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3鉴赏诗歌形象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课件-优秀课件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少年得志的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感慨、叹息的“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答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 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 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折杨柳词》 是唐代赠别思乡名曲。“羌笛何须怨杨 柳”“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唐代名句中都涉及 这一风俗,“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词。
“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本 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 还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 作尘,只有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 形象的范畴。这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 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相互交融的结果。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激情探究: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塑造 了什么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 想感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诗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怎样的形象?你感 悟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描写了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孤帆”“远 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的情景,感受 到了作者送别朋友而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 郁的绵绵友情。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 (共79张PPT)

意 境
1.意境概述
“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创设的意境上,其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清幽明净,如“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古
代
10.慷慨悲壮
诗
·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已。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泪下,感慨万千。
歌
常
见
11.幽默讽刺
的
·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揭露
古代诗歌的 语言
古代诗歌中的 炼字
古代诗歌常见 的语言风格
古
代
诗
歌
中
拟 颜 叠数 虚 形 动
声 色 音量 词 容 词
词 词 词词
词
的 炼
字
动词
形容词
虚词
•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
• 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
• 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
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要
驾《晴景》:“雨前初见
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
诗
人
形
儿 怜 戍 友 矢 怀 寄 心不
象
女 才 守 人 志 才 情 怀慕
情 惜 边 送 报 不 山 天权
长 贤 关 别 国 遇 水 下贵
的 的 、 、 、 、 、 、、
形 形 反 思 慷 壮 归 忧豪
象 象 对 念 慨 志 隐 国放
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形象鉴赏》(共21张PPT)

菩萨蛮
温庭筠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 娥眉,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锈罗襦,双 双金鹧鸪。 • 这首词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这首词刻画了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 丽女性的形象。
一 、 形 象 鉴 赏 ·
•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节。(鉴赏依据)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 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 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高考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形鉴赏
一
考题回放
(2016·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答案:第一问(3分)这四句描写 金陵望汉江 李白 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大的景象。第二问( 3分)作者以此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 造的人物形象。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 神态:“独”“怆然而涕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 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 士大夫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 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 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 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悲哀。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

”“行”“引”“ 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 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 平仄、对偶、押韵等,格律要求很多。
4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近体乐府等。
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句数大体 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
我如一只白鹤栖息田野冲破束缚恣意飞翔, 让大 自然这个鸟笼变得愈发宽大敞亮, 即便是食用布施给山僧一般的蔬食素饭, 也一定精心准备, 做出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的眼疾早 日康复, 我们将再次有约, 去看那花绽枝头,春满江上。
8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22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4
即学即练:
【例】
[20 19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 平仄、对偶、押韵等,格律要求很多。
4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近体乐府等。
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句数大体 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
我如一只白鹤栖息田野冲破束缚恣意飞翔, 让大 自然这个鸟笼变得愈发宽大敞亮, 即便是食用布施给山僧一般的蔬食素饭, 也一定精心准备, 做出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的眼疾早 日康复, 我们将再次有约, 去看那花绽枝头,春满江上。
8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22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4
即学即练:
【例】
[20 19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3鉴赏诗歌形象课件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一改多年老传统,一客一主新题型
第三节 鉴赏诗歌形象
微镜头·大讲堂 微诊断·大能量
微镜头 • 大讲堂
微点1 鉴赏人物形象 专题微评
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 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 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兼而有之,即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 《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 神面貌。
积累微汇 人物形象描写常见手法 1.通过事件来表现。这种方法多用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木兰 诗》中木兰的形象,就是通过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事来表现女英雄善 良、纯朴、果敢、英勇的品质。 2.用环境来烘托。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运用“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 和寒江、冰雪这样孤寂、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渔翁的 鲜明形象。
1.(2018·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①__壮__志__难__酬_。__诗__人__年__轻__时__豪__迈__洒__脱__,__如_今__仍__渴__望__建__功__报__国__,___ 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描__写__白__发__萧__疏__的_垂__垂__老__态__,__写__出__了__人__生__暮_年__的__悲__苦__之__情__。__③__孤__独__寂_寞_ _。__尾___ _联__直__接__抒__发__对__故_去__的__友__人__强__烈__的__思__念__,__表_达__了__苦__无__知__音__的__寂__寞__心_境__。__(_每____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一改多年老传统,一客一主新题型
第三节 鉴赏诗歌形象
微镜头·大讲堂 微诊断·大能量
微镜头 • 大讲堂
微点1 鉴赏人物形象 专题微评
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 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 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兼而有之,即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 《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 神面貌。
积累微汇 人物形象描写常见手法 1.通过事件来表现。这种方法多用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木兰 诗》中木兰的形象,就是通过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事来表现女英雄善 良、纯朴、果敢、英勇的品质。 2.用环境来烘托。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运用“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 和寒江、冰雪这样孤寂、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渔翁的 鲜明形象。
1.(2018·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①__壮__志__难__酬_。__诗__人__年__轻__时__豪__迈__洒__脱__,__如_今__仍__渴__望__建__功__报__国__,___ 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描__写__白__发__萧__疏__的_垂__垂__老__态__,__写__出__了__人__生__暮_年__的__悲__苦__之__情__。__③__孤__独__寂_寞_ _。__尾___ _联__直__接__抒__发__对__故_去__的__友__人__强__烈__的__思__念__,__表_达__了__苦__无__知__音__的__寂__寞__心_境__。__(_每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件新人教版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 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 “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 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 秋毫”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 “旷达洒脱”。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 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 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安肯来邪?”
2.景物特点(意境)常用术语
类型 动 静 悲 壮 美
术语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二、意境赏析题 意境,顾名思义,“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客观环 境;“意境”既包含作者描绘的客观环境,又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直白地说 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触发。因此,所谓“意 境”,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和情调。
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3单元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核心知识二(共16张PPT)

【注】①华胄:旧指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
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闻名。
2020/7/29
11
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关于竹的特点概括,从词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即 可,“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性 孤高似柏”“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由此可以概 括出竹的特点。作为托物言志类的词作,词人一是表达对 竹的喜爱,二是希望自己有像竹一样的品质。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7/29
9
[解析]题干的要求是“简析这首诗塑造的杏花形象”, 答题范围是整首诗,需要答出全部步骤。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 也不愿忍受屈辱的杏花形象。(第一步)通过对妖娆美丽、 占尽春光、花落逐春水、芳魂无玷的杏花形象的描写,(第 二步)表达了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守 自己的节操和见解,坚持变法改革的志向。(第三步)
1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
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7/29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68张)

②“为赋新词”指为写一首新词。
小题微练 1.(2019·四川省眉山市办学共同体联考)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注】 ①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 位卑的寒士。②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③ 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④荫: 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⑤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 蹑:履、登。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⑦“地 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 矣。⑧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 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 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 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 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 星星白发。
黄仲则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也大多 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客中闻雁》虽然是诗人黄仲则年少时写的 作品,但是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④,荞麦花开白雪香⑤。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⑥。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 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 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③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 声响。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 野上的树。原,原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8·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 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___①__壮__志__难__酬_。__诗__人__年__轻__时__豪__迈__洒__脱__,__如_今__仍__渴__望__建__功__报__国__,___ 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描__写__白__发__萧__疏__的_垂__垂__老__态__,__写__出__了__人__生__暮_年__的__悲__苦__之__情__。__③__孤__独__寂_寞_ _。__尾___ _联__直__接__抒__发__对__故_去__的__友__人__强__烈__的__思__念__,__表_达__了__苦__无__知__音__的__寂__寞__心_境__。__(_每____
_点__2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2018·安徽省马鞍山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乱后①逢村叟 杜荀鹤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注】 ①乱后:唐末黄巢起义平定之后。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
——一改多年老传统,一客一主新题型
第三节 鉴赏诗歌形象
微镜头·大讲堂 微诊断·大能量
微镜头 • 大讲堂
微点1 鉴赏人物形象 专题微评
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 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 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兼而有之,即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 《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 神面貌。
解析 (1)词后“沧洲”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词人晚年闲居沧洲时所 写。词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 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 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 “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洲”,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 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 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 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 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 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的幽愤。
古代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 性格。
3.运用描写手法。各种直接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细 节描写)和间接的(侧面烘托)描写手法,都可以用来表现形象。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都是诗歌中表现形 象所常见常用的。
小题微练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积累微汇 人物形象描写常见手法 1.通过事件来表现。这种方法多用于刻画人物形象。例如《木兰 诗》中木兰的形象,就是通过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事来表现女英雄善 良、纯朴、果敢、英勇的品质。 2.用环境来烘托。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运用“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 和寒江、冰雪这样孤寂、寒冷的环境,烘托出了渔翁的 鲜明形象。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试分析词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___诗__歌__描__写__了__一__个_被__闲__置__不__用__的__抗__金__英__雄__形__象__。__诗_中__人__物__曾__经__ _金__戈__铁__马__,_驰__骋__疆__场__,__现__在__虽__被__弃__置__不__用__,_但__仍__胸__怀__报__国__之__志__,__心__ _系__抗__金__前__线_。__诗__歌__通__过__这__一__形__象__的__塑__造__,__表_达__了__自__己__壮__志__未__酬__、__报__ _国__无__门__的__感_慨__。_______
【注】 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_①__饱__经__战__乱__,__身__心_俱__疲__的__老__者__形__象__。__②__亲__人__离_散__,__孤__苦__无__依__的_ __形__象__。__③__不__堪__赋__税_之__苦__,__愤__愤__不__平__的__形__象__。_(_共__6_分__。__每__点__2_分_,__意__思_ _对___ 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