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合集下载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篇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政治教案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本课安排依据(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

具体为: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4、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尽职尽责、拜托、就坐、历经、呐喊、典籍翻阅、芸芸众生、雄心勃勃、飒爽英姿、冒失、延续、讨教、赋予、过意不去、孤苦伶仃、无偿”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4、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真实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难点:理解“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含义,受到思想启迪,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

五、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学习词语教学目标:1、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介绍作者。

(二)题解: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二、新授(一)检测词语,学习重点词语。

1、大屏出示本课词语,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理解词语。

对疑难词语进行讨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认识及不理解的词语。

(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指名朗读课文,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音,提示学生边听边在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上注音。

3、同位合作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默读思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2段)、第三部分(第13~16段)、第四部分(第17~20段),找到相应段落,想想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5、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2009 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A 组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专业分类:公共理论课课程名称:语文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过程二十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白岩松第一课时一、复习旧课:演讲的知识:1. 演讲的定义。

2. 演讲的三大特点。

3. 演讲稿的一般结构。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 30 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

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

(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一)简介作者:(约 2 分钟)提问(约 1 分钟)讲授(约 1 分钟)白岩松,1968 年出生,蒙古族,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

讲授他的主持风格:质朴、机智、深刻、活泼。

他正直而热情的人文情怀深受观众的青睐。

在 2004 年,他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荣获“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人与做文”演讲比赛的特等奖。

最近,荣获 2008 年金鹰奖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二)题解:1.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

2. 教师概括: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

人格,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通常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诚信、善良等等。

题目运用了比喻,形象说明了追求崇高人格在每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性。

(约 3 分钟)启发讲授(三)梳理文章结构:1. 同学齐读全文,感知整体内容;教师正音、释义。

2. 教师:演讲辞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头、主体、结尾。

演讲辞的开头应精心设计,力求引人入胜。

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提问式、故事式、议论式、抒情式等等。

演讲辞的主体就是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要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精彩有力的结尾是演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能催人奋发,引发听众的思维。

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结式、呼吁式、含蓄式、名言式等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讲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讲义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建构、运用语言、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演讲。

2.学习以事明理的论证方法。

3.领悟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的人格魅力,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难点:1.分析本文如何运用充分典型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2.理解卡萨尔斯的名言。

3.分析本文语言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钱重要还是人格重要?贫亦乐,苦亦乐,甜亦乐,苦亦了,同苦同甘,安之乐之,齐家齐室,心善志坚。

2.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调查显示:孩子心中最尊敬的人,90%以上都不会说自己最尊敬的人是父母,父母是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的恩人,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多体谅父母。

3.娱乐明星:房祖名、柯震东吸毒事件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剖析白岩松对“人格”一词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作者简介(大家知道白岩松吗?)青年”。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时所作的演讲。

二.题解:你对学位及人格的理解是怎样的?学位,是衡量人们学识的重要标尺,有学士、硕士、博士等;人格,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品质,健康的人格包括乐观、积极、自信、宽容、善良、诚信等。

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

三.梳理文章结构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论点、论据、论证)。

第一部分(第1段),开场白。

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2~7段),用三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名言,自然点题,提示主旨。

第2~3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汉语九年级上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汉语九年级上册《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

第二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第一、二课时(初学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琴、拜、籍、翻、延、雄、爽、姿、冒”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芸芸众生、尽职尽责、拜托、呐喊;翻阅、雄心勃勃、飒爽英姿。

掌握“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澡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4.理解伟大人格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通过两位老人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 教学难点:课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

如:讨(论教)、拜(托见)、翻(越阅)、延(误续)、冒(昧失),理解词意并会用“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词语的方法。

(本课词语学习方法是: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学习词语。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过多。

4·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1)“先……然后……再然后”(2)“不再是……而是”注意:抽学生造句,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用。

立志与做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立志与做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2、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

教学重点1、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2、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色。

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读书人,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事业家(职场人)。

教学方法:阅读练习法、习题讲解渗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中国蒙古族,中共党员,著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专题评论员、《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主持人。

2000年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华语主持群星会获年度终身成就奖。

每天出现在电视里的他,言辞犀利,但并不刺耳;立场坚定,但并不刻板。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的希望与思索。

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

白岩松睿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表面上,他的语言更华丽,更有诗情画意,但藏在一副眼镜后的小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思想更深邃,更沉稳。

2000年,他在悉尼奥运会的直播,他的即兴直播,甚至丝毫不逊于体育频道主持人。

朴实无华、一身正气,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决不哗众取宠,真实做人,在做事中踏踏实实做人,这就是白岩松。

经典语录:人只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二、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1.2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1.2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教学设计《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

学习本文文情并茂,叙议结合,营造和谐、轻松的演讲氛围的特点。

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立业和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引发学生对“立业和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教学难点】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训练学生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和展示材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源整合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通过学生自学、老师讲解,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一、让学生运用网络查阅有关作者白岩松、季羡林、冰心的资料。

二、查阅文章中的生字词。

了解这篇文章的体裁(演讲词),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小卡片。

三、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谈谈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

【教学思路】本课时的学习主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什么是演讲词?以及演讲词的特点和写法。

通过活动,让学生结合文本,并经过筛选、整合和展示所搜集的有关材料后畅谈读完文章的诸多感受,从整体上感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

分析这三个故事对表现文章中心有怎么样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自身,反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成就我们的“最高人格”?一、新课导入一问:什么是“人格”?(学生思考议论并做答)二问:你希望被别人称为是一个“人格”怎么样的人呢?(学生答:希望被别人称为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三问:你认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应具备哪些品德?(学生答: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心胸伟大、无私奉献……)师:人格高尚的人心胸伟大,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了个人冒尖,而是为了大家都能够过幸福的生活。

他愿意牺牲自己,专心为别人。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本地的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的老师今年高考前到衡水中学参观、交流高考复习的经验时,看到该中学的校园里树起了介绍学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学生的碑牌,从中得到启示,回校后也效仿衡水中学的做法为本校历年考取北大、清华的每位学生里起了碑牌,碑牌上主要介绍学生简历、取得的荣誉和个人的人生目标,借以宣传本校教育水平和实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参加接力活动,争取努力考上北大、清华,有更多的碑牌树起来,让这条碑牌的长龙不断延长。

走进这所学校,碑牌已联成一片,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从当地一所较有名气的小学校门走过,校内几幢大楼的名称赫然入目:“清华楼、剑桥楼、哈佛楼……”把国内外最著名的学校作为学校大楼的名称,想必这所小学想从小为学生打好基础,为国内外第一流的大学输送人才,尽管这些学校有着所谓先进的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国际的教育视野,而实际上未来能进入清华、北大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学习的学生不知有几个人,即使有,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考上北大、清华甚至剑桥、哈佛等名校的考生不仅学校引以为傲,社会和政府也推崇备至。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台州市蛇蟠岛景区日前推出了“高考荣誉纪念石壁”,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石壁留名。

此举引来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高考荣誉纪念石壁”的具体做法是,凡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台州籍学生(包括已毕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可凭本人 __、入学通知书或学生证到景区报名,参加“中国名校台州籍学生名录石刻”活动。

石壁刻录的内容为:学子的姓名、籍贯、所录取的大学和届级。

收取30元/字的雕刻成本,留名学生可获45年游景区的贵宾待遇。

家长、社会、政府的推波助澜使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不解的名校情节和受制于高考指挥棒的追逐高分的应试教育可以给人带来诸多的功利,这种功利教育不仅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孤独症、学习焦虑症、感觉综合失调症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已成为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无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节名称
人格是最咼的学位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 的深层次思考。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 中的结构特色。
德育目标:感受世纪老人独具的人格魅力,体会“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深远 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思考。
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
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第7~12段,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终点的世纪 老人冰心仍关心年老病人状况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议论再一次印证了 “优 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第三部分(第13~16段),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 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
1989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2月调至中央电视台,是《东 方时空》主创人员之一。自《东方时空》1993年5月开播至今一直任“东方 之子”栏目主持人,迄今已采访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新闻人物数百人,平均4.9天就有一集白岩松与名人的访谈在《东方时空》播出,数量居中央电位”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立业与做人”的深层次 思考。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故事之中的结构特 色。
教法、学

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时间分配
复习旧课(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一新课讲授(40分钟)一课堂练习
(20分钟)一效果测评(15分钟)一课堂小结(3分钟)一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一导入新课一新课讲授一课堂练习一效果测评一课堂小结一作业布
置一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课堂练习 效果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师介绍本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提出学习要求。
一、作者简介
白岩松(1968),内蒙古海拉尔人。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一个民族的奋进历史和优良传统只有代代相承,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 步,因此,作者并没有把思考停留在对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敬佩之中,而
是把笔触伸到年轻一代。第13段承上启下,第14~15段讲述了北大一批刚刚 走进校园的年轻人,因不忍冒昧打扰先生,只好用竹子在老校长季羡林先生家 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来满足自己想看望先生的愿望的故事。 故事本 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述简洁而平实,第16段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使 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
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
憾,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第四部分(第17~20段),联系个人实际,抒发感慨,总结全文。
作者因职业的缘故,“听多了这样的故事”,对那些“优秀而大写的人”的 平凡而伟大感受颇深,于是感慨多了,思考更深了。第17段用一只气球作譬, 虽是作者反思自己,却也令浮躁的青年人同思。第18段明确指出要“在自己 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字里行间洋溢 着对季羡林、冰心等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无限的敬意。第19、20段,在
二、分析结构与内容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 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
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4~12段),用两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告诫,自然点题, 提示主旨。第4~6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
思考和感慨的基础上,作者真正明白了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的 真谛,表达了自己朝这个目标奋进的执着。 优秀的人一一优秀的新闻人一一优 秀的节目主持人与卡萨尔斯的优秀而大写的人一一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一一 优秀的大提琴家,虽是同例类推,却也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融汇着数代人的 人生经验。
三、写作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