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

合集下载

养老金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养老金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养老金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面临养老金体系的改革压力。

养老金改革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保障以及民众福利等多个方面,因此各国都在寻求国际经验的借鉴,以期能够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养老金改革的国际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养老金改革的启示。

一、瑞典的个人账户制度瑞典是养老金改革的典范之一。

该国在上世纪90年代废除了传统的基于工龄和工资的养老金制度,引入了个人账户制度。

根据这一制度,每个工作者都有一个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和支付都与个人账户挂钩。

这种个人账户制度使得养老金更加灵活和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养老需求。

二、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制度新加坡的养老金改革以强制储蓄制度为核心。

该国实行了一种名为“中央公积金”(CPF)的制度,雇员和雇主都需要定期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金储蓄。

这种强制储蓄制度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有足够的养老金积累,减轻了国家的养老负担。

三、德国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德国的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包括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三个层次。

国家基本养老金是最低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

这种多层次的养老金制度确保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四、加拿大的养老金投资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以其优秀的投资管理而著名。

该国的养老金基金由专业的投资机构管理,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这种养老金投资的方式使得养老金积累更具有收益性,为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以上只是一些国际经验的简要介绍,每个国家的养老金改革都有其独特之处。

对于我国养老金改革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和思考:首先,借鉴瑞典的个人账户制度,可以考虑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中引入个人账户,提高养老金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其次,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制度,通过强制储蓄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

此外,可以借鉴德国的多层次养老金制度,建立一个包括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在内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的第一 次 抚养 子 女 期 外 , 丈 夫 和妻 子 都 应 该
工作 并 向他们 自己 的退休账户 缴 费。
一 87 一
. 口. . . . . . . . . . . . . .
瑞典 养老金 计划 的现 收现 付部 分 比较 独 特 的是它计 算 每个人 未来退 休待 遇 的 方式 。 每位 工人 工资税 的 16 % 记人 个人 账户 , 即名 义账 户 。 根据瑞 典人均工 资增 长 的情 况 , 把 每年的收 人 记 人 这些 虚 构 的 账 户 。 ④工 人 到
龄人 口 与 65 岁 以 上 人 口 之 比 为 5 : 1 强 , 现 在
一 86 一
这一 比例 不 到 4 : 1 , 将 来 有 可 能 下 降 到 3 个 工 人 养活 1 个退 休 者。 ( 3) 工 资税 增 幅 过 快 。 瑞典 的 工 资 税 率 已 经 很 高 , 接 近 20 % , 但 是 为 了保 持现 存 制 度 的收 支平 衡 , 工 资税 率 还 要提 高 。 根 据瑞 典政府 的估计 , 到 2 02 5 年 税 率要 提高 到 36 % 。 ① 国 际 货 币基金 组织 认 为 , 工 资税 率最 高不 能 超 过 26 % 。 ( 4 ) 对 经 济 发 展 的抑制 。 很高的养老 金税率不利 于企业 发 展 和增 加 就业 。 ( 5) 收人 分 配 不 公 正 。 瑞 典 养老金 的给 付 是 以 工 人 最 高 的 巧 个 收 人 年 份平 均值 为基 础 计算 的 , 如 两 个 人 一生 收 人 相等 并缴相 同 的税 , 但 他 们的 日后养 老 金 待 遇 可能有很 大 的差别 。 这种计 算方 式对 白领 工 人 有利 , 损害 蓝 领工 人 的利益 。

养老金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养老金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养老金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问题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各国纷纷建立了养老金制度。

本文将对国际上几个典型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一、瑞典的养老金制度瑞典的养老金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养老金制度之一。

瑞典的养老金制度采用了“三支柱”模式,即国家养老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

国家养老金由政府提供,职业年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个人储蓄则是个人自愿缴纳的。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又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体作用。

瑞典的养老金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退休年龄。

根据个人的意愿和经济状况,瑞典人可以选择在55岁至67岁之间的任意时间退休。

这种灵活的退休年龄政策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灵活性和就业率。

二、德国的养老金制度德国的养老金制度也是一个典型的“三支柱”模式。

国家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由政府提供,职业年金是中间层次的养老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个人储蓄是个人自愿缴纳的。

德国的养老金制度注重公平和可持续性,通过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德国的养老金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退休年龄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退休年龄将逐步提高到67岁。

此外,德国还鼓励延迟退休,通过提供额外的养老金福利来鼓励人们延迟退休。

三、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与瑞典和德国有所不同,采用了“强制储蓄”模式。

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由中央公积金委员会管理,雇主和雇员都需要强制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金。

这种模式保证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个人账户。

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人账户,养老金会根据个人的缴纳情况和投资收益进行累积。

这种个人账户的模式鼓励个人自主储蓄,并提高了养老金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四、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借鉴意义以上几个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都有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瑞典的灵活退休年龄政策,通过提供不同的退休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瑞典 美 德 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瑞典美德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上)2016-03-01摘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各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大量出现的老年人口对各国自身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国家人口政策的干预下,我国的人口结构迅速转变,也加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我国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比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瑞(典)、美、德、日的养老保险制度,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方式。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基本民生问题,而且是涉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问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具有数量大、规模广、速度快的特点。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列入老龄化国家。

3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这一比重从1982年的4.91%到现在上升到接近10%。

而且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预测,再过15年,也就是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2%。

如此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考验着我国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

养老不是仅仅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还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医学、专业护理服务等等。

未来养老的发展不能局限于政府或者家庭方面的承担,还需要使养老走向社会化,鼓励社会机构、企业等等参与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经过6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养老保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面对日益增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迫切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以下四个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瑞(典)、美、德、日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瑞典养老保险制度瑞典作为“北欧五国”之一,素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它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其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浅析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发展及其现代启示瑞典名义账户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为瑞典的居民提供了一种养老金制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瑞典的养老金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名义账户制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瑞典名义账户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瑞典名义账户制度的发展历程1. 初期历程瑞典的养老金制度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的制度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分配制度”,即当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被用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传统的分配制度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缺乏可持续性、对年轻一代的负担过重等。

2. 名义账户制度的引入为了解决养老金制度的问题,瑞典政府在1999年引入了名义账户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将个人的养老金储蓄与个人的财务状况挂钩,通过个人账户的形式管理养老金,从而增加个人对养老金的所有权感和自主权。

3. 后续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典的名义账户制度也进行了多次改革。

包括提高缴费比例、调整投资比例、增加个人选择权等,均是为了使制度更加灵活、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1. 引入市场机制2. 加强个人选择权瑞典名义账户制度不仅引入了市场机制,还加强了个人的选择权,使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管理自己的养老金账户。

这种做法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应该注重增加个人选择权,提高个人对养老金的管理能力和自主权。

3. 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瑞典名义账户制度的推出还提高了整个养老金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情况。

这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应该注重提高社会各界对养老金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增加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高社会对养老金制度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4. 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允许个人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目标来进行投资。

这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应该鼓励和引导个人寻求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提高养老金的收益和保值能力。

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养老金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层面上形成的退休金筹集、管理运营和支付模式的体系。

它作为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和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而瑞典是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代表性国家,其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清晰的养老金体系。

本文拟通过对瑞典养老金制度的研究,通过分析瑞典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及构成,瑞典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及其效果等方面,以期对瑞典养老金制度进行更深入的介绍并且从中总结出对于中国养老金制度建设的参考依据。

一、瑞典养老金制度的构成内容在瑞典,养老金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部分养老金构成。

(一)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是一种缴费养老金,其费用来源于参加者个人缴费和政府拨款,但政府拨款为养老金的主要来源。

以1993年为例,瑞典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为804.04亿克朗,其中社会保险缴费为367.27亿克朗,占总收入的45.68%,国家财政拨款补贴405.94亿克朗,占总收入的50.49%,地方财政拨款补贴30.87亿克朗,占总收入的3.83%。

瑞典基本养老金保险项目非常广泛,又分为基本养老金的主要部分和附加部分。

下面对基本养老金的主要部分加以介绍:1.退休养老金。

根据“全民养老”原则,凡在瑞典居住3年以上的人,不论是瑞典公民还是外国侨民,也不论退休前个人收入状况如何,从年满65岁生日的那个月开始即具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但养老金可以根据其实际提前或推迟退休的时间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65岁为正常退休年龄,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老人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如果提早至60-64岁退休,每提早一个月,减发0.5%养老金;如果推迟到66-70岁退休,每推迟一个月,将增发0.7%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按照政府确定的一个基数的96%给付,这个基数约等于一个人的基本生活费用。

为了保证退休老年人的生活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政府每年会根据物价变动对基数进行调整。

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

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
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 源与理论基础
目录
01 一、制度渊源
03 三、结论
02 二、实践探索
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是一种广受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其核心思想是通 过建立名义个人账户,实现个人账户的资本化运作。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养老保 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 有益的参考。
一、制度渊源
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不 断深入,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压力。在此背景下,瑞典率先实施 了名义账户制,旨在通过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资本化程度,增加制度的可持续性。 随后,这一制度安排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相比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具有以下优势:首先, 它能够明确每个人的养老权益,使个人账户的归属更加明晰;其次,名义账户的 资本化运作能够实现养老金的增值保值;最后,名义账户制能够减少国家财政对 养老保险的投入,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可能导致短视行为、忽略长期养老保障需求等。
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名义账户制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首先,这 一制度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养老保障选择权,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自己的养 老金。其次,名义账户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劳动者参 与市场竞争。最后,名义账户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资 本的利用效率。
三、结论
总的来说,养老保险“名义账户”制的制度渊源与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合理 性和可行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一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提高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各国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 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
对于未来的发展,我们建议:首先,加强资本化运作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监管; 其次,制定合理的费率政策,以满足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需求;最后,员工和企 业的利益诉求,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养老保险 “名义账户”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的养老保障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 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精算要素研究

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精算要素研究

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精算要素研究杨植强郭林丁建定2012-6-14 14:43:44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2011年5期第91~98页内容提要:瑞典是当今世界上实行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最为成功的国家。

由对瑞典名义账户制养老金计划的运行机制进行描述,进而分析了其供款和支付环节的收入指数、继承所得、管理费用、平衡比率、平衡指数、自动平衡机制、年金除数、调整率等精算要素,并探讨这些精算要素对瑞典名义账户制的效应。

研究表明:上述精算要素共同构成了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的精算体系,一方面推动了制度的财务平衡,提高了制度自身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制度的公平性,名义账户制可成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作者简介:杨植强(1968-),男,湖北武穴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湖北武汉430074);郭林(1983-),男,河北深泽人,国家公派华中科技大学与瑞典Lund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养老金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精算(瑞典隆德22007);丁建定(1964-),男,河南南阳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湖北武汉430074)。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名义账户制(NDC)养老金计划在瑞典、波兰、拉脱维亚、意大利等国家付诸实施。

十多年来,波兰、拉脱维亚、意大利等国家借鉴瑞典经验,纷纷建立了NDC养老金制度。

国外理论界对名义账户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以Rober Holzmann、Edward Palner和Nicholas Barr为代表的一批国外学者对名义账户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他们从基本概念、设计与执行理论问题、改革试点国家的基本经验等几个方面对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对瑞典NDC养老金制度研究方面,Agneta Kruse对瑞典NDC计划的财务稳定性、政治可持续性、公平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1]47-64;Jan Selen和Ann-Charlptte Stahlberg分析了瑞典NDC制度改革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因素[2]1175-1184;Joakim Palme探讨了瑞典养老金制度尤其是NDC计划的特点[3]42-53;Ole Settergren着重分析了包括NDC养老金计划在内的瑞典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平衡和代际平衡[4]99-114;Annika Sunden对以NDC计划为主体的瑞典养老金制度的分析[5]1-15;Edward Palmer既对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框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6],又对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未来进行了探究[7]171-2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0年代的养老金改革
• 1991年成立由七党派代表 “养老金工作组” • 1992年公布改革草案框架,形成名义账户制雏形 • 1994年改革方案得到议会通过 • 1995-1998年改革过程出现搁置 • 1998年6月通过全部立法,1999年起新制度运行
• 3、改革后的制度框架
• 第一层次是“保障养老金”(GP),替代原来的FP制度,为家
额待遇型养老金。 • (2)收入关联型养老金(ATP) ,建立于1960年, 基于工资最
高的15年来计算待遇, 缴费满30年,替代率约60%。 • FP和ATP都为现收现付制,缴费都来自于工薪税。 • 公共养老金面临的问题:与通胀挂钓;再分配效果差;劳动
力市场扭曲;无储蓄效应。
• 此外,约80%的劳动力加入“准强制性”的职业养老金,基 于劳动力市场协议,替代率处于10-15%之间。
年金待遇调整系数
• 年金待遇调整采用“调节指数(Adjustment Index) ”,调整幅度 为社会人均收入增长率与1.6%的差额再加上通胀指数。
• 例如,如果人均工资增长为2% ,消费价格指数为1% ,待遇 调整指数则为1.4% (2%-1.6%+1%) ;
• 如果人均工资增长率为1% ,消费价格指数为1%,那么,待 遇调整就为0. 4% (1% - 1. 6% + 1% ) 。
• 尚未退休人口的待遇债务可以通过其账户记账余额反映出 来;而已退休人口的待遇任务则通过加总已退休各年龄组 人口的实际支付退休金乘以年金除数计算得出。
• 如果平衡率为1,则意味着名义账户制度体系处于财务平 衡状态,即资产和负债相等。如果比率低于1,制度的负债 超过资产。这时,自动平衡机制将被激活。
• 周转期则是缴费和基于此缴费的待遇给付之间的预期平均时间 ,它包括两部分:即缴费周期( Pay in duration)和支付周期( Pay out duration)。缴费周期指的是制度内参保成员的平均缴费年龄 距离平均退休年龄的年份;而支付周期则指的是平均退休年龄 与预期寿命间的年份。
• 养老金负债反映的是当年份未来养老金待遇支付流量的现 值,包括两部分:尚未开始领取退休金人口的待遇支付债 务和已退休人口的待遇支付。
• 真实费基是按扣除参保者个人7%缴费后计算,实际 缴费率为: 17.21% /93% = 18. 5%。
• 在18. 5%的缴费中, 16%进入名义账户,这部分缴费资金由4个国民 养老金基金(AP)管理。每支基金接收全部缴费的四分之一,并承 担相应的养老金待遇支付。
• 积累制账户分配的缴费率为2. 5%,这部分资金由积累制“养老金管 理局” PPM)汇集,由PPM转移给市场上竞争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 投资运营,参保人自己选择投资基金。
• (四)财务自动平衡机制
• 为了应对财务上的不稳定性,瑞典在名义账户制度中引入 了财务“自动平衡机制”(Automatic Balancing Mechanism, 简称ABM) 。
• 该机制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制度资产与负债的“平衡率 (Balance Ratio) ”来调节名义账户的记账利率即“收入指 数”,从而重新实现资产负债平衡。
计调查型的最低养老金待遇,针对低收入群体,靠税收融资; • 第二层次是名义账户,称为“收入养老金”(inkomstpension) ; • 第三层次为实账积累制,称为“费用养老金”( Premium
Pension) 。
图1 保障养老金与账户养老金的关系
二、瑞典名义账户制设计
(一)缴费
• 参保人缴纳名义账和积累账户合计缴费率为工资收入的7%,收入在 高于“最低纳税收入基数”门槛时才进行缴费;雇主缴费率为 10.21%;缴费基数上限为“收入关联基数”的8.07倍,雇主缴费超 出上限的部分不计入雇员个人账户,进入国家税收。
• 计算公式为: 平衡率= (缴费的资本化值+缓冲基金) /养老金负债
• 在计算公式中,资产方包括缴费的资本化价值(Capitalized Value of Contributions)和缓冲基金的现值。
• 缴费资本化价值是将每年的缴费资产乘以“周转期”(Turnover Duration)计算得出。
瑞典名义账户养老金制度
(严禁应用商业目的,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房连泉
2014年3月15日
提纲
• 一、瑞典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 二、瑞典名义账户制设计 • 三、基本评价一、瑞Fra bibliotek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 1、90年代之前的传统养老金制度 • (1)国民养老金(FP),建立于1913年,为覆盖全体国民的定
(三)年金待遇的计算方式
• 瑞典在确定名义账户养老金待遇时,引入了“年金除数 ”(Annuity divisor)概念。
其中: Di:年金除数 K-i:退休年份数( k = i, i+ 1, i+ 2,等) ; X :月份数(0, 1, ⋯11) ; L i:i年龄组人口每10万人中的存活人口数量比 养老金领取最低年龄为61岁
表2 年金除数表
年金除数中的“增长范数”
• 年金除数对于特定年龄组人口是特定的,它反映了退休 人口的平均余命以及1. 6%的年金回报指数。1.6%的“ 范数(growth norm)”实际上是假定的一个隐性年金 回报率,它采用了预期经济长期增长率指数。
• 年金待遇预先按1.6%的实际收益率来计算净现值,由 于范数的存在,年金除数会小于预期寿命。因此,个 人退休初期的年金待遇会较高,而后期的待遇会下降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后期的退休金待遇转移至前期, 使个人提前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二)“名义利率”的确定
• 其中 t 为年份
It: t年的利率指数(社会平均收入指数) KPIt : t年6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 Yt : t年16至64岁全部缴费人口的费基收入(工资扣除个人缴费) Nt: t年16至64岁全部养老金缴费人口数量 Ut: t年社会平均收入 k: (t-2)年份和(t-3)年份社会平均收入估计误差的调整系数 “收入指数”的调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去3年内社会平均收入扣除通胀因素后的 年均变化率;另一部分是过去一年中的通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