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_应用文

合集下载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7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一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进化论的作用层次不在个体,也不在群体,而在于基因,生命的本质则是基因复制。

动植物是某类基因制造的机器或工具,基因给各架机器适当的授权,以执行保卫、延续基因的终极指令。

机器是容易腐朽的,不朽的只有基因。

就好像住宅一样,老城区推倒重来,新楼盘勃然兴起,不变的,只有楼里的居民。

还有另一种基因,它们不创造机器,而只是利用机器,比如病毒等,它们离开寄主的方式和前者有所不同。

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各类基因的不同生存策略。

人类社会和某些物种,在与基因共生之上,还群体创造了新的无形基因—文化、信息等,这里有个新名词“觅母”,它也在不断地遗传和进化。

进化稳定策略ESS是非常有用的观念,能够从基因自私的角度解释生物群体或个体的各种行为,持不同进化策略的基因机器,生存概率是不一样的。

然而,如所说,当我们对遗传过程中的自私性了解得越清楚时,我们就越有资格去教导慷慨、合作以及其它所有为公益奉献的美德。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二我时常觉得对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达尔文,只不过他是通社会达尔文主义间接的影响着我们。

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核心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当中就是要有竞争,就是要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对于这种思想给予解释最为独特的一本书便是《自私的基因》了。

在《自私的基因》中,将人与动物的绝大部分行为都解释为对于基因的一种自私行为。

用的话来说便是:我们和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关于这本书我由于以下几点看法:1.基因的机器在《自私的基因》当中,他提出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演化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个体身上的基因,个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机器。

个体身上所容纳的基因利用个体从而达到基因的目的——生存和繁衍。

而我们个体的身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

举一个例子:一名足球运动员单凭自己是无法获得大力神杯,他还需要其他十名同伴,其他同伴都必须是在其他位置上的佼佼者。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是一本探讨进化论和生物学的经典著作,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

书中探究了基因对生物体之间的竞争、协作以及演化的影响,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理论,也就是说基因是自私的,它们只关心自己在后代中的传播。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基因的本质、基因传播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及阐述,让读者对于自身的生命以及生命的演化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本原理、演化、生命的进化历程三个主要主题。

本书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基因的基本原理,它们是如何表达、复制以及在后代中被传递的。

道金斯描述了基因的“自私”本质,即它们只关心被复制的自己,而不关心它们所属的生命体本身或它所处的环境。

基因以巨大的数量存在于一个个生物体中,它们竭尽全力地寻求最大的繁殖机会。

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不是基因主要关注的对象,而是以基因是否能将自己成功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而衡量。

作者认为,基因是控制生命演化的最小单元。

生物体并不是理解生命进化的最小单元,生物体本身仅是基因自我复制和延续的可重复平台。

相对而言,人们对生命现象仍有许多无法理解的秘密,因为仅仅从生物体本身来理解它,很难看出大局并发现规律。

第二部分讲述了基因如何通过生物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进化。

在进化的过程中,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控制了生物体的所有特征。

本书提出了“自私的基因”理论,即稳定性选择理论,即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

只有当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繁殖,它才会得到更多的分布。

正是这种“自私”的基因,使得生物体在进化的过程中能够不断适应环境。

伴随着生物体的进化,道金斯阐述了“基因坦白”机器的概念,即基因为了自我复制而对生物体产生严重的侵害。

例如,基因可能会导致癌症等疾病,当生命体的适应力变得弱时,基因可能会像潜伏在生命体内的细菌一样开始感染生命体,控制生命进化的过程也相应遭受扭曲和破坏。

自私基因读后感(精选8篇)_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基因读后感(精选8篇)_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第2篇: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

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

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作者道金斯提出了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发迹的匪徒一样,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长达几百万年。

这使我们有理由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某些特性。

作者将要论证的是,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第五章《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策略”是一种程序预先编制好的行为方式。

例如,“向对手进攻,如果它逃你就追,如果它还击你就逃”就是一种策略。

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是指,个人的大多数一旦运用这两种有条件的策略中的某一种,所有脱离群众的行为皆会受到惩罚。

基因被选择,不是因为它在孤立状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库中的其他基因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

基因因能相互和谐共存而被选择在一起,这并不一定说明我们必须要像看待蝴蝶的情况那样,把基因群体也看成是作为单位来进行选择。

基因库是由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形成的,这组基因成为一个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库。

大部分因突变、重新组合或来自外部而出现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这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复。

新基因侵入一组稳定的基因偶尔也会获得成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库中散布开来。

然后出现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最终又形成新的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一一发生了某种细微程度的进化。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在书中,道金斯提出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基因是自私的。

这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那种自私,而是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的。

一开始,我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基因咋还能自私呢?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微观世界。

书里提到,基因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以确保自己能够在物种的繁衍中延续下去。

比如说,鸟儿鲜艳的羽毛,可能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人类觉得好看,而是为了吸引异性,从而更好地繁殖后代。

这背后其实就是基因在“指挥”,让鸟儿长出漂亮的羽毛来增加自己传递下去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观察蚂蚁的经历。

那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蚂蚁窝。

我闲着没事,就蹲在那儿看蚂蚁们忙忙碌碌。

只见它们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来来往往,有的嘴里叼着食物残渣,有的空着手急匆匆地赶路。

我好奇啊,就拿了一根小树枝,轻轻地挡住了一只蚂蚁的去路。

这小家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围着树枝转圈圈,好像在思考怎么过去。

过了一会儿,它居然从树枝下面的缝隙钻过去了。

我又多弄了几根树枝,把路挡得更严实。

这下可好,那只蚂蚁急得团团转,不一会儿,它就掉头往回跑,去搬救兵了。

没过多久,就来了一群蚂蚁。

它们聚在一起,触角碰来碰去,好像在交流什么。

然后,它们就一起开始搬树枝。

有的在前面拉,有的在后面推,还有的在旁边帮忙指挥。

看着它们那股认真劲儿,我都不好意思再捣乱了。

当时我只是觉得好玩,现在想想,这不就是基因的力量吗?蚂蚁们这种团结协作、努力生存的行为,其实都是为了让它们的基因能够传递下去。

它们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就是基因让它们这么做的。

再比如说,人类生孩子这件事。

父母对孩子的爱,那真是无私的。

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基因在驱使着我们去照顾后代,让自己的基因能够在孩子身上继续存在。

还有动物界的一些求偶行为,雄性孔雀为了吸引雌性,展开那华丽得不得了的尾巴。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相关推荐《⾃私的基因》读后感范⽂(精选12篇)《⾃私的基因》读后感1⽣命与⽂明的最终奥义——题记阅读了《⾃私的基因》⼀书,我受益匪浅。

该书的作者道⾦斯⽤幽默风趣的语⾔和别具⼀格的观点不动声⾊地揭露了⽣命的本质,回答了⼈类存在的意义。

道⾦斯在《⾃私的基因》中提出了⼀个颠覆我们习惯认知的观点——所有的⽣物包括⼈类都是基因为了延续⾃⾝所利⽤的机器。

最初,我带着好奇⼼和半信半疑的态度读了下去,最后才觉得震撼与惊奇。

我折服于作者强⼤的联想和滴⽔不漏的解释。

道⾦斯认为,⽗母对⼦⼥的爱事实上是⼀种亲代投资,是基因为了延续⾃⾝,控制亲代对⼦代进⾏抚养。

⽽两性之爱,则是⽣物为了⽤有限的亲代投资抚养更多的⼦⼥,以保证基因的延续,所以利⽤异性的亲代投资,抚养现有⼦代。

但是,⼈类恰恰是⾃然中标新⽴异的群体,我们由于⽂化的因素,不完全受制于基因。

我们会收养与我们没有⾎缘关系的孩⼦,会不顾⼀切地爱⼀个⼈,会在⼦⼥的⽂化教育上付出巨⼤……我觉得,也许正因为⽂化,⼈类才能够约束⾃私的本性,⼈类才有了七情六欲,有了⽐⽣存更⾼的追求,才变得与众不同。

这本书带我深⼊了解了⽣物的⾏为动机,基因的强⼤控制⼒,⼈类的⽣⽽不凡。

我惊叹⾃然的精妙,⽣命的精妙,更惊叹⼈类的伟⼤。

它是我⽣物学习的启蒙书,让我终⽣难忘,终⽣受益。

⼈类是⾃然进化的奇迹。

我们因基因⽽存在,因基因⽽⽣活;因⽂化⽽不同,因⽂化⽽进步。

这两者推动着我们⼈类从过去⾛向未来,从平原⾛向顶峰,从当下⾛向未知的终点……《⾃私的基因》读后感2⾃私的基因是本很有趣的书,作者尝试⽤基因的⾃私来解释世界的种种。

基因是遗传密码,是对过去进化的总结和未来进化的起点。

基因是核苷酸构成的信息序列,这个序列神奇的决定了你的⾝⾼,相貌,性格等等。

基因从受精卵开始,不断分裂复制,复制到所有细胞,根据基因信息,复制你的⼼肝脾胃细胞,复制你的脑细胞,复制你的⽪肤细胞,⼆⼗三对信息序列能包含如此多的信息,所以有时候我想地球真的不是更⾼级的外星⽂明控制的吗?纯粹靠⾃然进化,能出现如此繁杂精妙的系统?基因不只是遗传密码,它还控制了我们的⽅⽅⾯⾯。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对生命的本质和进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道金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基因是自私的。

一开始,听到这个说法我还有点懵,基因咋还能有性格呢?但随着深入阅读,我渐渐被作者的论述说服了。

书中说,基因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们会操纵生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

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里养的小猫。

那是一只胖乎乎、毛茸茸的小家伙,特别可爱。

它总是喜欢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躺着,眯着眼睛,偶尔伸个大大的懒腰。

一开始,我觉得它这样只是为了享受生活,可按照书中的观点,这或许是它体内的基因在驱使它寻找温暖、保存能量,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就说它生小猫宝宝的时候吧。

那可真是一场“大戏”。

它会提前找好一个隐蔽又安全的角落,把那里当作它的产房。

然后,在生产的过程中,它全神贯注,每一次用力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战斗。

等小猫宝宝们一个个顺利出生,它立刻变得警觉万分,谁要是稍微靠近一点儿,它就会发出警告的叫声。

以前我觉得这只是动物的本能母爱,可现在想想,这也许是基因在指挥它保护自己的后代,因为只有后代存活并繁衍,基因才能得以延续。

还有一次,我给它喂食物。

平常它都是吃得欢天喜地的,可那次它居然只吃了一点点,就把剩下的藏到了一个角落里。

我当时特别不理解,这是为啥呀?现在想来,说不定是它体内的基因告诉它要为未来可能的食物短缺做准备,这种“未雨绸缪”的行为也是基因自私性的一种表现。

再说说人类自己。

我们总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要更健康、更长寿。

我们努力学习、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基因在推动我们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以增加我们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比如,我们对美的追求。

男生喜欢漂亮的女生,女生喜欢帅气的男生。

这种对美的偏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基因在引导我们选择更健康、更有生育优势的伴侣,从而让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读罢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满想象力。

我开始体会到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

我们知道基因不会思想,但由这些基因所创造的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我们自身,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摆脱它们无声无息的控制。

正如作者所言:“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

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

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

用自达尔文以来所创建的进化的生命观,揭示出生命世界里那使人无法认知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穿越千变万化的具体生命形式而直指秘密的核心。

他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开启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于先前认识得自然界之门。

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事实上也无法真正延续我们自己。

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生命的机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语言简明通俗,妙趣横生使人一读就懂,妙趣横生。

结构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不会那么繁杂让人云里来,雾里去的。

*中提出的:我们生来是自私的。

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自然界是相当重要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沉思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读书笔记个人领悟2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读完《自私的基因》,我感触颇深。

书中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生动地解释了基因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基因如何塑造了生物的行为和特征。

他以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了一些复杂的遗传学概念,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作用和影响。

我觉得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作者对自私基因的描述,即基因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具有自私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和传播自己的遗传信息。

这种观点颠覆了我以往对基因的认知,让我重新思考了生物进化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道金斯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验结果,证实了自私基因的理论,并探讨了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

他的观点引人深思,让我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自私的基因》让我对生物学和遗传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自身在进化和生存竞争中的角色。

这本书虽然有些技术性,但作者的讲解通俗易懂,非专业读者也能受益匪浅。

强烈推荐给对生物学和进化论感兴趣的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的基因》的读书笔记
我们从何处来?将要到哪里去?
在达尔文之前的人类,都觉得自己是神的子孙,或者是跟神有某种关系,然后达尔文横空出世,拿着一堆动物的骸骨和化石,对狂妄自大的人类说:别做梦了,咱们不过是猴子的亲戚而已,咱们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贱的生物,咱们也终将被更高级的生物所代替。

达尔文的这些话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爷爷辈曾经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难,更何况承认自己是猪狗的后代呢?
不过《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当然作者自己也说,这种新思路甚至在达尔文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保护壳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壳,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

说得更简单一点儿,作者认为,咱们其实就是一辆坦克,而驾驶员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没关系,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当然他觉得这种思路更加符合事实。

暂且接受这个观点,看由此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首先,这个理论肯定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特殊性。

因为人类之前的1 / 2
进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变,这种方式漫长而无效率,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杂交等技术使得进化变得有方向性了,而更进一步,人类可以改变基因,创造出任何生物。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伦理问题,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没关系,后面的结论大多是比较有意思的。

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

这是对生老病死的一种解释,因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续下去,而我们--基因的载体,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那继续活下去也就没啥用了,所以当人完成了抚养未成年人的任务之后,就要面对死亡。

基因不会直接控制我们,而是生产出我们之后听之任之,就像程序员与电子游戏,程序员编出来游戏后就不做什么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场上就好,成功的游戏留在市场上卖钱。

一个社会的领导者总是少的,群众总是多的,厉害的人总是少的,受欺负的总是多的,因为基因博弈论证明,少数鹰派和多数鸽派是种群的最佳搭配方式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