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区域特征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8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8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区域的特征,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区域特征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区域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区域特征的概念,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特征的概念及内涵。

2.难点:分析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区域特征。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理区域为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课件。

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区域特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的内涵。

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地图等素材,让学生初步感知区域特征。

3.操练(10分钟)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地理区域,分析其特征。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区域特征的概念,以及如何分析区域的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第2课时)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区域特征(第2课时)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区域特征导学案(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

(重点)2.了解我国对西北地区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难点)二、自主学习1.西北地区许多地方发生了土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2.荒漠化会导致土地下降,甚至丧失。

3.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频现与西北地区的有着直接的联系。

4. 是西北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分保障。

三、合作探究三.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活动1(课本P74页的活动“日趋严重的荒漠化”)1.内蒙古、新疆和甘肃荒漠化面积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比重: %。

2.该图反映了怎样的环境问题?★活动2讨论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活动3讨论分析土地荒漠化会导致什么后果(或者危害)?1. ;2. ;3. ;4. 。

★活动4如何有效地治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治理措施)1. ;2. ;3. ;4. 。

四、当堂检测1.西北地区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C.荒漠化的治理D.河流的综合治理2.土地荒漠化会导致的危害有()①草场退化;②导致沙漠面积扩大;③土地生产力下降;④导致生态环境问题;⑤沙尘暴频现。

A.①②⑤B.②③⑤C. 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下列不属于我国对西北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措施是()A.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B.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C.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五、我的收获(一句话谈谈你的最大收获)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导学案(第2课时)参考答案二、自主学习1.土地荒漠化2.生产力3.荒漠化4.治理荒漠化三、合作探究★活动11.71.6%。

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

★活动2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樵采和垦荒等★活动31.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2.草场退化;3.沙漠面积扩大,埋没村庄、道路和良田;4.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沙尘暴频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域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商务星球版教材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区域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区域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区域的案例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具体区域的案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区域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区域,分析其特征。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区域特征》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区域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区域特征》》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区域的特征及其表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如何分析评价区域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区域特征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区域的基本特征,掌握分析评价区域特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区域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评价区域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不同区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区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区域的特征,如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评价给定区域的特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区域特征的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区域特征2.分析评价区域特征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5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5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地理八年级下册的《区域特征》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如何分析和描述这些特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全面认识和理解区域特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分析区域特征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区域特征的概念,学会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区域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观察、描述、分析和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的兴趣,增强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区域特征的概念,并学会分析区域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和理解区域特征。

2.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区域特征》相关内容。

2.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具体区域的案例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区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区域有哪些特征?”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区域特征的定义和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区域特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3. 操练(2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区域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区域的特征。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2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2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划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特征,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类型。

为后续学习各个具体地理区域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区域特征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区域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掌握区域的主要特征,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域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划分。

2.难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区域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类型。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地理区域的案例,用于分析区域特征。

3.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各种地理区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特征?2.呈现(10分钟)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划分。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地理区域案例,归纳出各区域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区域特征》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差异。

本节课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区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区域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理案例,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地理知识的PPT。

3.准备地图册或者地球仪,方便学生观察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地理区域?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差异?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地图册等工具,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差异?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区域,分析并描述其特征。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1《区域特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区域特征》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讲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本章节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

本章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分析区域特征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分析区域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分析区域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地图,方便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位置。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理区域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区域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介绍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给案例区域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分析区域特征。

4.巩固(10分钟)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分析家乡的区域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区域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
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学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
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第一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师:补充的真好!那么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二组代表:本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

师:同学们这种说法合适吗?
有学生举手说两个平原面积很小,本区地形应该是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师:你观察地太认真了!好,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地形。

师指图中的位置,生说出地形的名称。

师:第三组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三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包括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宁夏。

其它学生补充说:还有甘肃。

师:对,还有甘肃,但主要包括的是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师:前三组都表现的都不错,第四组的同学该你们上场了。

四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主要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但它是条内流河,还有一条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

河流特别少。

师:总结得太准确了,本区的河流与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干旱少雨。

师:怎么看出来本区干旱少雨呢?
生:河流少,沙漠多吗。

师:太聪明了,从稀少的河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就是…
生齐答:干旱。

师:这个地方到底干旱到什么程度了呢?
大屏幕展示:
①本区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多少?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③本区内的三种自然景观: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分布有何规律?
师:好!哪位同学来完成第①个问题。

生: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50毫米以下。

师: 200毫米、50毫米的年降水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区特别的干旱。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本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了?
生:我发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很好!我们看本区的年降水量从东边的400毫米以上向西逐步减少为400毫米、200毫米、50毫米以下,呈现一种递减的规律。

师:那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景观的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生: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降水少的地方不长草。

应该是: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师:分析地有理有据,真棒!
承转提问:
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灌溉农业)
教师进一步介绍西北地区的草原和牧场。

大频幕播放西北荒漠化景象或给学生展示荒漠化后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想一想:
1.土地荒漠化会带来什么后果?(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
2.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减少工业、农业、生活等污
染;使用清洁能源等等)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题。

大屏幕展示填图题,填注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河流。

一些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正误,加以订正。

(结束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