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4课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叫三声夸克》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叫三声夸克》教案(新版)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

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的说明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难点: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课型及教学思路课型:自读课教学思路:朗读思考了解物质结构→探讨艺术特色→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具准备层层重叠的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实物——盒子导入,由学生上台打开盒子(层层剥“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与这位同学打开一个又一个盒子有什么联系呢?——答案就在课文内容中。

师:(在讲台上放一盒子)同学们看到这个盒子可能会想,盒子里是什么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打开看看。

(一同学走上讲台打开盒子)生:还是盒子。

师:再打开盒子看看。

(生继续打开盒子)生:还是盒子啊?(生一脸疑惑。

有学生笑)(同学们顿时有了兴致,纷纷要求继续打开盒子)师:同学们都有一种探究下去的欲望,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同学们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倒是我们获得许多发现的前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叫三声夸克》就体现了科学家们这样的执着精神。

(师板书:《叫三声夸克》)二、整体感知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⑵题目的含义:【明确】①“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

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

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4课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教学资料 第14课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导学案(学生版)班级某某等第【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

2、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知识】1、关于夸克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夸克首先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能陆续发展。

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于1995年初才被发现。

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u)和下夸克(d),奇异夸克(s)和粲夸克(c),以及顶夸克(t)和底夸克(b)。

2、作者介绍卞毓麟,1943年7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某某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台从事天体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某某科技教育,现任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某某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某某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课前引导自学】(完成时间:15分钟)一、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方法与步骤:★ 1、给加点的字注音丁____(zhào)中___( jìn)闭泄()气隧()道★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明确】1、“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自学】(5分钟左右,根据要求完成小组评价,填写评价表)【课堂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1.合作目标:解决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教案
课内探究练习
课后练习 将课后搜集的名人事例按照角度不同,仿照课文侧重点不同加以舍取。
教后记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读课文,学生思考。
(1)分层次,划出疑难点。
(2)本文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2、从夸克的发现过程,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
师明确: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3、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见课文第13段)
4、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结合讨论“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一段礼品盒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回答。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 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的地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完成,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价值观 在学习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科学精神,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重点
1、 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 通俗形象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难点
多层次的复杂分类
14 叫三声夸克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 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第14课《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14课《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

第14课《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初二下)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文章分类讲明的方法,认识〝金子〞那个比喻在讲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2、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差不多组成,明白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学习讲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或者学生轮番读课文,并摸索。

〔1〕标号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本文讲明了什么?2、明确〔课件展现〕一〔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讲明的话题。

二〔3—21〕讲明物理学家在不同时期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三〔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咨询题。

〔二〕研究课文探讨交流1、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讲明物质结构的特点。

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差不多上原子〕如此概括行吗?〔不对〕什么缘故呢?那么,他们是如何样认识的呢?〔阅读、讨论、交流〕〔3—4〕段:写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即物质的对小单位是原子。

〔5〕段:认识深入一步,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

〔6—10〕段: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差不多粒子〞构成的。

〔或者把〝差不多粒子〞讲成〝强子〞也可。

〕〔11—12〕段: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

〔重点详写〕按照由假象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

2、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终止了?文章结尾的四个咨询句提出咨询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终止,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究。

3、你认为科学研究、科学探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

4、讲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最要紧的依旧分类不。

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究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讲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讲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讲明清晰。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下《14叫三声夸克》word教案 (4)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下《14叫三声夸克》word教案 (4)
哥白尼敢于怀疑宗教的外理邪说,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
(五)议一议:
作者怎样 把这样一个难于理解的事物讲解的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 趣味性和可读性的?
提示:从文章题目、首尾的写作手法、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和认识 ,为什么?
提出假想——研究——证实。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2.请同学们再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 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四)连一连:
你能否说出具有 这些可贵精神的其他的人和事吗?
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 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七)小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释疑解难
四、小结
【教学后记】
《叫三声夸克》
教案部分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 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学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助学】
(一)导入新课。
忆一忆:,你还记得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吗?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本文主要说明什么?
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 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3.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叫三声夸克教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叫三声夸克教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叫三声夸克?教学案2〔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叫三声夸克?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结构的根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

2、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课前准备。

预习提示:(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教学步骤:一、情景创设二、整体感知读课文,应掌握以下知识点:①物理学家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在不同的阶段对物质的结构会有不同的认识。

②②本文介绍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最新成果。

采用以下方法突破:1.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3.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4.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三、交流展示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

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可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4.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

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进行联想式的片断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叫三声夸克?稳固案一、你能给以下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吗?丁(zhdo)中(jin)闭泄〔)气隧()道二、物质的最小单位究竟是什么?是原子吗?是原子核吗?是强子吗?是夸克吗?三、夸克这一概念十分难懂,如果你来介绍你会怎么介绍?本文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一概念讲清楚讲明白的?3、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在认识物质结构根本组成的过程中的哪些科学精神?4、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叫三声夸克教案 苏教版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2.体会通俗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多层次阅读。

3.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培育同学大胆怀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2.体会通俗形象的语言;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内容,小组沟通阅读体会。

各自用自己的语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物质结构。

用自己所查找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解说,先小组呈现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然后推举代表参与班级沟通。

(沟通中用完量学用课文的表达风格,留意使用必要的说明方法,语言要形象浅近,层次分明)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提示:借用打开礼品盒的比方,并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的方法,让同学形象直观地初步了解物质的结构。

三、研读课文,品尝语言1.找出文中的比方句,体会比方的表达效果。

2.圈画出文中的比方句。

3.体会比方的表达效果,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4.精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

请从文章中圈画,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四、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夸克可以说是目前人们发觉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单位。

夸克的发觉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夸克的发觉过程、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科学家试验往往经受这样一个过程:科学试验,发觉问题→提出假说;试验检验→建立理论;不断完善→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疑问……在学习小组内以夸克的发觉为例相互说明这样一个过程。

(留意课文中的标志性词语和句段)五、拓宽视野,拓展思维你认为物理学家最终发觉夸克,靠的是什么?通过文中哪词语可以看出来?科学家不断探究,发觉新知,推动科学争辩的不断深化,新的发觉层出不穷。

你知道科学界最近有哪些新发觉吗?还有哪些怀疑需要我们去探究吗?把你知道的和你心中的困惑以及你知道的科学界正在努力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3.14叫三声夸克教案1(苏教版八年级下)

3.14叫三声夸克教案1(苏教版八年级下)

第十四课叫三声夸克一、教课目的(一)知识和能力1.认识人们对物质构造的认识过程和物质构造的基本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

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构造上所起的作用。

3.能够领会文章平常、形象的说明语言。

(二)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2、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思疑,敢于创新,勇敢想像。

二、教课假想(一)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本文平常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研究精神【难点】多层次的物质构造的分类。

(二)课型及教课思路课型:自读课教课思路:朗诵思虑认识物质构造→商讨艺术特点→ 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三、教具准备层层重叠的盒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课步骤(一)教课流程1、导语实物——盒子导入,由学生登台翻开盒子(层层剥“笋”)我们今日要学的这篇课文与这位同学翻开一个又一个盒子有什么联系呢?——答案就在课文内容中。

师:(在讲台上放一盒子)同学们看到这个盒子可能会想,盒子里是什么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翻开看看。

(一起学走上讲台翻开盒子)生:仍是盒子。

师:再翻开盒子看看。

(生持续翻开盒子)生:仍是盒子啊?(生一脸迷惑。

有学生笑)(同学们立时有了兴致,纷繁要求持续翻开盒子)师:同学们都有一种研究下去的欲念,盒子里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其实不重要,同学们的研究问题的欲念倒是我们获取很多发现的前提。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叫三声夸克》就表现了科学家们这样的执着精神。

(师板书:《叫三声夸克》)2.整体感知⑴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思虑:用一句话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人们对物质构造研究研究的过程,说了然人们在不一样阶段对物质构造的不一样认识,介绍了物质构造研究的新成就——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构造进行不停的研究与研究⑵题目的含义:【明确】①“夸克”是音,意思是海的喊声。

《芬尼根之醒》中有一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科学家盖耳曼借此中的“夸克” 自己的设想命名。

上“夸克”是成物的基本粒子;②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有,再加上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一双关,用“七八声” 毫无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叫三声夸克》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姓名等第【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

2、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知识链接】1、关于夸克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

夸克首先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能陆续发展。

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于1995年初才被发现。

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u)和下夸克(d),奇异夸克(s)和粲夸克(c),以及顶夸克(t)和底夸克(b)。

2、作者介绍卞毓麟,1943年7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现任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课前引导自学】(完成时间:15分钟)一、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方法与步骤:★ 1、给加点的字注音丁____(zhào)中___( jìn)闭泄()气隧()道★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明确】1、“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检测自学】(5分钟左右,根据要求完成小组评价,填写评价表)【课堂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1.合作目标:解决教学目标。

2.方法和要求:先自主完成合作内容,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交流疑惑、答案,准备展示或再次质疑。

3.评价内容与标准:①认真倾听;②大声、踊跃发言;③及时修正导学案。

满足三项的个人由小组给★,两项的给○,一项的给△。

小组合作结束时填写好评价表该栏目中的自评与组评。

最先完成的5个组由老师给★,其余的给○。

4.合作内容:1、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

(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2、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明确】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

(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觉得题目有何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

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

”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

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②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

【课堂展示点评】(15分钟左右)1.展示内容:(1)合作探究的内容;(2)课文朗读、背诵。

2.方法与要求:(1)展示点评时要声音响亮,语言简洁、流畅。

(2)展示时不能看写好的答案。

口头展示结束,用“我的回答完毕,有请下一组补充或点评”的句式自然过渡。

书面展示要首先标明组号、姓名。

3.评价:点评时可先从音量、语言表达、正确率方面进行肯定,然后可以补充或纠错。

【畅谈收获】(5分钟)【总结反馈】(3分钟)【课后拓展延伸】奇妙的对称世界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

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

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

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

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

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①②③2.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

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

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

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4.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回目:五行山下定心猿【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这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

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答案:1.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2.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3.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

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

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

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4.八卦炉中逃大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