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讲义PPT

合集下载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魏晋南北朝史课件(本科2009)

魏晋南北朝史课件(本科2009)

• 其二,复杂的民族关系。北方 地区的主角是入主的“五胡” 与留居的汉族,在北方整体 “胡化”的同时,是颇多曲折 艰难的胡人的逐渐“汉化”; 在南方,则特别表现为退守南 方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以及 越蛮俚僚的自然融合与强制融 合,这也是一种“汉化”。魏 晋南北朝历史实际是由北方边 疆民族(重要者先后有鲜卑、 羌胡、高句丽、柔然、高车、 突厥等)、中原地区(曹魏、 西晋、十六国北朝)、南方六 朝三大地域所构成的。其间区 域对抗、民族兴衰、社会转型、 制度冲突等等,复杂异常。
• •
• •
会长:卞孝萱(1985-1996)-许辉(1996-2001)-邱敏(2001-2008);秘 书长:许辉(1985-1988)、邱敏(1988-1996)、胡阿祥(1996-2008) 第六届( 副会长: 第六届(2008-)会长:胡阿祥,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李天石、扬州大 )会长: 副会长 学王永平、南京大学张学锋、徐州师范大学汤其领、丹阳市文联杨再年;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秘书长:江苏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王波;副秘书长:南京晓庄学院胡晓明、 副秘书长 南京师范大学李恒全 代表性成果: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六朝文化》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六朝研究”栏目与许昌学院“魏晋史研究”栏目
2、司马篡位→平汉灭吴→贾后干政(牝鸡 鸣晨)→八王之乱(宗王出镇)→五胡 乱华(徙戎实边←曹魏徙戎←东汉徙戎 ←王莽边政←华夷观念)→南北分裂
3、五胡兴衰→拓跋坐大→孝文汉化(胡汉关系)→ 魏分东西→齐周代魏→周灭北齐→隋文代周→杨 隋并陈 4、元帝东渡→立国江南(侨旧关系)→门阀政治→ 皇权政治→五朝递嬗 5、南北交争与三方鼎峙,南征与北伐
• 《资治通鉴》:太和十七年,“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 太和十七年,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 资治通鉴》 太和十七年 迁都洛阳。 起”,迁都洛阳。 • 《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 晋书》卷六五《王导传》 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 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 琅邪王仁德虽厚, 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 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 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 肩轝,具威仪, 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 肩轝,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 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 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乂。况天 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 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 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帝乃使导躬造循、 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 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 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 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38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38张PPT)

三、十六国与北朝
(一)十六国
(二)北魏(386-534)
1.王朝兴衰: (1)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 (2)398年,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 (4)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5)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6)550年,北齐建立,东魏灭亡; (7)557年,北周建立,西魏灭亡。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1.东晋(317-420)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1.东晋(317-420):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 (1)士族:魏晋以来,一些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 ,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 阶层。 (2)士族专权: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 主要支柱。
(3)皇权与士族政治冲突的现实结果。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1.东晋(317-420): 士族专权(门阀政治) 2.南朝(420-589)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二)经济:江南的开发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二)经济:江南的开发
1.表现: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页28第三段相关内容,概
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表现。
二、东晋与南朝
(一)政权更迭
(二)经济:江南的开发
1.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 产量提高。
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 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做,五岭以南地 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 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 》,页83-84

第二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民族融合(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民族融合(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羯( jié)
氐(dī)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便不 断向内地迁徙。主要有匈奴、羯、 氐、羌和鲜卑五族。
263年 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280年西晋灭 吴,完成统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一、从草原民族内迁到民族隔阂
【合作探究1】: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第一组)以及影响(第二组)?
材料1: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
材料6: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魏书》
6)租调制
二、从民族隔阂到汉化改革
3、孝文帝改革 【辩论】:孝文帝改革有利于PK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第四、五小组)
材料1: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
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进步性:
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 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西东 魏魏
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
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局限性:
1、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 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2、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 力量。
到南朝初年,除了偏僻地区深山密林之中的部分 外,多数蛮人已同汉人融合较深。
材料4:陇西李冲……当朝贵重,所结姻女连,莫非清望,帝亦以其女为夫人。 4)—胡汉—通《婚资,治加通强鉴融合》
材料5: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老免及 身没还田......男夫一人给(桑)田二十亩......诸桑田皆为世业,身5)终均不田制
还......——《魏书》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很好用)

魏晋南北朝(通史复习课件很好用)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 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下图是依据《隋书· 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 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东晋青瓷 羊形烛台
南朝莲花尊
青釉碗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1)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寺院经 “罢五铢钱, 济盛行,加之战乱频繁; 使百姓以谷帛为 (2)表现:商业活动十分萧 市。” 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 ——曹丕 乡村出现“草市”
银元宝
金元宝
曹魏五铢钱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突厥 契丹 周 齐


南 北 朝 后 期 的 形 势 图
东魏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宋 西魏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隋朝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一)社会经济特点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时期、范围、 表现、特点、影响与原因) (三)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 (四)手工业的发展 (五)、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因北魏统治者未处理好与汉族及 2)民族矛盾激化: 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动荡不安: 因矛盾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影响 可能性: 冯太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 有深刻的认识。
时间: 471年,孝文帝继位
北 原因 魏 孝 文 帝 目的 改 革 措施

魏晋南北朝PPT课件好看

魏晋南北朝PPT课件好看
体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繁荣。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也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 其雕塑和壁画作品内容丰富、技 艺高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
信仰和文化传统。
建筑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独特 ,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空 间布局和结构美感,同时也融入 了佛教建筑的特点,如塔的造型
和装饰等。
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 术取得了巨大成就,王 羲之的《兰亭序》等。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 术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 。
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 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对后世的宗教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创 新。
倡导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启示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的基础,启示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THANKS
长期的斗争和融合。
九品中正制和门阀政治
02
这一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崛起,他们掌握着政治权力,形成了
特殊的门阀政治制度。
民族融合与胡汉冲突
03
随着北方民族的南迁和相互融合,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
冲突也日益凸显。
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变革
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经历了从 屯田制到占田制的变革,使得土地所 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方式
城市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生活逐渐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商业区和市场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同时,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也逐渐完善。

高中历史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中历史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

不足问题,招引周边民族入塞
二、东晋与南朝
1.衣冠南渡 2.宋齐梁陈 3.江南开发
1.衣冠南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结合p28“历史纵横”,指 出东晋政治的特点。
士族专权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 主持 ,军事上依靠王敦
含义: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 治的变态
第5课 三国两晋第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5课
历 史
时 空
一、三国与两晋
1.三国风云 2.西晋动乱 3.五胡内迁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魏(220-266):
220年,曹丕建立,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
(2)蜀(221-263):
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匈奴 前赵、北凉、夏 前燕、后燕、西秦、南凉、
鲜卑 南燕
十六国 羯 后赵
氐 前秦、后凉 羌 后秦 賨 成汉 汉 前凉、西凉、北燕
五胡学习中原制度
(1)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太祖、
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民族隔阂仍然存在
(2)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3.江南开发
影响:
1.促进了民族融合(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 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2.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 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三、十六国与北朝
1.五胡十六国 2.淝水之战 3.北魏统一 4.孝文汉化 5.北朝结束
1.五胡十六国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 先 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 “十六国”。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  (《中国史学史》PPT课件)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二、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纪》 与范晔《后汉书》
范晔虽是据众家后汉史撰《后汉书》,而他 的撰述目标却是以“最有高名”的《汉书》为 参照的。范晔对于材料的整理之功和对于史事 的评论精深,是《后汉书》的两个特点。
范晔的史论,言深意远,用词典雅,笔势纵 放,在史学上是不多见的。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第一节 历史形势的变化促进史学的多途发展
三、史学多途发展的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总的特点,是史学 的多途发展。其具体的表现是史风大盛,史家 辈出,史书数量剧增且种类繁多。这是以往的 史学所不能比拟的。
首先,史风大盛和史家辈出;其次,史书数 量剧增和种类繁多;第三,史论与史注受到重 视。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二、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纪》 与范晔《后汉书》
《续汉书》八志被誉为“王教之要,国典之 源,粲然略备,可得而知矣”,其在撰述思想上 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 第二,是强调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
为核心的“顺礼”等级秩序。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三、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三国志注》
陈寿所撰《三国志》是唯一保存至今同时又是 兼记魏、蜀、吴三国史事的著作,这是中国史 学上一部极具特色的“正史”。
从《三国志》看陈寿的史才,首先是他对三国 时期的历史有认识上的全局考虑和编撰上的恰 当处置。
叙事简洁,也是陈寿史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多种朝代史撰述的出现
一、朝代史撰述的兴盛
关于东汉史撰述 关于三国史撰述 关于晋史撰述 关于十六国史撰述 关于南朝史撰述 关于北朝史撰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