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语翻译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MTI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MTI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2.培养内容:(1)语言基础课程: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方法以及外语语法和词汇的系统学习。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翻译原理与方法、口译技巧、跨文化交流、翻译文化等内容。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如科技翻译、商务翻译、文学翻译等。
(4)实践课程:包括实际翻译、口译实训、翻译项目管理等实践性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步骤:(1)第一阶段: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全面学习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奠定语言和文化的基础。
(2)第二阶段:提高翻译与口译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翻译和口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3)第三阶段:应用与实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接触实际的翻译项目和口译任务,了解专业领域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第四阶段: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行毕业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以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
4.培养特色:(1)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参与大量的翻译和口译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
(4)师资力量的保障:外国语学院将聘请具有丰富翻译和口译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和指导工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5.培养成果:(1)语言能力:学生将掌握至少两门外语,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译和书面翻译。
(2)专业知识: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语言学和翻译学知识,熟悉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翻译技巧。
(3)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工作的能力。
(4)实践能力: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翻译项目的管理和组织。
总之,外国语学院的MTI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高级翻译与口译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将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跨文化交流任务,为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

翻译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翻译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及科技素养,能够从事外贸及商务机构、外资企业、科研院所、翻译公司和政府涉外机构等部门的笔、口译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英汉互译中的基础理论和技巧,注重翻译实践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学生要达到下列培养要求:知识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及第二外语基础知识、翻译学科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能力结构:1.双语转换能力:培养较强的英、汉语言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及双语转化能力,并兼有第二外语的初级运用能力;2.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基于英汉语语言文化对比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译文和原文的对比分析、鉴赏;能够结合所学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处理不同类型文本的基本翻译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的人文知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3.工具使用能力:能够掌握现代翻译技术(计算机辅助)和翻译项目中的分工合作、管理、协调等能力;4.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具有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
素质结构:1.语言与文化:能够基于英汉双语文化知识,有效地沟通、协商,在跨文化的国际语境中妥善地解决复杂的语言、文化及相关问题;2.职业规范: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3.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4.沟通与交际:能够就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陈述报告和文稿,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培养措施1.培养框架基础阶段的两年,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学生打好“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重视TEM4应试技能的训练;专业阶段的第一年,着重培养较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和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专业阶段后期着重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国家级(或省市级)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笔译或口译(中级)测试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工作。
翻译学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学专业培养方案引言翻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研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意义传递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完整的翻译学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优秀翻译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翻译学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翻译学人才:1.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能熟练运用多种语言进行翻译工作;2.熟悉各类翻译理论,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3.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熟悉各领域的文献和资料;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5.具备敏锐的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6.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内容语言基础1.英语基础:包括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培养;2.第二外语基础: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需要,可选择法语、德语、日语等作为第二外语进行深入学习。
翻译理论和技巧1.翻译理论基础:学习不同学派的翻译理论,了解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翻译技巧培养:掌握各类翻译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3.特定领域翻译:针对不同领域的翻译需求,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如法律翻译、医学翻译、商务翻译等。
专业知识1.文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习国内外文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社会科学知识:学习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了解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3.自然科学知识:涉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科技类翻译的理解能力。
跨文化交流1.跨文化交际学: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跨文化沟通技巧:培养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3.国际交流实践:通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锻炼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1.语法和语义分析:学习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精确的语言分析;2.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写作和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批判性思维培养:通过学习逻辑学、辩证法等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和案例学习,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英语(翻译方向)专业代码:050201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理论、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翻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口笔译技能,毕业后能够在教育、外交、外贸、金融、媒体、旅游等行业以及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国际会议等承担口笔译及相关文字交际与沟通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英语语言、英汉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英语语言、笔译技能、交替传译技能等实践能力训练,具备良好的汉英双语表达能力,熟练运用双语在涉外场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沟通与组织工作,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基本的研究与协调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完整的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并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3、了解我国国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并通过选修学习有关课程,了解一些经济、外贸、法律、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4、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口笔译翻译基本功,能够从事并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业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5、具备运用电脑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函电往来、信息检索、业务沟通等应用能力;6、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及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8、具有创业、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与人合作、沟通的良好愿望和能力,具备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能力训练、基础写作、基础笔译、中级笔译、基础口译、中级口译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2)

六、专业特色课程
口译系列课程(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FGD 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言对比、计算机辅助翻译。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附表一:英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程 类别
专
课程名称
第二外语 Ⅰ-Ⅱ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Ⅰ-Ⅱ 综合英语Ⅰ-Ⅳ Intensive English Reading Ⅰ-Ⅳ 英语语音Ⅰ-Ⅱ English PhoneticsⅠ-Ⅱ 英语语法Ⅰ-Ⅱ English GrammarⅠ-Ⅱ
▲ FGD 同传
专 FGD Interpreting
2
翻译理论与实践
业 Translation Theory and
2
Practice 选 ▲翻译实践教学 I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and 2 修 Learning
▲翻译实践教学 II
课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and
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向的学生经过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西文化修养,熟悉中、英 语言差别,熟练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第二外语达到初、中级水平,从而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英 语口、笔译及初级水平的第二外语翻译工作。本方向同时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因此该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进入政府、企事业单位及跨国公司等不同部门从事 广义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工作。
专 ▲投资学 Investment 商务专题系列 II
业 Business II 国际法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会明确规定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翻译学、笔译和口译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课程。
培养方案还会规定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
2.实践环节: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翻译实习、文献查询和资料翻译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3.语言能力要求: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中文水平,包括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准确的语音语调。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门外语的熟练运用能力,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以便进行有效的外语文本翻译。
4.研究能力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和翻译研究方法等方面。
学生会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翻译工具和技术,如电脑辅助翻译软件、平行语料库等,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5.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由于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沟通活动,培养方案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会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礼仪、习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跨文化信息。
总体来说,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熟练翻译技能和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体的培养方案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英语(翻译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英语(翻译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政府涉外机构、外资企业、会展企业、新闻界、外经贸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等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宽广的经贸知识面并且通晓国际商务惯例、胜任国际商务文件的翻译以及从事经贸洽谈及各类会议口译等工作的口笔译能力都较强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翻译专门人才。
培养的具体目标包括: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基本功、宽广的英语专业知识以及涉及金融、经贸、法律和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具有熟练使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口译技能,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掌握英汉双语解码和编码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技巧;熟悉第二门外语;掌握外经贸理论与实务,并能将其用在各种文体的外经贸业务文本的笔译和经贸洽谈及各类会议的口译之中;通晓国际商务活动惯例知识,具备一定的商务活动的口笔译翻译的实践经验;具有适应日益广泛国际交流需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人文底蕴,在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译”的能力。
同时又能掌握国际商务领域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悉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胜任涉外企业的相应岗位,尤其能胜任商务英语口、笔译工作。
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掌握英语专业、相关学科、国际商务专业、翻译学等四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英语专业方面,要求掌握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和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1在相关学科方面,要求掌握涉及金融、经贸、法律和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学科知识;在国际商务方面,要求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理论与知识;在翻译学方面,着重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的体系和差异以及笔译和口译的理论知识;熟悉现代翻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2020)

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英汉双语语言基础和翻译理论基础,掌握基本的专业笔译和口译技能,具备较强的逻辑、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事、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翻译工作、为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通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翻译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 掌握从事英汉双语转换活动所必需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
2. 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掌握中外百科知识,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历史、文学、科技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翻译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
3. 掌握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具备第二外语的一般应用能力,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运用第二外语进行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4. 本专业学生应参加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鼓励本专业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翻译资格(英语口/笔译)证书考试(CA TTI)。
掌握以上考试所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5.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国际惯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
(二)能力要求1. 掌握口译及笔译基本技能和方法、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强。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四、学分与学时注:①本专业总学分168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双语翻译》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外文学院)
一、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英汉、汉英互译的技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沟通和组织能力,能承担一定难度的口、笔译任务。
二、学分要求
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应修满4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
三、课程设置
1
2
说明:
招生要求:大学英语III成绩通过的本科生,参加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成绩优良者优先(外文学院非通用语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