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11页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4章信道

有线信道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h D2 D2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表 有线信道的线路种类、构造、特征和主要用途
线路种类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构造
特征
主要用途
便宜、构造简单,
传输频带宽,有漏 话现象,容易混入 杂音
电话用户线 低速LAN
价格稍高,传输
频带宽,漏话感应 少,分支、接头容 易
CATV分配电缆 高速LAN
低损耗,频带宽, 国际间主干线
重量轻,直径小,
国内城市间主
对流层:约 0 ~10 km 平流层:约 10~60 km 电离层:约 60~400 km
60 km
10 km 0 km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 ground- wave
频率: < 2 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通信原理信道与讲义噪声第3章

通信中常见的几种噪声
所谓白噪声是指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在整个频率域(-∞<ω <+∞)内是常数,即服从均匀分布。我们称它为白噪声,因为它 类似于光学中包括全部可见光频率在内的白光。
理想的白噪声功率谱密度通常被定义为
Pn
()def
n0 2
( )
式中n0的单位是W/Hz 。
通常,若采用单边频谱,即频率在0到无穷大范围内时, 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又常写成
在通信理论分析中,常常通过求其自相关函数或方差来计算噪 声的功率。
高斯分布的密度函数
正态概率分布函数还经常表示成与误差函数相联系的形 式,所谓误差函数,它的定义式为
互补误差函数
er(fx) 2 xez2dz
π0
er(x f)c1er(xf)2 xez2dz
高斯型白噪声
所谓高斯白噪声是指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满足正态分布 统计特性,同时它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是常数的一类噪声。
(a) 一对输入端, 一对输出端; (b) m对输入端,n对输出端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来说,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式可表示成
eo(t)f[ei(t) ]n(t)
式中, ei(t)——输入的已调信号; eo(t)——信道输出波形; n(t)——信道噪声(或称信道干扰); f[ei(t)]——表示信道对信号影响(变换)的某种函数关系
通信原理信道与噪声第3章
精品jin
3.1 信道特性
信道的定义 通俗地说,信道是指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媒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具体地说,信道是指由有线或无线电线路提供的信号通路;抽 象地说,信道是指定的一段频带,它让信号通过,同时又给信 号以限制和损害。 信道的作用是传输信号。
通信原理(第四章)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端
发
1
收 端
接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二版第3章答案张辉 曹丽娜

sIuJ tpIuJ oIuJ dIuKJHtjIuJ oIuJ 在 通 信 系 统 中 K绝 大 部 分 实 际 信 道 可 以 用 以 上 三 种 信 道 模 型 来 表 征
IJ
图
带 有 加 性 噪 声 的 线 性 时 变 滤 波 器 信 道 图
内 容 提 要
信 道 的 定 义 和 分 类
信 道 是 指 以 传 输 媒 质 为 基 础 的 信 号 通 道 K有 狭 义 信 道 和 广 义 信 道 之 称
狭义信道
狭义信道仅指传输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 无 线 信 道 两 类有 线 信 道 包 括 明 线 对 称 电 缆 同轴电缆及光纤等无线信道 包 括 地 波 传 播 短 波 电 离 层 反 射 超 短 波 或 微 波 视 距 中 继 人 造 卫 星 中 继 散 射 及 移 动 无 线 电 信 道 等
相 频 特 性 的 导 数 K即
IJ
eIJ e
ue
它 表 示 对 信 号 的 不 同 频 率 成 分 具 有 相 同 的 迟 延 K如 图
IdJ所 示
IJ
由式I
图
理想信道的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和群迟延 频率特性
J可 得 理 想 恒 参 信 道 的 冲 激 响 应 为
iIuJ L Iu ueJ
论何种广义信道K传输媒质是其主要部分K通 信 效 果 的 好 坏K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将 依 赖 于 传 输 媒质的特性
信 道 的 数 学 模 型
建立信道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实际物理信
道 的 特 性 K它 有 助 于 通 信 系 统 的 分 析 和 设 计
调制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是为研究调制与解调问题而定义的
二 进 制 编 码 信 道 模 型
信道的定义与分类

图4 地波传播
信号传播路径
地面
图 5 天波传播
8
02. 信道的分类
• 明线
图6 明线
9
02. 信道的分类
•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导体 绝缘层
• 同轴电缆
图7 双绞线
金属编织网 实心介质 导体
保护层
图8 同轴线
10
02. 信道的分类
• 光纤 • 结构 • 纤芯 • 包层 • 按折射率分类 • 阶跃型 • 梯度型
狭义信道仅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广义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狭义信道按照传输媒质的特性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及光纤等。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括的功能,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等。
02. 信道的分类
• 吸收
频率(GHz) (b) 降雨的衰减
图3 波 • 频率 < 2 MHz • 有绕射能力 •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 天波 • 频率:2 ~ 30 MHz •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 寂静区:
传播路径 地 面
• 损耗最小点:1.31与1.55 m
12
03.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的数学模型 • 信道模型的分类: • 调制信道 •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f [ei (t )] k (t )ei (t ) eo (t ) k (t )ei (t ) n(t )
信 道

数字信道的信道容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yquist准则指出:带宽为B Hz 准则指出:带宽为 准则指出 的信道, 的信道,所能传送的信号的最高 码元速率(即调制速率) 码元速率(即调制速率)为2B Bd。 。 离散、 离散、无噪声数字信道的信道 容量可表示为: 容量可表示为:
C = 2B log2 M (bit / s)
2.1信道的分类(p9-10) 2.1信道的分类(p9-10) 信道的分类
广义信道: 信道的范围还可以扩大, 广义信道 : 信道的范围还可以扩大 , 除包括传 输媒质外,还可以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 输媒质外,还可以包括有关的变换装置。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 , 可以划分为调制 信道、编码信道。 信道、编码信道。
第二讲 信 道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信道的分类 有线信道 无线信道 信道容量
2.1信道的分类 2.1信道的分类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根据媒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路 , 质不同,将信道划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质不同,将信道划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包括架空明线、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 有线信道包括架空明线 、 对称电缆 、 同轴电缆 、 光缆等。 光缆等。 无线信道主要是利用收发天线和自由空间作为媒 包括地面微波、卫星线路、散射、短波等。 质,包括地面微波、卫星线路、散射、短波等。 以上传输媒质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以上传输媒质的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式中M为进制。 式中 为进制。 为进制
练习题
例1:若数字信道的带宽为 :若数字信道的带宽为3000Hz,采用四进 , 制传输, 制传输 , 计算无噪声时该数字信道的信道容 量。
第4章_信道

32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4.3.2 编码信道模型
由于信道噪声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将导致输出数字序列发生 错误,因此输入输出数字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组 转移概率 来表征。 转移概率:在二进制系统中,就是“0”转移为“1”的 概率和“1”转移为“0”的概率。
8
4.1 无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地波
频率在2MHz以下的电磁波,趋于沿弯曲的地球表面传 播,有一定的绕射能力。 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 失越大,因此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数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传播路径 传播路径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导体 绝缘层
图4-9 双绞线
21
4.2 有线信道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传输电信号的有线信道主要有三类:
明线、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
由内外两根同心圆柱导体构成,两根导体之间用绝缘体 隔离开。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是一根空心导电管或 金属编织网,在外导体外面有一层绝缘保护层。其优点是抗 干扰特性好。
增大视线传播距离的途径 卫星中继(卫星通信)
利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能够增大一次 转发的距离,但是却增大了发射功 率和信号传输的延迟。 此外,发射卫星也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 故开始研究使用平流层通信。 图4-5 卫星中继
15
4.1 无线信道
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
地面 地面
接收天线 接收天线
图4-4
无线电中继
特点:容量大、发射功率小、稳定可靠等。
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第4章信道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通道。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播信号;有线信道利用导线、波导、光纤等媒质来传播信号。
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4.1 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电磁波传播主要分为地波、天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地波:频率在2MHz以下,电磁波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
传播时无线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大致与距离成正比。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可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
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很差。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一般只能收听到本地或邻近省市的电台。
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所以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
天波: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而传播的,频率范围在2~30MHz。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
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信道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通道。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播信号;有线信道利用导线、波导、光纤等媒质来传播信号。
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4.1 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电磁波传播主要分为地波、天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地波:频率在2MHz以下,电磁波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
传播时无线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大致与距离成正比。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可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
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很差。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一般只能收听到本地或邻近省市的电台。
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所以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
天波: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而传播的,频率范围在2~30MHz。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
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但天波传播的最大弱点是信号很不稳定的,处理不好会影响通信效果。
电离层对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波长短于10m(30MHz)的微波能穿过电离层,波长超过3000km 的长波,几乎会被电离层全部吸收。
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越短,电离层对它吸收得越少而反射得越多。
因此,短波最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但是,电离层是不稳定的,白天受阳光照射时电离程度高,夜晚电离程度低。
因此夜间它对中波和中短波的吸收减弱,这时中波和中短波也能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收音机在夜晚能够收听到许多远地的中波或中短波电台,就是这个缘故。
视线传播:频率高于30MHz 的电磁波将穿透电离层,不能被反射回来,它只能作视线传播,即直线传播。
典型的是微波通信,利用微波接力站。
天线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利用三颗同步地球卫星(高度35800km),可实现全球通信。
中、低轨道卫星主要用于移动通信,一般距地面1000km ,由于卫星的轨道高度低,卫星形成的覆盖小区在地球表面快速移动,绕地球一周约需两小时。
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若干数量的卫星组成空间移动通信网,在任一时间和地球上的任一地点,都有至少一颗卫星可以覆盖。
卫星之间实行空间交换,以保证陆地、海洋乃至空中的移动通信不间断地进行。
4.2 有线信道有线信道是利用人造的传导电或光信号的媒体来传输信号。
构成有线信道的传输媒质包括架空明线、对称(平衡)电缆、同轴电缆、光缆、波导管等。
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及不同容量的需要。
架空明线主要优点是架设比较容易,建设较快,传输衰耗比较小。
主要缺点是随频率升高辐射损耗迅速增加,线对间串话也急剧增加。
此外受环境影响大,保密性差,维护工作量较大。
天波的传播 地波的传播同步卫星 低轨道卫星系统架空线路对称电缆由若干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的通信容量比架空明线大,每条电路投资比明线低,电气性能比较稳定,安全保密性好。
同轴电缆是将电磁波封闭在同轴管内,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为一根空心导电管或金属编织网。
即使工作频率较高,同轴电缆之间电磁波的相互干扰也较小,因此适用于高频段、大容量载波电话(电报)通信。
光在高折射率的媒质中具有聚焦特性,把折射率高的媒质做成芯线,折射率低的媒质做成芯线的包层,就构成光纤,光纤集中在一起构成光缆。
光纤可以传输光信号。
光缆通信容量极大、传输损耗极小、没有串话现象、不受电磁感应干扰。
光线的传播模式是指光线传播的路径。
多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的光线有多条传播路径。
用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光源不是单色的,包含多个频率成分。
各路径传输时延不同,存在色散现象,造成波形失真,带宽低。
单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
激光器作光源,单色波传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频带宽。
单模光纤传输采用激光器,成本高,用作远距离传输;多模光纤采用发光二极管,成本低,用作近距离传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
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对称电缆 同轴电光缆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1.调制信道模型调制信道的共性: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2)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 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4)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
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一对输入端和一对输出端),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应该有其中,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 为信道总输出波形;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相互独立。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线性变换。
若设 ,则有 信道的作用相当于对输入信号乘了一个系数k(t)。
上式为调制信号的一般数学模型。
加性干扰 n (t ),乘性干扰k (t )。
通常乘性干扰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往往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恒参信道: k (t )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随参信道: k (t )随机快变化。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加性干扰也存在,但没有乘性干扰输出。
2.编码信道模型编码信道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是数字序列,对二进制即0和1的序列。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般把编码信道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模型中,把P(0/0)、P(1/0)、P(0/1)、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
以P(1/0)为例,其含义是“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的概率”,这是一种错误转移概率。
编码信道是无记忆的信道,即前后码元发生的错误是互相独立的。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概率关系: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二对端网络 多对端网络 ()i e t ()o e t ()n t ()i e t ()i f e t ⎡⎤⎣⎦()()()i i f e t k t e t =⎡⎤⎣⎦()()()()o i e t k t e t n t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1. 恒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恒参信道可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其传输特性H(ω)可用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共同描述:幅频特性(传输特性幅值与频率的关系): 相频特性(传输特性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希望信号经过信道后不产生失真,则H(ω)满足以下条件:定义群延迟为相位频率特性的导数,即 则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和群延迟频率特性图为:对于音频电话信道,导线有电阻,在高频时还有电感,两根导线之间有分布电容,因此电话信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电阻、电感和电容二端口网络级连而成。
电话信号的可用频率为300Hz~3400Hz 。
因为人的耳朵对相频不太敏感,可不考虑相频影响,仅考虑幅频特性。
两种失真:实际信道特性不理想,必然对信号产生主要的两种失真 。
(1)频率失真(幅频失真):是指信号中不同频率的分量分别受到信道不同的衰减,导致信号波形畸变,输出信噪比下降。
它对模拟信道影响较大(如模拟电话信道)。
由于失真是线性的,可用线性网络进行补偿。
(2)相位失真(或群延迟失真)是指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分别受到信道不同的时延,它对数字通信影响大,会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造成误码。
这种失真也是线性的,也可用线性网络进行补偿。
其他失真:非线性失真:信道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振幅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是由元器件特性不理想所引起。
频率偏移:信道输入信号频谱经过信道传输后产生平移,是由调制解调或频率变换的振荡器的频率误差所引起。
相位抖动:也是由于振荡器频率不稳所产生,产生附加的调制。
()~H w w()~j w w ()()d d j w t w w =电话信道振幅频率特性与相位频率特性图2. 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是指信道是时变的,如电离层密度的变化;对流层气团的变化。
随参信道特点:(1)对信号的衰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传输时延随时间变化。
(3)多径传播 。
多径传播是指由发射点出发的电波可能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
由于每条路径对信号的衰减和时延都随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机理变化而变化,所以接收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信号的合成。
发射波为 ,振幅A ,频率f 0恒定。
经过几条路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 μi (t):第i 条路径的接收信号振幅。
τi (t):第i 条路径的传输时延,它随时间不同而变化。
利用和角公式,接收信号为:式中: 因为 是缓慢变化的,因此包络 、相位 也是缓慢变化,于是 可视为一个窄带随机过程。
信号波形因传播有了起伏的现象称为衰落(接收信号的幅度和频率都发生了变化)。
信号起伏比信号周期变化缓慢,但能和数字信号的一个码元相比较,因此这种衰落称为快衰落。
信号中在一条信道传播时,也会因季节、天气等原因产生衰落,这种衰落时间很长,称为慢衰落。
快衰落与频率有关,也称之为频率选择性衰落。
两径传播模型如图所示(发射信号f(t),t 0是固定的时延,τ是两条路径信号的相对时延差,V 0为一个确定值):两径传播时,其两径传播媒质的传输特性的模将依赖于 在π/τ处出现传输零极点,在此处信号衰减为零。
输入信号带宽最好限制在1/τ宽度内。
对两个以上的多径信号中,设τm 为多径中最大的相对时延差,则1/τm 定义为此多径信道的相关带宽。
cos 0A t w ()()()()()c s s c V t x x t x t t arctgx t j =+=()(),i i t t m j ()V t ()t j ()R t 窄带信号波形cos 2wt可以将经过信道传输后的数字信号分为三类,通过多径信道传输的信号都具有这三类的特性:(1)确知信号:接收端能够准确知道其码元波形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