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CT主动脉钙化分析
血管钙化评估方法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血管钙化评估方法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血管钙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进而引发血管钙化。
血管钙化是指由于异常的胆固醇代谢以及其他内环境因素导致的血管内部钙盐沉积现象。
这种沉积物会逐渐增加,并且会堵塞或者变硬动脉壁,从而限制了正常的血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血管钙化评估方法进行详细探讨和总结。
首先介绍什么是血管钙化、其危害和影响以及为何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然后将列举目前常见的三种评估方法:X射线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包括CT和MRI)、结合临床指标检测法,并分别介绍其原理和操作过程。
最后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了解到血管钙化评估方法的特征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关于血管钙化评估方法的全面介绍和概述。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血管钙化的定义、危害和影响,以及评估其程度和进展所采用的常见方法。
同时,我们将对每种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评估方式。
最后,我们将展望血管钙化评估方法在医学领域未来发展的前景。
以上即为“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
2. 血管钙化评估方法2.1 什么是血管钙化血管钙化是指在动脉壁内形成钙盐沉积的过程,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和钙盐会逐渐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并且僵硬。
这种现象被称为血管钙化,它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2 血管钙化的危害和影响血管钙化可以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等。
它使得血液无法流过狭窄的动脉,给身体各个器官供氧和营养带来障碍,进而引发多种严重健康问题。
因此,及早评估和监测血管钙化程度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干预非常重要。
主动脉弓钙化X线鉴别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主动脉弓钙化X线鉴别诊断价值与影像学研究目的:研究主动脉弓钙化的X线摄影征象,评价X线常规平片检查主动脉钙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28例主动脉钙化患者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常规X线平片检查发现钙化发生在主动脉弓降部210例(92.1%),主动脉水平部及降部出现钙化18例(7.9%)。
结论: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发生钙化时X线检查容易发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主动脉弓;钙化;鉴别诊断;X线摄影主动脉弓钙化在X线胸片检查中较常见,掌握主动脉弓钙化的临床X线特点及各年龄段出现钙化情况,对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228例主动脉弓钙化患者胸部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8例患者中,男114例,女114例。
年龄40~49岁4例(男4例);50~59岁42例(男26例,女16例);60~69岁76例(男38例,女38例);70~79岁68例(男30例,女38例);80岁及以上38例(男16例,女22例)。
1.2 方法从本院X线片档案中随机抽出年龄40岁以上患者胸部X线片2 400份,从中发现主动脉弓部钙化228例。
笔者对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的部位、大小、形状进行分析,测量了主动脉高、主动脉宽度。
测量主动脉高:右心房与升主动脉交点至主动脉弓上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
主动脉宽:主动脉右缘最远点至中线的距离加主动脉弓左缘最远点至中线的距离。
2 结果2.1 钙化部位本文笔者将主动脉弓分为升部、水平部、降部。
钙化发生在主动脉弓降部210例(92.1%),主动脉弓水平部及降部出现钙化18例(7.9%),仅发生在水平部的钙化未见到,主动脉弓升部未发现钙化。
2.2 钙化大小最小(0.1 cm×0.1 cm)~(0.5 cm×0.1 cm),最大(5.0 cm×0.1 cm)~(5.0 cm×0.5 cm)。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动脉硬化关系探讨

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动脉硬化关系探讨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痰瘀互结证型与动脉硬化关系。
方法:对收集整理的115例MS患者辨证分为痰瘀互结证和非痰瘀互结证(包括痰浊内蕴、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证),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B超结果分组后,相对于非痰瘀互结组,痰瘀互结组出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斑块、下肢动脉狭窄及同时存在两个部位斑块的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患者辨证分为痰瘀互结证型与反映动脉硬化的外周动脉B超结果密切相关。
标签: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重要病理基础的临床症候群。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调查示:本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4。
MS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及中风风险是无MS的2~3倍,同时T2DM(2型糖尿病)的風险是无MS的5倍[1],可见MS 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以针对各组分分别治疗为主。
动脉粥样硬化是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脏病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病理基础,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斑块和狭窄情况可一定程度上反应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外周动脉B超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
通过了解外周动脉斑块和狭窄的情况对MS的早期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中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核心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其“治未病”的先进理念,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势力求把握本病的病机发展规律及相关的重要病理产物。
笔者通过收集整理115例MS患者包括辨证分为痰瘀互结证和非痰瘀互结证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充分挖掘两组证型与临床常用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S痰瘀互结证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北京医院中医科115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56例。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正文:诊断与鉴别⒈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其中真腔为血流流经的通道,而假腔则是由于血液进入撕裂的主动脉壁造成的。
影像学检查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位置、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是否存在夹层。
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影像增宽、变形,假腔存在时可见假腔钙化。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夹层的形态特征。
另外,CT扫描还可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夹层位置、大小、累及范围、裂口部位等。
⑶ MRI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夹层的分布情况。
此外,MRI对于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其他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⑷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且易于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主动脉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并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和部位。
⒊影像学鉴别诊断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时,需要与其他主动脉疾病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⑴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壁弱点或缺损形成的扩张性疾病。
与主动脉夹层相比,主动脉瘤的壁不是真假腔的形态,通常是整个主动脉管径扩大,且壁厚较薄。
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主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在影像学检查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钙化斑块的形成等特征。
⑶其他主动脉疾病除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脉疾病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如主动脉炎、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附件:⒈X线胸片示例图⒉CT扫描示例图⒊MRI示例图⒋超声检查示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
沈阳地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动脉硬化病变特征分析

厚 度 、 均 斑 块 数 、 均 斑 块 积 分 和 颈 动 脉 僵 硬 度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结 论 上 述 各 种 指 标 的 明 显 增 加 可 加 速 老 年 代 谢 综 平 平
合 征 患 者 动 脉 粥样 硬 化发 展 , 加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风 险 。 增
【 关键词】 老年 , 代谢综合征 , 大动脉硬化病变
维普资讯
《 国 年 健 学杂 2 8 第 卷 2 中 老 保 医 》志0 年 6 第 期 0
・ 论
善・
沈阳地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动脉硬化病变特征分析
苏彤春 张铁 均
作 者 单 位 : 中 国医 科 大 学 附属 第 四 医 院 内分 泌科 10 0 2 辽 宁 省人 民 医 院 急诊 科 1 0 1 1 105 10 5
全 部排 除条 件 和纳 入标 准 中的② 、 和 ④ , 照 组人 ⑧ 对
11材料 选 择 2 0 年 4 至2 0 年 4 在 我 院 . 06 月 07 月 内分泌科 门诊 就诊 或 住 院治疗 的MS 者 , 患 纳人 标 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 符合 美 国 国家胆 固醇 教育 项 目专 家组 关 于 “ 在成
选 3 例 , 性 2 例 , 性 1 例 , 龄 6 - 5 , 均 4 男 1 女 3 年 0 8岁 平
通 路亢 进 引发 山梨 醇 堆 积于 神经 组 织 内 ,使 渗 透 压 失衡 而 致神 经 细胞 水 肿及 损 害 ,引起 自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_, 而 促 进 心血 管 并 发 症 的病 理 进 展 , 1从 ] 增加 无
2 J r ny eme d G. i ia c n e u n e o c riv s ua a tn mi Clncl o sq e c s f ad o ac lr uo o c
职工体检常见异常结果解释

2011年度职工体检常见异常结果解释请关注体检报告最后一页“体检结论” 一栏。
1.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包括: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和高密度脂蛋白低等等,可能一项或多项表现。
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饮食偏肥腻、运动量不足、吸烟、过虽:饮酒、每周食用鸡蛋4个以上、体力活动减少等,过高的血脂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梗塞、脂肪肝等等疾病,还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即人们常说的代谢综合征。
一般的血脂异常只需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洒,多运动就可以改善。
但若总胆固醇〉L,甘油三酯〉L,低密度脂蛋白〉L者,需要到内科门诊就诊,服药治疗。
2.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硬化,主要由于年纪高血管老化、血脂高血管弹性差等原因引起。
一般平时需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洒。
建议多吃木耳、芹菜、玉米、红萝卜等食物。
3.颈椎退行性变其主要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年纪高颈椎老化所致,为中老年常见多发病,近年来有上升及年青化趋势。
在严重者可以引起颈椎病、血管、神经压迫等。
临床症状有头晕、颈痛、肩肾及手部麻木,颈部偃硬,活动受限,有压迫感等。
一般平时需要注意不要长时间伏案工作,多运动颈部,有明显疼痛不适者,可以到针灸科门诊、推拿科门诊就诊,行推拿按摩治疗。
但若有转动眩皐、反复头晕头痛,症状多年者,建议进行颈椎MR检査,以排除血管、神经压迫情况,若有压迫,请到脊柱件科就诊治疗。
4.肺部阴影、肺部结节这种情况一般在胸透、胸片检査的情况下很难判断是什么问题,故建议行胸部CT检査以排除肺部占位的可能,必要时需要到呼吸内科就诊治疗。
平时建议戒烟。
5.肺纤维灶一般是过往肺部感染炎症后的自然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对自身一般影响不大,需要每年泄期复査就可以。
6.气胸气胸有引起呼吸困难的危险,多见于偏瘦或者胸部外伤之人,建议到呼吸内科就诊治疗。
7.不完全性、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传导延迟,预激综合症,复极综合症一般为先天性或冠心患者多见,若平时无心悸、胸闷、胸痛等情况,只需要左期复查,平时注意休息就可:若有胸闷、胸痛等,请到心血管内科就诊治疗。
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传统危险积分临床应用的对比

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传统危险积分临床应用的对比孙奥松【摘要】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CT扫描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资料,以常规造影为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8例,狭窄≥50%)与对照组(32例,狭窄<50%),利用CT计算每例患者总钙化积分及四大分支钙化积分,比较两组积分的差异性.同时,分析患者钙化积分与弗明汉危险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痛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钙化积分与弗明汉危险积分呈中度相关(r=0.641).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评定在冠心痛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方法之一.【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034)002【总页数】3页(P139-141)【关键词】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临床应用【作者】孙奥松【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心病存在的标志[1],检测钙化并做定量分析对于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有重要意义。
多排螺旋CT(MDCT)能对冠状动脉钙化做出精确测量,已成为临床上测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的主要方法。
许多研究都认为CACS 越高,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认为CACS能很好预测重大心血管事件风险[2]。
笔者利用320排容积CT对6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测量,探讨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和预测重大心血管事件方面与传统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2015年5月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就诊的60例患者。
男42例,女18例;年龄34~82岁,平均(56.5±9.6)岁。
主动脉钙化影像学描述

主动脉钙化影像学描述
主动脉钙化是指主动脉的血管壁中出现钙化沉积物。
影像学上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描述主动脉钙化。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包括:
1. X线摄影:主动脉钙化可在胸部X线片上显示为钙化斑块,形态规则的钙化沉积通常位于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主动脉钙化信息。
钙化沉积物呈高密度影像,可用CT值来定量评估钙化程度。
CT
扫描还可以提供主动脉壁的三维重建图像,以评估钙化斑块的分布和程度。
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主动脉内膜的粥样斑块和斑块钙化,但对主动脉钙化的评估不如CT扫描准确。
4.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主动脉图像,并可以检测主动脉壁的斑块和钙化情况。
主动脉钙化的影像学描述通常包括钙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形态、分布以及钙化程度的评估。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主动脉硬化的程度、血管壁的稳定性以及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谢综合征CT主动脉钙化分析
作者:张新宇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分析3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CT主动脉钙化影像学表现。
方法 2011年春季铁岭市清河区某单位体检中新检出MS患者31例,入选对象接受了胸部CT检查和影像学主动脉钙化表现计算,并与同期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25例)比较。
结果 31例MS患者的主动脉钙化率和平均钙化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MS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CT/胸部;主动脉钙化;体积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6-102-02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我国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率逐年增加,MS 对人体大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经过发挥着重要影响。
笔者观察了31例MS患者的CT主动脉钙化影像学表现,并与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春季铁岭市清河区某单位体检对象中的31例MS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且健康者25例。
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工作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入选对象胸部CT检查机器使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GE- HISPEED DVAL型CT机,扫描时间为3.0 s,每层厚度为2~10 mm,间隔5~10 mm,钙化病灶诊断为图像上沿主动脉壁轮廓走行有边缘清晰、密度均匀一致的增高区,体积计算以各个断层面钙化病灶面积
(cm2)与钙化层厚度(cm)乘积总和作为钙化体积(cm3)的近似值。
两组对象胸部CT检查时间均在体检期间内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CT影像中胸主动脉钙化各项数据用()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CT图像胸主动脉钙化率和平均钙化体积比较(表2)
2.2 患者CT主动脉钙化影像学表现(图1)
3 讨论
MS是国人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血流动力学影响因素之一,其以中心性肥胖为核心特征和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同时拥有高血压、高血糖、高TG和(或)HDL-C降低等临床表现,并出现生化和体液代谢失调,属于各种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大聚集。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我国MS患病率逐年增加,各种靶器官改变和心、脑血管并发症也迅速上升,其基本病变还集中在体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后者呈弥漫性分布,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某些器官、组织及血管腔内的局限性病变[1]。
人体大动脉硬化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窗口”,常被用来表达全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现况。
CT扫描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国外一些学者研究了做完胸部CT后1年内死亡病例,证实扫描图像中表达的主动脉钙化体积与同部位尸检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大小密切相关,并提议将CT扫描图像上钙化影像体积作为计算人体内大动脉硬化的定量评估指标。
笔者选择2011年春季铁岭市清河区某单位体检中新检出MS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胸部CT检查,将从扫描图像中测得的胸主动脉钙化率和平均钙化体积作为评估数据,并与同期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MS患者的主动脉钙化率和平均钙化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国内作者使用其他方法测得的动脉硬化评估指标报道[2-3]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MS患者常常存在着明确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该综合征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等致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对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起着叠加、协同和促进作用。
因此,定期监测和全面系统干预MS各项组成成分指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船桥徹,杨友竹.代谢综合征——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状态[J].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2):530-533.
[2] 崔玉红,王尚臣,杨建芳,等.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临床探讨[J].河北医药,2010,32(13):1713-1714.
[3] 吴升,张曙云,徐晓峰,等.军队离退休干部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10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