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

第二章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第一节安全科学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1.引言(1)安全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回顾刘潜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安全学科的创立、安全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决定性的工作(以任务带学科);同时,又应用安全学科理论,促进了事业的发展(以理论促事业):●1955-1960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雷达专业学习;●196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任助教;●1964年调离北大,到原劳动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任技术员;●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劳保所决定创办研究生教育,任所教育科科长,负责劳保所研究生教育。
1979年按6个方向:“噪声控制”、“工业防尘”、“工业防毒”、“电气安全”、“个体防护”和“情报信息”招收了4名研究生;该所于1981年获得我国首批“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位于地质勘探、矿业、石油一级学科下,北京市劳保所为唯一创建单位),也就是在1981年,我国开始设立“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到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取消“安全技术与工程学”学科、专业,将其并入“采矿工程(含安全技术)”;1986年评定安全学科博士生导师后改为“安全技术及工程”,属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也就是在创建研究生教育中,刘潜开始考虑安全学科的建设。
因为要培养一个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就要有这个专业的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
●1981年起负责筹建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1982年,受学会筹委会委托,起草发表了《关于建立劳动保护的学科专业体系的意见》,首次提出劳动保护是跨门类综合性横断科学;●1982年,为了给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成立提供专业理论依据,在全国劳动保护科学体系首次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劳动保护科学及其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学问题》,提出“劳动保护科学体系”构建设想,从科学学角度阐述劳动保护科学及其学科、专业建设等问题;●1983年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成立,刘潜任学会第一、二届专职副秘书长、第三届副理事长;●1984年,为学会加入中国科协提供学科理论及其科学技术体系依据,完成了“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和“安全专业设置方案”的方案,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学科名称由原来的“劳动保护科学”改为“安全科学”,找到了科学的“落脚点”,使学会最终于1985年加入了中国科协,解决了安全学科的组织机构问题;●1984年,争取到将“安全工程”专业作为试办专业列入我国《工科本科通用专业目录》。
信息安全技术国标

信息安全技术国标《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是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制定的标准体系,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该标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的制定背景、内容概要、实施意义等方面。
## 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我国积极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存储。
## 二、标准内容概要《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1. 网络安全该部分涵盖了网络架构、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与防范等内容,旨在规范网络环境的安全建设,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 2.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内容,要求组织对重要数据进行分类和加密存储,以应对数据泄露和损坏的风险。
### 3. 系统安全涉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配置、安全审计等,要求对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修复和监控。
### 4. 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培训、事件响应等,旨在加强组织对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监控。
## 三、实施意义《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提升信息安全水平标准规范了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有利于各类组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 2. 保障国家安全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有助于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稳定。
### 3. 促进产业发展规范的信息安全标准引导和促进了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 4.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动国际信息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间的信任和合作。
## 四、结语信息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规范,对于推动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和实施,能够提升我国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标准体系表

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标准体系表1.范围本体系表给出了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现有、应用和预计发展的标准的基本蓝图,是编制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促进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合理化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安全技术防范领域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体系表适用于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各专业,与之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可参考使用。
2.本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体系表。
2. 1安全技术防范行业提供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工程、技术服务和管理的经济活动基本单位的总和。
2. 2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GBZT 13016中1.1」2. 3标准体系表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GBZT 13016中1 . 2」2. 4标准元素(组成单元)标准体系表的标准元素(组成单元)是标准,不是产品、过程、技术服务或管理项目。
2. 5个性标准与共性标准直接表达一种标准化对象(产品或系列产品、过程、服务或管理)的个性特征的标准称为个性标准;同时表达存在于若干种标准化对象间所共有的共性特征的标准称为共性标准。
[G B/T 13016 中1 . 6」2. 6层次从一定范围内的若干个标准中,提取共性特征并订成共性标准。
然后,将此共性标准安排在标准体系表内的被提取的若干个标准之上。
这种提取出来的共性标准构成标准体系表中的一个层次。
个性标准居体系表的最低层,基础标准居体系表的最高层,其他共性标准居体系表的其他不同层次。
2. 7相关标准属其他体系(行业、专业)而受本体系直接采用非关系密切的标准为本体系的相关标准]GB / T13016 中1.5 :2. 8基础标准在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2.9专业、专业通用标准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内按产品、工程、服务或管理的技术要素的不同而划分的技术领域,称为专业;在本专业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被普遍使用,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称为专业通用标准。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制度介绍》

第十期《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制度介绍》一. 什么是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资源保护、管理、服务等信息安全各方面的建设,使信息安全在各个方面都有据可依,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国际国内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是由信息安全领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编制信息安全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信息安全领域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合理化的手段.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有国际标准体系、国家标准体系、行业标准体系和地方标准体系等,而且通常高层次的标准体系对下有约束力。
事实上,在这些特定领域标准的执行还要看各个国家的管理法规和制度。
国际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主要由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要求、开发安全技术和机制、开发安全指南和安全管理支撑性文件和标准等几部分组成。
二。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化组织有哪些?国际上与信息安全标准化有关的组织主要有以下四个.1.ISO/IEC JTC1(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所属SC27(安全技术分委员会)的前身是SC20(数据加密技术分委员会),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安全的一般方法和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ISO/TC68负责银行业务应用范围内有关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主要制定行业应用标准,与SC27有着密切的联系。
ISO/IEC JTC1负责制定的标准主要是开放系统互连、密钥管理、数字签名、安全评估等方面。
2。
lEC在信息安全标准化方面除了与ISO联合成立了JTC1下的分委员会外,还在电信、信息技术和电磁兼容等方面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如TC56可靠性、TC74 IT设备安全和功效、TC77电磁兼容、TC108音频/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设备的安全等,并且制定相关国际标准。
3.ITU SG17组负责研究网络安全标准,包括通信安全项目、安全架构和框架、计算安全、安全管理、用于安全的生物测定、安全通信服务等.4。
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标准的具体工作由各个工作组承担。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我国现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1、目标体系。
2、组织体系。
3、制度体系。
4、标准体系。
5、资源体系。
6、技术体系。
7、运作体系。
8、过程监控体系。
9、责任体系。
2、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什么?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是: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2、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4、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6、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具体表现在:( 1 )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
( 2 )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
(3 ) 监察机关的监督。
( 4 ) 工会、基层群众性组织的监督。
( 5 ) 新闻媒体的监督。
( 6 ) 社会公众的监督。
( 7 ) 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是什么?我国先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检查,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其中,行业管理-我国行业管理年千年生产的方式混有国家监察的成分,例如煤矿、建筑等行业。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越发达,行业管理的职能越弱,而对中介服务的要求则越来越高。
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复习资料

建筑安全生产考核题库(B 证)1.2建筑安全生产管理1.安全是( D.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2.在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通常在标准编号当中用( A.“/T”)标注。
3.2002年颁布实施的( C.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
4.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 D.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办法由( D.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6.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7.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将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委托给(B.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
8.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B.15 )日前,将相关安全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9.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 B.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10.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采用( A.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建设丁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11.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 C.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2.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 B.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3.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C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第三节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一、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分类1.按标准的法律效力分类(1)强制性标准。
为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减轻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建立统一协调、功能齐全、衔接配套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安全生产的标准必须强制执行。
在这些标准中,经济上考虑往往是第二位的,即安全第一,经济第二。
(2)推荐性标准。
从国家和企业的生产水平、经济条件、技术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考虑,在全国、全行业强制性统一,执行有困难时,此类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执行。
如OHSMS标准是一种推荐性标准。
2.按标准对象特性分类(1)基础标准。
就是对职业安全卫生具有最基本、最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具有最一般的共性,因而是通用性很广的那些标准.如名词、术语等。
(2)产品标准。
就是对职业安全卫生产品的型式、尺寸、主要性能参数、质量指标、使用、维修等所制定的标准。
(3)方法标准。
把一切属于方法、程序规程性质的标准都归人这一类。
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作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作为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文件,已经进入安全生产的各个角落,从事故预防、控制、监测,直至职业病诊断、统计,都需要有关的标准加以指导,标准已经成为安全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对减少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发展生产将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目标值是事故评价定量化的标准.如果没有评价系统危险性的标准,定量化评价也就失去意义,这将使评价者无法判定系统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系统物的损失和人的伤亡为最小.我国政府制定具有法律作用的行业安全卫生法,针对设备、装置的设计、安装、改造等颁布一系列国家法规和安全卫生标准。
根据这些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评价,确认系统安全性。
国内外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研究

国内外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研究一、国内安全标准体系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
同时,各行业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如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标准。
然而,我国安全标准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标准制定周期过长,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
另一方面,部分标准存在交叉重复、矛盾冲突等问题,给企业执行带来困难。
二、国外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国外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
这些标准体系注重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推动国际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国外安全标准体系也注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许多国家在制定安全标准时,充分考虑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
三、国内外安全标准体系的比较分析1.标准体系完善程度:我国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而国外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
2.标准更新速度:我国部分安全标准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
而国外在制定安全标准时注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
3.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与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推动国际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而国外在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注重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合作。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国内外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差异,但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我国在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2.建议:一是加强国内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工作,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与安全标准的结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纳入安全标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我国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一、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分类1.按标准的法律效力分类(1)强制性标准。
为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减轻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建立统一协调、功能齐全、衔接配套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监管,安全生产的标准必须强制执行。
在这些标准中,经济上考虑往往是第二位的,即安全第一,经济第二。
(2)推荐性标准。
从国家和企业的生产水平、经济条件、技术能力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考虑,在全国、全行业强制性统一,执行有困难时,此类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执行。
如OHSMS标准是一种推荐性标准。
2.按标准对象特性分类(1)基础标准。
就是对职业安全卫生具有最基本、最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概括起来说,就是具有最一般的共性,因而是通用性很广的那些标准。
如名词、术语等。
(2)产品标准。
就是对职业安全卫生产品的型式、尺寸、主要性能参数、质量指标、使用、维修等所制定的标准。
(3)方法标准。
把一切属于方法、程序规程性质的标准都归人这一类。
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操作方法等。
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作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作为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文件,已经进入安全生产的各个角落,从事故预防、控制、监测,直至职业病诊断、统计,都需要有关的标准加以指导,标准已经成为安全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对减少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发展生产将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
系统安全性指标的目标值是事故评价定量化的标准。
如果没有评价系统危险性的标准,定量化评价也就失去意义,这将使评价者无法判定系统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改善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系统物的损失和人的伤亡为最小。
我国政府制定具有法律作用的行业安全卫生法,针对设备、装置的设计、安装、改造等颁布一系列国家法规和安全卫生标准。
根据这些法规、标准、规范进行评价,确认系统安全性。
经量化后的危险是否达到安全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界限和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称为安全指标(或安全标准)。
所谓安全指标,就是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危险度。
它可以是一个风险率、指数或等级,而不是以事故为零作为安全指标。
为什么不以事故为零作为安全指标呢?因为事故不可能为零。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识别危险性。
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
对已认识到的危险,由于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我们只能使危险尽可能减少,以至逐渐接近于零。
当危险降到一定程度,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了,霍巴特大学的罗林教授曾给安全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的安全指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
这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
安全就是一种可以允许的危险。
确定安全指标实际上就是确定危险度或风险率,这个危险度或风险率必须是社会公众允许的、可以接受的。
三、安全生产技术国家标准颁布状况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化工作,是在改革开放的80 年代初期起步的,到2000年国家标准局已公布了400多个标准。
这些标准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设计、管理类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是指一些为提高安全生产设计、监管或综合管理需要的标准。
经常使用比较重要的有如下标准:(1)作业环境危害方面。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111种毒物和9种粉尘的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车间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卫生学依据。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有:《冷水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等。
以及车间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或毒物含量方面的数十种标准。
(2)事故管理方面。
为便于事故的管理和统计分析,在总结我国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先进标准,制订了我国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等。
(3)安全教育方面。
为了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管理,公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2.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生产设备、工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主要规定了设备设计中有关安全卫生的基本设计原则、一般要求、常见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防护要求等三个方面。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的基本设计原则是:①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在制造、安装、运输、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②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排放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③设计必须履行人机刁:程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操作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状况;④生产设备安全主要是通过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合理地采用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各种技术文件中明确的安全要求来实现;⑤设备的设计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利益发生矛盾时,则宜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并应当首先选用直接安全技术,使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会出现任何危险。
其次选用间接安全技术,只有在直接安全技术不能实现时,才选用间接安全技术,即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时,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除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在设备上适当采用各种信号、标志等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⑥生产设备在整个使用期限内,都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对生产设备上的一些通用安全防护装置也制定了一些国家标准,如《固定式钢直梯》、《固定式钢斜梯》、《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等。
(2)对一些容易发生事故的机器设备,还制定了专业的安全卫生标准。
在机器设备中,死亡事故最多的是起重机械,如《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起重吊运指挥信号》、《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标准等,加强了超重吊运作业的安全科学管理。
(3)压力机械是发生重伤事故最多的一种机械,工人在操作时经常发生手指压伤或冲断事故,这种机械使用的面也比较广,为了减少这类事故,连续发布了《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条件》、《压力机用感应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压力机用光线式安全装置技术条件》、《压力机用手持电磁吸盘技术条件》、《磨削机械安全规程》、《冷冲压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
3.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这类标准主要是对一些经常发生工伤事故和容易产生职业病的生产工艺,规定了最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预防工伤事故的生产工艺安全标准。
在由于工艺缺陷而造成的工伤事故中,以厂内运输事故最多,1984年国家发布了《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该规程对厂内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装卸作业等方面的安全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该规程还对厂内运输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为了预防爆炸火灾事故,还发布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大爆破安全规程》、《拆除爆破安全规程》、《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氯气安全规程》、《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
(2)预防职业病的生产工艺劳动卫生工程标准。
这类标准有《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玻璃生产配料车间防尘技术规程》、《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橡胶加工配炼车间防尘规程》,主要是对生产中各种危害严重的工艺,从厂房布局、工艺设备、通风净化、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尘和防毒要求。
为了预防有机溶剂的危害,还发布了五项涂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规程对涂料的选用、涂装工艺、涂装设备、通风净化以及安全管理等提出要求。
4.防护用品类标准这类标准是为了控制防护用品质量,使其达到职业安全卫生要求。
防护用品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门类标准、产品标准四个层次。
通用标准主要包括名词术语、通用测试方法以及产品包装标志、验收、检验规则等。
门类标准是指防护用品的通用技术要求。
防护用品分为7个门类:①安全帽门类;②防尘防毒呼吸器官护具门类;③眼面护具门类;④听力护具门类;⑤防护鞋门类;⑥防护服门类;⑦其他护具门类。
目前发布的防护用品标准,在安全帽门类有《安全帽一般技术条件》,及冲击吸收性能、耐穿透性能、耐燃烧性能、侧向刚性、耐水性能、防寒耐压性能等试验方法标准。
在防尘防毒呼吸器官护具门类,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标准、《过滤式防毒面具》标准,还有过滤式防毒面具的6种试验方法标准及12种滤毒罐的检验标准。
在眼面防具门类中,有《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炉窑护目镜和面罩》及一些试验方法标准。
在听力护具门类,有《护耳器耳塞》、《护耳器耳罩》标准。
在防护鞋门类,有《皮安全鞋》等。
在防护服门类有《浮体救生衣》等。
在其他护具门类有《安全帽》、《安全网》等标准。
严歌苓说,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从陌生进展为熟识,从熟识走向陌生,同样是正常进展。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牢固,也许前一秒钟还牵手一起经历风雨,后一秒就说散就散,所以,你要懂得善待和珍惜。
人与人相处,讲究个真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给予真情,我还你真意,人心是相互的。
两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人主动,但主动久了,就会累,会伤心,心伤了就暖不回来了,凡事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份忍耐和谦就,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和误解,也少了一些擦肩而过。
做人不要太苛刻,太苛无友,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重在包容。
包容是一种大度,整天笑呵呵的人并不是他没有脾气和烦恼,而是心胸开阔,两个懂得相互包容的人,才能走得越久。
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份真诚,俗语说,你真我便真。
常算计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孰不知被欺骗过的人,就会选择不再相信,千万别拿人性来试人心,否则你会输得体无完肤。
人与人相处不要太较真,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句话而争辩的面红耳赤,你声音大,我比你嗓门还大,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很多时候,让人臣服的不是靠嘴,而是靠真诚,无论是朋友亲人爱人都不要太较真了,好好说话,也是一种修养。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你对我好,我又岂能不知,你谦让与我,我又怎能再得寸进尺,你欣赏我,我就有可能越变越好,你尊重我,我也会用尊重来回报你,你付出爱,必会得到更多的爱。
与人相处,要多一份和善,切忌恶语相向,互相伤害就有可能永远失去彼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平,每个人心中都藏一份柔软,表面再强势的人,内心也是渴求温暖的。
做人要学会谦虚,虚怀若谷。
人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交往,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这.就是胸怀。
有格局的人,心中藏有一片海,必能前路开阔,又何愁无友。
人与人相处,开始让人舒服的也许是你的言语和外表,但后来让人信服的一定是你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