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与传承——《史记》阅读策略
阅读史记的方法

问鼎史记三足并立——谈《史记》阅读教学要把握好的三大环节宁阳二中卢国栋观看了山东临沂第十八中学段淑君老师、山东临沂苍山一中马鸿侠老师、苏州十中滕柏老师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录像后,我很受启发和鼓舞,敢竭鄙怀,斗胆起了这个宏大的题目,恭书短文,抛砖引玉,期望得到广大专家和同事的批评指正。
《史记》的阅读教学,首先还是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本,又在反复领悟中潜移默化的积累知识和文化,但《史记》作为一个专题选入高中教材,它必定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所以,《史记》的阅读教学绝对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文言文教学。
我认为,作为一部文学名著,《史记》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也就是《史记》阅读教学要把握好的三大环节。
第一,指导学生学习《史记》的“叙事艺术”。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
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
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
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不胜枚举。
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这是《史记》在中国众多的史籍中特别具有文学魅力的原因之一。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以《史记》整本书阅读为例摘要:我国对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更新,就使我国语文教学的形式与要求都发生了新的改变,其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拥有足够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所以本文将就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进行研究,浅谈如何才能够建立起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阅读指导引导在高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自己阅读鉴赏能力。
1如何就语文核心素养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选择在教师进行阅读的文本选择的过程当中,既要选择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容,也要选择具有学科核心素养与文本契合的书。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彻底地领悟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才能够选择出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阅读文本。
教师在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既要选择有丰富的交际、情境的书,也要选择一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具体的语言置于特定的交际环境与历史文化当中,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
教师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也要选择一些利于学生进行联想的文本,这样丰富的形象,将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教师还要选择能够体现中国汉语美的文本,从而表现出具体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既感受到了汉语汉字的独特美丽,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也能够体验到语言文字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具体美感。
2如何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指导2.1学生可以借助课文进行学习,从而研读文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讲解《项羽本纪》这一篇目时,就可以从文档的阅读当中了解到项羽的内容,比如项羽的生平、家族关系,也可以了解到深层内容,比如项羽的家世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古代姓名的来历。
如何在县城中学有效开展《史记》的整本书阅读

如何在县城中学有效开展《史记》的整本书阅读发布时间:2021-11-01T02:11:01.917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3期作者:龚鑫鑫[导读] 摘要:《史记》作为古典古典传统文化,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一部历史巨著,它有非常人性化化的内容和特点。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中,《史记》课程的学习过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
老师和学生共同解读课文,分析人物,品味情节艺术,欣赏司马迁的语言风格和个人情感,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丰富历史知识。
一、引言人类文明是一条记忆之河,跨越疆域,连接时代;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拓展现在与未来,是文明永恒的声音。
今天,随着汉语学习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孩子们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致意见。
孩子们越早接触历史,就会越深刻地影响他们的发展,他们越能巩固终身发展的基石。
然而,从大量的历史书籍和书籍中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能够为他们的成长增加正能量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读了历史,有些人只看到了斗争和阴谋;有些人看到的确实当年万里觅封侯的恢弘大气。
成千上万的人,成千上万的面孔,不同的起点,结局自然不同。
要让年轻读者读史以明志、发现古文魅力,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就是阅读历史名著《史记》。
二、阅读《史记》对中学生的现代意义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书籍也进入了电子时代,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他们想要阅读的材料,同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由于他们识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有限,很容易被一些虚假阅读所迷惑。
根据研究,目前,读古籍的中学生不到20%,能读完整古籍的不超过5%,但读网络小说的中学生占60%,超过50%的中学生阅读《读者》、《萌芽》和《微型小说》。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能够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古典文学是历史上最辉煌的经典作品和最精彩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中国古代古典文学中有诗歌、散文、小说、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使中国古典文学绚烂美丽。
史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史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史学巨著。
它记录了从周朝到汉朝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社会变迁,内容丰富而广泛。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培养阅读能力、拓展视野。
本文将以《史记》为例,设计一节名著阅读教学。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史记》的重要性和价值;2.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献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史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史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司马迁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其创作动机和意义。
2. 分析《史记》的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整体结构和各篇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史记》由纪传体和本纪体两部分组成,每篇章都叙述了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
3. 解读《史记》中的代表性篇章选取《史记》中的几个代表性篇章进行深入解读,如《本纪》中的《夏本纪》和《周本纪》,《纪传》中的《伍子胥列传》和《韩非子列传》等。
通过讲解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思想内涵。
4. 阅读和分析《史记》的片段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史记》片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5. 学习使用史学研究工具介绍史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如史料的查找和分析、历史地图的使用等。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深入了解《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授课讲解法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的背景、结构和特点,解读其中的代表性篇章,并指导学生进行文献分析和批判思考。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配发一段《史记》的片段给每个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向全班报告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3. 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展示相关的《史记》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和不同的历史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论。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初解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初解读作者:李倩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0年第04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理念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化操作,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
其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相对于其他三个要素而言,显得应试功能不强而成为课堂上的点缀。
当然,既然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矫正纯粹应试教育的力量,那面对“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要素的时候,也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目标指向进行深度的解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要素中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文化;二是传承;三是理解。
通常情况下,“文化”的概念是宽泛的,在语文教学的语境之下,从国别差异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国家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而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要素中,文化常常是指祖国的传统文化。
“传承”具有主动承接的意味,其指向文化的延续。
这个延续又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承载体的延续,比如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熟记一些经典名篇、名句,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二是文化作用的发挥,比如说学生所记忆的知识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加以运用,又比如说在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在很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谦让品质,实际上就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无形传承,也就是说,文化传承不只是被动地接纳、积累以符号为代表的知识,更是指文化浸入血脉,真正成为影响人的言行的内在力量。
至于“理解”,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文化理解首先是对文化符号的理解,即读懂文化符号的含义。
其后是对传统文化延续过程中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意义的深层理解,即能够超越文化符号的表面意义,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原来的文化符号含义中去,以丰富原来的含义,形成自己的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传承”与“理解”的顺序问题,曾经有人提出“理解”应当置于“传承”之前,其实在笔者看来,计较这个顺序意义不大,因为传承与理解其实是互相交织、螺旋上升的过程,传承中有理解,理解中进一步传承,这才是对文化传承与理解因素的合理理解。
“阅读《史记》,提高素养”活动课教案

“阅读《史记》,提高素养”活动课教案作者:吴荷萍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09期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精神。
2.了解《史记》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价值。
3.通过读书交流,初步了解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2600多年间的历史,理解《史记》的思想内涵和人物特点。
4.积累书中的成语,懂得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认识其艺术价值。
5.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1.学生人手一册少儿版《史记》,阅读一至两个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至少写十篇读书笔记。
2.教师认真阅读原版《史记》,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潜心备课,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司马迁及创作《史记》的背景,走近作者学生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司马迁的生平: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入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
后来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撰写历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奋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司马迁还撰写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课件出示司马迁发奋创作《史记》的故事: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史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史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记以其丰富的内容和高度的学术价值闻名于世。
在学习史记的过程中,除了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史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分析史记,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与挑战史记作为一部庞大的历史著作,阅读起来困难重重。
但正是这种全书览读的方式,才能够真正领略到史记的博大精深。
对于学生来说,整本书的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然而,由于篇幅冗长和内容繁杂,整本书的阅读也面临一些挑战。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投入其中,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三、教学设计方案1. 前期准备在正式开始整本书的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导览、问卷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他们对史记的基本了解和认知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提出一些问题,为整本书的阅读打下基础。
2. 阅读分析教师可以将整本书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分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每一章节中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史记中的观点和价值观,并与现实生活和当代社会相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对书中的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
3. 学习辅助工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史记,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学习辅助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用于总结和归纳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认知范围。
4. 课堂互动与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
新课标下的语文论文:“整体意识”统领下的《史记》整本书阅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论文:“整体意识”统领下的《史记》整本书阅读《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纪传体通史,其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渗透,记录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从语文角度对《史记》开展整本书阅读,突出的是文学性,固然可以对十表、八书以跳读、泛读等形式进行,对于史学性强而文学性不足的篇章,以略读、速读的形式展开;但对同一历史时期(如秦末汉初)文学性强的各种体例的文章,不仅要细读、精读,还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在单篇内容把握的基础上,与其他相关联的传记内容勾连整合,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比较阅读,这样才能较为全面的把握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才能有较为准确而全面地把握。
如果只孤立的阅读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传记而不进行整体综合,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把握必然失之片面。
如何以整体意识为统帅进行《史记》整本书阅读?我们以为必须注意到下面几个方面。
1《史记》中以“互见法”叙述的相关人物事件必须贯通李长之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中说:“司马迁在一个历史家之外,兼是一个艺术家,他晓得每一篇传记一定有一个中心,为求艺术上的完整起见,便把这次要的论点(在艺术上次要)放在别处了。
这是前人所发见的‘互见法’。
”“互见法”作为太史公首创的一种撰史方法,它把某一人物的生平事迹或某一事件的始末经过,分散在数篇之中,彼此错落,相互补充;既然“人物的生平事迹或某一事件的始末经过,分散在数篇”之中,我们阅读时,就不能拘于某一篇章的阅读,必须将人物、事件相关篇章纳入阅读范围,进行整体性的阅读,这样对人物与事件才能有较为全面把握。
——刘邦如《萧相国世家》,太史公着力要表现的是“高祖的忌刻”(李长之语),《淮阴侯列传》,主要表现的是“决断为一人成败之机”(同上),为此,在《萧相国世家》中,涉及萧何推荐韩信、用计诛杀韩信的两部分内容,一者以“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一笔带过,一者以“淮阴侯谋反关中,吕的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一笔带过,都以“语在淮阴侯事中”与《淮阴侯列传》勾连互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推 《史 记 》,是 因为笔 者 曾主持 过相 关 的省级 课 题研 究 ,有 成员 进行 有 效 的指导 。
力 的培 养 ;除 了基 本 行 为 规 范 ,爱 国 与感 恩 教 育投 入 多 一 点 ,绝 大 兴 趣 导 向的个 人 坚持 是远 远 不够 的 。笔 者认 为必 须 有组 织性 、结构
部 分 老师 不会 关 注学 生走 向社会 、走 向未来 的做 人 教育 。殊不 知 , 性 ,有 功 能诉 求 的阅读 策 略进行 指 导 。具 体 操作 策 略如下 :
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2018年第 l期
Quality education
课 岁{I;毒丈
语 文核心素养之 文化 理解 与传承
— — 史记 阅读 策略
学 生 的语 文学 科 素养 :其 一 ,能让 学 生增 加对 祖 国优 秀 文化 的认 同 程 中相互 监 督相 互鼓 励 ,坚 持将 阅读 计划 落 实到 每天 、每 周 。
感 和 自豪感 ,并 能将 优秀 的古 代传 记 作 品置 于特 定 的交 际情 境 和历
语 文 学科 的特 殊 性决 定 了阅读 能力 的形 成没 有 办法一 蹴 而就 ,
文 学 的认识 ;其 三 ,能在 阅读 中对 人 物形 象形 成 正确 的价 值 取 向 , 段重 在 量 的积 累 ,教 师应 定期 对 团 队的 阅读进 度 与落 实情 况 检查 和
并 在 品味 中形成 审美 体 验 、发展 审美 能力 ,提升语 文 素养 。
督促 ,保 证 团 队内部 能 良性交 流 与帮 扶 ,并 及 时给 阅读 能 力较 弱 的
者 首推 有 “史 家之 绝 唱 ,无韵 之 离骚 ” 的 《史 记 》为 课外 阅读统 一 员 根据 《史 记 》篇 目的难 易和 文 言知 识积 累 的任 务 , 以及 组 内成 员
读本 。
阅读 水 平 的高 低 ,制定 出阅读 计 划 。起始 阶段 的操作 策 略主要 是 在
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策略地阅读 《史记 》,益处有四,利于培养 自主 阅读 习惯 的养 成 上 ,并学 习 作简 单读 书 的笔 记与 批 注 ,阅读 过
这 种教 育 理念 培 养 出 的学 生 步入 社会 ,对 其 做人 与 做事 的 风格 形成
首先 ,将 《史 记 》的课 外 阅读 分 解 为 四个 阶 段 :积 累 与整 合 ,
会 带来 负 面影 响 ,甚 至造 成价 值观 模糊 乃 至扭 曲 的一系 列社 会 问题 。 旨在使学生养成 自主阅读 的习惯 ;感受与鉴赏 ,指导学生精读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改 变 这些 痼疾 ,引进 优 秀传统 文 化进 校 园是 符合 我 国 国情 的重 要 良 传 记 的 方法 ;思 考 与 领 悟 ,引导 学 生 对 传统 文 化 中 的历 史 作 品尤 其
策 。
是 人 物形 象能 从 不 同角度 提 出见 解 ,形 成研 究性 文本 ;应 用 与创 新 ,
【关键词 】核心素养;传统文化 ;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 标 识码 】A
从 事多 年班 主任 工作 和语 文教 学 的教 育工 作者 们 常有 这样 的体 推荐 。
会 :教 师关 注 更 多 的是 知 识 层 面 的传 授 ,思 维 品质 的训 练 ,应 试 能
作 为课外 集体 阅读 的篇 目,要 想 取得 阅读 的高 效 ,仅靠 自发 的 、
其次 ,将 集体 研 读与 个人 精读 相 结合 ,以小组 为单 位完 成平 日
于 家庭 秩 序 和家 庭 和谐 氛 围 的建 立 ,更是 给 每个 受 教 育者 一 份社 会 的阅读 积 累 。
责 任 感 ,一 份担 当精 神 ,一份 无 论 身 处何 处 都 不 改本 色 的 大 国公 民
优 秀的传 统 文化 是 民族智 慧和 情感 的传 承 和发 扬 。古 人家 风家 鼓 励 学生 写 出有 价 值 的人 物传 记 作 品 ,包 括 文 言 文传 记等 个性 化 自
训 中所 崇 尚 的尊 亲 爱幼 ,感 恩 诚 信 ,正 是传 统文 化 中道 、德 、孝 的 传 。
体 现 ;儒 家 思 想 “修 身 、齐 家 、治 国、平 天 下 ” 的处 事 原 则 ,,利
史 文化 情境 中去 理解 、分 析和 评 价 ;其二 ,能 获 得思 维 的发 展 与提 提 升素 养必 须 靠 长时 间 的积 累和 努力 。在 教师 的指导 下将 阅读 分 解
升 ,阅读 中学 生 自觉 运用 批判 性 思维 审视 作 品 ,形成 自己对 历史 和 为 阶段 性任 务 ,循 序 渐进 ,厚 积 薄发 ,符 合语 文 学 习的规 律 。本 阶
观初 步 形成 的中学 阶 段 ,笔者 认 为课 外 阅读是 提 升语 文 素养 的 重要 读 书和 做读 书笔 记相 辅 相成 ,缺 一不 可 。
切 入 口,而且 ,将 语 文学 科教 学融 入 传统 文化 的教育 必 不可 少 。笔
第一 ,以 团 队小 组 为单 位 ,确 定 语文 学 科 负责 的组 长 ,组 织 成
李瑞玲
(海 南省 农 垦 中学 ,海 南 海 口 570226)
【摘要 】提升语文 学科素养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 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策略有步骤的阅读 《史记 》,可以
让 学生 对传 统文 化产 生认 同感 ,并通 过激 发 学生 学 习的主 动性 ,达到发 展 个性 ,培 养创 造 能力 的 目的 ,以期 实现 对 学生 的终极 人 文 关怀 。
周 国平先 生在 《假如 我是 语文 教 师 》一文 中指 出 : “假 如我 是
的文 明素 养 。在这 些 优秀 文化 的 滋养 下 ,培养 出的将 是 人格 健 全 , 语 文教 师 ,我 只让 学 生做 两件 事 ,一 件是 让学 生 大量 阅读 ,养 成 每
有社 会 责任 感 的 高素 质 的人 。 因此 ,在学 生人 生 观 、价值 观 和 文化 天读 书的 习惯 。 另一 件是 让学 生 养成 每 天写 日记 的 习惯 。 ”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