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充满语文教学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

语文,让生命流淌诗意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说:“语文教学过程要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要诗意策划,即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是的,语文是充满人文性的,语文应该是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是精神的家园。
语文教学应当在诗意光辉的照耀下,给人以美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流淌着浓浓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体味无穷的情趣,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唤起美好的情感。
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探求人生的真谛。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教学中的诗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流淌诗意呢?一、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感受诗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荟萃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有纯真质朴的《诗经》,隽永精致的诸子散文,磅礴率直的汉乐府,有灿烂多彩的唐诗宋词,当然还有大量文质兼美、启人心智的精选时文,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中外小说戏剧。
所有这些,都是作家在喧嚣尘世中为我们保留的一块洁净的精神家园。
这些教材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着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
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这份生命遗产,让学生接受人文洗礼,感受文学作品中如山花般灿烂的诗意美。
同时以自己高尚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品味语言,体会生命中的真善美,以自我的生活积淀引领学生体味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实质。
在阅读《安塞腰鼓》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黄土人博大的胸襟和强盛的生命力;在阅读《斑羚飞渡》时,我们可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在阅读《伟大的悲剧》时,我们可引领学生去感受悲剧的强大震撼力;在阅读《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读懂一种达观,读出一种人生境界。
花木兰孝顺美丽智勇双全,诸葛亮足智多谋忠心耿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救济粮”的骨气,所有这些,无不让人感受人格美巨大的力量、情感美动人的光芒。
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

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
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
1、以文学激发思想——让学生把文学作品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反思社会现实,领悟人生,增强精神财富。
2、以艺术激发情感——用文字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文学的情感浸润到学生的每一天,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学会最美的情感艺术。
3、以思想拓展视野——用文学来育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比较中进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4、以语言点缀生活——用文字享受美,让语言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学会把优美的文字应用到生活中,营造一种朴实的文艺氛围。
5、以展示充分自信——通过完成诗歌朗诵、书法书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声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誉度。
6、以考察探索自我——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从文学作品中反思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梳理自我的价值观,使学生从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 1 -。
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诗意语文

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诗意语文朱慧婷诗意,是一个教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师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当教师以欣赏者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时候,看待学生的生命之树神奇成长的时候,当教师把批改作业、认真备课当成一项事业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也便赐予我们诗意。
教书育人是学校肩负的根本任务,而教书育人的根本渠道在课堂,而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而且具有特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浸透了浓浓的诗意。
没有一门学科能像语文文本那样包罗万象又体察入微,一篇篇纯正的文字,流淌指间,是一股浓的诗意。
语文有三个层次: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其共性是“语言”。
叶圣陶先生把读书称为“美读”,可见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有诗意的。
语文教育就是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课程,是诗意的课程。
语文教育的灵魂就在于“情”字。
阅读“披文以入情”;习作“情动而辞发”。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一个语文老师总是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并以自己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从而实现师生情、作者情的情感交融。
和谐共振。
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与同学、与文本实现真正的意义的自主对话,从而让那种源于儿童本性的真情在课堂中汩汩流淌。
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让学生心中有情、脑中有景。
在此情此景中感悟、理解所授知识。
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带进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场景中。
使课堂教学出现激情之处见师生激情,高亢之处见师生高亢、悲愤之处见悲愤、欢喜之处见快乐。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乐于参与、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从中有所感、所悟。
语文课堂教学诗意美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美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走进中国古典诗词,仿佛漫步于奇葩花苑。
峨冠博带、肃然吟哦的屈原,浩气当歌、飘逸豪放的李白,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杜甫,正屹立于花苑中,微笑着俯视芸芸众生。
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诗歌是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学的精华。
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走进诗歌,让诗歌和语文课堂教学如影相随,使语文教学带上一层诗性的光辉,就一定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学取得成功。
要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诗意美,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而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呢?(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古人有言,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因此,吟诵是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根本方法。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借助多媒体可将学生带人诗词的意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实现心理的愉悦。
学生反复吟诵,可以感受诗词的韵律节奏,领略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作者,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家庭境况、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风格志向等等。
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
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达到和诗人情感上的共鸣。
这样,诗人的情感就化成了自己的情感,阅读的激情也就点燃了。
(三)想象画面,感受意境。
叶圣陶曾说:“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才能有效地接受诗人美感的体验。
的确,在学习古诗词时,还应该让学生运用想象,形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从而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通过以上手段,可大大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而要使语文教学焕发出诗性的光辉,这一步仅是基础,关键还要靠语文教师把诗词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古诗词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所以教授课文时,可适当地通过诵读、板书、课件将有关的或优美或富哲理的诗句展现给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文学趣味,真正使语文教学焕发出诗性的光辉。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一、引言诗情画意,是一种充满美感、富有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师生情感交流艺术来源于生活,教育也应该如此。
要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首先要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有趣的例子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融洽,课堂氛围也更加温馨和愉悦。
三、注重多感官体验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多感官体验。
因为学习不仅仅是在大脑中进行的,还需要借助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和体验。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诗意地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意境,通过触摸、嗅闻等感官去感受美的存在。
在艺术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和感受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对美的理解和体验。
通过多感官体验,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文学作品的插图、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利用VR技术带领学生去参观名画馆,实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注重学生的创造和表达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和表达。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美感和情感。
通过鼓励学生的创造和表达,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也更加显著。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接上页)中国已经是新中国,而不是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民国。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发达、国家昌盛、人民富裕,那是不是国民劣根性已经被革新,鲁迅等人提出的的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其实,国民劣根性是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一代代传承下来又慢慢渗进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性格,绝不会因为国家政体的改变或者经济情况的转变而从中国人的精神中除去。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号召停留在揭示和批评国民劣根性,却没能改造国民性。
回顾文化大革命就能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吃”人的现象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政体的改变而改变。
而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也一直存在于国人心中,比如近年来流行的选秀节目中每次有被淘汰的选手,在离开选秀舞台之前泪流满面的告诉观众自己没有失败、自己还有机会等等,这些话听起来像是鼓励自己的话,其实细分析的话和阿Q 被打了耳光还想着是被儿子打了耳光的那种心态。
作为老阿Q 的后代,现在的中国人也完整的遗传了精神胜利法。
改造国民性这一问题在上世纪20年代被提出,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也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善。
鲁迅批判讽刺的国民劣根性依然存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依然影响着国人的思想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如果我们不会尊重个人的要求就不会追求个人的发展,作为国家的最小单位的个人不寻求发展,国家也就止住了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沉浸在阿Q 式的自欺欺人的心态中,就发现不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沉浸在往日的繁荣中慢慢落后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几千年的沉淀物,绝不是几十年就能根除的。
鲁迅的作品指出国人性格中的弊端,也指出这笔断不会轻易改造。
改造国民性的任务还需要继续。
参考文献[1]张梦阳.鲁迅在今天的意义〔J/OL 〕.人民网.http :///GB/14759/21867/4951799.html[2]常林.鲁迅文本的时代意义及其解读〔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p48-p50[3]常纪.鲁迅国民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 〕.长春.吉林大学.2006[4]陶力.鲁迅小说国民性批判主题的建构与发展〔D 〕.沈阳.辽宁大学.2012[5]蒋帅.鲁迅小说人学意蕴浅析〔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6]靳丛林.竹内好的鲁迅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潘剑冰.大先生也挺逗〔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3诗意是语文的本质也是语文的本色,语文教学要富有诗意,这是语文学科特点决定的。
诗意,语文教学的灵魂

发芽了 到 处是 明媚 的 阳光 . 到 处是 时 . 我将 原 文 一 字不 漏 地 改 用成 歌 曲 练 。教 师应 以课 文 内容 为 引 线 . 引 发 五颜 的色 彩 . 到 处 飞扬 着 悦 耳 的 鸟 叫 的形 式 呈 现 给学 生 .并 配上 了动 画 学 生 的 联想 和 想 象 . 升 华学 生 独 特 的
诗 意 的氛 围 还 可 以通 过 表演 、 演 师 不 仅 要 对 学 生 的 回 答 做 出 中肯 的 惑 . 却未能逃脱 “ 污言秽语 ” 的攻 击 . 示 等 方 法 来 营 造 教 师 根 据 教 学 需 评 价 . 而且 评 价 语要 能 促 进 学 生 的全 最 终 那 块 肉再 次 落 人狐 狸 之 口 : 有的
2 . 相 互 评价 —— 错误 营 造 诗境
课 堂 中经 常 出现 这 样 的 现象 : 一
教 师 创设 诗 意 的教学 氛 围 . 为学 生提 供 一 个 良好 的思 维 活动 场 所 . 能 使 学 生在 愉快 、 和谐 、 融 洽 的氛 围中动
脑、 动 口、 动手, 完 成课 堂教 学任务 。
教学《 春 天 在 哪 里》 时, 教 师 播放 馨 美 丽 的 故 事 .在 我 营 造 诗 意 课 堂 能 使 出错 的学 生从 教 师 、 同学 的评 价
春天的图片 . 配 上 悦 耳 的音 乐 . 并 用 时 . 将 以怎 样 的方 式 流 淌 进 孩 子 的心 中看 到 进 步 . 增 强 学 习信 心
话
2 . 重 组创 造 . 与 文 本 进 行 诗 意对 个 学 生 出现 了 错误 . 马 上有 学 生 迫 不 及 待 地想 要 纠 正 这 时 . 教 师 如 果 用 我 经 常思 索 : 教 材 中 那 一句 句 浸 “ 肯定+ 引导” 的方法 . 让 纠错 的 学 生 满 着 情 与 爱 的文 字 . 一 个 个 如诗 般 温 对 出错 的学 生 做 出客 观 公 正 的评 价 .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则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诗情画意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营造“诗情”。
要想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教师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个氛围要温馨、舒适,充满美好的感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柔、悦耳的音乐,或者熏香、放花等,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情感会得到释放,学习的动力也会进一步激发。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美好。
通过朗诵、鉴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
除了“诗情”之外,“画意”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丰富的图像、色彩等元素,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的情境和场景。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方法。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视野。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画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不仅仅是营造“诗情”和“画意”的氛围,教师还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力。
这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由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课堂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启迪性的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诗意充满语文教学
语文应该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微风,滋润学生。
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点燃课堂教学。
什么是诗意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充满爱心的,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小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实,小学语文看似简单,可是它包容丰富的内涵,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
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孩子精神的快乐就尤为重要了。
“铸就孩子的快乐与幸福”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 都能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2、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不说通晓天下事理,至少要了解文学、政史、科学、哲学等。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老师。
老师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让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高雅的意境,感染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道德观念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内化,产生健康、正确的道德动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学生从阅读、欣赏中,主动接受“美”的熏陶,自觉领悟做人的道理,从观察生活中,主动分辨美、丑,自觉流露美好的心境,从创作表现中,主动去赞美美好的事物,自觉去创设优美的意境…… 最终实现“让每个学生以诗一般的优美语言说话,以诗一般纯洁的心灵生活”。
3、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
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鲜。
譬如,在作文教学中,因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薄弱,作文时情感的苍白,主题的单一,语言表达上的单调乏味,叙述过程中的平铺直叙,作文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让学生将诗的特征(如优美的意境、丰满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强烈的创造意念)运用到作文之中,让“诗”的“分子”隐现在作文中,使学生的文章有诗一般的美丽,诗一般的凝练,诗一般的激情……艺术是不断变化与更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文章有诗一般的美。
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课堂,教师要有好“点子”,这“点子”就是艺术。
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甚至是反复操作一个模式,而有的教师总
能创设出富有个性组织形式。
教师应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童话般的意境中,品味着曲折的故事情节或陶醉在诗歌的美妙境界。
上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诗意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诗意的语文教师不容易。
让我们都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那样语文课堂就会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