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部关于防止锅炉金属温度超温的措施
浅谈#6机组低负荷锅炉壁温的超温及其对策

浅谈#6机组低负荷锅炉壁温的超温及其对策锅炉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锅炉受热面爆管,机组正常运行中,控制金属管壁温度,防止管壁超温是减缓氧化皮生成、受热面爆管的主要手段。
#6机组特别在低负荷的时候,300~350MW负荷容易出现锅炉壁温超温,下文对低负荷时的壁温超温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机组低负荷时造成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有许多。
从理论分析与实际现场总结来看,造成管壁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种:(1)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管壁内工质流量较小;(2)煤粉细度的原因;(3)燃烧器缺陷、炉膛燃烧不好,着火点滞后;(4)制粉系统启、停切换时,燃烧波动;(5)磨煤机出口温度较低、一次风速过高;(6)给水温度较低;(7)燃烧器二次风的配风。
2 锅炉受热面壁温超温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2.1 机组在低负荷运行时,管壁内工质流量较小由于机组负荷较低,机组300MW时机组给水流量800t/h左右,因为负荷较低锅炉受热面内部流动的工质流量减小,流动的工质对锅炉受热面的冷却效果降低,虽然受热面外部绝对温度降低了,但是受热面内部的冷却效果减少的更多,所以此时更容易出现锅炉壁温超温。
措施: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适度加大给水流量,在机组协调方式下,可以调节给水自动的温差控制,降低机组过热度,保持过热度不低于10℃即可。
2.2 煤粉细度的原因机组设计的磨煤机煤粉细度为R90=18.5%。
由于低负荷炉膛燃烧原本就不是太充分,煤粉越细,煤粉相对表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着火越容易,反之,要是煤粉颗粒较大,燃烧会更加恶化,会进一步推迟,容易引起壁温超温。
措施:负荷较低时候煤量较低,制粉系统的负荷余量也较大,调节分离器挡板开度,控制煤粉细度;如果是因为机组增容改造后要提高磨煤机分离器转速,提高至35%~40%。
2.3 燃烧器缺陷、炉膛燃烧不好,着火点滞后#6机组采用36只DRB-4Z超低NOx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及NOx(OFA)喷口,分级燃烧。
汽机25项反措

1.4.7.1电源应设置在油区外面;
1.4.7.2横过通道的电线,应有防止被轧断的措施;
1.4.7.3全部动力线和照明线均应有可靠的绝缘及防爆性能;
1.4.7.4禁止把临时电线跨越或架设在有油或热体管道设备上;
1.4.7.5禁止把临时电线引入未经可靠地冲洗、隔绝和通风的容器内部;
全年
运行部
石光伟
3.3.1严格控制汽水品质,严格执行机组水汽质量标准,出现异常时严格按“三级处理”程序执行。
3.3.2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启动时的水汽质量标准;加强机组检修化学监督检查,水冷壁结垢量超标或化学清洗间隔达到规定年限,及时进行化学清洗。
3.3.3制订《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方案》,并纳入运行规程,严格执行机组停备用完善停炉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1.1.7检查更换#3-6炉内漏的油角阀、进回油阀。
1.1.8消除三期消防水泵再循环门泄漏缺陷,定期试验消防泵确保消防系统正常备用。
1.1.9消除#3机#2、5轴承外油档渗油缺陷,更换被油污染的保温层。
1.1.10测量调整#3机前后轴封间隙,防止前后轴封漏汽。
1.1.11检查各机组油管道穿墙管及与铁盖板、墙壁接触部位,做好保护,防止磨穿。
4.3.2做好除氧器安全阀的定期排放试验,发现拒动情况应联系检修及时处理。
4.3.3严禁在汽压4Mpa以上时投入各机凝疏装置或打开电动门前低压疏水。
4.3.4根据汽机缸温情况,及时停止汽缸夹层加热,严禁夹层加热联箱内部压力大于6.5Mpa。
全年
运行部
石光伟
4.4.1防止超压,根据设备特点和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台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应明确异常工况的紧急处理方法,确保在任何工况下压力容器不超压、超温运行。
超超临界锅炉屏过超温分析及预防措施

超超临界锅炉屏过超温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本文对某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启动后屏式过热器某点频繁超温进行了分析,对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技术分析,排除了管壁产生氧化皮和测点故障原因,基本确定了超温的最大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关键词:超超临界氧化皮超温某厂锅炉为东方锅炉厂制造的DG2127-29.3-Ⅱ型超超临界、变压运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紧身封闭、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直流炉,采用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π型布置。
过热蒸汽额定蒸汽温度605℃再热蒸汽额定蒸汽温度623℃,机组于2020年7月11日转入商业运行。
一、事件经过该机组临修后于2022年2月6日晚点火启动,2月7日05:53分屏过出口温度逐渐升高,16:15汽轮机转速从2350升至3000转,直至2月7日16:41分,2号炉屏式过热器出口壁温测点6与周围测点(与壁温4,5,7,8相比)变化趋势一致,温度数值基本相同。
自2月7日16:41开始,在整体壁温逐渐升高过程中,屏式过热器出口壁温测点6逐渐与其他壁温拉开差距,温度数值始终高于周围壁温测点,但都保持相同变化趋势。
截止2022年4月该点超限次数共计94次,其中机组启动后超限次数占93次,其他运行期间未出现长期超温过热现象。
根据SIS壁温超限趋势及点表对应,屏过右侧壁温6点位置在右数第3屏后屏出口管段第1根管,此管道材质见下表。
表1:屏式过热器出口管段材质及动态报警温度二、超温分析2.1.钢材氧化皮产生分析受热面管材抗氧化性能。
抗氧化性能越差,氧化速度越快,其中合金内Cr含量影响最大。
Cr含量越高,其氧化速度越慢。
TP347H是奥氏体型不锈耐酸钢,Cr含量在17%-20%。
HR3C钢(SA-213TP310HCbN)是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钢,Cr含量在25%以上。
各种常见管材氧化皮生长速度顺序:T91>TP347H>super304>HR3C。
氧化皮堆积管壁超温表现形式:a.随着负荷升高壁温也随之升高,并在负荷达到最大时,管壁温度也达到了最大。
锅炉爆管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锅炉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第一节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事故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非停事故大部分是由锅炉引起的。
随着锅炉机组容量增大,“四管”爆泄事故呈现增多趋势,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性,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影响也很大。
有的电厂因过热器、再热器管壁长期超温爆管,不得不降低汽温5~10℃运行;而主汽温度和再热汽温度每降低10℃,机组的供电煤耗将增加0.7~1.1g/kWh;主蒸汽压力每降低1MPa,将影响供电煤耗2g/kWh。
为了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泄事故,必须严格执行《实施细则》中关于防止承压部件爆泄的措施及相关规程制度。
一.锅炉承压部件泄露或爆破的现象及原因(一)“四管”爆泄的现象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在承受压力条件下破损,称为爆管。
受热面泄露时,炉膛或烟道内有爆破或泄露声,烟气温度降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排烟温度降低,引风机出力增大,炉膛负压指示偏正。
省煤器泄露时,在省煤器灰斗中可以看到湿灰甚至灰水渗出,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泄露侧空预器热风温度降低;过热器和再热器泄露时蒸汽压力下降,蒸汽温度不稳定,泄露处由明显泄露声;水冷壁爆破时,炉膛内发出强烈响声,炉膛向外冒烟、冒火和冒汽,燃烧不稳定甚至发生锅炉灭火,锅炉炉膛出口温度降低,主汽压、主汽温下降较快,给水量大量增加。
受热面炉管泄露后,发现或停炉不及时往往会冲刷其他管段,造成事故扩大。
(二)锅炉爆管原因(1)锅炉运行中操作不当,炉管受热或冷却不均匀,产生较大的应力。
1)冷炉进水时,水温或上水速度不符合规定;启动时,升温升压或升负荷速度过快;停炉时冷却过快。
2)机组在启停或变工况运行时,工作压力周期性变化导致机械应力周期性变化;同时,高温蒸汽管道和部件由于温度交变产生热应力,两者共同作用造成承压部件发生疲劳破坏。
(2)运行中汽温超限,使管子过热,蠕变速度加快1)超温与过热。
超温是指金属超过额定温度运行。
超温分为长期超温和短期超温,长期超温和短期超温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严格时间限定。
GL2011007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

发电部技术措施[GL2011007号文]总第56号文执行技术措施单位:发电部主题: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编写:刘辉审定:牟惠冰管洪杰批准:孙兆勇发布: 2011年07月25日执行: 2011年07月25日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规定为了严格控制超温超压事件发生,延长锅炉“四管”使用寿命,保证锅炉受热面安全稳定运行,使锅炉超温超压管理考核工作有法可依,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运行管理1、严格按运行规程的规定操作,运行中根据CRT画面显示和有关仪表,及时分析和调整蒸汽温度和压力,对汽温、汽压调节要有预见性。
2、锅炉启停应严格按启停曲线进行。
启动初期,再热器未通汽前,炉膛出口烟温不大于538℃;控制锅炉参数和各受热面的管壁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严密监视,及时调整,防止锅炉各参数大起大落。
3、锅炉启停过程中应检查和记录各联箱、汽包、水冷壁的膨胀指示器的指示位置,分析是否正常。
4、加强汽水品质的监督,防止因受热面内壁结垢、腐蚀引起管壁超温而造成爆管。
5、锅炉燃烧器应对称均匀地投入,保证火焰中心适宜,不冲刷水冷壁,防止结渣,减少热偏差,同时要注意控制好风量,避免风量过大或缺氧燃烧,防止过热器超温或锅炉尾部再燃烧。
6、锅炉升降负荷要平稳操作,特别在启、停磨煤机时,除及时调整减温水外,增减煤量尽量控制在小范围内,以免使炉膛热负荷急剧变化造成过热器管壁超温。
7、运行中严密监视各段工质温度及金属壁温,超温时采取对策及时调整,严禁长期超温运行。
8、锅炉运行中,按照吹灰管理规定应进行吹灰,如发现结焦及时清除,防止形成大的渣块掉落碰坏冷灰斗水冷壁管。
9、做好“四管”超温超压事故分析工作,对“四管”超温超压造成事故如实反映超温超压前的运行工况及发生事故时的处置,以便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0、严禁锅炉超温运行,运行中壁温经常超温的受热面,应通过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过热器和再热器运行特性试验进行运行优化调整,或通过技术改造加以解决。
防止锅炉结焦的措施

防止锅炉结焦的措施为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和避免由于掉焦造成锅炉跳闸事故的发生,提高机组经济性,现制定如下措施:1、计划部燃料每月5日前将煤场存煤的灰熔点通知运行部值长、锅炉专工。
2、计划部燃料将所来新煤种的灰熔点及时通知运行部值长、锅炉专工,不得直接上至原煤仓。
3、运行部根据锅炉燃煤变化,灰熔点低于1300℃的燃煤最多只上一个原煤仓。
4、运行部根据锅炉燃煤变化,加强燃烧调整。
(1)根据燃烧方式和规程,在锅炉加减负荷要求时,严格执行先加风后加煤;先减煤后减风的原则。
(2)降低调整燃烧器摆角,保持在10%左右。
(3)调整一、二次风风速。
保持一次风速在27-33m/s,尤其低灰熔点的磨保持较高一次风速。
提高炉膛与风箱差压,保持较高值。
关小A、B层周界风(保持20%左右),开大D、E层周界风(保持40-50%)。
打开SOFA二次风挡板。
(4)尽量安排低层磨运行,降低火焰中心。
(5)适当增加过剩空气量,保持氧量在3-4.5%。
燃用灰熔点低的煤种时,保持氧量在4-5%。
氧量较低时,申请降低负荷,保持氧量在规定范围。
(6)保持较低的炉膛温度。
(7)调整一、二次风速,防止火焰偏斜。
(8)加强燃烧调整和检查,防止结焦。
5、严格按照吹灰器管理规定进行锅炉的吹灰工作。
6、尽快处理煤粉采样装置,使化学将煤粉细度测精确,便于分析调整。
7、锅炉升降负荷及炉膛吹灰时要加强对炉膛负压、水位的监视。
应重点对以下参数进行监视:氧量表、炉膛烟温、空预器入口烟温、空预器出口烟温、各管壁壁温、减温水量与给水量和主汽流量的分配,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向专工汇报。
8、在机组全天大负荷运行情况下,值长在低谷段应请示中调有意将负荷降至230MW,让锅炉掉焦。
9、机组运行中要加强锅炉本体各人孔、看火孔的检查,确保已关闭严密,防止结焦。
认真检查排渣系统正常,防止发生炉膛底部漏风。
10、加强对锅炉各受热面金属温度、减温水流量和排烟温度的监视,如出现大面积超温和减温水流量增大,应加强吹灰,并做好掉焦的事故预想。
二十五项反措

检修部
赵长城
策划部生技处电气专工
十六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1、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试验分析,保证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2、各变压器的保护要完善
3、对不合格的变压器、互感器和线路的耦合电容要及时进行更换。
4、加强变压器、互感器油质的定期检测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做好跟踪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2、各单位要认真学习省局“关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十五条规定,凡使用电动工具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3、各级人员必须学习掌握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要定期举办培训班。
4、各级人员进入现场严格执行“安规”有关规定,要戴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5、各级领导和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纠正和制止违章违纪和习惯性违章现象,继续执行2009规定的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检修部
运行部
赵长城
王伟民
策划部
电气专工
十五
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1、每年按计划完成变电所设备绝缘预试率100%,掌握设备绝缘状况。
2、加强设备检查维护,发现设备缺陷及时停电处理。
3、利用春、秋检对应修的开关、设备进行大修,保证检修质量。
4、安装必要的在线监测系统,时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5、做好变电所充油设备的色谱分析,发现问题跟踪分析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9、公司经保大队消防专业人员对公司所属员工进行消防培训,为参加培训人员讲解了消防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发生火灾时如何正确逃生等方面的知识。
检修部
运行部
策划部
安监室
经保大队
赵长城
王伟民
赵庆春
蒋利佳
李爱军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在电网容量增加、系统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项事故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锅炉灭火放炮、汽轮机超速、开关损坏、互感器爆炸、系统稳定破坏等事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运和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些事故已大大减少,但有些频发性事故至今仍有时发生,并且有的变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事故类型也不断出现。
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如轴系断裂事故、锅炉缺水事故、电缆着火事故以及全厂停电事故。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国家电力公司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重大环境污染、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满水和缺水等事故的重点要求,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各单位应密切联系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各项重点要求落到实处,防止特大、重大和频发性事故的发生。
1 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电缆防火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部分进行设计。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
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动力电缆不小于1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部关于防止锅炉金属温度超温的措施
锅炉炉管长期超温会引起金属蠕变,最后导致锅炉炉管爆破,造成机组非停;。
为了杜绝锅炉超温的现象发生,运行部特制定防止锅炉金属超温的措施,请各管理人员和各值严格执行。
一、防止一二期锅炉炉管金属超温的措施:
1.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引起锅炉金属超温的原因是主、再热汽温度控制不当,
超限引起锅炉金属超温;或者锅炉受热面长期不吹灰,引起锅炉金属局部超温;采取的措施是:
(1)严格执行运行部小指标考核制度,保证锅炉主、再热汽温压红线运行,防止锅炉超温;
(2)严格执行锅炉受热面吹灰制度,运行部锅炉专工每天检查和监督,发现未执行者,严加考核;在丰水期,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时期,
每个中班和晚班值长必须向调度申请两小时的吹灰负荷并进行锅炉受热
面的吹灰,防止锅炉受热面长期积灰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3)当班值班人员加强锅炉的燃烧调整,保证锅炉火焰充满整个炉膛,防止因火焰中心偏离引起锅炉金属局部超温。
2.机组负荷在80MW以下的低负荷阶段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锅炉金属超温,采
取的措施是:
(1)机组开机时,运行部派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部办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监督。
(2)机组开机时,当值值长应安排操作水平高的值班人员进行开机操作,以确保开机顺利,杜绝超温情况发生;
(3)开机过程中,控制风量、燃料量平稳上升,防止突增总风量和燃料量,并控制好各风门挡板的开度,确保升温、升压平稳;防止因风量或
燃料量突增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4)机组并网后,启磨前,派责任心强的人检查并确认开启汽机侧和锅炉侧主蒸汽、再热蒸汽减温水手动门,安排专人控制好主、再热汽温。
(5)低负荷阶段尽量采用一级减温水调阀控制主汽温度,控制屏过入口
温度在350℃左右,其屏过出口蒸汽温度不超过480℃。
一级减温水调阀
不能突开、突关,尽可能平稳操作。
(6)在一次风机启动后,暖磨的过程中应适当减少送风量,防止总风量过高,引起锅炉金属超温;
(7)磨煤机启动后,給煤量应缓慢上升,发现磨煤机已经建立煤位时,应提前预判锅炉热负荷会增加,应适当增加减温水量,并视锅炉压力增
加机组负荷,防止锅炉金属超温;
(8)机组启动时,应快速、平稳通过80MW负荷阶段,不能在80MW以下负荷段长期停留,防止低负荷阶段因减温水控制不当引起锅炉主、再热
汽温超温或甩汽温。
二、防止三期锅炉金属超温的措施:
1.机组启动过程中,严格控制给水流量在30%左右(550t/h),尽量增大循环水
量,防止水冷壁局部超温;
2.在锅炉湿、干态转换及升降负荷过程中注意燃烧调整和温度控制,严密监视
各水冷壁温度,防止发生超温现象,如发现锅炉超温采用任何手段无法降低锅炉壁温时,要降低过热度运行,待停机时进行检查处理。
3.合理调整磨煤机组合方式、燃烧器摆角、AA风摆角、过热度以及二次风配风
方式,控制炉膛热负荷较高区域的水冷壁管壁温度约在430~440℃之间,其余区域水冷壁管壁温度约在400~420℃之间,使四面水冷壁管壁温度分布较均匀,防止水冷壁局部管壁超温
4.机组启动正常运行时,严密监视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金属壁温度,并
对壁温偏高的水冷壁管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发现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金属壁温度变化;
5.锅炉采用少油模式点火启动时,为防止锅炉在湿、干态转换及升负荷过程中
发生水冷壁超温现象,在湿态转干态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煤比不小于7.2,过热度不高于20℃。
湿、干态转换前投入A、B、C磨煤机运行并转入BI方式控制,湿、干态转换的过程中,燃料量和给水量均匀增加;锅炉转干态运行后,升负荷过程中投入磨煤机后应注意控制各磨煤机给煤量,尽量采取
平均分配各磨煤机给煤量的运行方式,尽快启动上层制粉系统,避免在升负荷过程中水冷壁区域热负荷相对集中造成水冷壁壁温、过热度及主蒸汽温度升高过快甚至超温现象,从而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6.机组升负荷的过程中应控制过热度平稳上升,防止过热度突升引起锅炉水冷
壁和高过及高再发生超温的现象。
7.机组减负荷,需停运磨煤机备用时,优先停运下层的A磨或B磨,防止低负
荷情况下,炉膛下部燃烧过强引起水冷壁超温。
8.启停磨煤机的过程应控制平稳,根据过热度增加或减少机组负荷,保证过热
度控制平稳,防止锅炉金属超温。
9.为确保水冷壁的安全,机组正常期间,过热度控制平稳,主蒸汽温度维持在
额定值,使水冷壁壁温分布较均匀,不超温,各级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不超温,减温水量在设计值范围内。
10.每班两次检查磨煤机回粉管,防止因磨煤机回粉管堵塞,引起锅炉燃烧偏离
火焰中心,造成水冷壁局部超温。
11.严格执行运行部关于锅炉吹灰的规定,每班定期吹灰,如早班负荷低不能吹
灰中班应完成早班未完成的吹灰工作,防止因锅炉受热面积灰引起金属超温,在进行水冷壁吹灰时,为了防止水冷壁超温,对金属壁温较高的部位吹灰时,应先适当降低过热度并调整对应的二次风挡板,将吹灰枪对应的水冷壁温度降至降低值。
12.在机组停运后,运行部锅炉专工应与检修锅炉专工一起对锅炉受热面清洁程
度进行检查,并提出优化的吹灰方式。
13.运行部锅炉专工每周对锅炉金属温度进行检查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
意见,如发现操作不当引起金属超温,进行考核。
运行部
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