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要点:
1.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夹层一般呈现为主动脉管腔内的假腔。
CT可以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范围和分级(Stanford分类)。
2. MRI(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关于主动脉壁的直接信息,对于分层的明确定位和夹层的形态描述更有价值。
3. 胸部X射线检查:胸部X射线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
4.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提供一些重要信息,如主动脉瓣反流、假腔和真腔的形态和流速等。
5.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有时可用于疑难复杂的病例的诊断,可以帮助进一步鉴别夹层的类型和范围。
总的来说,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正文:诊断与鉴别⒈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其中真腔为血流流经的通道,而假腔则是由于血液进入撕裂的主动脉壁造成的。
影像学检查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主动脉夹层的存在、位置、大小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是否存在夹层。
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可见主动脉影像增宽、变形,假腔存在时可见假腔钙化。
⑵ CT扫描CT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夹层的形态特征。
另外,CT扫描还可提供更多关于主动脉夹层的信息,如夹层位置、大小、累及范围、裂口部位等。
⑶ MRI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的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夹层的分布情况。
此外,MRI对于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其他主动脉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⑷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且易于接受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主动脉的形态、大小和血流情况,并可以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和部位。
⒊影像学鉴别诊断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时,需要与其他主动脉疾病进行区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⑴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局部壁弱点或缺损形成的扩张性疾病。
与主动脉夹层相比,主动脉瘤的壁不是真假腔的形态,通常是整个主动脉管径扩大,且壁厚较薄。
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主动脉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主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
在影像学检查中,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主动脉壁的钙化、钙化斑块的形成等特征。
⑶其他主动脉疾病除了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主动脉疾病需要与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如主动脉炎、主动脉先天性畸形等。
附件:⒈X线胸片示例图⒉CT扫描示例图⒊MRI示例图⒋超声检查示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的撕裂,分别形成真腔和假腔。
影像医学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观显示主动脉夹层初始破 口的位置 , 真假腔的情况 , 分支血管
有无受 累及主动脉的反流等 , D A不能显示血管腔外 的改 但 S 变, 对管腔完全被血栓填充的患者难 以诊断 。
522 D A 的表 现 : 主动 脉 呈 双 腔 表 现 , 腔 常 因假 腔 压 .. S ① 真
31 依症状的持续时间分类 .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 患者生命的疾病 ,多数 患者 症状典型 , 但部分患者的症状 可能 与急性心肌缺血相似 , 少数
状, 疼痛多位于躯干的 中线 , 少放射至颈 、 、 背等部位 , 很 肩 手 但也与夹层受累的部位相关联。 主动脉撕裂常为前胸痛 、 如 降
主动 脉 撕 裂 常 为 背 或腹 部 疼 痛 ,疼 痛 的性 质 多 为 突 发 刀割 或 撕 裂 状 的疼 痛 。 5 影 像 学 表 现
・
5 ・ 0
旦医撞盘查2 ! 生 l ! 旦箜 8 鲞箜 !
』
oPata M d aTcnqe, au 2 1, 0 1 f r i l ei 1 ehi s Jna 0 1 V 1 8,No cc c u .1
.
影像医学在主动脉夹层诊断 中的应用
山 西省 西 山煤 电 集 团公 司古 交 矿 区 总 医 院 屯 兰分 I (3 2 6 t 000 ) ,  ̄ , 张 柱 平
( 正常为 3m 。③ 主动脉夹层并发症的表现, m) 如主动脉夹层
破 人 心 包 或有 主动 脉 瓣 关 闭 不 全 时 , 影 明显 扩 大 ; 破 人 胸 心 如 腔 可 见 胸 腔 积液 的征 象 。
扩展到主动脉瓣环 , 向远端扩展到 降主动脉及其分支 , 或在撕
裂 的远端形成一个或 多个再破 口, 使血液又流入主动脉管腔 ,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一、引言在医学领域,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常常因其高度致死性而引起关注。
影像学诊断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和定量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应用。
二、影像学诊断方法2.1 胸部X线摄影2.1.1 单纯X线摄影2.1.1.1 正常胸部X线表现2.1.1.2 异常胸部X线表现及可能的主动脉夹层征象2.1.2 CT胸部血管造影2.1.2.1 CT胸部血管造影的原理2.1.2.2 CT胸部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2.1.2.3 CT胸部血管造影的结果分析与诊断2.2 MRI2.2.1 MRI的基本原理2.2.2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2.2.3 MRI结果分析与诊断2.3 超声检查2.3.1 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2.3.2 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2.3.3 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与诊断2.4 核医学检查2.4.1 核医学检查的基本原理2.4.2 核医学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2.4.3 核医学检查结果分析与诊断三、临床应用3.1 早期主动脉夹层的诊断3.1.1 影像学方法在早期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1.2 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早期主动脉夹层诊断的策略3.2 主动脉夹层的定量评估3.2.1 影像学方法在主动脉夹层定量评估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2.2 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主动脉夹层定量评估的策略四、结论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方法与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可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主动脉夹层,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附件:1.胸部X线摄影示例图片2.CT胸部血管造影示例图片3.MRI示例图片4.超声检查示例图片5.核医学检查示例图片法律名词及注释:1.充血:指血管扩张,使血液充盈于血管内。
2.动脉瘤:指动脉腔局部扩张异常。
3.穿透:指物体直接穿越或通过其他物体。
4.血肿:指某处血液聚集形成的血液团块,常在受伤部位形成。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一、引言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的方法和技巧。
二、临床表现1·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主动脉夹层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X线检查●传统X线检查的应用和限制●X线血管造影的应用和限制2·CT检查●CT扫描的基本原理●CT扫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CT扫描的鉴别诊断要点3·MRI检查●MRI检查的基本原理●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MRI的鉴别诊断要点四、影像学表现1·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的分类和描述●Stanford分类和描述●DeBakey分类和描述2·主动脉夹层的特殊类型和特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五、鉴别诊断1·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动脉瘤的鉴别2·主动脉夹层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六、影像学诊断的限制1·影像学诊断中的假阴性和假阳性2·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七、治疗决策的指导1·影像学诊断对治疗决策的指导意义2·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原则八、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X线检查示例图片2·CT检查示例图片3·MRI检查示例图片九、法律名词及注释1·主动脉夹层:一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内层和中层之间形成血肿2·X线血管造影:通过给静脉或动脉注射放射性对比剂,然后采用X线摄影技术观察血管的方法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连续拍摄并对图像进行计算处理,提供清晰的断层图像4·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获取人体的断层图像。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De Backey分型
根据病变范围和破口位置分3 型:
• I 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病变累及升、 降和/或腹主动脉。
• II型: 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病变仅累及升 主动脉。
• III型: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 IIIa型: 病变只累及降主动脉。 • IIIb型: 同时累及腹主动脉。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 有 有 (反)D字形
2个 内膜片钙化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
无 无 (椭)圆形
1个 增厚的管壁呈 环形或新月形
无 无 瘤样(梭形) 扩张 1个 附壁血栓常见
小结
• 突发胸背痛、撕裂样疼痛、休克。 • 胸片: 主动脉增宽,外形不规则。 • CT平扫: • 管腔密度不均。 • 钙化内膜瓣内移。 • 胸腔积液。 • CT增强: • 分离、移位的主动脉内膜瓣。 • 鸟嘴征。 • 假腔延迟显影。
“鸟嘴征”
无
常见
部位
与假腔相反
升主动脉前方, 降主动脉后方
与正常主动脉关系 与其走行相连
未与其相连
附壁血栓
• 附壁血栓: 附壁血栓范围相对小,密度较低,位于内膜 • (可有钙化)内侧,多数为慢性,内壁不规则。(主动
脉夹层: 假腔血栓密度相对高,管腔增宽)
主动脉夹层伴假腔血栓
主动脉附壁血栓
壁间血肿
• Stanford B型: 急性期夹层主动脉壁炎症水肿明显,缝 合困难,且急性期死亡率不高,常采用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X线表现
• 胸片提示主动脉增宽, 外形不规则。
主动脉夹层CT表现
平扫: 钙化的内膜内移(钙化内膜与主动脉外缘间距大于5mm) 。
主动脉扩张、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增宽的主动 脉、密度不同的真假腔、胸腔积液。 增强: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1.介绍主动脉夹层指的是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主动脉夹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1.外观特征主动脉夹层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双腔或多腔结构,夹层腔在真腔周围形成。
夹层腔内往往可见血流信号。
2.2.流入搏动主动脉夹层下降段处经常呈现出流入搏动现象,即夹层腔内的血流在心搏过程中显示明显的搏动。
3.CT扫描3.1.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夹层腔一般呈高密度,边界清晰,与真腔分隔明显。
3.2.MPR和CPR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
4.MRI检查4.1.T1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1加权成像上一般呈现出高信号。
4.2.T2加权成像主动脉夹层在T2加权成像上呈现出低信号,与周围组织或真腔形成对比。
5.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诊断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夹层腔和真腔的形态和关系。
但由于其创伤性和侵入性,一般作为有选择性的检查方法。
6.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它们具有非侵入性和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辅助检查手段。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主动脉夹层:________主动脉内形成的两层或多层假腔的疾病。
2.影像学诊断:________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疾病的诊断。
3.超声检查:________利用超声波进行检查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4.CT扫描:________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得身体断层影像的方法。
5.MPR和CPR重建:________通过重建技术获取多平面和曲面的图像。
6.MRI检查:________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方法。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
1. CT扫描:目前被认为是最常用的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方法。
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并能直观
地观察到夹层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通常使用螺旋CT扫描或
多层螺旋CT扫描,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
2. MRI扫描:对于无法耐受碘剂的患者或怀疑存在主动脉夹
层的妊娠妇女,MRI扫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MR影像可以提
供高分辨率的主动脉图像,帮助医生确定夹层的位置和范围。
3. 超声心动图:也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主动脉夹层的动态变化,识别动脉内腔的假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4. 血管造影:对于需要明确主动脉夹层的位置和范围时,可以进行血管造影。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显影图像,但需要使用碘剂造影剂,不适用于对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5. 其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核医学显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辅助诊断夹层。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AAS是指以剧烈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主动脉病变。
患者多发病急骤、胸痛剧烈(撕裂样或刀刺样),疼痛还可沿病变走向转移;发病时或伴大汗。
AAS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主动脉壁间血肿(IMH),以及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瘤急性破裂等其他主动脉疾病,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二、影像学诊断
1.X线平片
AAS患者的胸片或有主动脉扩张、迂曲,主动脉壁钙化,主动脉弓异常,纵隔及胸腔异常等现象;有时还可观察到"3字征"、"漏斗征"等特殊征象,但特异性较低。
下图(左上图)为AD患者的X线平片:主动脉增宽,左侧胸腔积液。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评价主动脉瓣(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开口是否受累),升主动脉(撕裂)及降主动脉状况。
可用于床旁检测,有助于急诊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对胸降主动脉的诊断能力有限,如下图(左下图)。
3.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A)可观察主动脉全程,显示夹层破口及分支血管情况。
通过后处理技术及重建方法,可直观地观察患者的主动脉疾病及其变化。
但使用过程中有辐射,还可造成对比剂损伤。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另外,核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也可辅助诊断AAS。
三、主动脉夹层
AD是指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
急性期可导致主动脉破裂、脏器缺血或梗塞;慢性期可形成夹层动脉瘤。
1.分型
De Bakey分型:Ⅰ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甚至腹主动脉;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向远端扩张,可直至腹主动脉。
Stanford分型:目前最为常用,无论夹层起源于哪一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便为A型,相当于De Bakey Ⅰ型和Ⅱ型;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称为B型,相当于De Bakey Ⅲ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孙氏分型:进一步的细化分型,对外科治疗较有意义,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影像学诊断
在影像学诊断中,应重点观察以下四方面:
(1)主动脉破口和再破口(关键点)
主动脉夹层常有多个破口,但有规律可循。
如B型夹层第一破口常位于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约1.5cm处;第二破口可位于腹腔动脉干或肾动脉附近;若继续向下撕裂时,可位于髂内动脉开口附近。
一般情况下,外科或介入治疗时仅处理第一破口。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夹层的破口情况,如箭头所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下面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均清晰展示了夹层状况。
该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 B型夹层),内侧为真腔,外侧为假腔,中间为内膜片,破口如箭头所示。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内膜片
内膜片为真假腔之间撕裂的内膜。
下图展示了内膜片的撕裂方式。
左图中,患者的真假腔均比较完整,外侧为真腔,内侧为假腔,内膜片也相对完整。
右图中,降主动脉内无完整的真腔或假腔,内膜片分布较乱。
此种状况多为发病后,患者血压或心率未控制好,夹层多次撕裂、形成多个真假腔所致,病情较重。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下图展示了不同形态的内膜片。
夹层位置如箭头所示,左上图显示的夹层内膜片较为完整,右上图所示夹层内膜片呈套袖样;下图为经多次撕裂的内膜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3)真腔和假腔
主动脉被分隔为真假两腔。
观察时,应注意真假腔的大小和比例。
一般情况下,真腔具有以下特点:比假腔小;与升主动脉未受累管腔自然延续;血流较快,对比剂填充多,如下图(T真腔;F假腔)。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4)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意义重大)
A型夹层不仅要观察冠脉、头臂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是否受累;还应观察有无心包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状况。
A、B型夹层均应观察有无胸腔积液。
若继续向下撕裂,还要看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左右肾动脉、两侧下肢动脉是否受累。
要点总结:
1.AAS主要包括AD、PAU、IMH,及外伤性主动脉破裂、主动脉瘤急性破裂等其他主动脉疾病。
2.CT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X线平片等有助于AAS的诊断。
3.影像学观察时,应注意观察AD的破口、内膜片、真假腔、分支受累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