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一、基本情况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202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颈椎病(颈椎病)患者539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99例,入径率92.58%。

从风寒湿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五型论治。

均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住院日与2020年持平。

平均住院费用约3346.47元,较2020年3633.38元减少286.91元。

实施临床路径进行验证可降低人均住院费用,相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整体上获得患者的较高评价。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电针、颈椎病推拿、拔罐、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及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西药物、运动训练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诊疗方案的5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电针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三、应用情况分析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影响着许多成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便。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其治疗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一、中医综合疗法介绍中医综合疗法是指从中医学角度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康复等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个体化的治疗。

这种综合疗法的优点在于不仅能够达到治疗病疾的目的,还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和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疗法主要是以针灸、推拿、中药和康复为主要治疗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刺激穴位及其相关神经末梢,激活其的生理功能,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精气神状态。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医师会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从而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操作来改善机体功能状态,达到调整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作用。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言,推拿能够改善颈部肌肉僵硬、肩膀酸胀等症状。

3.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通过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作用于机体达到治疗效果。

中药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能够缓解疼痛、消除肌肉痉挛和改善神经病变等。

4. 康复疗法康复疗法是对疾病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训练、作业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以达到改善患者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1. 显著缓解疼痛针灸、推拿和中药疗法都能够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颈部酸胀和肩膀疼痛等症状。

2. 改善神经失调症状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失调症状即手指麻木、手臂无力、头晕等症状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这是由于推拿、针灸能够刺激穴位及其相关神经末梢,激活其的生理功能,从而缓解神经系统症状。

3. 有效预防复发综合疗法的效果还体现在有效预防颈椎病复发方面,渐进的引导颈椎病患者自己从内到外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个人的情绪和改善日常姿势,使自身达到长期稳定疗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河北 中医 2 0 1 3年 1 0月第 3 5M,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l 3 5 , N o . 1 0
1 451
中医综合疗 法治疗神 经根型颈椎病 5 O例 临床观察
陈 炽祥
( 广 东 省深圳 市 盐 田区梅 沙 医 院康复 理疗科 , 广东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c o mb i n e d t r e a t me n t i n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o n n e r v e r o o t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C HE N C h i x —
【 摘 要】 目的
深圳
5 1 8 0 8 3 )
将1 0 0 例神 经根 型颈椎
观察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 疗效。方法
病 患者 随机 分为 2组。治疗组 5 0例 采用 中药 内服 、 中药熏蒸加牵 引治疗 , 对照组 5 O例 采用西药 内服、 理 疗加
牵引治疗。2组 均 1 5 d为 1个疗程 , 2个疗程后统 计疗 效 , 并观察 2组 治疗 前后 疼痛评 分。结果 治疗组 总
疗效确切 。
【 关键词 】 颈椎 病 ; 中药疗法 ; 薰 洗; 牵 引术 【 中图分类号】 R 2 4 4 . 1 ; R 2 7 4 . 5; 0 R 2 7 4 . 0 5 3 . 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1 2 — 2 6 1 9 ( 2 0 1 3 ) 1 0 — 1 4 5 1 — 0 3
有 效率 9 6 %, 对 照组 总有效率 8 0 %, 2组 总有效 率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 组疗效优 于对 照 组 。2组治疗后疼痛评 分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义( P<0 . 0 1 ) , 2组治 疗后 均升 高; 2组治疗后 疼痛评分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治疗组 高于对 照组 。结论 中医综合 疗法治疗神 经根 型颈椎病

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颈椎病

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颈椎病

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颈椎病发布时间:2021-07-20T11:26:33.38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9期作者:黄喜然范振钱建宇王涛刘亮[导读] 目的:总结并归纳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

黄喜然范振钱建宇王涛刘亮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医院 233500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100例颈椎病。

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分别对纳入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行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治疗与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8.00%。

结论: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方式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并予以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等多方面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颈椎病;护理体会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而引起的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呕吐、肩关节疼痛、上肢麻木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干预十分重要。

由于手术治疗的风险较大,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10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纳入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上肢活动受限、麻木、恶心呕吐、肩关节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且均无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完整。

纳入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8岁,平均(49.65±3.92)岁,其中例为椎动脉型,例为脊髓型,例为神经根型,例为混合型。

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均为自愿参加。

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尹凤鲜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7(015)011
【摘要】目的:探究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贺州市八步区信都中心卫生院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60例患者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这60例患者病情的治愈率为
86.7%(52/60),病情的好转率为18.3%(11/6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59/60).治疗期间,这60例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尹凤鲜
【作者单位】贺州市八步区信都中心卫生院,广西贺州 5428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J], 刘桂新
2.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J], 尹通
3.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J], 孟祥
4.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J], 李衡;闵自强
5.非手术综合疗法优化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观察 [J], 谢玉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例) 和对照组 (2例) 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 , 5 。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 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 比观察 。结果 : 治疗组有效
率 (64 ) 于对 照组 (46 ) 而 1 随 访 复发 率 (79 ) 于对 照 组 (‘ 4 ) 两 组 比 较 ( <00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结 论 : 9 .% 高 8 .% , 年 1 .% 低 3 、% , 4 P .5 ,
维普资讯
中 医正 骨 2O 08年 2月 第 2 卷 第 2期 0
( o5 总 9 )・ 1 ・ 5
中医综合 疗 法 治疗椎 动脉 型 颈椎 病疗 效观 察
浙江省苍 南县 中医医院(28 0 3 50 ) 颜 贻站
摘 要
谢 作完
周 明客
黄友翰
目的 : 观察 中医综合疗 法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 的临床效 果。方 法: 随机将 18例椎动 脉型颈椎 病 患者分 为治疗. (6 0  ̄ 5 1 t
显差异 ( P>00 )具 有 可 比性 。 .5 ,
C A是 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 S 多发病之一 , 发病率约 占颈 其 椎病的 94 .%。国外亦有 报道 。 7 %的颈椎 病患者 合并 椎 约 0 动脉受累。随着社会人 口老年 化程度 及工作 压力 的加大 。 其 发病率逐年增高 , 并呈低龄化趋势 , 严重影响人们 的工作效率 和生活质量。CA的病理机制 比较复杂 , 括动力性 因素 、 S 包 机 械因素 、 血管 因素 ( 常表 现为血管 动力学 异常 、 动脉硬 化性改 变、 椎间隙间距改变对椎动脉的影响及血管变 异等) 。颈椎 手 术比较复杂 , 有一定风险 , 多数患 者难 以接受 , 非手术治 疗 而 具有安全 、 疗效确切 、 易于掌握 的优点 , 多采用 改善 血管痉 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颈 椎病 是 骨 科 的 常见 病 , 其 中神 经 根 型颈 椎病 发病 率 最 高 , 据 统计 约 占颈椎 病 6 0 %一 7 0 %。 目前 , 国 内外 治疗 颈 椎 病 的方 法 很多, 笔 者 近年 采 用推 拿 治疗 、 颈椎 持续 牵 引 、 针刺 、 中药方 剂 和 护 理神 经 根 型颈 椎 病 患 者 6 0例 , 疗效 显 著 , 现报 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次 及疾 病 性 质不 同进 行 疏导 , 耐 心解 释 , 让 其 了解 颈椎 病 的 相关
1 . 1一 般 资 料 : 本组 6 0例 , 男3 8 例, 女2 2例 ; 年龄 3 5 — 6 5岁 ; 病 程 3个 月 ~ t 1 年。
1 . 2诊断标准【 1 j ① 具有 典 弄 的根 性症 状 ( 麻木 、 疼痛 ) , 且 范 围 与 颈 脊 神 经 所支 配 的 区域 相 一致 。②影 像 学所 见 与 临 床 表现 相 符 合 。③ 痛点 封 闭 无 显效 ( 诊 断 明 确者 可不 做 此 试验 ) ④ 除外 颈 椎 外病变 ( 胸 廓 出 口综 合 征 、 网球 肘 、 腕 管 综合 征 、 肘 管 综合 征 、 肩 4 治 疗 结果 关 节 周 围炎 、 肱 二头 肌 腱 鞘炎 等 ) 所致 以上 肢疼 痛 为 主 的疾 患 。 4 . 1疗 效 判定 标 准 : 痊愈 : 原有症状 、 体征消失 , 肌力 、 肢 体 功 能 2 治疗 方 法 恢 复正 常 。显效 : 主要症 状 及 体 征基 本 消 失 , 不影 响 日常 生活 或 2 . 1推拿 治疗 : 医者 以 揉捏 法 或施 滚 法 于患 者颈 、 肩、 背部 各 肌 群 工作 。 有效 : 主要 症状 减 轻 , 肢体 功 能改 善 。 无效 : 自觉 症 状 和功 约3 m i n , 使 紧 张 的肌 肉放 松 , 然 后拇 指 点 按 痛 点 , 患者 自行 俯 仰 能无 变 化 。 转 侧 1~ 2 m i n , 以感 到 肌 肉有 牵 拉 感 为 宜 ; 摇颈 运动 , 同 时 加 向 4 . 2 结果 : 本组 6 O例 患 者 中痊 愈 4 6例 , 显 效 7例 , 有 效 5例 , 无 上 的牵 引力 , 并 弹拨 风 池 穴 , 并从 上 而下 理 膀胱 经 至第 七颈 椎 棘 效 2例 , 总有 效 率为 9 6 . 6 7 %。 讨 论 突, 反 复 5次 ; 摇肩运动 , 同 时提 拿 肩 井 穴 反 复 1 0 次; 患 者 取仰 5 神 经 根 型颈 椎 病 是 颈椎 综 合 征 中最 常 见 的一 型 , 是 由于 外 仰位 , 医者一手托枕部 , 另一手托下颌 , 做 轴 向牵 引 , 保持 2 0~ 3 0 s , 并左右 摇动头部各 3 次, 反 复 进 行 3~ 5次 ; 点压 风池、 内 部损 伤 、 劳 损使 颈椎 小 关节 错 位 , 骨刺 形 成 、 椎 间 隙变 窄 , 椎 间孔 变形 或 变窄 , 进 而刺 激 或压 迫 神 经根 而 引起 的 临床 症 状 。 颈椎 病 关、 肩外 俞 、 肩井 、 天宗 、 肩贞 等穴 。 2 . 2 针 刺 治疗 : 主 穴 取 颈夹 脊 穴 、 大杼 、 后溪 、 肩井, 配 穴 根据 疼 痛 的治 疗 , 目的是 调整 和 改 善颈椎 关 节 与 周 围软 组 织相 互 关 系 , 以 部 位 选 取 。用 不锈 刚毫 针 刺 人 主穴 ,得 气 后 主 穴接 上 G 6 8 0 5 — 2 减轻 和 消除 对 神经 根 的刺 激 , 改 善局 部 的血 液 循 环 , 恢 复其 稳 定 推 拿 手法 能 纠正 颈椎 关 节错 位 , 松 解 局部 组 织 与神 经 根 的粘 型 电针 仪 , 用 连 续波 , 频率 1 . 5 H z , 强 度 以患 者 能 忍受 为度 , 治疗 性 。 连 , 促进 局 部血 液循 环 , 改 善组 织 缺 氧、 缺血 状 态 , 并 具 有整 复 筋 3 0 m i n . 配 穴采 取 点 压 。 2 - 3颈椎牵引治疗: 患 者 行 坐 位 枕颌 吊带 牵 引 治 疗 , 牵引重量 自 骨, 恢 复 小关 节 错 位 及 功 能紊 乱 , 重 建力 学 平 衡 , 从而 达 到 通 经 3 开始 , 依 患 者 症 状 之轻 重 而 酌情 调 整 牵 引 重 量 , 最 多 可 增 至 活 血 、 消肿 散瘀 的作 用 。牵 引 是牵 开 被嵌 顿 的 小 关节 囊 , 调 整 小 l O k g 。 每次 2 0~3 0 m i n , 每日1 次( 如有 颈 椎不 稳 征象 则 不宜 进 行 关 节错 位 和椎 体 滑脱 , 解除肌痉挛 , 增大椎间隙 , 消除水肿 、 粘 使 临床 症 状 得 以 改善 。[ 2 1 针 刺 能 疏通 督 脉 经 气 , 运 行 全 身 气 较 大重 量 的牵 引 , 以免 意 外 发生 ) 。牵 引 1 0次 为 1 个疗程 , 共2 连, 血, 具有 通 阳化 瘀 之功 。从 现 代 医学 角度 来 讲 , 针 刺 增 加局 部 的 个疗程 。 促进局部致痛、 致炎性物 质的降解与转移 , 消除颈部 2 . 4 中药 内服 : 独活 1 2 g , 桑寄生 1 5 g , 秦艽 1 5 g防 风 1 2 g , 白 芍 血液循环 , 阻断 疼痛 的 传导 。 1 0 g , 熟地 2 0 g , 肉桂 6 g当归 l O g , 细辛 3 g , 牛膝 1 0 g , 党参 1 5 g , 甘 软组 织 的炎 性病 变 , 中 医学认 为 , 颈 椎病 的发 生多 源 于 劳损 、 外伤 或 感 受 风寒 湿 草l O g , 茯苓 2 0 g , 川芎 1 0 g , 杜仲 1 5 g . 每天 1 剂, 水 煎 早 晚 分 2次 邪 导致 气血 失 和 、 痰瘀 内接经 脉 不遂 而 患病 。熟地 、 寄生、 牛膝、 服, l O剂 为 1 个疗 程 。 壮骨强筋 ; 当归、 白芍 、 川 芎 和 营养 血 ; 党参 、 茯 2 . 5 中药 外敷 并 行 T D P理疗 : 药用 葛 根 1 5 g , 防风 1 5 g , 艾叶 1 5 g , 杜仲益肾补肝 , 甘 草益 气 扶脾 ; 独活、 细辛 入 肾 经 , 能搜 伏 风 , 使 之外 出 ; 肉桂 威 灵仙 1 5 g , 伸筋 草 根 1 5 g , 透骨草 1 5 g , 桂枝 1 5 g , 羌活 1 5 g , 红 花 苓 、 秦艽、 防 风为 风 药之 卒 徒 , 周行 肌 表 。 外敷 1 5 g , 生黄芪 1 5 g , 赤芍药 1 5 g , 生甘草 1 5 g . 将上 药 共 为 细 末 , 装 入 能 人肝 肾血分 而 祛寒 , D P神灯 理 疗 不 仅 可 以 通 过 舒 筋 活 络 、 活 血化 瘀 、 祛 风 散 棉袋 内, 放 入 锅 中 隔水 蒸 2 0—3 0 a r i n , 取 出待 放 温 后 ( 约4 O 。一 药加 T 4 5 。) 热敷颈肩部 , 然后配合 T D P神灯红外线 热疗 , 每天早 晚各 寒 的作 用 达 到解 痉止 痛 之 目的 ,而 且 还可 以通 过 改善 颈 椎 局部 软 组织 血 液循 环 ,减 轻无 菌 性炎 症 对 颈脊 神 经 根 的刺 激 而 达 到 解 除 肌 肉痉 挛 、 缓 解 麻 木疼 痛 , 改 善颈 部 活 动受 限 之 功效 。 中医 实 用性 强 , 且 无 不 良反 应 , 疗效 3 . 1生 活 护理 : 因为 颈 椎 病 容 易 复发 , 所 以 日常 生活 中要 加 强预 综 合 疗 法 治疗 颈 椎 病 方 法 简单 , 值 得 进一 步 观察 体会 。 防。 住房保持温度适 宜, 通风 , 工作休息时纠正不 良体位及坐姿 , 较为满意, 参考 文 献 颈 部 注 意保 暖 , 坚 持 功 能锻 炼 。 1 ] g二 届 颈椎 病 专 题 座谈 会 纪要 . 颈 椎 病 诊 断标 准及 分 型 标 准 3 . 2 心 理 护理 : 大 多数 患 者 会 产 生焦 虑 、 紧张 、 烦 躁 等 心理 , 应 注 『 S 1 . 中华 外科 杂 志, 1 9 9 3 , 3 1 ( 8 ) : 4 7 2 . 意 与 患 者 沟通 , 了解 患 者 的心 理需 要 , 根 据其 年 龄 、 职业、 文 化层 『 『 2 ] 潘 实 清. 实用脊柱病学[ M] . 济南: 山 东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1 9 9 6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金钢宇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观察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90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综合疗法;葛根汤;颈椎牵引
[中图分类号] R27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73-02
颈椎病是困扰现代人的慢性疾病,由于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风险较大,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中医疗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广泛,疗效肯定。

近年来,对其机理研究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颈椎病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的临床实践。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笔者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45例颈椎病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了90例颈椎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25~76 年,平均(47.20±1.85)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25年。

其中,颈动脉型35例,神经根型30例,交感神经型12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10例。

把上述9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根据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确诊。

症状体征:颈项部疼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手握力差,头昏头沉,恶心呕吐,头痛耳鸣。

患者均有患椎束旁压痛以及压颈试验阳性。

颈椎X片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骨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狭小。

同时排除有关疾病后确诊。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上肢麻、胀、痛等症状,其中,颈肩背部疼痛或酸痛不适42例,手臂、手指麻木25例,头昏、耳鸣、视物模糊30例,恶心、呕吐15例,心悸8例。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丁咯地尔针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20 mg,每天3次;有呕吐或头痛者,均给予对症处理;治疗20 d为1个疗程。

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首先患者在辨证施治基础上用葛根汤加减。

偏风寒者加防风、荆芥;偏风湿者加羌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加桑寄生、续断、杜仲、当归、熟地、鸡血藤;寒湿重加独活、制川乌;气滞血瘀加川芎、丹参、蜈蚣,水煎服。

其次采用颈椎牵引,采用颈颌带布托牵引,牵引重量2~7 kg,开始较轻,逐渐加重,每次30 min,1~3次/d,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加长时间,同时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牵引重量和时间,体位均采用垫颈枕卧位进行牵引。

1.5 疗效标准
按照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颈椎病诊断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除,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消除,但仍有部分体征。

有效:主要症状消失,还留有次要症状。

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无任何差异。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5例患者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45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6%。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2 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均经1年以上随访,结果治疗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7.8%;对照组复发16例,复发率为35.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病变,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

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
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四肢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昏、心悸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该病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

许多患者经过不正规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在心理上变得比较急躁,更加重了颈椎病症状的复杂性,同时颈椎病由于症状的复杂,很难单纯依靠手术治疗而彻底地解决问题。

颈椎病属中国传统医学血瘀证、痹证范畴,而瘀证、痹证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

这些变化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是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中药止眩灵、颈舒颗粒、颈通汤等能显著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液浓聚现象,使颈椎病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亦有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定眩丸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水平的高低可反映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变的程度及治疗效果。

颈椎牵引治疗可以调和气血,舒风散寒,舒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

推拿时应注意:在颈背部反复行掌揉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背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腧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

有研究显示,对风池穴进行牵引治疗能消除对颈后神经刺激,使头下肌及颈后诸肌消肿,解除对血管的压迫和刺激,改善血供,消除症状。

另外,要注重健康生活方式,要做到劳逸结合,采取定时定量的活动,能够保持颈部肌肉的正常张力,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注意避免长期低头伏案及颈部的剧烈转动,每半小时或1小时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每2小时左右应站起来做颈部保健操或颈部按摩,以达到松弛肌肉、伸展筋脉的目的,因颈肩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直接诱因。

总之,中药内服和牵引整复治疗颈椎病是较好的保守疗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复发率稍高,对于这些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甘霈.复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神经肽、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62.
[2]井夫杰,张静.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
志,2006,25(1):39-41.
[3]李跃华,周文泉,周鸿,等.颈舒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
志,2004,2(1):9-11.
[4]宋敏,蒋宜伟,邱桐.活血定眩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兔血液流变学、ET、NO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6):23-27.
[5]程彩亮,孙赢强,吴礼凯,等.电针加水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SOD、LPO含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5,20(6):364-365.
[6]黄年斌,龙允杰,邱联群.化痰祛淤颗粒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5):264-265.
[7]王永强.颈、腰椎病的形神整体病因、病机、病位剖析[J].世界中医骨科杂
志,2005,7(2):136-138.
(收稿日期:2008-0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