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1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分析人物形象》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分析人物形象》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中考语文复习《分析人物形象》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常见方法,体会起作用;2.掌握人物形象分析与性格概括的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怎样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概括人物性格。

【学习难点】结合文段全面、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知识拓展:语文中考中考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课前预习】1.小说的三要素是、和。

2.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3.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行动、语言(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的描写方法叫。

4.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的描写方法叫。

5.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描写方法叫。

6.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描写方法叫________。

7.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方法叫________。

8.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法叫。

9.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来描写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叫。

10.环境包括和。

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一、确定复习目标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试题来看,考察的知识点主要“(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如:2011河南《漓江情韵》第12题,分值4分;2012河南中考《桥在水上》第11小题,分值4分;2015河南《滴水之恩》第9题,分值4分.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简单概括人物形象了,但缺少从全文考虑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有时概括不全面,不知道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与方法掌握的不好。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和解析记叙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2、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复习课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复习课教案

鉴赏人物形象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 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 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
①青白脸色 ②时常有伤痕 ③乱蓬蓬的 花白胡子④穿长衫 ⑤又脏又破
①青白脸色 吃不好,营养不良——生活穷困 ②时常有伤痕 时常挨打 时常偷东西—好吃懒做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没有梳理 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顾不上打扮 ——潦倒不堪 ④穿长衫,却又脏又破 为了穿着体面,显示是一 种读书人的身份,但又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 人 ——自命清高
表达效果题答题模式: 通过···人物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准 确(生动形象)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第一步:回到原文,找到题目中人物描写的内容 第二步:找到内容中异点,尤其是修饰语,有特点的句子。 第三步,分析原因 第四步:结合文章情节及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关键词语概括 参考答案: 优点:热情善良、乐于助人、开朗大度、粗中有细 缺点:不拘小节、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举止粗俗
动作描写
①“二话不说”②“自己的皮包”③“帮她” ④“为她”⑤“从自己的热水瓶”⑥老半 天⑦妥妥贴贴⑧一连串动作 心中想的是别人的安危,别人有困难, 主动地帮助,一直到自己完全安心
乐于助人,待人热情。
参考答案: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写出 了中年妇女照顾老编辑时体贴、忙碌的 情形,体现了她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意思对即可)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①“愤愤”②“絮絮”③“慢慢”④ “顺便”⑤“塞”
①没拿到想要的家具②利口永无休止③伺 机想拿点什么 ④⑤不想被人发现
贪小自私,尖酸刻薄
3、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4、京京垂下头· · · 嗓子吗?——节选自《心声》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感知人物形象,培养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3. 精选记叙文文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 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精选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精选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提升:讲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课后练习文本的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的内在因素分析:性格、动机、背景等2. 人物形象的外在特征描述:外貌、语言、动作等3. 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推动故事发展、体现主题等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内在因素和外在特征。

2.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方法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八、教学步骤1.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内在因素和外在特征。

2. 比较讨论:比较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发现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

3.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创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4. 分享评价:学生互相分享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人物形象分析》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人物形象分析》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中考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中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二、熟悉中考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准确理解题目要求、精准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同学们,期末考试在即,阅读能力是考查的重点,更是中考必备。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专题复习——阅读题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题型归纳: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呢?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

2.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人物形象补白(补充、分析人物心理等)。

1三、方法探讨(一)题型1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或直接概括)1、分析形象的角度:分析人物,首先要知道作者如何塑造了人物。

你知道哪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呢?明确:运用各种描写、巧用写作手法、叙述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这些方法无疑可以成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描写方法、写作手法、故事情节、作者概括评价。

2、真题示例请同学们根据①②③语段思考:你认为下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她拼凑旧桌布继续使用。

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

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

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

错误答案展示:小气、清廉、热情、高尚学生发言指错。

2明确错误总结技巧:(1)“小气”是贬义词,不符合文章的主题对曾妈妈的赞美。

(2)“高尚”性格特征太笼统不具体。

(3)具体内容照抄原文,结合了具体内容但不够简明。

(4)整体表述杂乱无条理。

3.方法总结这一答案的诸多病症我们应该如何一一对症下药,消除病患呢?把握文章中心,性格特征具体,依据恰当概括,特征依据对应,标序号有条理。

这张药方就是我们解决第1个题型的方法。

4.实战演练你掌握的如何呢?请你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曾妈妈的性格特征。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第一篇: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执教者:谢玉燕【学习目标】一、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二、熟悉中考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中考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2014年考试大纲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PPT1】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2、指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分析。

二、回顾近三年广东省中考任务形象分析题。

1、【PPT2】近三年广东省中考人物形象分析题:• 【2011年】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4分)• 【2013年】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天使儿》)(4分)这种题目的分值都是4分。

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训练,大家都可以把这4分拿到。

下面我们来看下这类题的题型。

2、【PPT3】常见题型为: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三、初步掌握形象分析方法。

1、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大家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理解答题呢?你的经验是什么?请大家思考。

2、老师的总结:【PPT4】: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原文中找依据: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文中对人物某些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等。

另外,分析刻画人物时采用的对比、衬托、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表现方法也可挖掘出人物性格特点。

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强调几点:必须是“原文中”,“人物描写”“作者评价”都要注意,好友一些其他手法,如咱们提到的事件情节中,都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完成练习《桥在水上》。

(4分钟)4、出示学生答案并分析其得分。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步骤第二章: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语言的敏感度。

2.2 教学内容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记叙文的结构组成记叙文的写作技巧第三章: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外貌描写分析语言描写分析行为描写分析心理描写分析第四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重视和关注。

4.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影响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人物形象对读者的感染力第五章: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高效阅读和理解记叙文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快速浏览和略读技巧细读和精读技巧做笔记和总结技巧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记叙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人物形象分析心得。

教师点评和指导,总结分析方法与技巧。

第七章:人物形象的创作与表达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创作与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人物形象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的创作原则与技巧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创作练习,如编写人物小传、性格描述等。

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和指导。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拓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的精神。

8.2 教学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方城县券桥二中杨果2017年春期《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方城县券桥二中杨果【教学目标】1、掌握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2、熟悉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3、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引出本节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2、出示“河南省中考人物形象分析试题回顾”让学生了解这类题型的出现频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目标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1.掌握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2.熟悉记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三、题型设置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3.分析或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针对题型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进行专题复习。

四、回顾课文、方法探究第一步:审清题干《孔乙己》9.文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概括人物形象 +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品质特点1(1分)+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1分)+ 具体依据2(1分)第二步:梳理情节(找出生活事件、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情节转换)【给学生6分钟,要求自主阅读《孔乙己》,积极思考、梳理出关于孔乙己的生活事件,并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概括。

之后,学生自主展示、评价、补充,师适时引导、归纳明确。

】第三步:具体概括(多侧面、忌笼统)【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件进行人物形象概括。

】【举例明确:迂腐,好吃懒做;善良,渴望得到尊重。

】第四步:标清序号(标清序号、条理清晰)【(1)迂腐,好吃懒做:酒客揭短,取消孔乙己偷东西时,孔乙己睁大眼睛、涨红了脸辩解,有故意卖弄斯文,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的常见题型: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一)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真题回顾方法探究
(2007·河南·《让我看着你》)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

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

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

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③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

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

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简明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①品质特征1 + 具体依据1
②品质特征2 + 具体依据2
注意事项:
(二)题型二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1.真题回顾方法探究
思考,下面考题的答案都包括哪些得分要素,应该从什么角度答题呢?
例1.(2011·鸡西·《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
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
答案:心理描写(1分),突出了他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的高贵品质(1分)。

答案要素:描写方法 表达效果
例2.(2011·遵义·《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

答案: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2分)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2分) 答案要素:
例3.(2010·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⒀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⒀穿着干净漂亮....
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
留意。

答案: “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2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2分)
答案要素:
例4.(2011·湛江·《最辛酸的秘密》)请分别说明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3分)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答案:动作描写,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埋下伏笔。

答案要素:
例5.(2011·安顺·《梨一样的苹果》)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2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
扎在心上。

答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表现了他认真负责的品质。

答案要素:
答题思路:抓住技巧 选取角度 明确效果 具体分析
表述形式: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
3.真题演练
练习1.(2011·滨州《用你爱我的方式爱你》)赏析画线的精彩语句。

(3分)
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

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

你不用管,我自己去……”
②第二天,我还没起床你就来了。

打开门后我看见你蹲在门口,一只手在膝盖上不停地揉着。

你眉头紧锁,脸上聚满了密集的汗珠。

我埋怨你不应疼成这样才去看医生,你却说没啥大事。

③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我紧追过去,在你前面弯下腰,我说:“爸,我背你到外面打车。

”你半天都没动,我扭过头催你,才发现你正用衣袖擦眼,你的眼睛潮红湿润,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风迷了眼。

”又说:“背啥背?我自己能走。

”纠缠了半天,你拗不过我,终于乖乖地趴在我背上,像个听话的孩子。

练习2.(2011·宿迁·《拔下钥匙》)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①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

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②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

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③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④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⑤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⑥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