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习题
大学物理第12章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2-1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如何变化.答:电场中通常以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电势参考点。
导体B 离A 很远时,其电势为零。
A 带正电,所以其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
因此B 靠近A 后,处于带电体A 的电场中时,B 的电势为正,因而B 处的电势升高。
12-2 如附图所示,一导体球半径为R 1,外罩一半径为R 2的同心薄球壳,外球壳所带总电荷为Q ,而内球的电势为U 0,求此系统的电势和电场分布。
解:根据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可知电场分布呈球对称.设内球壳带电量为q 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02/π4d εq r E r r E S E ,根据不同半径的高斯面内的电荷分布,解得各区域内的电场分布为r <R 1时, ()01=r E R 1<r <R 2 时,()202π4rεq r E =r >R 2 时, ()202π4rεq Q r E +=由电场强度与电势的积分关系,可得各相应区域内的电势分布. r <R 1时,20103211π4π4d d d d 2211R Q R q U R R R R rrεε+=⋅+⋅+⋅=⋅=⎰⎰⎰⎰∞∞l E l E l E l ER 1<r <R 2 时,200322π4π4d d d 22R Q rq U R R rrεε+=⋅+⋅=⋅=⎰⎰⎰∞∞l E l E l Er >R 2 时,rQ q U r03π4d ε+=⋅=⎰∞l E 3由题意得201001π4π4R Q R q U U εε+==代入电场、电势的分布得 r <R 1时,01=E ;01U U =R 1<r <R 2 时,22012012π4rR Q R rU R E ε-=;rR Q R r rU R U 201012π4)(ε--=r >R 2 时,220122013π4)(rR Q R R rU R E ε--=;rR Q R R rU R U 2012013π4)(ε--=12-3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来说,(1) 相向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反;(2) 相背的两面上,电荷的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且符号相同。
毛概第十二章 复习题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单项选择题1.台湾问题是( D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B、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2、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A )A、中国的内政问题B、海峡两岸问题C、经济问题D、历史问题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 B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D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汪辜会谈纪要”C、《告台湾同胞书》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5.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 C )A、1979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6.“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7.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 C )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B、台、港、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特别行政区没有国防和外交权8、实行“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 D )A.用社会主义制度吃掉资本主义制度B.用资本主义制度吃掉社会主义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互相融合D.力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手段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C )A、国际社会B、台湾当局C、台湾人民D、综合国力的增强1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 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11、“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A )A.香港问题上B.澳门问题上C.台湾问题上 D .西藏问题上12、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三个附件是在( A )A、1984年12月19日B、1987年4月13日C、1990年4月4日D、1993年3月3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 ( C )A、1990年7月1日B、1993年3月13日C、1997年7月1日D、1999年12月30日14.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是在( D )A、1993年3月31日B、1997年7月1日C、1998年5月10日D、1999年12月20日15.1995年,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B )A、《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D、《告台湾同胞书》16.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17.《反国家分裂法》通过的时间是( C )A.2000年10月 B、2003年3月 C、2005年3月 D、2006年4月二、多项选择题1、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 AB )A.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B.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C.都是内政问题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2、台湾问题是( ABC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美关系最大的障碍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3、两岸直接“三通”是指( ABD )A、直接发展贸易,互通有无B、直接发展邮政C、直接通过对话D、直接通航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CDE )A.独立的外交权B.独立的防务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E.行政管理权5.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CD )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外交权D、国防权6.在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BCD )A、对话和谈判B、“一国两府”C、“台湾独立”D、“两个中国”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CD )A.用武力方式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C.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D.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使用武力8.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 ABC )A.推进现代化建设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2005年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意见是( 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绝不妥协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第十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5、3、 4、 A.数量 B.质量 C.违约责任 D.解决争议的方法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A.继续履行B.采取补救措施 违约责任的免责条件主要有( ABCDA.不可抗力B.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ABCD ) D.违约金我国合同法上的支付损失赔偿金的构成要件有(C.赔偿损失)C.货物的合理损耗D.债权人的过错ABCD )第十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合同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 2、 下列哪一情况不属于要约的失效( A. 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B )C.公平原则B )B .受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C. 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D.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定金的数额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 同标的额的( D )A.5%B.10%C.15%D.20%4、 下列哪一项不是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D )A.赔偿损失B.采取补救措施C.违约金D.终止履行5、 根据《合同法》第 91 条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合同的权利义务可以终止的法定原因( D )A.债务相互抵消B.债权人免除债务C.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D.合同履行6、 《合同法》施行的起始日期是(C )A.1999年1月1日B.1999年5月1日C.1999 年 10 月 1 日D.1999 年 12 月 1 7、 合同的书面形式内容不包括(D ) A.合同书 B.信件 C.数据电文8、 下列哪一项不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 A.协商B.投诉C.调解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违约责任的分类( A.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B.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 C.单方责任与混合责任D.违约责任与无违约责任10、 合同 ( A ),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合同当事人双方依法对原合同的 内容进行的修改。
A .变更B .转让C .解除D .终止11、 合同 ( D ),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法将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转让给其他人的合法 行为。
组织胚胎学习题 第12章

第12章免疫系统一、A型题1.关于胸腺,哪项错误( )A.是培育T细胞的中枢淋巴器官B.在抗原刺激下,胸腺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C.培育中的胸腺细胞,只有5%能分化成初始T细胞D.胸腺小体仅分布于髓质2.胸腺上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向胸腺细胞呈递抗原信息B.形成网状纤维,构成胸腺支架C.分泌胸腺激素,培育T淋巴细胞D.分泌细胞因子,保护胸腺细胞3.血-胸腺屏障的血管周隙内常有( )A.白细胞B.胸腺细胞C.巨噬细胞D.成纤维细胞4.胸腺小体位于( )A.皮质和髓质B.皮质与髓质交界处C.髓质D.皮质5.关于胸腺,哪项错误( )A.属于中枢淋巴器官B.胸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C.髓质内有胸腺小体D.皮质内有许多淋巴小结6.淋巴结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主要分布于( )A.浅层皮质B.皮质与髓质交界处C.髓索D.副皮质区二、C型题A. T淋巴细胞C.两者皆是B.B淋巴细胞D.两者皆非7.在骨髓内早期分化( )8.在胸腺内早期分化( )9.表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10.效应细胞分泌抗体( )11.类型多,分工细()三、X型题12.下列哪些细胞属于抗原提呈细胞( )A.巨噬细胞B.郎格汉斯细胞C.交错突细胞D.网状细胞13.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有( )A.肺巨噬细胞B.小胶质细胞C.破骨细胞D.网状细胞14.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是( )A.脾血窦B.淋巴结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C.脾的边缘窦D.胸腺小体四、名词解释1.B细胞(B-lymphocyte)2.胸腺依赖区(thymus dependent area)五、论述题、1.试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特点。
2.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参考答案】一、A型题:1.B2.C3. C4. C5. D6.D二、C型题:7. B 8. A 9.C 10.B 11. A三、X型题:12. ABC 13. ABC 14. ABC四、名词解释1. B细胞(B-lymphocyte)即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带答案(人教版)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①两个正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一定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③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交于同一点;④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3个B.2个C.1个D.0个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到ED=AB,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SAS B.ASA C.SSS D.HL3.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点E在线段AD上,AB=AC,EB=EC.则依据SSS可以判定()A.△ABD≌△ACD B.△ABE≌△ACEC.△BED≌△CED D.以上都对4.如图,点P在∠MON的角平分线上,A、B分别在∠MON的边OM、ON上,若OB=3,S△OPB=6,则线段AP的长不可能是()A.3 B.4 C.5 D.65.如图,∠ACB=900,AC=BC,BE⊥CE,AD⊥CE于D,AD=2.5cm,DE=1.7cm,则BE=()A.1cm B.0.8cm C.4.2cm D.1.5cm6.如图,点P 是∠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PB ⊥AB 于B ,且PB=5cm ,AC=12,则△APC 的面积是( )A .30cm 2B .40cm 2C .50cm 2D .60cm 27.如图所示AB AC =,AD AE =和BAC DAE ∠=∠,点B ,D ,E 在一条直线上,若3CE = 5DE = 则BE 的长为( )A .2B .5C .8D .158.如图,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E ≌△BCDB .△BGC ≌△AFC C .△DCG ≌△ECFD .△ADB ≌△CEA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9.下列说法中,①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全角形全等;③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10.如图所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已知某些边的长度和某些角的度数,则x= .11.已知: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CF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DE=EF ,DB=3,CF=5,则AB= .12.如图,在△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 =3 cm ,则△DEB 的周长为 cm.13.如图ABE ADC ABC ≌≌,若1150∠=︒,则α∠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5题,共45分)14.如图,在Rt △ABC 中,∠A =90°,点D 为斜边BC 上一点,且BD =BA ,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AC 于点E .求证:点E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15.如图,线段AD 上有两点E ,B ,且AE =DB ,分别以AB ,DE 为直角边在线段AD 同侧作Rt △ABC 和Rt △DEF ,∠A =∠D =90°,BC =EF .求证:∠AEG =∠DBG .16.已知:BE ⊥CD ,BE=DE ,BC=DA求证:①△BEC ≌△DEA ;②DF ⊥BC .17.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DA ⊥x 轴于点A ,CB ⊥x 轴于点B ,∠COD =90°,CO 平分∠BCD ,CD 交y 轴于点E .(1)求证:DO 平分∠ADC .(2)若点A 的坐标是()30-,,求点B 的坐标.18.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CD 平分ACB ∠,DE AB ⊥于点E .(1)若40ABC ∠=︒,70ACB ∠=︒求BDC ∠的度数;(2)若4DE =,9BC =求BCD 的面积.参考答案:1.C 2.B 3.D 4.A 5.B 6.A 7.C 8.D9.①②③10.60°11.812.313.60°14.证明:连接BE ,∵ED ⊥BC∴∠BDE =∠A =90°.在Rt △ABE 和Rt △DBE 中∵{BE =BE BA =BD∴Rt △ABE ≌Rt △DBE (HL ).∴∠ABE =∠DBE .∴点E 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15.证明:∵AE=DB∴AE+EB=DB+EB ,即AB=DE∵∠A=∠D=90°在Rt △ABC 和Rt △DEF 中AB DE BC EF =⎧⎨=⎩∴Rt △ABC ≌Rt △DEF(HL)∴∠ABC=∠DEF∴∠AEG=∠DBG16.证明:∵BE ⊥CD ,BE=DE ,BC=DA∴△BEC ≌△DEA (HL );∵△BEC ≌△DEA∴∠B=∠D .∵∠D+∠DAE=90°,∠DAE=∠BAF∴∠BAF+∠B=90°.即DF ⊥BC .17.(1)证明:DA x ⊥轴,CB x ⊥轴∴//DA CB∴180ADC BCD ∠+∠=︒CO 平分BCD ∠∴2BCD OCD ∠=∠∴2180ADC OCD ∠+∠=︒90COD∠=︒∴90ODC OCD∠+∠=︒∴18022(90)2ADC OCD OCD ODC∠=︒-∠=︒-∠=∠∴DO平分ADC∠.(2)解:作OF CD⊥于F(30)A-,∴3OA=.DO平分ADC∠OA DA⊥OF DC⊥∴3OF OA==.CO平分BCD∠OB BC⊥,OF CD⊥∴3OB OF==∴(30)B,.18.(1)解:∵BD平分ABC∠,CD平分ACB∠∴12DBC ABC∠=∠12DCB ACB∠=∠∵40ABC∠=︒70ACB∠=︒∴140202DBC∠=⨯︒=︒170352DCB∠=⨯︒=︒∴在BCD中1802035125BDC∠=︒-︒-︒=︒(2)解:过点D作DF BC⊥于点F∵BD平分ABC∠DE AB⊥DF BC⊥∴DE DF=∵4DE=,∴4DF=∵9BC=,∴11S941822BCDBC DF=⨯⨯=⨯⨯=。
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第12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预防犯罪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 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哪些?答:(一)主观原因1.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法制观念淡薄3. 义气交友,容易冲动4. 心理扭曲(二)家庭原因1. 环境因素2. 心理因素3. 结构因素4. 功能因素(三)社会原因1. 政治因素2. 经济因素3. 教育因素2.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答:(一)自身预防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生活中,学会理财,杜绝浪费与攀比。
最后,对待人际交往要慎重,杜绝与社会不良人员的接触。
(二)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制大学生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
一是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
二是注意家教方法。
过分溺爱和纵容,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确行为的培养是极其有害的。
三是善于发现孩子犯罪的早期征兆。
(三)学校预防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约束机制。
(四)社会预防营造一种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3. 正当防卫的要件有哪些?答:(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3)具有防卫意识。
(4)针对不法侵害本人进行防卫。
(5)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 如何避免大学生沾染黄、赌、毒?答:(1)优化家庭环境。
(2)创造良好学校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对大学生教育担任的主导作用。
(3)建立和谐社会环境,确保大学生健康学习生活。
(4)大学生自身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12章 习题(带答案)

9、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 A C P=MR=MC; P>MR=MC;
10、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边际收益曲线的 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A )。 A 2 倍; B 1/2 倍; C 1 倍; D 4 倍。
11、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厂商的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 C )。 A C 边际收益; 平均成本; B D D B D 边际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 取得最大利润; 上述情况都可能发生。 D )。
dTC 2Q 40 . dQ
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可以写为 MR1=MR2=MC. 于是: 关于第一个市场: 根据 MR1=MC,有: 120-20Q1=2Q+40 关于第二个市场: 根据 MR2=MC,有: 7Q2=10 即 22Q1+2Q2=80
1 1 ),得 116=138( 1 )解得 ed ≈6 ed ed
所以,厂商长期均衡时主观需求曲线 d 上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ed ≈6. (3)令该厂商的线性的主观需求 d 曲线上的需求的函数形式 P=A-BQ,其中,A 表示该线 性需求 d 曲线的纵截距,-B 表示斜率.下面,分别求 A 值和 B 值. 根据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以有 ed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B.如果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则这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C.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且厂商的数目大于 1,则这个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D.如果某一行业中有不止一家厂商,他们都生产相同的产品,都有相同的价格,则这个市场 是完全竞争的 2、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A 向下倾斜的; A )。 B 向上倾斜的;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补充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1.下面不属于总支出的是()。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2.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a.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3.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a.政府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4.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5.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净额。
6.从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看,投资等于()。
a.私人储蓄; b.预算盈余; c.a和b的和; d.既不是a 也不是b 。
7.国内生产总值是()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8.净投资是指()。
a.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总值;b.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减去存货变化的净值;c.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的总值;d.建筑费用加上设备再加上存货变化再减去资本重置的总值。
9.通过()我们避免了GDP的重复记算。
a.剔除资金转移; b.使用增值法;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10.若个人收入为$550,所得税为$70,消费为$430,利息支付为$10,个人储蓄为$40,那么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a. $500; b. $480; c. $470; d. $440。
11.实际 GDP是通过()得到的。
a.当期GDP乘以GDP缩减指数; b.当期GDP除以GDP缩减指数;c.当期GDP乘以基期价格; d.当期GDP除以基期价格。
12.假设第1年即基年有当期产出为10000,如果第8年价格缩减指数翻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当期产出等于()。
a. 2000; b.30000; c. 40000; d. 15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7
第十二章 习 题
12.1 根据同位素的自然丰度,粗略估计下列化合的 M+1 峰的丰度(以
丰度为100%计)。
a. C 13H 20;
b. C 4H 8O;
c. C 11H 16N 2;
d. CH 3I;
e. C 5H 12;
f. C 8H 16O 4. 12.2 估计1,2—二氯丙烷在 m/e 112、114和116处的相对丰度。
12.3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1) IR 吸收波数:
(2) 在1—辛炔中ν(≡C —H ):3350 cm -1
1—重氢—1—辛炔中 ν(≡C —
D )是更大?还是更小?
(3) 下列化合物,n →σ* 跃迁的 λmax 大小次序:
a. (CH 3CH 2)2O ;
b. (CH 3CH 2)2NH ;
c. (CH 3CH 2)2S. (4) 下列化合物,π→π* 跃迁的 λmax 大小次序:
a. 3—丁烯—2—酮;
b. 2—甲基—2—环己烯—1—酮;
c. 3—戊烯—2—酮;
d. 3—甲基—2—环己烯—1—酮. (5)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中 H 的化学位移值(τ值):
R
O
H
R
O
CH 3a. b.①
CH 3CH 3;
CH 3CH 2CH 3
② a. b.(CH 3)3CH; c.
12.4 按指定光谱如何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1) a. CH 3CH 2CHO 和 b. CH 3COCH 3(IR ); (2) a. CH 3CH 2CHO 和 b. CH 3COCH 3(1H NMR );
CH 2
O
( 1H NMR)
(3)
a.
和 b.
(4) a. CH 3CH=CHCOCH 3 和 b. CH 3CH 2CH 2COCH 3 (UV)
12.5 为什么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在 1H NMR 谱图上只有一个 —OH 峰?
O
O
O
a.
b.
c.
388
12.6 三张质谱图上,基峰分别为 m/e 85,99,139,它们分别代表下面三个异构体,问:具有不同基峰的质谱图各代表哪一个异构体?
12.7 两个烷烃异构体 C 9H 12,表现出如下的 1H NMR 信号,写出每个异构体的结构式: (1) δ=1.25 (d ,J =7 Hz),2.95 (七重峰,J =7 Hz),7.25 (s)ppm ,相对面积 6∶1∶5; (2) δ=2.25 (s),δ=6.78 (s)ppm ,面积比 3∶1.
12.8 化合物 A: C 7H 12,1H NMR 谱上在 δ=1.04,2.07 和 5.44 ppm 有吸收峰,相对强度为3∶2∶1,写出其结构。
12.9 含卤素的化合物 A 和 B ,分别与 Mg/醚反应后水解,都生成 2,2—二甲基丁烷,A 和 B 的 1H NMR 谱如下:
A: δ=0.9,1.5 和 4.0 ppm ,相对强度 9∶3∶1; B: δ=0.9,1.8 和 3.5 ppm ,相对强度 9∶2∶2;
在 A 和 B 的质谱上都表现出[M ]∶[M+2]≈3∶1的峰,推测 A 和 B 的结构。
12.10 三个异构体,分子式为 C 4H 8O ,其 IR 和 1H NMR 谱如下,推测其结构:
(1) IR 在 2900 ~ 2940,1710,1460,1410,1170,940和 758 cm -1都有吸收,1
H NMR
信号在 δ=1.05 (t, J =7 Hz), 2.13 (s),2.47 (q, J =7 Hz) ppm ,相对强度 3∶3∶2。
(2) IR 在 2850 ~ 1950,1465,1065 和 910 cm -1有吸收,1H NMR δ=1.85,3.75 ppm ,
强度相等的多峰。
(3) IR 在 2800 ~ 2940,2700,1725,1470,1380,1125和 913 cm -1有吸收,1H NMR 信号在 δ=1.2 (d, J =6.5 Hz),3.3(宽、七重峰,J =7 Hz )ppm 和 δ=9.7 (d ,J ≈1 Hz),强度比 6∶1∶1。
12.11 化合物 A (C 5H 10)用硫酸热溶液处理后,生成产物 B ,B 的 IR 谱上 3600 cm -1
处有吸收,其 1H NMR 谱如下:
δ=0.9 (t ,J =7 Hz),1.2 (s),1.4 (q ,J =7 Hz),3.0 (s ,宽),强度比 3∶6∶2∶1。
B 用浓硫处理后得 C (A 的异构体),推测A 、B 、C 的结构。
O
O
O
a.
b.
c.
12.12 未知物X,MS图上m/e 116 出现分子离子峰,UV谱上在200 ~ 800 nm 范围内无吸收,IR 谱中无—OH 基和C O基的吸收,X 的1H NMR谱如图12.44。
X 在稀
H2SO4 溶液中水解生成两个有机化合物Y 和Z。
Y
的峰在m/e 72,IR在2850 ~ 3010
cm-1(强),1710(强),1320 ~ 1460 以及1175 cm-1都有吸收峰。
1H NMR吸收峰出现在
δ=1.0(t,3H,J=7 Hz), 2.1(s,3H)和2.45(q,2H,J=7 Hz)ppm。
Z
的峰在m/e
62,IR 在3100 ~ 3600(强、宽),2850 ~ 2950 和1000 ~ 1100(强)cm-1有吸收,1H NMR: 纯液体δ=3.7(s),4.7(s),强度比为2∶1,写出X、Y、Z的结构。
12.13 三个分子式为C4H8O的异构体,具有如下的光谱性质,写出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式,并简要指出提供的信息所代表的结构单元。
(1) 红外吸收在2900 ~ 3000,1740(很强),1370,1240(强)和1050 cm-1;1H NMR 信号在δ 1.25(t,J=7 Hz),2.03(s),4.12(q,J=7 Hz),相对强度3∶3∶2。
(2) IR吸收在2850 ~ 3000,2725,1725(强),1160 ~ 1220(强)和1100 cm-1;1H NMR在δ=1.29(d,J=6 Hz),5.13(七重峰,J=6 Hz), 8.0(s)ppm, 相对强度6∶1∶1。
(3) IR在2500 ~ 3200(宽、强),1715(强)和1230(强)cm-1,1H NMR在δ=1.2(d,J=6 Hz),2.7(七重峰,J=6 Hz)和11.0(s, 用重水处理后此峰消失),相对强度6∶1∶1
图12.44 化合物X 的1H NMR谱
389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