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语文教学中的快乐与诗意

合集下载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说:“语文教学过程要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要诗意策划,即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是的,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语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是精神的家园。

语文教学应当在诗意光辉的照耀下,给人以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流淌着浓浓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体味无穷的情趣,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唤起美好的情感。

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探求人生的真谛。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教学中的诗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流淌诗意呢?一、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诗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荟萃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有纯真质朴的《诗经》,隽永精致的诸子散文,磅礴率直的汉乐府,有灿烂多彩的唐诗宋词,当然还有大量文质兼美、启人心智的精选时文,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中外小说戏剧。

所有这些,都是作家在喧嚣尘世中为我们保留的一块洁净的精神家园。

这些教材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这份生命遗产,让学生接受人文洗礼,感受文学作品中如山花般灿烂的诗意美。

同时以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生命中的真善美,以自我的生活积淀引领学生体味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实质。

在阅读《安塞腰鼓》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黄土人博大的胸襟和强盛的生命力;在阅读《斑羚飞渡》时,我们可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在阅读《伟大的悲剧》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悲剧的强大震撼力;在阅读《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读懂一种达观,读出一种人生境界。

花木兰孝顺美丽智勇双全,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的骨气,所有这些,无不让人感受人格美巨大的力量、情感美动人的光芒。

分享——让语文学习流淌一种本真的诗意美

分享——让语文学习流淌一种本真的诗意美
时 把 语 文 课 上 得 类 似 活 动 课 。 ~ 个 阶 段 下来 ,忙 碌 之 余 感 觉 到 了 自 己 的苍 白 无
背后 ,我 又读到 了令 人惊艳 的思想的犀 利, 文字 的深刻 , 象 的真 实 ; 生也逐 想 学
渐感悟 到作 文不 是生 搬硬 套 的堆砌 , 而 是 真 实 文 字 的流 淌 。 每 天 抽 一 部 分 时 间
其二 ,需要老 师能够 听取 学生质疑 的声 音 ,并 能 为 学 生 的 质 疑 积 极 创 设 一 定 的
时 间 与 空 间 。 如 果 一 个 语 文 老 师 的 课 堂 上 , 常有 学 生 质 疑 、 驳 、 论 , 么请 时 反 争 那
关注心灵 , 抒发真情 实感。不知不 觉中 , 我 与 学 生 的心 灵 近 了 。 学 生 也 不 再 惧 白
群 有思 想 、 灵气 的个 体 。 生 活处 处 有 有
语 文 , 文 老 师 可 用 一 双 慧 眼 、 颗 慧心 语 ~ 去 与 学生 一 起 关 注 生 活 、 注 语 文 。在 阅 关
都 是 读 者 ,共 同体 验 作 品 为 大 家 带 来 的 艺 术 魅 力 , 同 完 成 对 文 本 的 解 读 , 学 共 让 生 、 师 、 本之 间实现 心 与心 的碰撞 , 教 文 情与情的交融。
写作 , 为语 文 老 师 除 了给 学 生 必要 的技 作
法指导外 , 要与他们在写作时“ 还 同呼 吸 , 共 命 运 ”交 流 下 水 作 文和 写作 感 悟 。 , 写生 活随 笔 ,我 们 师 生 笔 下 有生 活 的 情 趣 , 悲 悯的情怀 , 阳光 的 心 态 。 虞 颖 同 学 写 《 如 校 运 会 上 》 “ 运 会 上 ,跳 高 的运 动 员们 个 :校 个精神抖 擞 , 空跃起 , 腾 像展翅 飞翔的海 燕, 又像 凌 空 直 上 的 雄 鹰 。 , 向前 猛 跑 看 他

让语文课诗意流淌

让语文课诗意流淌

让语文课堂流淌诗意江苏省启东市新安小学陆凯捷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

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一、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诗意1.文本是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苏教版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需要教师引导、暗示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教师的指导,反复朗读,背诵等,让学生更深刻品味语言,从而内化语言。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夕阳真美》,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夕阳下山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写得十分的美,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

我们可以以“美”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始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让心灵穿梭于在美丽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之间,让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夕阳,用大脑去想象夕阳西下的美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夕阳,感受夕阳的神奇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用朗读来释放内心的情感。

2.文本是画,一幅五彩斑斓的画画,无处不在。

文本中一般都有插图,插图往往是文本的主旨或精髓的所在。

如《蚕姑娘》一课,文本上的插图,就是蚕姑娘各阶段的生长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的理解。

配合学生理解的需要,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精炼、含蓄、抽象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智。

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体会文本文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构思画面,还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冰花》这篇课文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用美丽的冰花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地感受冰花姿态的优美,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再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为理解后面三个比喻句的做好铺垫。

教快乐的语文,过诗意的生活

教快乐的语文,过诗意的生活

教快乐的语文,过诗意的生活作者:黄斐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8年第5期近年来,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小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让小学教学课堂呈现出了更多的色彩和活力,教师教快乐的语文,让学生享受诗意的生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这种教学理念已经逐步的体现,将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解放出来,积极营造寓教于乐、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这一门课程。

一、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阶段和生理阶段,恰到好处地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必然会获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学习《哪吒闹海》一文时,我首先根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人物进行导语的设计:“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大家都看过《封神演义》吧?其中有一个手握乾坤圈,脚踩风火轮,疾恶如仇的小英雄——哪吒,你们还有印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跟这个小哪吒近距离地接触下,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神通!”学生听到这个导入语之后,眼睛里闪耀着激动、苛求,甚至是迫切的光,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

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注意力十分的集中,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课堂效果十分的好。

在学习《恐龙》一文时,我采取了模型展示法和小组竞赛法,首先让学生搜集恐龙的模型,在课上陈列展示。

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说出的恐龙种类最多,并最熟悉恐龙的习性。

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起来,纷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的开发、引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如沐春风传统课堂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一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被动的听。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乏味,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诗意的语文,快乐的体验

诗意的语文,快乐的体验

诗意的语文,快乐的体验语文课堂上,我们总是被老师要求背诵古诗,念诵文言文,学习修辞格和修辞手法,但是却很少有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诗意的美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

诗意的语文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和知识点,它更应该是一种文学意境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快乐的心灵之旅。

要想深刻地体验诗意的语文,我们首先需要打开心扉,放下功利心和功利观念,不要仅仅将语文学习视作单纯的知识和考试,而是要将其视作一种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

我们也需要主动去寻找美好的诗意,去感受生活中的诗意,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丽、人情的温暖、梦想的追求,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诗意的语文所带来的快乐体验。

在走进诗意的语文之前,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首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登高远眺的豪情壮志。

我们可以融入到这首诗中,去感受作者登高远眺时的雄心壮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种融入感受到的感动和快乐,正是诗意的语文给予我们的首次体验。

除了古诗外,现代文学作品也是诗意的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读到《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时,我们仿佛置身感受到了奇妙的魔法力量、勇气和友情。

当我们读到《傲慢与偏见》中的英伦风情时,我们仿佛置身于英国乡村的优雅与清新。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一种诗意的体验,通过它们,我们可以快乐地感受到不同世界、不同人生的魅力和情感。

语文学习中的诗意还可以通过学习修辞格和修辞手法来感受。

通过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这种美妙的情感和意境正是诗意的体验所在。

当我们用这些修辞手法来写作文或是欣赏他人的文章时,就可以真正体会到诗意语文的快乐。

要想真正体验诗意的语文,我们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更要在生活中用心去感受。

我们可以去大自然中感受阳光、雨露、花草的绽放,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情感抒发。

我们也可以去品味饮食、感悟人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甘苦、喜怒、悲欢。

让语文教学绽放诗意的花朵

让语文教学绽放诗意的花朵

让语文教学绽放诗意的花朵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是对于生命的教育,它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建构。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人文教育的衰落和人文价值的迷失,如今的语文教学得了“诗意缺失症”,呼唤诗意的回归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和推卸的责任。

语文教学教学语言教学环境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选进的语文教材,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洗涤,闪烁着人类精神之光,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如果说语文课本为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提供了一片沃土,语文教师是辛勤的耕耘者,学生是圆实饱满的种子。

那么,在这片沃土上,教师如何耕耘才能绽放出诗意的花朵呢?一、营造诗意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充满诗情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

试想,如果教师缺乏激情,语言晦涩,表情单一,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只有教师深情投入的时候,才能用自己高昂的情绪感染和同化学生,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应。

可见,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那么,如何作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让语文教学流淌着诗意的清泉呢?1.语文教师要有情感情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营造诗意的关键因素。

感情灌注于课堂,正如血液流动于全身,当教师情感的血液在课堂教学的有机体中流畅时,知识才能较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曾经听一位老师讲沈复的《童趣》,不断地分析文章的内容:这句是什么什么意思……其结果学生们目光呆滞,昏昏欲睡,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情感淡漠,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反,另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饱含着对童年的追忆之情和学生一起分享童年的趣事,结果一堂课充满了趣味和活力。

一个富有诗情的教师,讲课时必然以激情再现丰满的艺术形象,或显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或表达缠绵悱恻、凄清婉约的情怀,教师用诗意来引导诗意的时候,学生才会于自然、人、社会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迷人的、令学生无限向往的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语文课堂,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也是我们感受诗意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们不仅仅学习文字的运用,更是感受到了美、理解了情感、体验了世界。

语文课堂就如同一条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教师就像小溪边那位引导我们的向导,让我们一同领略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诗意的流淌。

第一节课上,我们就仿佛置身于一片风景如画的山林之中,教师以温和的声音带领我们感受文字的魅力。

当她诵读着一篇美文时,我们仿佛置身感受到了文字的美丽和力量。

文字就如同小溪中的水一样,清澈透明,也让人陶醉其中。

她用优美的语言,将文字诵读得如歌如诗,让我们深受感染,也让我们渴望能够驾着文字的小舟,漫游在美丽的文字世界里。

第二节课上,我们又仿佛来到了一座座古老的城堡之中,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底讲解着古诗词。

她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古诗词的背后故事,让我们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

古诗词就如同城堡里的宝藏,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情感。

教师将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传递给我们,让我们懂得了感悟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也让我们明白了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古诗词就像小溪中的涓涓细流,静静地在我们心灵深处流淌,激荡起无尽的情感和思索。

第三节课上,我们仿佛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树林之中,教师以亲切的声音让我们读懂了课文的内涵。

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领我们逐字逐句地读懂课文,也教会了我们欣赏课文的方法和技巧。

而课文就如同树林里的风,轻轻地拂过我们的心田,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

教师让我们透过课文看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信念,也启迪我们走出困境,向着阳光奋力前行。

课文就像小溪边的树木一样,给予我们庇护,也让我们拥有了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学会了文字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更是感受到了诗意的流淌和文字的力量。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片书海之中,感受到了文字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和力量。

而教师就如同一位悉心的园丁,用心灌溉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让我们茁壮成长,感悟生活,领略诗意的美好。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
语文课堂是一条流淌诗意的小溪,它涵盖了文字的美丽、古代文化的沉淀和智慧的熏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学习文字的拼写和语法,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了语文的奇妙和魅力。

语文课堂是一个文字的海洋,我们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美丽的文字。

教材中的文章,如《鹿鼎记》、《红楼梦》等皆是经典之作,它们不仅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给予了我们很多美的享受。

当我们沉浸在这些文字之中时,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而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愉悦。

语文课堂承载着古代文化的沉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文言文中的背景知识和典故故事。

这些典故故事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文字的了解,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

老师讲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时,我们不仅仅读懂了故事,更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观。

语文课堂给予了我们智慧的熏陶。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不仅会教我们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还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思考。

通过讨论和阅读,我们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辩和写作能力,提高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将来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淌在语文教学中的快乐与诗意湖北省仙市长埫口一中刘勇军 433024湖北省仙桃市第三中学饶志权 433000[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喊了许多年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语文课,因为枯燥;很多老师不愿意教语文,因为辛苦。

真正的语文教学改革到底应该怎样改?语文教学改革向何处去?[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快乐语文反思场景一:一天下午放晚学的时候,几个背着沉重的书包的学生,拖着疲惫的步子,在前面叽叽喳喳议论着什么,职业的敏感让我快步向前,听到了下面的谈话:“语文课太没意思了,老师分析课文怎么老跟我想的不一样!”“就是!太枯燥!一点也不好玩。

还不如做两道数学题呢!做对了真爽!”……“今天的作业真多,语文老师又布置了一张试卷!”“语文都把我学糊涂了!”场景二: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现场,汉语言文学教授向一名文科学生的提问:“语文和英语同属于语言与文学类学科,你认为哪个学科更重要?你更喜欢哪门学科?生:“两个学科都重要!”然后学生从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讲到现代汉语,阐述语文的重要;从便于国际交流的方面说英语重要。

最后选择更喜欢英语。

教授:“如果我们跳出高考分数的范围来讨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给你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哪一门将来可能会更有经济效益?学生尴尬地笑了笑:“英语!”场景三:10月19日,周劼人在自己博客里发表了一篇题为《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日志,周劼人在博文中称自己刚刚得知,自己写的《寂静钱钟书》被选为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之一。

惊诧之余,她做起了以自己的文章出的高考题目,三道题,共15分。

然而做完题之后,对了参考答案,她发现自己竟只能拿到1分。

第一道5选2的选择题,‚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周劼人只答对了一个,她称:‚而另外一个被我认为说出了我这个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竟然是‘错’的。

‛她戏称,‚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得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了。

我的文章在出题老师这种高超的二次加工艺术中,就变成这样了,很好很强大。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语文教学怎么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中央电视台每年的春晚节目中最受全国观众欢迎的节目就是语言类的节目,这些节目除了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外,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深深的思考。

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是最有魅力的。

汉语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世界上没有哪能一种语言像她那样根深叶茂;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涤荡,她是世上内涵最丰富的语言;她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是世上表述最简捷的语言;她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是人类最诙谐的语言。

在学习语文的旅程中,应该洋溢着快乐与幸福,愉悦让语文课堂生成智慧;在学习语文的旅程中,应该充满浓浓的诗意,诗意让语文教学富有灵性。

快乐语文、诗意语文,一直是语文教学追寻的梦。

1.快乐语文,源自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文学源于生活,语文课堂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从生活中来的语言,才更生动,更能让学生理解。

只有结合时代背景的语言,才更有深意与诗意,更耐人寻味。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生活,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有人说:“走在小路上,我看见语文是前面的路标;飞在白云间,我看见语文是云底的鸿雁;荡在碧水里,我看见语文是醉柳的倒影;行在黑夜中,我看见语文是模糊的足音。

”春天来了,满眼碧绿。

每个人都能看到春天,每个人心里的春天都不尽相同:王安石变法失利罢相,第二次拜相的时候,由江宁奉诏进京,坐船沿长江南下,泊船瓜洲,赴汴京任职。

恰逢春天,他发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感慨。

如果不了解当时王安石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这首诗。

就会一味地停留在“绿”字上大做文章,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绿”字用得好,勿用置疑。

岂不知“又”字更有深意。

………朱自清在《春》里写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

美景妙文,跃然纸上。

细细品读,满眼春色浮现眼前,心境愉悦,诗意无穷。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快乐从生活中来,诗意从生活中来。

语文课堂要从生活中进行发掘,才能在快乐与诗意中自由穿行。

2.快乐语文,始于创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的创新从新颖的课堂设计开始,清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过程中身心愉悦。

语文课的创新从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开始,诗意是语文课的灵魂,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读书气自华”。

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美,发现美。

在充满诗意、富有情感意味的课堂气氛里,感受语言的奇妙,探求人生的真谛,学生就会感到心灵成长的愉悦,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幸福,内化为自已的素质与涵养,成为诗一般的人。

语文教学第一板块是提练,即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提练也是一种创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是学习,也是再创作。

教师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要提几个经典的、统领全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老师要认真的分析,要及时鼓励与表扬,让创新的思想观点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放大,形成创新氛围。

《天上的街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想象一下“天上的人们的幸福生活”。

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往往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创新上不断挖掘,睿智方能与灵性共存,方能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境界。

3.快乐语文,勤于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句话用在语文知识的积累上应该是最恰当了不过的了。

一提到积累,很多人就会马上联想到死记硬背,读死书,其实是大错特错。

语言是有灵性的、是丰富多彩的,语言的积累也应该是快乐而富有诗意的。

积累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1)课内阅读,学会积累。

“书读百启遍,其义自现”,“好书不厌百回读”,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2)课外阅读,善于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韦编三绝”。

课外阅读既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一举多得。

(3)观察生活,勤于积累。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会观察生活,语言积累从生活中来,从劳动群众中来,这样的积累才有实际意义。

语文教学要从积累上做文章,“厚积薄发”是文章之根本。

积累是一个过程,讲究方法、善于积累、勤于积累,其乐无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悠悠。

4.快乐语文,张扬个性。

“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题文各自擅其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保护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尽情释放个性,张扬他们的个性。

这也是我们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

现代教育既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是在学生社会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平衡和和谐的教育。

“现代教育育现代人”就是这个意思。

个性即特色,千人一面,那不是教育,会抹杀学生的特点。

因为个性,世界才丰富多彩,因为特色,教育才与众不同。

千万人读书,会有千万个林黛玉、千万个哈姆雷特。

我们看到了紫藤萝,都觉得好看,都可以用文字来描绘它,然而女作家宗璞对紫藤萝有特别深的感悟,写下了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这就是特色,是个性的表现。

文章浓墨重彩地写紫藤萝瀑布:“……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快乐与诗意溢于言表。

同样是写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离里去了。

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

”。

教学设计上可以让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句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例如:“不必说绯红的辣椒,光滑墨紫的茄子,也不必说浑圆的紫甘蓝,嫩绿的大白菜,单是缠绕在篱笆上的豆角就让人大饱眼福。

长长的豆蔓攀上篱笆,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豆叶的衬托下,显的越发艳丽,花下隐藏着一簇一簇又长又细的豆角,让人一见就不由产生喜爱之心。

”“不必说飞舞的蜻蜓,游弋的鱼儿,也不必说挺拔的荷梗,宽大的荷叶,单是那含苞待放的荷花蕾就让人赞不绝口。

……”语文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长远发展为目标,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与智慧公之于众,形成百花齐放的场面,让学生在心的交流碰撞中绽入灵智的火花,让课堂在自然推进当中展现诗意的精彩。

让平实的课堂变得趣味无穷。

语文课堂上快乐与诗意齐飞,学生的思绪里灵性与智慧共存。

语文课因诗意而显得浪漫,因浪漫而更加神彩飞扬;语文课因愉悦而让学生体验为学之乐,因而久久地徜徉于文学的海洋,增添更多的浪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