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研究
浅析苗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

浅析苗族民间文学的主要成就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其中,民间文学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创作、流传下来的民间口头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反映了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内容之深刻、表现手法之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民间文学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
因此,全面了解苗族民间文学研究现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苗族民间文化艺术。
本文主要以苗族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一、对苗族民间文学的认识苗族民间文学是苗族人民集体创作、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生活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的产物。
它广泛地存在于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几乎涉及苗族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信仰崇拜以及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一种精神文化。
因此,苗族民间文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一是用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二是用来娱乐休闲,增进情感;三是用来教育后代,教化后人;四是用来娱乐消遣,慰藉心灵;五是用来纪念先人、缅怀先人。
苗族民间文学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苗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不同地区和民族之中。
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产生、流传、加工整理等过程都体现出其多样性和开放性。
此外,它的传承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口耳相传、口口相传,也有口头故事会、讲古、讲故事等。
因此,苗族民间文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传承性。
此外,由于苗族民间文学作品的口传心授、口口相传方式不同,因此其内容也有所不同。
如有《蚩尤与蚩尤战争》《苗族英雄史诗》等。
由于苗族民间文学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其内涵也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
二、苗族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苗族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不仅包含了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而且还包含了苗族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族情感等精神内涵。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摘要:一、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简介1.民间文学的定义2.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3.民间文学的研究意义二、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1.民间故事2.民间歌谣3.民间谚语4.民间戏曲5.民间艺术三、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2.田野调查3.比较研究4.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四、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应用价值1.文化传承与保护2.文艺创作与创新3.社会教育与传播4.国际文化交流五、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2.数字技术与民间文学的结合3.民间文学的产业化发展4.民间文学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挑战正文: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戏曲和民间艺术等。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许多先秦典籍、汉魏六朝的笔记小说以及宋元话本等,都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学素材。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民俗学的影响,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开始系统化、专业化。
著名学者如鲁迅、胡适、周作人等都为民间文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戏曲和民间艺术等。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形式。
民间歌谣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韵律和生动的形象。
民间谚语是民间文学中的智慧宝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价值观。
民间戏曲包括各种地方戏、曲艺等,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剧目。
民间艺术则包括了剪纸、年画、土俑等各种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
文献研究主要依据古代典籍、地方志、族谱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田野调查是指研究者深入民间,实地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作品。
比较研究则是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民族或国家的民间文学作品,挖掘其共性和差异。
民间文学研究有关的著作

民间文学研究有关的著作
- 《中国民间文学史》:这是一部由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中颇具“通识”能力的老中青三代学者主笔,历经十余载编著的学术专著。
该丛书分为神话卷、传说卷、歌谣卷、故事卷(上中下)、叙事诗卷、谚语卷,共计约360万字,几乎涵盖了民间文学的所有重要形式。
-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这是刘锡诚先生关于中国神话研究的精华汇编,该书探讨了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民间故事史》:这是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本著作,对于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道境与诗艺——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演变研究》:该书通过对中国早期神话意象的演变进行研究,揭示了中国神话的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
这些著作对于深入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

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实用版】目录1.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定义与意义2.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领域与方法3.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4.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前景与挑战5.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正文【1.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定义与意义】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主要关注民间故事、传说、神话、谚语等口头传统,以及民间歌谣、戏曲等书面传统。
这门专业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民间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探讨民间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2.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领域与方法】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故事研究、传说研究、神话研究、谚语研究、民间歌谣研究、戏曲研究等。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
【3.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当时一批有远见的学者开始重视民间文学的价值,并着手进行研究工作。
随着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民间文学专业逐渐发展壮大,至今已有一批博士、硕士、本科等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4.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前景与挑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民间文学资源的流失、研究人才的短缺、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
因此,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前景与挑战并存。
【5.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实际应用,如教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研究民间文学,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为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

以作品为中心的民间文学体裁研究王素珍[中图分类号]1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1)03-0045-06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以下简称民研会)在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分类及体裁划分成为重要的学术问题。
经过数十年发展,在几代学者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大量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体裁的划分与归类,在歌谣、故事、史诗等具体体裁理论层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建立了以作品为中心的体裁学。
新时代,民间文学的体裁研究面临两个新课题:一是立足已经搜集和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和文本,对传统的民间文学体裁分类进行反思和再研究;二是拓展研究视域,将民间文学体裁研究置于更广泛的日常叙事中加以讨论。
一、民W#对体裁的关注民研会对体裁的关注和研究,最初与其对民间文学的认识紧密相关。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民间文艺机构,民研会在1950年初成立时的宗旨中即明确指出:“在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国民间的文学、艺术,增进对人民的文学艺术遗产的尊重和了解,并吸取和发扬它的优秀部分,批判和抛弃它的落后部分,使有助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
”®换言之,尊重和了解文学艺术遗产,强调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促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是民研会成立的根本目标。
民间文学是文学遗产中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
郭沫若曾说,“民间文艺包括范围很广,文学之外还有各种……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②钟敬文旗帜鲜明地提出“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财产”③。
周扬则明确表示,“成立民间文艺研究会是为了接受中国过去的民间文艺遗产。
”®民间文学为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提供可能,接受、尊重和了解民间文学遗产成为早期民研会的共识。
这一遗产有其独特性:大都是口头流传。
民间故事口头流传,民歌口头歌唱,每一次说唱都有变化。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1、口头文学和语言;2、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5、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民间知识和文化空间民间文学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概念界定民间文学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并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二、民间文学的内容特点(立体性):1、民间文学作为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在语言、音律以及必要的形体动作中完成传播,具有艺术美感上多元化的特点;2、民间文学广泛流传,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它以其某种“弄文”的总构成特定题材的风貌,具有固定性、灵动性、开放性的特点;3、民间文学长久流传民间,多层次、多角度地包容了民间文学的种种内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民间百科全书的认知特点;4、民间文学是民间大众生活最本真的记录载体,其哲理并不回避粗鄙、猥亵,讲求保有原汁原味“立体性存真”;5、民间文学作为文化艺术研究对象,具有多维方向、多重意义的研究价值。
三、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1、民间文学是一宗重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它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年;2、民间文学有极其珍贵的价值;3、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历史,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审美教育作用;4、在普及民间文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专门研究人才四、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的方法1、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法:(1)多角度研究(2)多层次研究:系统论研究法2、比较研究法:(1)类同研究(2)影响研究:着重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联系及影响,研究其影响的渠道、条件、种类、形式、异同等等。
(3)平行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它可以就一国或数国相同题材或相同的体裁或相同的技巧进行研究比较。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文献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古代汉语研究1. 古代汉语音韵研究通过对古代汉语声音变化规律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异特点。
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以及古代韵书的研究成果。
2. 古代汉语文法研究古代汉语文法的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古代文献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汉字的研究主要涉及字形、字意、字音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和语义扩展的研究,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献的正确解读方式。
二、现代汉语研究1. 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主要探讨汉语的音系、音变、音韵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音系和声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音变规律,为语音教学和语音识别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旨在揭示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语义变化。
对于词的构成和用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探讨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汉语修辞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经典文学研究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和解读。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 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探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学变革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的研究
作为学科的民间文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这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必然是田野调查和文本研究的结合。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的特点决定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必须有田野调查的参与。
田野作业要求研究者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努力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尤其要参与观察当地民间文学演述的全过程,使自己能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精彩和美妙。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切身感受到鲜活的民间文学形态,了解某种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诞生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变迁及其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案头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除了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外,通过对前人整理的民间文学采风资料的研究,可以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系统和整体的把握,从而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后续的田野调查工作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此外,对于大部分研究者来说,田野调查的时间和可调查的地区都是有限的,往往只能关注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民间文学形式和作品,在研究的覆盖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配合调查所进行的文本研究就是对此必不可少的补充,它可以使研究者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在空间跨度上,能够将研究对象进行跨地区甚至跨国度的对比,在时间跨度上,能够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沿革从而对其发展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
目前民间文学的研究基本可以划分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评论两大板块,在研究和学习民间文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会基本的民间文学的评论鉴赏方法,也要了解如何进行民间文学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对于一个合格的民间文学研究者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当前,民间文学的研究有几个较为热门的领域。
第一,是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者能够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从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对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是跨国、跨民族的文学比较,以探究世界各地区文化的共性和不同及其原因,揭示出其中包含的规律;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横向比较,综合宗教、民俗和文学的知识,考察它们的异同之处及其联系,以更好地揭示这几种民间文化事象的特质,探求文化演进的轨迹。
第二,是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通过研究和整理某一故事的丰富异文,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者得以将它们解析归纳出若干亚型,并对其中包含的历史地理因素进行探析,从而还原一个个故事类型完整的生活史。
第三,结合文化人类学进行的民间文学研究,通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吸收其文化研究中积累的丰富成果,研究者可以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广阔视野来考察民间文学,从中探求具有普同性的文化要素。
第四,即民间文学的评论研究,通过对相关民间文学作品和相关语境材料的收集整理,结合文献记述和田野调查成果,研究者得以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从而从中引申出相应的科学结论来。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民间文学研究,都需要文本研究和田野调查两种工作方法的综合,各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研究方法只是侧重不同,而不能专门使用一种方法而摒弃另一种方法。
在当代,一些学者认为过度重视田野调查使得民间文学从对象到方法皆与人类学、民族学等强势学科重合,无形中消解了民间文学的特点,被边缘化乃至于涵化,,因此呼吁“告别田野”,然而,因为过度关注田野而彻底放弃田野,本身也是令一种极端。
不可否认,在当代民间文学界的确存在一些研究者将民间文学在生活中的展演而不是民间文
学本身看作本体的问题,而在研究方法上随之出现偏差,过于重视田野作业,忽视文本研究。
但长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实践经验都表明,由于民间文学这一艺术形式其本身的特点,田野调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民间文学研究的是“活的”,口头的艺术,而非“死的”,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的艺术,因此,摒弃田野调查的主张是不可取的。
笔者认为,田野和文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田野作业的特点是具体、直观和感性,关注的焦点常常是民间文学作品的语境而非作品本身;文本研究的长处是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共时、历时的比较,便于形式分析与抽象思维。
可以说,文本是民间文学作品传承的本体,语境是民间文学作品文本的实现途径,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既要关注文本,也应考虑其实现的语境,因此,在研究中,田野工作和文本工作都是不能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