正确;5.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三、测量前准备1.对于冰冻地面,需将地面冰层清除干净;2.对于泥泞地面,需清除地面上的泥泞和积水;3.检查地面上是否有金属物体,如有需要移除;4.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四、地理雷达操作步骤1.打开地质雷达电源开关,并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2.连接电脑或数据采集器,确保数据采集设备正常连接;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天线和探头;4.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正确设置测量参数,包括测量范围、采样率等;5.将天线和探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安装稳固;6.如有需要,使用标定物进行仪器标定;7.若地质雷达需要移动,应谨慎操作,避免撞击或损坏设备;8.开始进行地质雷达测量。
五、测量过程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流程;2.操作人员应避免穿戴金属物品,以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操作人员应远离雷达天线范围内的辐射,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4.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的稳定,并避免不必要的震动;5.在测量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必要的参数信息,并标注在测量数据中;6.如遇突发情况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测量,并进行相应处理;7.测量结束后,应将设备电源关闭,并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
六、记录与数据处理1.在测量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测量时间、位置、参数等信息;2.测量结束后,及时保存测量数据,并备份到可靠的存储设备;3.使用专业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结果;4.对于数据异常或不准确的情况,应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校正。
PULSEEKKO1000探地雷达仪操作规程

PULSE EKKO 1000 探地雷达仪操作规程
1.组装天线,把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按实验设计的距离尺寸组装好。
2.把接收和发射天线用线缆与控制台连接起来,然后用RS232线把
控制台连接到计算机间的串口,拧紧螺丝以防连线在测试过程中
脱落。
3.如果实验需要使用外部触发开关,则实验前把触发开关从手柄上拆下,
用线连接到控制台红色的“remote”接口上。
4.连接12V直流电源到控制台白色接口。
5.打开电脑电源开关启动雷达测试软件
6.选择必要的参数
7.在测试记录数据前,在GRAPH状态下机器预热5到10分钟
8.调试测试出始位置
9.选择“Collect”模式开始收集数据
10.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若计算机与控制台共用一个电源,应注意电源线的连接顺序,先连接计算机的电源线,然后连接RS232线,接完RS232线后连接控制台电源线,最后打开计算机启动测试软件,以防控制台RS232接口与电源间短路。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探地雷达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地下探测的高科技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建筑工程、考古发掘等领域。
为了确保探地雷达的安全使用和长期稳定运行,以下是探地雷达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1 进行探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探测前,请务必检查探地雷达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所有连接线路连接牢固且无损伤。
•确保探测器外观无损伤并正确安装。
•确保探测器的电池充满电或使用外接电源。
•确保使用的软件已经正确安装并已进行了必要的设置。
1.2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环境•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在高温、湿润、腐蚀、辐射等条件下使用。
•避免将探测器暴露在阳光暴晒或高温环境中,同时也要避免在低温环境中使用。
•探测器不应被放置在靠近辐射源的地方,也不应遭受重击或震动。
1.3 控制探测器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避免强烈振动和摆动探测器。
•避免使用过多的功率或长时间的高功率输出。
•避免在强磁场和电场干扰的情况下使用探测器。
1.4 控制探测器的操作人员•在使用探地雷达进行探测时,应由熟练操作人员负责操作。
•操作人员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风险。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范化指导书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探测器的各项规范和指南。
二、保养规程2.1 探测器的日常保养•在使用探地雷达时,应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
•保养时应定期对探测器外观进行清洁和检查,在保养之前应停止使用。
•探测器外部应做到防潮、防尘和防腐蚀处理,尤其是接头和连接线梢头处理。
•探测器表面涂层易于脱落,请勿用化学清洗剂或带有酸性、碱性溶液的清洗液进行清洗。
2.2 探测器的存储和保管•在停止使用探地雷达后,请将其清洁,放入合适的防尘袋中,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的场所。
•在存放探测器时,应避免锈蚀、摩擦、震动和挤压等情况发生。
•探测器要经常检查,保证使用时无任何损坏,避免与潮湿环境相接触,避免长时间未使用。
LTD探地雷达通用操作规程

LTD-10探地雷达操作规程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二○○二年十月二十日探地雷达现场测试规程一、规程说明本规程适用于LTD-10系列探地雷达的所有试验和现场测试,对探地雷达的试验设计、现场测试、数据处理和解释等给出执行标准。
本规程自2002年3月开始执行。
二、确认测试任务和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1、接到测试/试验任务后,立即确认测试目的和具体要求,据此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过程),确定需要的仪器型号、相关的测试软件,以及合适的天线配置。
2、依据测试计划准备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设备:一体化主机、收发天线辅助设备/工具:32米信号电缆线;电源转换器(交 直)、带插座的长电源线;直接电缆(并口线)、螺丝刀、胶带;测试计划和记录纸、笔可选设备:12V直流电瓶、测量轮测试环境:Windows98系统、GR For LTD回放和处理软件三、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与探测目标及所处环境有关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收集既可以为制定测试程序提供依据,又可为测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2、天线型号(中心频率)的选择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需兼顾目标深度、目标最小深度及天线尺寸是否符合场地需要,它可由下式初步确定:0)f MHz=式中,x为要求的空间分辨率,m;ε为围岩的相对介电常数。
对深层目标进行探测时,应采用MHz300~50等较低频率的天线;探测浅层且线度较小的目标时,应该选用MHz1000~500或者更高频率的天线。
3、测网布置测量工作以前必须首先建立测区坐标,以便确定记录剖面的平面位置。
测网布置与目标的大小和所处方位有关:测线应该沿与物体的长轴或走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目标长轴方向不明时,最好使用方格网进行测量。
四、检测过程1、正确连接仪器图1 LTD 探地雷达实际连线示意图2、数据采集软件启动(1)计算机内装有Windows98和Windows2000操作系统,开机时从启动菜单(包括windows 和windows2000两项)中选择”windows ”(缺省),进入win98系统;(2)执行桌面上的“LTDT ”程序,即可进入LTD-10探地雷达探测系统。
井下物探工(探地雷达)操作标准

6.1发射机不工作,电池不足或发射机故障,需充电或送厂家检修
6.2接收机没有信号,光纤故障,需清洁光纤或更换
6.3接收机不工作,电池不足或发射机故障,需充电或送厂家检修
6.4波形不正常,天线连接不好或天线故障,重新连接或送厂家检修
雷达主机和发射机用单芯光纤连接。一端连接在雷达主机侧门面板上的接口上,另一端连接在发射机的接口上。连接时翻开接口保护盖,插入光纤头即可,两端光纤头可以互换。
1.3.3接收机光纤的连接
连接前先检查光纤是否导通,将一端对准光源检查另一端是否有光通过。
雷达主机和接收机用双芯光纤连接。一端连接在雷达主机侧门面板上的接口上,另一端连接在接收机的接口上。连接时翻开接口保护盖,插入光纤头即可,两端光纤头可以互换。
井下物探工(探地雷达)操作标准
作业程序
作业标准
安全要点
1、班前准备
2、作业准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标位
4、收集数据
5、探测结束
6、特殊问题处理
1.1执行《通用标准》的有关要求。
1.2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
1.2.1充电
对KJH-D-Z防爆探地雷达主机、发射机、接收机进行充电。
1.2.2仪器检查
通电检查仪器状况,显示正常可以下井。
4.2数据收集
4.2.1按标好的探测位置在工作面垂直煤层竖好发射机和接收机,每次主机收集完数据后,发射机和接收机移动一个探测间距,直至探测完成。
4.2.2探测完成后保存数据,将主机界面退到收集数据初始界面。准备第二次探测。
4.2.3按上述4.2.1操作,对探测位置进行返测一次。
5、探测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010)
共1页第1页版本/版次:D/ 0 生效日期:2016-01-01
1. 目的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和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探地雷达仪器
3 操作步骤
3.1测试前的安装准备
检查所有部件是否带齐,包括:电池、雷达主机、数据线、处理器电源线、信号线、工具箱、备件、固定用绑扎带、记录本;
3.2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1)测试连接。
将地质雷达天线通过支架安装。
(2)在扫描前调试主机并对主机进行参数设置。
(3)打开电源,控制天线移动的人员根据操作主机的人员口令,将天线紧贴待测界面上匀速移动。
(4)测试结束。
按下stop结束测试点,保存文件并退出;
(5)拆除信号线,拆除天线,支架。
3.3扫描之前的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
(1)菜单系统—>设置—>调用,选择所用的天线。
(2)系统—>单位垂直刻度设为时间,单位为ns
(3)测程:900M天线探测混凝土的量程约为15纳秒,为使所有有效信号完全显示,一般设置为20ns
(4)采样点数:一般设为512或1024
采样点数越多,扫描曲线越光滑,垂直分辨率越好。
但是采样点数增大,使得扫
描速率下降
(5)每秒扫描数:64
(6)增益点数:2
(7)垂向高通滤波器:225MHz
(8)垂向低通滤波器:2500MHz
(9)数据位:16位
(10)发射率:100 KHz,发射功率越高,采集速度越快,但若采集过高,易损坏雷达系统
(11)信号位置设为手动
(12)表面设为0
(13)调出完整的直达波(首波),调整延时参数
若检测结构与上次相同,可不再次设置以上参数,系统默认上次检测参数。
(14)增益设置为自动,增益函数手动设置,可以改变增益点数多少、并且可以调整各增益点的函数大小,进而调整信号强度。
增益函数调整过大,在探测资料中可能
人为造成假象。
设置方法为先设为手动,再设为自动。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