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冬总谱

合集下载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以四首小提琴协奏曲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分别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命名。

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曲调,以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和氛围。

其中《一月—炉边》是《四季》中的第一首乐章,它描述了冬季的冷寂和温馨。

《一月—炉边》的整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快板—轻柔板—再现段。

第一部分的快板描绘了冬天的严寒和狂风呼啸。

开头的第一个小提琴声部以高音打奏,仿佛迎面吹来的寒风。

很快地,全体乐器加入,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紧张氛围。

音乐中交替出现的不同乐器声部,展现了冬天天气的多变性。

整个乐章的第一部分以高亢的音乐情绪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狂暴。

第二部分是快板之后的轻柔板。

从第一部分紧张的氛围中缓解出来,音乐变得轻柔和温暖。

以长号为主导的旋律,给人一种冬天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乐章的整个第二部分把音乐的重点放在了小提琴独奏上,小提琴的声音清亮柔和,如同闪烁的烛光。

整个乐章的第二部分透露着温馨和宁静的氛围,为下一部分的再现段做好了铺垫。

再现段是整个乐章的最后部分,也是整个乐章的高潮部分。

再现段通过将第一部分的快板元素与第二部分的轻柔板元素相结合,展现了冬季的寒冷和温暖并存的氛围。

再现段开始时,又回到了第一部分大气磅礴的音乐风格,再一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动荡。

然后,乐章进入了一个高潮部分,全体乐器再次加入,营造出浓郁的冬季气息。

乐章以温柔的音乐情感结束,展现了冬天的宁静和温馨。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之《一月—炉边》是一首以小提琴为主导的乐章,通过交替的快板和轻柔板,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温暖。

它的曲式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快板—轻柔板—再现段,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情感表达。

整个乐章通过音乐的变化和转折,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给人一种又冷又暖的感觉。

维瓦尔第《四季》

维瓦尔第《四季》

第三乐章
急板,“猛烈的夏天暴风雨”,G小调, 3/4拍。开始乐队奏出描绘狂风暴雨的音乐, 如十四行诗中所示“牧羊人的害怕不是没有根 据的”,暴风雨的确来临。乐队用急速音来表 现雷鸣声;由第一、第二小提琴奏出的急速音 阶进行表示闪电划过长空,刺透那隆隆雷鸣。
《秋》(L’autunno)
F大调,作品第八号第三首
第一乐章
不过份的快板,G小 调,3/8拍。开始时乐队 描摹十四行诗中的“在炎 炎的夏日里,人畜都困倦 和疲乏”的气氛,旋律用 下行进行,以休止符隔断, 或用延长符号,主奏小提 琴的进入,速度稍快,节 拍变成4/4,用连续的16 分音符形成的杜鹃的啼叫 声,清新活泼。
主奏小提琴又模仿斑鸠与金 翅雀的鸣声,由于速度的不同使 用以及加用颤音,描摹两种不同 的鸟鸣声,接着,小提琴奏出微风 轻拂的音型,这时,乐队进入, 天气骤变,狂风吹来,转到D小调。 用小提琴的音阶跑句描绘朔风, 伴以乐队的突然迸发。后面继以 牧羊人畏惧暴风的哀泣,最后, 又以北风猛烈扑击的音乐结束这 个乐章。
《四季》是维瓦尔第的总标题为《和 谐与创意的试验》12首协奏曲(作品第八 号)中的前4首。1725年出版于阿姆斯特丹, 题献给匈牙利伯爵莫尔钦。创作年代不详, 大概要早于1725年。《四季》不仅在每一 首前附以十四行诗,而且音乐的描述也都 具有新意。
十四行诗写得并不惊人(可能 是作曲家本人写的),但致力于自 然界的描写,别具风格。音乐所描 绘的细节认真地与诗句相对应,我 们可以想象维瓦尔第在创作时是严 肃认真的,大概也希望听者能仔细 领略“标题”的具体内容。
柔板,“沉睡的醉汉们”, D小调,3/4拍。这一乐章描写众 人停止了歌舞,休息一下;有些 人则进入甜蜜的梦乡。弦乐器装 了弱音器,悠长的旋律由主奏小 提琴和第一小提琴齐奏,数字低 音用琶音进行。

10首冬之歌,愿音乐给你温暖

10首冬之歌,愿音乐给你温暖

10首冬之歌,愿音乐给你温暖来源:橄榄古典音乐在这天寒地冻中,一起来欣赏童话芭蕾《胡桃夹子》里这段轻盈唯美的“雪花之舞”窗外的天气让人~瑟~瑟~发~抖~然而下面10首“冬之歌”将为您展现一个美好的冬季▼01浑身冻僵的冬维瓦尔第《四季:冬》I. Allegro non molto Nadja Salerno-Sonnenberg - The Four Seasons - Vivaldi最早用音乐抒写“四季”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莽莽穹苍的万生万物千姿百态,时光——那昼夜更迭的岁月却无形运行着,流云逝水,去不复归。

人们在冷冽的寒风中,在沁冷的冰雪里不住发抖,直到冰裂雪融的时刻,听见温暖的南风,已轻叩冷漠的冰雪大门。

维瓦尔第为《冬》的第一乐章注有文字:“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簌簌发抖,牙齿打颤,浑身冻僵。

”在这一乐章中,旋律为该曲的灵魂,维瓦尔第用极其形象的音乐语汇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冬天北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

02温暖欢快的冬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冬》The Four Seasons of Buenos Aires (Cuatro Estaciones Porteñas): “Winter in Buenos Aires” [Invierno Porteño] [Live] MERCURY;Antoine Plante - Vivaldi & Piazzolla: 8 Seasons“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天应该是让人舒服和温馨的季节。

”“四季”有许多作曲家写过,形式最为独特的当属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在上世纪60年代写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

《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冬》以柱状和弦的形式拉出了冬的脚步缓慢降临的感觉,缠绵悱恻,浪漫温柔,带给听众的并无寒冷,反而是温暖欢快的生机。

探戈节奏是皮亚佐拉之“冬”的灵魂,倘若说维瓦尔第的“春”最为出色,那么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的“冬”则最为感人。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Op “四季”总谱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Op “四季”总谱

Violino Primo
12 8
Allegro con Sordine
Violino Secondo
Danza Pastorale
12 8
Allegro con Sordine
Danza Pastorale
Alto Viola
12 8
Allegro
Organo e Violoncello
Danza Pastorale 12 8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licence with this music. If not, it is available at the above website.
1
Estate / Summer
Il Cimento dell’ Armonia e dell’ Inventione – Concerto II
64
66
Tutti Tutti Tutti
7
7
Tutti
Mutopia-2003/04/02-301
13
69
Solo
Tasto Solo
72
Mutopia-2003/04/02-301
14
75
Tutti
65 43
65 43
6 4
5 3
Tutti
79
Piano
Piano
Piano
Piano Piano
2
8
7
6
7
16
6 Mutopia-2003/07/09-336
3
23
6
Scioglie il Cucco la Voce,
30

人音课标版-六年级上-第六课 冬之韵(全国一等奖)

人音课标版-六年级上-第六课 冬之韵(全国一等奖)

《冬》作品分析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约作于1725年。

它由4首乐曲辑成:(1)春,E 大调,RV269(作品编号,下同);(2)夏,g小调,RV315;(3)秋,F大调,RV243;(4)冬,f小调,RV297。

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给予每个人以切身的体验。

维瓦尔第的《四季》给人的感觉便是那四季变化分明的情景,清澄而又纯朴。

在这部由4首协奏曲组成的套曲中,作者以一幅幅富有表现力的风景画,描绘了四季不同的情景。

在每个乐章的前面,作者还加上了一首描写各乐章情景的小诗,对于人们理解作品的意境,确有很大的帮助。

套曲之四《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描绘冬天难以抵御的严寒:“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颤栗不止,顿足奔驰路途艰,牙齿格格直打颤。

”乐曲开始在大提琴声部奏出一个节奏音型,描写“在冰天雪地中颤抖”的情景。

随后,中提琴、小提琴渐次加入,直至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以同样的节奏音型(仅增加了一些装饰音)进入后,像在严寒的气候中,人们抵御不住寒冷的侵袭而连连打颤;接着,独奏小提琴用快速的琶音和音阶,描绘着北风劲吹,并夹杂着人们的阵阵颤栗。

紧接着的和弦与急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又描绘了人们为抵挡寒潮的侵袭,而跺脚奔跑的情景。

但是,这些都无济于事,当乐曲开始的动机再度出现时,犹如阵阵的“牙齿打颤声”再次传来,乐章就在这种严寒氛围中结束。

第二乐章无论是速度、气氛,还是情调、内容,都与前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熊熊炉火暖身心,室外雪下不停”。

这段抒情的广板音乐,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弦乐器拨奏出的分解和弦,暗示出把人淋得透湿的冬雨的景象。

在这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支柔和优美的旋律,象征着屋内人们面对融融炉火的安详的生活(例一):第三乐章以小提琴为中心,描绘出青年男女愉快地溜冰的情景:“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倒冰窟边。

”乐章开始时几个滑行乐句的长时间模进,就是表现人们这种既要在冰上滑行,又生怕摔跤跌倒的心情。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炉边》曲式结构分析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一部由四首小提琴协奏曲组成的音乐作品,每首曲子各自代
表一年中的一个季节。

其中《一月—炉边》以冬季为主题,表达了冬日的寒冷和宁静。

1. 前奏部分:曲子从一个简短的前奏开始,这个前奏是温暖和悠扬的旋律,让人联
想到温暖的冬日炉火旁。

2. 主题部分:接着进入主题部分,小提琴奏出了一个悠扬的旋律,模仿了炉火的燃
烧声音。

这个主题由重复的音符和弯音构成,给人一种舒缓和温暖的感觉。

3. 转奏部分:转奏部分是整首曲子的转折点,小提琴奏出了一个欢快而轻盈的旋律,代表了冬日的活力和快乐。

这个部分由快速的音符和弦乐的衬托构成,给人一种欢快和活
泼的感觉。

4. 副主题部分:副主题部分以一个忧伤的旋律开始,小提琴的音符逐渐减少,代表
着冬天的寂静和孤独。

这个部分的音乐变得更加抒情和悲伤,给人一种忧郁和温柔的感
觉。

7. 尾声部分:曲子以一个简短的尾声结束,小提琴奏出了一个悠扬而柔和的旋律,
仿佛是冬日的落日。

这个部分音乐沉静而安详,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符合传统的三段式曲式,由前奏部分、主题部分、转奏部分、副主题部分、发展部分、再现部分和尾声部分组成。

这个曲子通过悠扬和热情的旋律
展示了冬季的多样性和美丽。

《四季》

《四季》

维瓦尔第(Vivaldi)1678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他的父亲是理发师,同时也是圣马可大教堂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当维瓦尔第显露他的音乐天份时,父亲便让他在教堂里的乐团工作。

也从此时开始维瓦尔第的创作深受威尼斯音乐的潜移默化。

维瓦尔第后来成为威尼斯一所音乐学校的指导及指挥,就如同意大利其它音乐学校一样,在这所学校里收容了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给予完整的音乐教育,许多意大利杰出的音乐家都多少与这些音乐学校有关。

维瓦尔第在世时即以哥剧、神剧和奏鸣曲闻名,光是协奏曲就有四百首以上,他于27岁出版第一首作品三重奏奏鸣曲。

35岁创作第一部歌剧-乡下铜管乐队。

47岁出版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而这首曲子也最为人们所知晓。

晚年,因教会不满他过全盘世俗的生活,在大主教一声令下,禁止维瓦尔第入城。

其声望渐衰。

维瓦尔第晚年动身前往维也纳,希望自己在威尼斯“被认为过期的音乐”能受到奥地利皇帝的青睐,谁知宫廷根本不予理会。

又老又病的维瓦尔第终于在身心极度煎熬下,客死他乡,死时身无分文。

其丧礼也以贫民之礼办之。

维瓦尔第的那个时代,是我们后世称作巴洛克时期(约1600~1750)的时代,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着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着重于超现实和雄伟宏奇,这些特质都能彼此融会贯通。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以及后来的古典时代代表着井然的秩序和澄澈的表现,那么巴洛克时代及后来的浪漫时代就是代表着骚动、不安和疑虑。

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figured bass)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

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以及大小调音阶系统和沿用至今的相关调性之崛起,是巴洛克时代的大事。

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就是在音乐曲谱中加入小节线。

这些形式日后直接衍生为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前奏曲与变奏曲。

不过巴洛克时代也不乏一些自由的曲氏——如赋格曲、幻想曲、序曲和主题模仿(古幻想曲)等。

具有文化素养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兴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