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
(完整版)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非教师教育类人才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非教师教育类) 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英汉口笔译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文化、商务、旅游、科技、教育知识,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中的一般性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以及经贸、文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4.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使用第二外语阅读外文资料、翻译外国文献。
5.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1、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在“中等”(含中等)以上,专业实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含中等),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3、学分与学时:学分:160.5 学时:2613四、相关和相近专业英语、汉语语言文学、日语 (俄语、德语)五、专业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多文体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语言比较、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基础口译、专题口译、应用翻译、文学翻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导论、中国文化概要、英语国家概要、商务英语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1.人才培养方案时间分配表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进度表(1)-(3)3.人才培养方案汇总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时间分配表3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进度表(1)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进度表(2)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进度表(4)翻译专业专业培养方案汇总表8。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翻译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科技素养,能够从事外贸及商务机构、外资企业、科研院所、翻译公司和政府涉外机构等部门的笔、口译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英汉互译中的基础理论和技巧,注重翻译实践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学生要达到下列培养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及第二外语基础知识、翻译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能力结构:1.双语转换能力:培养较强的英、汉语言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及双语转化能力,并兼有第二外语的初级运用能力;2.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基于英汉语语言文化对比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鉴赏;能够结合所学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处理不同类型文本的基本翻译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的人文知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3.工具使用能力:能够掌握现代翻译技术(计算机辅助)和翻译项目中的分工合作、管理、协调等能力;4.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素质结构:1.语言与文化:能够基于英汉双语文化知识,有效地沟通、协商,在跨文化的国际语境中妥善地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化及相关问题;2.职业规范: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3.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4.沟通与交际:能够就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陈述报告和文稿,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培养措施1.培养框架基础阶段的两年,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重视TEM4应试技能的训练;专业阶段的第一年,着重培养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和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专业阶段后期着重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国家级(或省市级)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笔译或口译(中级)测试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工作。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将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硕士有机结合,坚持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培养面向全球一体化、适应中国国情与区域人才市场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专业特色:英语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受到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现途径:(1)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2)英汉双语优良师资;(3)依托我院多年来积累的高水平实践、实习基地,多年来翻译口译大赛的承办及参赛经验以及系统完善的口笔译实训、实习经验,保证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
(4)依托我校林业优势,借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优秀师资之力,为培养“专才”铺路。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培养要求: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通识知识: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
学生除专业技能外,将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专业知识:本专业学生除了接受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还将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校本共同知识:概要了解林业、生态及绿色发展基本常识,了解林业翻译基本技巧。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专业代码:050261;专业名称:翻译;修业年限:3-7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
二、专业简介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08年获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软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多个双语平行语料库,各种CAT软件,建有笔译实验室和口译实验室。
本专业以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主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强化专业翻译技能培养,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中原文化翻译和机助翻译教育教学为特色的本科专业。
翻译专业毕业生基础厚重,专业扎实,不仅应拥有娴熟的英汉互译技能、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同时能够运用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能够按照国际、国内通行的翻译职业规范从事口译或笔译实践活动。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和口译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度的科技文本的翻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作。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2. 双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双语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3. 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以及译者综合素质;4. 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基本知识、外国文学基本知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人文素养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着“打好基础,强化能力,注重素质,尊重个性,突出特色,追求应用”的思路,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与知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和相关的翻译理论,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知识,能胜任外事、法律、商贸、文化、新闻、教育、旅游等行业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做到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会”;通过课堂教学和其它途径认知词达12,000个。
2. 了解英汉翻译理论,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积累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具备较好的口笔译能力。
3. 了解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知识,熟悉文秘工作以及外事礼仪,能够处理办公室有关的中英文文件以及接待外宾等涉外工作,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
三、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四、相近专业翻译、汉语言文学、经济管理。
五、专业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时文选读、中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写作与修辞、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史与作品选读、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译汉理论与实践、汉译英理论与实践、交替传译、商务与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等。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七、总学分、总学时及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至少获得166.5学分(其中必修课138.5学分,选修课28学分)。
选修课中经管类、艺术类及自然科学与工程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表。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将翻译专业与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硕士有机结合,坚持翻译理论与技巧教学与实践应用并重,培养面向全球一体化、适应中国国情与区域人才市场需要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专业特色:英语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
本专业学生除受到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现途径:(1)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2)英汉双语优良师资;(3)依托我院多年来积累的高水平实践、实习基地,多年来翻译口译大赛的承办及参赛经验以及系统完善的口笔译实训、实习经验,保证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
(4)依托我校林业优势,借我校工程机械专业优秀师资之力,为培养“专才”铺路。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培养要求:翻译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通识知识:翻译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通识”中突出“专才”,打造真正适合社会的高级英语人才。
学生除专业技能外,将进一步学习汉语文学知识,提高汉语应用能力;广泛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获得作为职业译员的基本素养,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专业知识:本专业学生除了接受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外,还将系统地学习口译与笔译的技巧,掌握林业、工程机械、经贸等工程领域翻译的基本技巧,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校本共同知识:概要了解林业、生态及绿色发展基本常识,了解林业翻译基本技巧。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培养方案(2010年5月修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英汉翻译人才的需求,具有坚实的英汉语言基础和娴熟的语言交际能力,熟练掌握英汉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掌握一定的国际商务、旅游、科技、文秘、教育及文化知识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外贸、外事、金融、旅游、教育、科研等部门尤其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及三资企业从事翻译、文秘、进出口业务、涉外旅游、教育及科研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具有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好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考试达到一级及以上水平;能规范流利地使用普通话。
3.系统掌握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娴熟运用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尤其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口、笔头互译能力。
4.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以及相关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情,了解经贸、文秘、旅游及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5.具有实际运用一门第二外语的一定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三、学制、学位、学时与学分1、学制:本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
修业年限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翻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I.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能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文化的生力军。
,。
,,,,,,。
,。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汉语和外语两方面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汉外口笔译基本技能,具备口笔译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2。
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译者综合素质;ﻫ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公共外交知识;ﻫ 4.了解翻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了解翻译专业的行业需求和动态;ﻫ 5.熟悉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ﻫ6。
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
:— , , ; ,, ;;; ;- ,,,;-,,,, ,;—,;-, China;— ,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4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V。
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多文体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音训练、汉语读写.:, ,, Reading,,,Reading .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英汉比较与翻译、商务翻译、文学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
:,, ,,,, , , ,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国际商务、英美文学及作品赏析、语言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朝鲜语、俄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
专业代码:050261;专业名称:翻译;修业年限: 3-7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
二、专业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08年获教育部批准,2009年开始招生。
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软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多个双语平行语料库,各种CAT软件,建有笔译实验室和口译实验室。
本专业以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依托主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强化专业翻译技能培养,力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中原文化翻译和机助翻译教育教学为特色的本科专业。
翻译专业毕业生基础厚重,专业扎实,不仅应拥有娴熟的英汉互译技能、了解翻译的职业特点,同时能够运用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能够按照国际、国内通行的翻译职业规范从事口译或笔译实践活动。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丰富的百科知识、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掌握多种文体笔译技能和口译技能,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其相关行业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机构(部门)的实用类文本和一般难度的科技文本的翻译、交替传译、涉外交际等工作。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2.
双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双语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
3. 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能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以及译者综合素质;
4.
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人文素养,相关知识包括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学基本知识、外国文学基本知识、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人文素养包括政治思想素养、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五、专业核心课程
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应用翻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
六、专业特色课程
中原文化翻译、机助翻译、翻译测试
七、课程结构及总学分和总学时构成表
表1 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非师范类)
八、翻译专业课程计划总表(见附件1)
九、翻译专业分学年课程设置一览表(见附件2)
附件1 翻译专业课程计划总表
附表2:翻译专业分学年课程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