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诗意的语文老师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来抒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来抒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题记在成为一名一线教师之前,我的理想课堂是王崧舟先生所倡导的“诗意语文”课堂。
什么是“诗意语文”呢?它又有什么打动我的地方?“‘诗意语文是一个过程,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
于是,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
”接下来,我将结合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体系,结合我的教学实例,简要谈谈我所理解的新基础背景下的“诗意语文”。
一、他们都关注人性本真“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
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高峰体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一种高峰体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是一种高峰体验。
“诗意语文”就是要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高峰体验,在当下实现自我;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诗人的人生经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这与新基础教育语文价值观体系中的育人价值不谋而合。
新基础体系价值观中讲,语文教学是基于学科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单纯传递語文知识的过程。
语文知识应该是在学生成长视野下的知识,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活”知识。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
以我所教的诗词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江西闲居时的作品,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语文老师的诗意教学

在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老师不仅要备好课 , 还要努力拓
宽 自己 的知识 面 , 因为 语文 是文 化 和艺 术 的根基 , 具有 工 具
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 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技巧和知识 , 还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等 , 这就要求老 师 在课 堂教 学 上具 有诗 意 性 。
授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学生的鼓舞和唤醒, 艺术性最重要的目 的就是给学生以学习的新鲜感 , 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动力。 3 .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是诗意课堂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 的目的在于教育人掌握知识和生活技能 , 丰富人的 内心世界 。 一名具有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 的素 质就是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的共同成长 。 生命的维持除了 必备的最基本 的物质需求 ,剩下的就是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 有时精神的需求会大于物质。 教师重要的就是满足学生对精 神 的需求 , 主要表现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对真理的诠释以及教 师 自身人格的影响。 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人 的生命价值的实现 上。 语文是所有科 目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一名优秀的语 文老师驾驭课堂 的能力 ,给学生带来 的是一种美的精神感 受。 他们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及其智慧的应变性给学
至 终 身难 忘 。
第三 ,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是具有创意. 陛的课堂。教师作 为课堂的设计者 , 首先应该对所要教授的文章进行深层次的 剖 析性 阅读 , 对 文章 在课 堂上 的各 个 演示 环节 进行 具有 创 意
性 的设 计 ,使课 堂 更有 效 、有趣 、有情 。 二 诗 意的语 文 课 堂对教 师 的要 求
1 .首先要 求老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诗意的语文老师 自身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内涵。 课 术意境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 , 不 能只把教材上每篇文章 这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 , 生硬地摘放在学生们的面前 , 而是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潘湖小学吴银宽自踏上三尺讲台后,我有幸听过几个专家名师的讲课,从薛法根老师的风趣幽默,到王文丽老师的从容睿智,从王崧舟老师的诗意体验,到陈金龙老师的真情率性,每每我都沉醉在那方字字珠玑、笔笔生花的小天地里,倾慕于他们能运筹帷幄、决胜课堂,让语文的课堂氤氲着一股诗意的芬芳。
我仰望这样的名师,倾慕这样的课堂,每次听完课后总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当我兴冲冲地在自己的课堂上“东施效颦”起来,却备受打击,原来简单的效仿是起不到效果的。
这种想要一蹴而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名师之所以是名师,这座望高塔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堆砌而成的,他们的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见证,并不是朝夕之间即可学成的。
进而,我尝试着走近名师,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探求真谛。
渐渐地,名师爱书、读书、写书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
他们的教育理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执着的课改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其中就有“小语界奇葩”窦桂梅老师。
窦老师每次上公开课都如同准备一顿飨宴,用心地准备各种食材,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她为了讲好课文《秋天的怀念》,把作者史铁生的全部著作都通读过,并电话访问了史铁生;为了讲好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光是课前的阅读量就相当惊人,有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硝烟》、李钟琴的《由庚子国难看“愤青”的虚火》以及李大钊等人写的一些现代诗歌等。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源于他们孜孜不倦的阅读,“涉猎百家,博采众长”。
窦桂梅老师就以她的读书经历告诉所有的语文老师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做语文人,要播撒读书的种子,自己要先做读书人”。
有一个语文老师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语文老师应该要求自己做一个‘五一居士’:有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
而‘五一居士’最关键的是‘有一肚子名篇佳作’,这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教师诗意发言稿范文大全

教师诗意发言稿范文大全
1.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我的希望和未来,让我用诗意和爱心引导你们成长。
2. 在这个美妙的时刻,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诗意的力量,让美好的情感渗透到心灵深处。
3. 在我的教育道路上,我总是希望用诗意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诗意中成长和进步。
4.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用诗意的力量来引导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5. 诗意是一种美丽而深刻的力量,让我们用它来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诗意中茁壮成长。
6.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让我们用诗意的力量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美丽的诗意中坚强成长。
7.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情感和品格的培养,让我们用诗意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8. 让我们一起用诗意的力量来传播爱和温暖,让每位学生在诗意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美好。
9. 学校是诗意的海洋,老师是诗意的引导者,让我们用诗意的力量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10.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祝福,愿他们在诗意中茁壮成长。
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王崧舟及其教育理念二、诗意语文的含义与特点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五、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与影响正文一、王崧舟及其教育理念王崧舟,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探索语文教育的创新之路。
他提出的“诗意语文”教育理念,旨在将诗歌的优美、情感的丰富、思维的灵动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诗意语文的含义与特点诗意语文,顾名思义,即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育。
它主张以诗歌为主要载体,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诗意语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情感丰富:通过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其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2.思维灵动: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其独立、创新思维能力。
3.审美高雅: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诗歌,提高其审美品味。
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诗歌欣赏:课堂上,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2.诗歌朗诵:王崧舟老师鼓励学生朗诵诗歌,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创作:王崧舟老师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4.情景教学:王崧舟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王崧舟诗意语文的实践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在一次课堂中,王崧舟老师选择了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春夜喜雨》。
首先,他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接着,他让学生朗诵诗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后,他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最后,他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诗意语文》的读后感范文

《诗意语文》的读后感《诗意语文》的读后感范文寒假我看的第二本书就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拿到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
捧着《诗意语文》,好像王老师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诗意语文》是一本以演讲方式呈现给大家的。
王松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
诗意语文,就是要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高峰体验,在当下实现自我。
从目的`上看,诗意语文并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习惯的养成。
更为关注的是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启迪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诗意的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对生活的欣赏,有意识地加重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以自己的儒雅、自己的博学和自己对生活的深切而独到的感悟深刻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诗意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在这样的课堂里浸泡的学生,语文的素养能不得到全面提高吗?书中讲了文本细读也让我感触深刻,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
就是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嚼,慢慢赏,才能读出味道来,更重要的他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想王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文本中出生入死,你的精神,你的生命,你的灵魂就会脱胎换骨,等你从文本中出来时,你已经成为另外一个你了!王松舟老师说文本细读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
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度人人自度!”语文是诗意的语文,语文教师也应该是诗意的语文教师。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是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教导我们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将我们带向一个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诗意语文”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是生命的表述,是情感的沟通,是文化的传承。
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的学习不应该只是机械的背诵、死记硬背,而应该是激发我们对语言感受和思考的能力,让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本质。
王崧舟老师的讲课风格带有浓郁的诗意,他不仅讲述了语文的知识点,更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和情感。
他论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作品,比如《诗经》、《水浒传》、《红楼梦》等等,从中分析生命的真谛、道理的智慧,引导我们走向深入思考的境地,不仅让我们学会了语文,还拓展了我们的文化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强调“读、写、背、译”等四种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他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做到这些基本技能是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抛开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倡以兴趣为主导、以个性为依托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自由。
在“诗意语文”中,王崧舟老师还强调了语文教育的体验性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内容,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多参与活动,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思想和情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总之,“诗意语文”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珍贵的语文教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的启发,也让我们深入体验到语言之美和思想之深。
在我们的人生中,语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诗意语文”,我们将拥有更加独特的认知方式,更加成功地理解和应用语言,让我们的生命在语言中更加充实和精彩。
王崧舟诗意语文

王崧舟诗意语文摘要:一、王崧舟简介1.王崧舟个人背景2.王崧舟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成就二、诗意语文的内涵1.诗意语文的定义2.诗意语文的核心理念三、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育实践1.以诗歌教学为例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魅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四、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育成果1.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2.社会对诗意语文的认可五、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1.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2.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王崧舟,一位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教育家。
他独创了一种名为“诗意语文”的教育方法,为学生们开启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学世界。
诗意语文,并非字面上的理解,而是王崧舟老师对语文教育内涵的一种深化。
他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因此,他倡导在教学中融入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王崧舟老师的教育实践中,他常常以诗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魅力。
他运用独特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诗句、探讨意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诗歌的美。
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经过王崧舟老师的教育,许多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也使得王崧舟诗意语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了语文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教育成果,更在于它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突破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灵魂的火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语文是诗意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但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一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能够说出诸多理由。
尤其在小学,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不过它包容丰富的内涵。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但仅是知识与水平,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与态度。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命的基本要需要是物质与精神。
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孩子的物质需求,那么输入给孩子的精神就显得重要了。
孩子的精神从哪里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
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孩子的尊重。
“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
”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给学生
心灵的震撼。
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史政、科学、哲学等。
我听到过这样的语文课,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
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把问题留下,课后自己解决。
也许有人说,这恰恰是教师的高明,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我认为不完全是。
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告诉的要告诉。
把一切问题推卸给学生,教师是不负责任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得不怀疑,这位教师也回答不了。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那么我们的教师真是个“大老爷”了。
这个“大老爷”谁都能做。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慧的完美结合。
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
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
譬如,同样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
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儿童的兴趣与认知出发,让儿童渐入佳境。
艺术是持续变化与创生的,一个方法艺术再好,但反复的使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艺术也不能称为艺术了。
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
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
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
又如阅读方式,如果总是一个模式: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
学语文就像走程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
所以艺术,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
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
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春雨缠绵。
诗意的语文课,情景交融,自然流放。
诗意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
诗意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
诗意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
诗意的语文教师,语言优美,风趣幽默。
愿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点燃诗意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