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合集下载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

诗意的语文,激情的课堂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

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家园”,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语文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

语文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它看似无声的语言却能激起澎湃的浪花,流淌着诗一样的意境。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语文与诗水乳交融,“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与活力所在。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积淀文化,语文就会折射出人性的魅力,流放出生命的光彩。

一、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一份情感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激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中恰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不但可以活跃课堂,而且能深化认识。

在教学《一片树叶》时,我意识到该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了一群小动物采用不同方式爱护小树的故事,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特别适合孩子表演。

于是我就让学生课前要先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上课时,我就带上课前准备好的该文中所提的小动物面具,并让学生戴上面具,给他们创设表演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小椿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懂得了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而且也让他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在师生的言语中迸发一种意境《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过程。

在看似不经意的谈话过程中,师生融为一体,才能出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在教学《悲壮的一幕》一文时,我就通过师生的对话,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超越了文本,跨越了时空,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进行着一次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使学生对献身于宇航事业而无怨无悔的科马洛夫,无不敬仰、无不折服,也更深刻地领悟到:尽管探索宇宙充满了危险,但永远抵挡不住人类前进的脚步。

润物细无声——诗意语文课堂分析

润物细无声——诗意语文课堂分析
年 4月
同时 , 师还应 该 积 极 引导 和 鼓 励 学 析 , 关 键 还 是 要 根 据 学 生 学 习 的 认 知 规 教 最 采用 各种有 效方 法 , 起 他 激 生 大 胆 进 行 创 作 , 示 才 华 , 如 学 习 苏 律和 学 习特点 , 展 比
享 轼( 江城 子> “ 年 生 死 两 茫 茫 ” 后 我 设 们 学 习 诗 词 的 兴 趣 , 受 语 文 ,当 思 考 成 (十 ) 计 了 一 个 小 练 笔 , 大 家 用 自 己 的 体 会 来 为 ~ 种 习惯 , 阅 读 成 为 一 种 对 话 , 表 达 让 当 当
出来的 , 与课 文 内蕴相 和谐 的课 堂审 美心 理状 态及 其 外 显的 意蕴 和境 界 。诗 意 的 课 堂 , 是语 文教 学培 养具 有 纯 正的 理 想 、 实 正 真 的品 格和 具有 审美情 趣 的理 想课 堂 。本 文 主要 从 关 注学 生个性 、 设课 堂情境 、 升 教师 素 养三 个 方 面来进 行探 讨 。 创 提
再现 一 下 这 种 深 情 。很 多 同 学 都 写得 不 成 为一种倾 诉 , 想 就 不会 有 那 么 多 的 人 我
也 对 比 , 人 联 想 到 了 我 曾 经 教 给 他 们 的 陆 的 诗 词 教 学 体 系 需 要 注 意 很 多 问 题 , 需 有
错。 有 人渲 染明 月夜 , 人 细 腻 描 绘今 昔 不 喜 欢 诗 词 课 堂 了 。 当 然 要 构 建 一 个 完 整 [ ] 王 学光. 创 设各 种有 效情 境 , 有 4 《 激发 学生 学
Absr c :Th e i e i e a u geca s o m ,s t e t a he nd t e s u n n t a gu g ut r n du a in a d ta t e po tc s ntm ntlng a ls r o i h e c r a h t de ti he ln a e c lu e a d e c to n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芬芳
三 、 意 的文本 是 诗意 课 堂 的基础 诗
释 , 读 是 生 活 的 体 验 . 文 是 生 活 的 再 现 。语 文 教 学 不 阅 作 应 该 固 守 课 堂 , 守 课 本 , 应 该 建 立 大 语 文 观 . 导 学 固 而 引 生 走 向课 堂 之 外 的 万 水 千 山 , 本 之 外 的 万 紫 千 红 我 们 课
己 的课 堂 语 言 字 字珠 玑 , 采 飞扬 。诗 意 语 文 大 师 王崧 文
舟 在 教学 《 相 思 》 课 时说 :在 王 安 石 的 眼 中 , 愁 是 长 一 “ 乡 那 吹 绿 了 江 南 岸 的 春 风 , 到 了 张 继 的 笔 下 . 愁 又 成 而 乡
了 一 封 写 了 又 拆 , 了 又 写 的 家 书 , 么 , 纳 兰 性 德 的 拆 那 在
情 , 老 师 本 身 的 语 言 准 确 练 达 , 行 云 流 水 般 优 美 流 畅 当 如 时 , 生 才 能 充 满 激 情 , 能 在 这 样 的 语 言 文 字 的 浸 染 中 学 才 聪 慧 起 来 , 意 起 来 , 雅 起 来 。 这 对 教 师 素 质 提 出 了更 诗 高 高 的 要 求 . 要 求 我 们 不 断 进 行 自我 充 电 , 富 精 神 境 它 丰 界 , 养 情 感 世 界 。 面提 升 自己 的文 学 素 养 , 力 使 自 滋 全 努
文性 和超 功 利 的审 美 意识 和 熏 陶 功 能化 为轻 烟 。 为 泡 成 能 够 从 老 师 富 有 启 发 性 的 语 言 中 迅 速 理 解 教 学 内 容 并 内 化 为能 力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用 恰 如 其 分 的 比 喻 、 谐 幽 默 的 夸 要 诙
张 、 体 生 动 的 描 绘 、 情 四溢 的 情 绪 去 吸 引 学 生 。 我 们 具 激 常 常 发 现 ,当 老 师 拥 有 真 情 灵 动 的 语 言 和 浪 漫 鲜 活 的 诗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

诗意流淌——浅谈小学语文的“诗意课堂”

笔者 结合 自身多年教 学经验 ,力求为 小学生打造诗 意课 堂 , 富 的情感 ,每 一篇 文章 就想 心灵 的窗户 ,一 旦打 开这 个窗 希望 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激发 小学生的诗 意潜能。 户,就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作为教学工作者的主要 【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诗 意 课 堂 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教师要在 基于 小学生 的年龄 特征 与心 理特 征来看 ,在 小学 生眼 上 课之 前认真 备课 ,首先对 课文 所描 述 的情 境进 行一 次感 里 一切 都那 么美 好 ,整 个世 界都 充满 了诗意 ,作 为教 师也 悟 ,然 后在 课堂 上带领 学生 一起 走入 作者 的 内心世 界,与 知道 只有 为学 生打造 具有 诗意 的环境 ,才能 充分 激发 学生 作者一起去经历、思考。唯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通过 的诗 意潜 能。 诗意 的课堂 是以学 生为主 体 ,具有 较高 的灵 准 确 的表情 、生 动语 言 ,来 将 作者在 课文 中所传 达 的情感 活 性 ,并 且整个 课堂 从始 至终都 贯穿 了美好 的意 境 。一堂 充分表 达 出来 ,并 以此作 为与 学生 共鸣 的基 点,构 建 出一 成 功的语 文课 堂本 该像一 首诗 ,诗 的境界 就是 让人轻 松 、 种与 课文 意境 相符 合的 教学情 境 ,激发 学生 诗意 的情感 。 愉快 、 自由,而小学 生在 这样 的环境 中学 习 ,不仅 能更 好 三 、充分利用 多媒体融入诗意 的 学习语 文知 识 ,而且 能受到 诗意之 美 的熏 陶。 因此 ,在 小 学语文 课堂 诗意 化 ,应该使 学生 真正 获得语 文教 育 小 学语 文 中开展诗 意课堂 是教 育者 当前 必须研 究 的课题 。
心 ,而 从 古至今 关于 写母亲 的文 章与诗 歌也 是非 常 多的 ,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作者:郭怀英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1期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传诗情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面对作文或愁眉苦脸,或抓耳挠腮,或叫苦连天,仿佛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一般。

而我的学生最喜欢我给他们上的就是写作课。

原因之一,就是我善于设置情境,营造氛围。

即创设一种情境,或巧设圈套,或引起悬念,或制造冲突,来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进入最佳境界。

最初,我常做一些简单的训练,以激发他们的必趣,提升他们的写作热情和信心。

扩写训练便是我首选的方法。

给他们几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连词成段,的句成篇。

例如设置这样一道训练题:根据下列词语提供的情景各写一段话(任选一题)情景1: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我伞情景2: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路上行人伞同学们看过后觉得很简单,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认真思考起来。

十分钟后,我让同学们读自己的文段。

有的写道:“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到处都像蒸笼似的,散发出阵阵热气。

我撑着一把破伞,疲倦地走在毒辣辣的太阳光下,感到特别的郁闷和烦躁。

”有的写道:“暮春时节,细雨濛濛,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为盈耳的雨声呼唤成朦胧的画,就连路上行人手中撑起的伞,也成了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鲜花,似荷叶,那么安逸,那么别致。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的思想在自由的风里穿梭,或长成一棵树,或开出一朵花,也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浪漫与诗意。

二.张扬个性显诗趣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舒展和自由发挥,给他们驰骋想象的空间、言论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在重视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同时,教师应适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去探索,在无疑处求疑,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接上页)中国已经是新中国,而不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民国。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达、国家昌盛、人民富裕,那是不是国民劣根性已经被革新,鲁迅等人提出的的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其实,国民劣根性是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一代代传承下来又慢慢渗进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性格,绝不会因为国家政体的改变或者经济情况的转变而从中国人的精神中除去。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号召停留在揭示和批评国民劣根性,却没能改造国民性。

回顾文化大革命就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吃”人的现象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政体的改变而改变。

而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也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比如近年来流行的选秀节目中每次有被淘汰的选手,在离开选秀舞台之前泪流满面的告诉观众自己没有失败、自己还有机会等等,这些话听起来像是鼓励自己的话,其实细分析的话和阿Q 被打了耳光还想着是被儿子打了耳光的那种心态。

作为老阿Q 的后代,现在的中国人也完整的遗传了精神胜利法。

改造国民性这一问题在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也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善。

鲁迅批判讽刺的国民劣根性依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如果我们不会尊重个人的要求就不会追求个人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最小单位的个人不寻求发展,国家也就止住了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沉浸在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就发现不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沉浸在往日的繁荣中慢慢落后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几千年的沉淀物,绝不是几十年就能根除的。

鲁迅的作品指出国人性格中的弊端,也指出这笔断不会轻易改造。

改造国民性的任务还需要继续。

参考文献[1]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J/OL 〕.人民网.http :///GB/14759/21867/4951799.html[2]常林.鲁迅文本的时代意义及其解读〔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p48-p50[3]常纪.鲁迅国民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长春.吉林大学.2006[4]陶力.鲁迅小说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建构与发展〔D 〕.沈阳.辽宁大学.2012[5]蒋帅.鲁迅小说人学意蕴浅析〔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6]靳丛林.竹内好的鲁迅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潘剑冰.大先生也挺逗〔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诗意是语文的本质也是语文的本色,语文教学要富有诗意,这是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打造溢满诗意的语文课堂

前前后后挤满 了听课的老师 , 间学们虽说也是久经沙场 , 但他 们
二、 提升个 人 素养 , 炼 诗意 语言 锤
著名特级教师 十漪说 : 教 师 的语言 委锤 炼 、 确生 动 、 “ 准 流
畅 优 美 , 磁 石 吸 铁 一 样 , 牢 吸 引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正 为 于 像 牢 ” 漪 老 师 努 力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语 言 艺 术 , 以 , 的教 学 语 言生 动 隽 所 她
嚼蜡 、 毫无生机时 , 意已远去 !真 的语 文课 堂 , 是诗 意 四 诗 应
溢 的柄 息 地 , 灵 魂 畅 游 的 伊 甸 冈 , 情 感 荡 漾 的乐 同 , 妙 不 是 是 是
可言 的美 的殿堂 ; 意的课 堂 , 诗 应有 “ 然 回首 , 人却 在灯 火 蓦 那 花 柳
I 四坛心沿
打造溢满诗意 的语文课 堂
江 苏省溧 阳市西平 小学 邢玲 湘 2 30 1 30
德国哲学 家海 德格尔 说过 : 人 , “ 诗意 的安居 。 但 足 , 几 ” 曾
何 时 , 们 的课 堂 , 得 不 被 一 些 毫 无 诗 意 的 东 西 允 斥 着 , 生 我 不 师
情。

瑰花茶 , 让学生通过 目视 、 手触 、 鼻嗅 、 口尝 , 再结合 自己的生活 阅历 , 运用 丰富的联 系和想象 , 写 《 丁 ・ 关 杯化茶》 的作文。
笔 者 也 会 教 他 们 打 破 常 规 , 通 观 感 , 耳 朵 看 世 界 , 眼 打 用 用 睛 尝 气 味 , 鼻 子 嗅 色彩 , 味 觉 品 声 音 , 以 , 生 会 写 出 这 样 用 用 所 学 的 句 子 : 天 是 云 朵 的 家 园 , 阳是 她 最 亲 密 的 伙 伴 , 蓝 是 “ 太 蔚 她最 钟 爱 的 霓 裳 , 亮 、 星 则 是 天 空 对 她 殷 殷 的 注 视 和 祝 月 星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 2 1 赵 雪芬. 学生辩起 来 , 课 堂 活起 来——
论语文课 堂的生机 与学生的参 与[ J ] , 新课程 :
上, 2 0 1 1 ( 3 ) .
『 3 1 黄云龙. 让语 文课 堂焕发 生命的 活力 『 A 1 ;江苏省教 育学会 2 0 o 5年小 学语 文优 秀
论文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 2 0 0 5 .
考——谈 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语 文课 , 中
华活 页文选 : 教师版 . 2 0 1 0 ( 9 ) .
语文本是诗 意的 .语文教材 中的很多篇
章都能给学生美 的感受 。 作 为语文 教师 . 我们 应该将语文课堂建设成 为学生放飞心灵 的地 方. 给学生营造一种诗意 的美 。 诗意 的情景是
学 景 2 堡 0 1 4 年 曼 第 宴 4 期
◆ 实 践 讲 堂 ◆
浅谈我对诗意化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谢 晓 军 ( 甘 肃省 张掖 市甘 州区 南关 学校
摘要 : 富有诗意的语 文课 堂 , 就是将课文 作为主载体 .让教师和 学生的思想在有活 力 氛 围的语文课 堂中畅游 四方. 又充满“ 心有灵 犀一点通… ‘ 此时无声胜有声” 境界 . 还要师生

关键词 : 诗 意 语 文课 堂 艺术
生 活
魅力
漫与精彩
新课程呈现的语文教材 . 是艺术 化的 . 教 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 就像诗一样优 美生动 .
在现在 的语文教 学中 .很多教师 已经 改
富有 韵味 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 散发着 艺术
的魅力 。 教学中 。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教学
『 5 1 吴 玉平 , 新课 标背景 下语 文课 堂的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作为教学母语的语文老师。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想,语文老师在母语教学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自从和孩子们在课内课外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海边拾贝,畅游诗海时,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做一位追求“诗意课堂”的“诗意老师”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拥有一颗爱的诗心
作为一个“诗意教师”的追寻者,需要你拥有一份“爱”的诗情、诗意、诗境,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爱的“诗心”。

这颗诗心靠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诗意的课堂就是用高尚的精神来感动学生。

感动,来自于教师长年累月的努力,来自于学生灵光乍现的瞬间,关键是老师应当以善感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学生,感动自己,感动学生。

本人爱诗,平日里也喜欢信手涂鸦,所写文字虽不成为诗,但她确确实实培养了我的诗情画意,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更使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有了这份诗心,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影响了我的学生们。

孩子们也很乐于和我一道漫步于诗情画意之中,享受文字所带来的乐趣与魅力,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每天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通过这样“诗意课堂”的追求,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和创造力,又关注了学生对生命成长意义的理解。

以诗意的心态来工作,在忙忙碌碌中收获诗意的快乐。

做一个充满诗情的语文老师
诗意的课堂,是一个激情的课堂,诗情的课堂,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

升华语言和精神共筑美好的境界,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一个言谈拘谨,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教师,如果在合适时来一句格言,吟一首古诗,说一个典故,抖一个成语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课上喜欢,课下效仿的好老师呢!
这就是艺术,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高超的艺术课堂。

给学生安上思维和想象的翅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它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感知觉、表象有密切联系的。

想象作为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与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不仅是人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也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为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
“推”“敲”不定的月下门……语文世界如此绚丽多姿,诗情画意,我们没有理由把最有灵性的语文变得枯燥无比,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

闻一多说,既然是诗,就得有“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

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

让每一个小学生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

我们的教学往往受制于标准答案,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为考试而学习,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课就会成为一塘死水,这也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拘形式,尽情享受文字所带来乐趣,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

在想象中尽情体会“诗的艺术、诗的想象、诗的情感”。

这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马卡连柯曾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

”诗意的语文教师,课堂应该是博大的,宽容的,充满人性关怀的。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闪溢着灵动和惬意,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缺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

所以,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

用你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
德国诗人荷尔格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诗意课堂应该有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思维的沟通;更有思想的传承、精神的孕育和生命的对话。

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熏陶着学生的灵魂;是智慧的,给予学生以力量。

诗意的课堂,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一种人格的提升,是一种思想的撞击,是一种生命
的感悟吧。

王崧舟老师说的好:“诗人是令人敬慕的。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

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水的滋养。

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


语文应该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高贵的灵魂,一种抒写生命、寄托生命、实现生命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感性存在。

既然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追求诗意的课堂,我们就要做到深入各个领域,心灵体验要伴随每一个过程,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抒发激情和诗意的最佳时机,运用娴熟的教育教学技巧,让语文课堂教学永远保持一种清新的感觉。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是精致的。

诗意语文,应该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诗意语文,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诗意语文,是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

诗意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

诗意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

诗意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
人肺腑的歌。

诗意语文,呼唤一种高智慧、大智慧的关照和统领。

诗意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智慧的结晶。

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演奏出和谐温馨的育人旋律。

总之,我将努力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用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让诗心,爱心感染学生;用激情,艺术轻松课堂,它将作为我今后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