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资料二(中学)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理论2教学详解150页PPT

现代教育理论2教学详解150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现代教育理论2教学详解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现代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原理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C)A《论语》B 《学记》C《说文解字》D《师说》2.“教师”术语的教育学意义是指(B)。

A职业B教育者C知识人D教学人员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出自(C)A.《中庸》B《论语》C.《学记》D《说文解字》E.《师说》 4.“教育史为人的未来的完满生活做预备”,这句话出自(B)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杜威D 卢梭5.“教育学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这句话出自教育家(D)A田蒲武雄B贝斯特C斯皮库诺夫D亨德森 6.“我直接把教育学定义为教育的科学”出自(B)A田蒲武雄B贝斯特C斯皮库诺夫D亨德森7.“新学校”师生关系是(B) A.儿童自由 B.师生平等 C.教师中心 D.师道尊严.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B)年公布。

A1985B1986C1993D19959.1996年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递交的咨询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是(B)。

A终身教育思想B学会学习的四大支柱思想C学会生存思想D全民教育思想10.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BCDE)。

A.学会反思B.学会认知C.学会做事D.学会共同生活E.学会生存11.2001年6月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当前学制新规范作出了新规定,要逐步实现向(B)学制过渡。

A五四制B 六三制C五三制D九年一贯制12.按()学教教育过冬划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活动。

A教育活动的任务为标准B教育活动的性质C教育活动的时空13.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14.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理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
单选15分、填空15分、判断10分、简答20分、判断分析20分、关键能力题20分
二、复习重点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关注作者、作品及其主要观点)
第一章
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内容构成、我国的教育目的
2.教育的个体功能(特别关注每一部分的观点论述)
第二章
1.学校文化的功能
2.学制的内涵
第三章
1.学生的权利
2.学生观
3.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内涵与一般任务
第四章
1.现代师生关系的特征
2.教师专业发展结构
第五章
1.课程目标
2.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理解(特别关注)
3.课程类型
4.学习方式
5.课程实施
第六章
1.教学过程的内涵、特点与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特别关注教育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教学的任务(特别关注)
3.教学设计的内涵、特点、程序与方法(特别关注)
4.教学相关概念辨析
5.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中的讲授法、讨论法、个别化教学法、发现法(特别关注)
第八章
1.道德品质的构成
2.德育方法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导论1.先秦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1.论证了班级授课制,○2.贯穿了“泛智教育”的思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1717年,普鲁士王朝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4.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他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及“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5.实用主义代表作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2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3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雏形○4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5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6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6.1949年至1957,教育被全面“苏化”,凯洛夫《教育学》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代名词第一章1.东西方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及比较:东方: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的特点;重视施教者的权威与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甚至强制性。

西方: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教育是对早已种在学生心灵的智慧种子进行引导与挖掘;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很少有强制教育、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第二章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2.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其是一种更为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具有十分专门化和制度化的特点3.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4.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5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代表斯宾塞和杜威)7.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口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影响学生达到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屮的作用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木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口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第三节教育在社会发展屮的作用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1、教育能够包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耍素之间、教育系统与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皴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题及答案(精)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题及答案(精)

《现代教育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2、教育的一般定义;3、主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4、遗传;5、政治社会化;6、教育的独立性;7、教育规律;8、教育关系;9、特长;10、创新;11、教育目的;12、体能;13、社会本位;14、教师的义务;15、教师;16、师生关系;二、填空:1、18世纪中叶的自然主义教育家( )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发展;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则认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20世纪初的美国的实用哲学家和教育家( )却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的本身。

2、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 )和( )特点。

3、最早的学校应出现于两河的流域的国家,即( )和( )。

4、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三中心”,即( )( )、和( )。

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基本方面。

即( )、( )和( )。

6、学校教育的系统主要表现在( )、( )、( )、( )等四个方面。

7、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 )和( )三个构成要素;8、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 )和( )三个构成要素;9、运用系统方法,我们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 )和( )三个子系统;10、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爱护( )、( )、( )、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和人道精神。

11、教育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 )和( )三个方面;12、我国现行中小学实施行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 )、( )、( )、( )和( )五个方面的内容。

13、一个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 )、( )、( )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14、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 )、( )、( )、( )。

15、我国教师常见的教案有( )、( )和( )三种。

三、单选题:1、从甲骨文得到证实,中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夏朝;B殷朝;2、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后期;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生,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家( )说的。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育学的含义:广义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说凡是有目的的增进的知识技能印象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由组织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活零碎的,都是教育。

侠义: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述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1教育的突出地位,2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3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教育机构均等,加快民主化,4创新学习,5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的新体系。

)4:人发展的内涵:所谓人的发展,实际包括身体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的情况制约着心理活动的及其发展。

同样心理的发展,也受到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的影响,所以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即不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的动态过程。

5: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社会环境是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

4: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人能够有目的地发展自身。

)6: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1: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区别对待。

)3: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针对人法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4:相对独立性和互补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自身的内在的规律性,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8:什么是教育目的:1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现代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现代教育学考试大纲模拟试题集大纲说明:识记:填空题、名词解释领会:简答题、综合题简单应用:论述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额,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领会(1)给“教育”这一概念下定义的意义(2)对“教育”这一概念含义理解的多样化的原因A.定义者的哲学观、价值观以及逻辑方法不同,对教育认识和解释也不同,他们总是从某一角度提出对于教育的理解。

B.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人们对某一概念下定义主要根据事实和历史事实。

C.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群对于教育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D.根本原因:有事人给“教育”下定义时没按照逻辑规则来进行,而是采取了“定义性陈述”的方式,导致了“教育”定义的混乱。

(3)谢弗勒有关教育概念的三种定义性陈述。

1、规定性定义:指创造的定义,也就是下定义者用自己的语言对于有关概念或术语下定义。

“规定性定义”对于下定于本身并无特殊的规定,而只是要求被定义的概念或术语在著作或文献中始终保持表示这种规定的含义。

2、描述性定义:指适当的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

在这类定义中没有任何逻辑要求或规定,定义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下定义者的主观意图的和知识、语言水平。

优点:避开了繁琐的逻辑规则,缺点:随意性太大,对下定义者的知识水平依赖性太大。

3、纲领性定义:旨在说明概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即“事物应该是什么”。

(4)给概念下定义的逻辑规则形式逻辑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对于如何给概念下定义有着明确的规则:吧被定义的概念放在它邻近的属概念里,并且指出它和同一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现代教育理论复习资料二(中学)
欢迎来到西藏教师招聘网,中公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简述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的是绅士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创始人: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年—1841年)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该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也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年——1952年)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1893年——1978年),凯洛夫的《教育学》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