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化学能力训练(92).pdf
12-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化学能力训练(77).pdf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77)
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 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AlO2和H2SO4
D Ba(HCO3)2和Ba(OH)2
4.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2SO4反应,生成H 2.8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2g 4g8g 10g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NO3
7. 室温时,0.01 mol·L-1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弱酸溶液的pH=4
B 加入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C加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所得溶液pH>7
D加等体积0.01 mol·L-1 NaOH溶液,所得溶液pH<7
答案:
1、BD
2、B
3、AD
4、BC
5、C
6、C
7、AC。
12-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化学能力训练(73).pdf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73) 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 2.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2为0.4mol/L C. 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 (N2O42NO2 △H > 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BCABABD 甲 乙 时间 X的转化率 b a o。
12-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化学能力训练(20).pdf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20) 【例1 】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Cd+ 2NiO(OH)+2H2O 2 Ni(OH)2+ Cd(OH)2已知Ni(OH)2和Cd(OH)2 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B.该废弃电池在酸性土壤中的污染尤为严重 C.充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D.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Ni(OH)2 【命题意图】考查镍(Ni)镉(Cd)电池有关性质。
【解析】放电和充电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放电时为原电池工作原理,负极应该失去电子,所以Cd为负极;充电时为电解池工作原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由于电池中有重金属的氢氧化物,因此在酸性土壤中废弃电池的污染尤为严重。
故选B。
【答案】B 【例2】在Cu-Zn原电池中,浓度为0.125mol/L的H2SO4 溶液200mL,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0.168L升气体,求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命题意图】考查涉及原电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解析】根据电极反应,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得:2H+ —— 2e———H2↑ 2 mol 2 mol 22.4L x y 0.168 L 解得:x =0.015 mol y =0.015 mol 则n(e—)=0.015 mol c(H+)=(0.125mol/L×0.2L×2 - 0.015 mol )/ 0.2 L==3.75× 104mol/L 【答案】0.015 mol;3.75× 104mol/L。
【例3】利用质量均为100.0克的金属铜作电极,电解溶液.一段时间后,两电极的质量差为28.00克,则此时两电极质量为 ( ) 序号阳极质量()()A100.0128.0B93.60121.6C119.091.00D88.21139.8。
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 能力训练(93)

化学能力训练(93)1.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大约增加25250~20300kPa,在这样大的压力下,较简单的硅酸盐会变成更复杂的硅酸盐。
已知:钙长石、镁橄榄石、石榴子石的化学式分别为CaAl2O8、Mg2SiO4、CaMg2Al2Si3O12。
(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的化学式分别为:钙长石:______________镁橄榄石_______________石榴子石:_____________(2)写出钙长石与镁橄榄石反应转化为石榴子石的化学方程式:2.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相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其中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也都是有B元素的化合物。
C是一种钠盐,E是C的对应的酸,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D为B 的氧化物(其他不含B元素的反应产物以及各步反应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已被略去),请填写空白:(1)A、D、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的互转在工业上有什么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3人的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而呈酸性反应的液体,pH在0.9~1.5之间,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其中H+浓度比血液高几百万倍。
试回答下列问题:(1)胃液中含有大量盐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胃液酸度增高就患胃酸过多症,下列物质不适宜用做治疗胃酸过多症药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A.小苏打粉B.氢氧化铝粉C.氧化钙粉D.纯碳酸钙粉(3)胃镜检查发现胃有少量出血,说明胃溃疡已深及______________(胃结构)。
胃溃疡病患者胃酸过多可考虑选用(2)中的______________。
(4)三硅酸镁晶体(Mg2Si3O8·nH2O)是一种常见的用来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该药物不溶于水,但能中和胃酸,用作用持久。
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 能力训练(90).doc

化学能力训练(90)1. 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H Na SO Cl ++32.、、、--B .Fe 2+、Cl -、K +、MnO 4-C .Ca 2+、H +、NO 3-、S 2-D .K +、Fe 3+、NO 3-、Cl -2 . 加热装有1 mol HI 气体的定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 2HI(g)H 2(g)+I 2(g)—Q (Q ﹥0),在t 1 ℃反应达到平衡时,I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1;若起始时在该容器中加入2 molHI ,在t 2 ℃达到平衡时,I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t 1=t 2,则x 1=x 2 B.若t 1=t 2,则x 1<x 2C.若t 1<t 2,则x 1=x 2 D.若t 1<t 2,则x 1<x 23. 1molX 气体与 a mol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A. a=1,b=1B.a=2,b=1C.a=2,b=2D.a=3,b=24.已知工业上真空炼铷的原理如下:2RbCl (液)+Mg (液) MgCl 2(液)+2Rb (气)。
对于此反应能给予的正确的解释是A 、铷的活动性不如镁强,故镁可置换铷B 、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C 、MgCl 2的稳定性不如RbCl 强D 、铷的游离态较化合态更稳定5.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Q (Q>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图I 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6. 0.03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 2,N 2O 4)混合气体共0.05mol 。
2012-2013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 能力训练(85).doc

化学能力训练(85)1 .(6分)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除液态双氧水.....外,还有另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
已知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相对分子质量为32,结构分析发现该分子结构中只有单键。
(1)该氮氢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2)若该物质与液态双氧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NH 3分子中的N 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发生反应:NH 3+HCl=NH 4Cl 。
试写出上述氮氢化合物通入足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0分)将几种分子晶体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填入下表:其原因是 。
3. 铁钉浸入4CuSO 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3AgNO 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Ag Fe Cu 、、中, 原子还原性最强;+++Ag Fe Cu 、、22中 离子氧化性最强。
4. 在一烧杯中盛有稀42SO H 溶液,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所示)。
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稀42SO H 等密度的2)(OH Ba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在此实验过程中(1)烧杯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答案:1 .(共6分)H H(1)H :N :N :H (2分)(2)N 2H 4+2H 2O 2=N 2+4H 2O (2分)(3)N 2H 4+2HCl=N 2H 6Cl 2 (2分)2 .(共20分)⑴易溶 易溶 不易溶 不易溶 (每空2分)⑵不易溶 不易溶 易溶 易溶 (每空2分)原因: 分析这几种晶体和溶剂分子的结构可知,蔗糖、磷酸、水是极性分子,而碘、萘、四氯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得出结论。
[说明] 相似相溶原理是从实验中归纳出的经验规律。
一般非极性溶质(或极性小的)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强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12-1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 化学能力训练(80).pdf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80) 1、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实现 ①Si(s)+3HCl(g)======SiHCl3(g)+H2(g) ②SiHCl3+H2======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 C. B.它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强酸C.它与强碱溶液反应只生成盐和水D.它是非金属氧化物 4、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 A.CO2是气体,而SiO2是固体 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 Na2CO3+SiO2======Na2SiO3+CO2↑ 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 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 5、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过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 D.先加过量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普通玻璃呈淡绿色是由于含Fe3+ B.坩埚、蒸发皿都属于陶瓷制品 C.“唐三彩”是一种玻璃制品 D.高温下CaSiO3比CaCO3稳定 7、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A. Na2SiO3B. Na2CO3、Na2SiO3C. Na2CO3、SiO2D. SiO2 答案: 1、 B C 2、A D 3、C 4、D 5、D 6、B D 7、A 高温 950℃ 300℃。
最新高二化学第一学期 能力训练(13)-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化学能力训练(13)1 .反应:L(s)+a G(g)b 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 1>p 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 >b D .a <b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 2(g ) N 2O 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必然量的NO 2(g ),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比拟,NO 2的体积分数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没法判断3.反应4A(g)+5B(g)4C(g)+6D(g) △H =-Q ,在必然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外形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单位工夫里生成n mol C ,同时生成1.5n mol DB . 若降低温度毕竟能生成更多的C 和DC . 单位工夫里有4n mol A 耗费,同时有5n mol B 生成D . 容器里A 、B 、C 、D 的浓度比是4:5:4:64.在密闭容中发生以下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紧缩到本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以下叙说正确的是A .A 的转化率变小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挪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 c +d5.反应PCl 5(g )PCl 3(g )+Cl 2(g ) ① 2HI (g )H 2(g )+I 2(g ) ②x p 1 p 22NO2(g) N2O4(g)③在必然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
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必然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A.均不变 B.均增大C.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 D.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
化学能力训练(92)
【例1 】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 )
【命题意图】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发生条件。
【解析】B中铁作负极,发生的反应为2HCl+2Fe=FeCl2+H2↑;D无法构成原电池装置。
A中Ag作阴极,无法实现该反应;C中Ag作阳极,能够实现该反应。
故选C。
【答案】 C
【例2 】如图装置,A、B中的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夹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上的铂夹;电源有a、b两极.若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合闭K2、K3通直流电,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电源的正、负极:a为________极,b为________极。
②在湿的Na2SO4溶液滤纸条中心的KMnO4液滴,有什么现象________ 。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A极____ ____,C极______ _______。
④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K2、K3,合闭K1,则电流表的指针是否移动(填是或否) ________。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考查电解池的有关性质。
【解析】①电解KOH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根据4OH——4e=2H2O+O2↑和4H++4e=2H2↑可知,产生的氢气(正极)的体积应是产生氧气(负极)的体积的两倍。
所以,从A、B中的气体体积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
【答】①负、正。
②紫色向D方向移动,两极有气体产生。
③4OH——4e=2H2O+O2 ↑,
4H++4e=2H2↑。
④是;组成氢氧燃料电池。
【例3】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为M(NO3)x·y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取1.21g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将此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溶液中金属全部析出。
经称量阴极增重0.32g。
求:
(1)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及x、ypH(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命题意图】考查有关硝酸盐溶液电解的计算。
【解析】(1)n(M)=n[M(NO3)x·yH2O]==0.005mol
M的化合价=所以x=2
根据64+2(14+48)+18y=242 得y=3
(2)电解总反应为:
2M(NO3)2+2H2O=2M + 4HNO3 +O2↑
2 4
0.005mol n
n(HNO3)=pH=-lg10-1=1
【答案】(1)64;2 ;3(2) 1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