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teus的多路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proteus温度检测及报警仿真研究报告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论文)系别: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roteus的温度检测与报警的仿真设计指导教师:起讫日期:2012.9.3~2012.11.16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签名)2012年9月10日指导教师(签名)2012年9月10日教研室主任(签名)2012年9月10日系主任(签名)2012年9月10日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基于Proteus的温度检测与报警的仿真设计摘要:温度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参数,许多情况下都学要进行温度测量及报警,温度测量报警系统在现代日常生活.科研.工农生产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所以对温度的测量报警方法及设备的研究也变得极其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应对各种复杂测量环境的需要,我们对温度测量报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利用单片机来实现这些控制无疑使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带给我们的方便时不可否定的,其中温度检测报警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向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本设计所介绍的温度报警器,可以设置上下限报警温度,当温度不在设置围时,可以报警。
与传统温度测量系统相比,本设计中的数字温度测量报警系统具有很多前者没有的优点,如测温围广而且准确,采用LED数字显示,读数方便等。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检测,AT89C51,DS18B20目录1 绪论11.1课题背景12系统的具体设计23 硬件电路设计33.1单片机主控设计43.1.1主要特性43.1.2系统时钟电路53.1.3 复位电路63.2温度信号采集设计63.2.1 DS18B20的特性83.2.2 DS18B20的测温原理93.2.3 DS18B20与单片机接口电路10 3.4按键电路设计133.5报警电路设计144 温度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54.1主程序设计154.3温度采集设计174.4温度显示设计194.5按键开关设计204.6温度处理及蜂鸣器报警设计225 温度检测系统调试仿真23致27附录281 绪论1.1 课题背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石油等各个行业。
Protues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Protues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作者:董普松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第14期摘要:单片机系统设计包含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2部分。
传统的方法是先进行硬件设计,然后使用仿真器在硬件电路上进行仿真调试。
当硬件电路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就需要修改硬件电路重新进行调试。
Proteus是单片机系统仿真软件,在Proteus环境下可直接对单片机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仿真,当硬件电路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即直接修改电路重新进行仿真,直到系统软硬件满足要求为止,故应用Proteus进行单片机系统仿真设计提高开发效率。
使用Protues对基于D18B20单片机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验证该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Proteus;D18B20;硬件电路;多路温度采集系统(haanxi Ruyi Electric Company,Xianyang,712099,ChinaAbstract: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vlopment are included in single chip computer system designraditional software can be tested after hardware design is completedIf hardware circuit can not meet the need,modify of circuit design is needed and softreware would be tested on the modified harewareProteus is integretd simulation envirment for single chip computerardware circuit design and software devlopment can be easily modified to meet the goalhe simulation of D18B20 based on simulation tool Proteus is givenFinally some useful results are achieved,and cost can be decreased andKeywords:Proteus;D18B20;hardware circuit;multi-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片机在汽车、通信、办公自动化、工业控制、高级玩具、家用电器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LabVIEW与Proteus的测控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LabVIEW与Proteus的测控仿真实验系统设计周春明【摘要】A method of desig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and Proteus was proposed with the remot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system as an example. AT89C51 in Proteus was used as the slave computer to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D convers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to the host computer. LabVIEW was employed to construct the master system to achieve the PID control of the received temperature. It transmitted the PID adjustmentdata to SCM in order to adjust its PWM wave’ s duty rati-o. So the working state of“OVEN” could be controlled and the purpose of the remote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could be achieved. The master system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ave computer by a pair of virtual serial ports constructed by Virtual Serial Port Driver 6 . 9 .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s of desig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t has a practicability in the field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oject development.%以单片机远程温度控制系统为例,给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与Proteus的测控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Proteus中的AT89 C51单片机仿真下位机运行,实现温度的采集、 A/D转换器的控制及向上位机传输数据等功能。
多路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1 绪论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检测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最、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普遍重视。
温度检测类仪表作为温度计量工具,也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类仪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形成了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仪器,从而引起了仪器仪表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1.1 温度检测类仪表的现状传统的机械式温度检测仪表在工矿企业中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一般均具有指示温度的功能,由于测温原理的不同,不同的仪表在报警、记录、控制变送、远传等方面的性能差别很大。
例如热电阻温度计,它的测温范围是-200℃~650℃,测量准确,可用于低温或温差测量,能够指示报警、远传、控制变送,但维护工作量大并且不能记录;光学温度计测温范围是300℃~3200℃,携带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是它只能目测,也就是说必须熟练才能测准,而且不能报警、远传、控制变送。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学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己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我国的单片机开发应用始于80 年代。
在这20 年中单片机应用向纵深发展,技术日趋成熟。
智能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方面。
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在研制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控制仪表时,几乎没有不考虑采用单片机使之成为智能仪表的。
从技术背景来说,硬件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集成电路芯片都在朝超大规模、全CMOS 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用户具有了更大选择范围。
这类仪器能够解决许多传统仪器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简化仪表电路,提高仪表的可靠性,降低仪表的成本以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智能化控制仪表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的仿真设计

维普资讯
第 5 期
王 红 仓 等 : 于 P TE S的单 片 机 多 路 温 度 采 集 系 统 的仿 真 设 计 基 RO U
・8 ・ 5
该 系统 包括 传感 器 电路 、 盘与 显示 电路 、 口通 信 电路等 组成 部 分. 键 串
图 1 硬 件仿 真 图 2 1 传 感 器部 分 .
器 , 支持 C语 言 , 可 以与 Kel 5 集 成 开发 环境 连接 ,将 用汇 编 和 C语 言 编 写 的程 序 编译 好 之后 , 不 但 iC 1
可 以立 即进行 软 、 件结 合 的系统 仿真 , 使用 仿 真器一 样来 调试 程序 . 硬 像 ]
2 硬 件 方案设 计 .
维普资讯
№ . 5
陕 西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S HAANXIUNI VERSTY CI I OF S ENC & TECHNOL E O
Vo . 5 12
文章 编 号 :0 0 5 1 ( 0 7 o — 0 4 0 1 0 — 8 1 2 0 ) 50 8 — 4
基 于 P oT U R E S的 单 片 机 多路温 度 采集 系统 的 仿 真 设 计
王 红 仓 ,张俊 涛
( 西 科 技 大 学 电 气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陕西 西 安 70 2 ) 陕 1 0 1
DS 8 2 1 B 0是一 种数 字化 的温 度传 感器 , 数据 输 出 9 2位 可 以通 过 编程 进 行选 择 . ~1 当选用 1 2位 输 出 时 , 大温度 转换 时 间为 7 0ms该 器件 采 用单 线通 讯 , 以允 许在 通 讯 总线 上 级联 多 个 D 1 B 0器 件 , 最 5 . 可 S8 2 所 以很 适合 多点 测温 . D 1 B 0片 内设 有报 警单 元 , 户 可 以定 义 报警 的上 下 限. 在 S8 2 用 在完 成 温 度转 换 后 , 与贮存 在 寄存器 中的用 户补 码 触发 报警 TH 值 和 TL值进 行 比较而 触 发报 警. 了适应 不 同场合 的测 温 为
proteus读取温度采集程序代码

proteus读取温度采集程序代码一、前言Proteus是一款常用的电路仿真软件,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过程中,温度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掌握如何在Proteus中读取温度采集程序代码。
二、温度采集程序代码简介温度采集程序代码是指用于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的程序代码。
通常情况下,该代码会使用模拟输入输出(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串口或USB接口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
三、Proteus中读取温度采集程序代码的步骤1. 打开Proteus软件,并创建一个新项目。
2. 在工具栏上选择“库管理器”,然后选择“添加库”。
3.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Arduino”库,并点击“确定”按钮。
4. 在工具栏上选择“元件模式”,然后从Arduino库中选择一个适合的板子。
5. 从左侧面板中找到并添加一个LM35温度传感器元件。
6. 连接LM35传感器与Arduino板子,并设置相应的引脚连接方式。
7. 打开Arduino IDE软件,在新建文件中编写温度采集程序代码。
8. 将编写好的程序代码上传到Arduino板子中。
9. 在Proteus软件中点击“运行”按钮,即可读取温度采集程序代码并验证其正确性。
四、LM35温度传感器元件简介LM35是一种常用的模拟温度传感器,能够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
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度呈线性关系,每摄氏度变化对应10mV的电压变化。
可以通过读取LM35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来计算环境温度。
五、Arduino IDE编写温度采集程序代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LM35温度采集程序代码示例:```void setup(){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void loop(){float voltage, temperature;int sensorValue = analogRead(A0); // 读取A0引脚模拟输入值 voltage = sensorValue * (5.0 / 1023.0); // 将模拟值转换为电压值(5V参考电压)temperature = (voltage - 0.5) * 100; // 计算环境温度(单位:摄氏度)Serial.print("Temperature: ");Serial.print(temperature);Serial.println("C");}```该程序代码实现了读取LM35传感器数据并计算环境温度的功能,并通过串口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
基于proteus的PID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基于proteus的PID温度控制系统1. 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温度控制在许多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冷库到加热器,从空调系统到制冷设备,温度控制对于维持合适的工作环境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PID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对于多个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专业人员和学生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基于Proteus的PID温度控制系统。
Proteus是一款嵌入式系统开发和电路模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适用于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Proteus的PID温度控制系统,以帮助专业人员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ID 控制算法。
具体目标包括:•开发一个基于Proteus的温度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
•开发一个PID控制算法模块,并与温度传感器模块进行交互,实时地调整控制系统的输出。
•开发一个仿真界面,用于显示实时温度变化和PID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
•对PID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3. 实现步骤为了达到项目目标,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步骤一:温度传感器模块设计与开发我们将使用Proteus软件设计并实现一个温度传感器模块。
该模块将能够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PID控制算法模块。
步骤二:PID控制算法模块设计与开发在这一步中,我们将开发一个PID控制算法模块,它将根据温度传感器模块提供的数据实时地调整控制系统的输出。
我们将使用Proteus提供的软件工具和函数库来帮助我们实现PID控制算法。
步骤三:仿真界面设计与开发为了更好地展示PID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温度变化,我们将设计和开发一个仿真界面。
基于Proteus单片机实验指导书(教师使用版)

宜春学院Proteus MCS-51教学实验指导书(教师使用版)何剑锋编自动化专业实验室(2009年3月编)目录第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实验一I /O口输出实验—LED流水灯实验 (7)一、实验要求 (7)二、实验目的 (7)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7)四、实验说明 (8)五、实验流程图 (8)六、实验步骤 (8)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9)八、建议 (9)实验二I/O口输入/输出实验—模拟开关灯 (10)一、实验要求 (10)二、实验目的 (10)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10)四、实验说明 (11)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11)六、实验步骤 (11)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12)八、建议 (12)实验三8255I/O扩展实验 (13)一、实验要求 (13)二、实验目的: (13)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13)四、实验说明 (14)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14)六、实验步骤 (14)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15)八、建议 (15)实验四无译码的七段数码管显示实验 (16)一、实验要求 (16)二、实验目的 (16)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16)四、实验说明 (16)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17)六、实验步骤 (17)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18)八、建议 (18)实验五BCD码译码的多位数码管扫描显示实验 (19)一、实验要求 (19)二、实验目的 (19)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19)四、实验说明 (19)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20)六、实验步骤 (20)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21)八、建议 (21)实验六独立式键盘实验 (22)一、实验要求 (22)二、实验目的 (22)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22)四、实验说明 (22)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23)六、实验步骤 (23)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24)八、建议 (24)实验七计数器实验 (25)一、实验要求 (25)二、实验目的 (25)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25)四、实验说明 (25)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25)六、实验步骤 (26)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26)八、建议 (26)实验八定时器实验 (27)一、实验要求 (27)二、实验目的 (27)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27)四、实验说明 (27)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 (28)六、实验步骤 (28)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29)八、建议 (29)实验九单个外部中断实验 (30)一、实验要求 (30)二、实验目的 (30)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30)四、实验说明 (30)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31)六、实验步骤 (31)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32)八、建议 (32)实验十多个中断同时存在实验 (33)一、实验要求 (33)二、实验目的 (33)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33)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34)六、实验步骤 (34)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36)八、建议 (36)实验十一矩阵键盘扫描实验 (37)一、实验要求 (37)二、实验目的 (37)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37)四、实验说明 (37)五、实验流程图 (38)六、实验步骤 (38)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40)八、建议 (40)实验十二串行端口输出扩充实验 (41)一、实验要求 (41)二、实验目的 (41)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41)四、实验说明 (41)五、实验流程图 (42)六、实验步骤 (42)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44)八、建议 (44)实验十三串行端口输入扩充实验 (45)一、实验要求 (45)二、实验目的 (45)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45)四、实验说明 (46)五、实验流程图 (46)六、实验步骤 (46)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47)八、建议 (47)实验十四8051与PC之间串行通信实验 (48)一、实验要求 (48)二、实验目的 (48)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48)四、实验说明 (48)五、实验流程图 (49)六、实验步骤 (50)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51)八、建议 (51)第二部分综合性实验实验十五两8051单片机通信实验 (53)一、实验要求 (53)二、实验目的 (53)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53)四、实验说明 (53)五、实验流程图 (54)六、实验步骤 (54)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57)八、建议 (57)实验十六I2C总线——AT24Cxx存储器读写 (58)一、实验要求 (58)二、实验目的 (58)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58)四、实验说明 (58)五、实验流程图 (59)六、实验步骤 (61)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65)八、建议 (65)实验十七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验 (66)一、实验要求 (66)二、实验目的 (66)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66)四、实验说明 (66)五、实验流程图 (67)六、实验步骤 (67)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72)八、建议 (72)实验十八实时时钟DS1302实验 (73)一、实验要求 (73)二、实验目的 (73)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73)四、实验说明 (73)五、实验流程图 (74)六、实验步骤 (74)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81)八、建议 (81)实验十九A/D转换实验 (82)一、实验要求 (82)二、实验目的 (82)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82)四、实验说明 (83)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83)六、实验步骤 (83)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84)八、建议 (84)实验二十D/A转换实验 (85)一、实验要求 (85)二、实验目的 (85)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85)四、实验说明 (85)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86)六、实验步骤 (86)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87)八、建议 (87)实验二十一液晶显示的控制1(44780) (88)一、实验要求 (88)二、实验目的 (88)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88)四、实验说明 (88)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89)六、实验步骤 (89)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92)八、建议 (92)实验二十二液晶显示的控制2(KS0108) (93)一、实验要求 (93)二、实验目的 (93)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93)四、实验说明 (94)五、实验程序流程图 (94)六、实验步骤 (94)七、实验结果和体会 (105)八、建议 (105)第三部分设计性实验实验二十三基于Proteus的外部扩展实验 (107)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07)二、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 (107)三、设计分工建议: (107)四、课题成果的要求及评分意见 (107)实验二十四基于Proteus的接口技术实验 (108)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08)二、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 (108)三、设计分工建议: (108)四、课题成果的要求及评分意见 (108)实验二十五基于Proteus的数据采集存储测试系统仿真 (109)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09)二、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 (109)三、设计分工建议: (109)四、课题成果的要求及评分意见 (109)实验二十六利用单片机实现对FLASH存储器坏块的自动检测 (110)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10)二、课题的具体工作内容 (110)三、设计分工建议: (110)四、课题成果的要求及评分意见 (110)第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实验一I /O口输出实验—LED流水灯实验一、实验要求利用51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级管等器件,构成一个流水灯单片机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方案题目基于Proteus的多路温度测控系统设计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班级1001学生xxx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学生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设计题目基于Proteus的多路温度测控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单片机发展十分迅速,一个以微机应用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石油等各个行业。
传统的温度采集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精度差,单片机的出现使得温度的采集和数据处理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温度是工业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的被控参数。
然而所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也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
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传统的控制方式以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如温度控制表温度接触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他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了多种先进的温度控制方式,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控制等。
这些控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变得简便,而且使产品的质量更好,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系统所使用的加热器件是电炉丝,功率为三千瓦,要求温度在400~1000℃。
静态控制精度为2.43℃。
本设计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进行控制。
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通用性好,功能强,特别是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独特优点,在数字、智能化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国内外现状温度控制系统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应用虽然已经十分广泛,但从国内生产的温度控制器来讲,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加入WTO,我国政府及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对相关企业资源进行了重组,相继建立了一些国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创新性研究,使我国仪表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
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
而现在最强大- 1 -济南大学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
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
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
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
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
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二、设计内容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控制系统。
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课读取被测量温度值,进行转换。
主要工作如下:1. 温度测试基本范围0℃—100℃。
2. 精度误差小于1℃。
3. LED液晶显示。
4. 可以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
5. 实现报警提示。
数字温度计采用温度敏感元件也就是温度传感器(如铂电阻,热电偶,半导体,热敏电阻等),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如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温度变化和电信号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如线性关系,一定的曲线关系等,这个电信号可以使用模数转换的电路即A/D转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送给处理单元,如单片机或者PC机等,处理单元经过内部的软件计算将这个数字信号和温度联系起来,成为可以显示出来的温度数值,如25.0摄氏度,然后通过显示单元,如LED,LCD或者电脑屏幕等显示出来给人观察。
这样就完成了数字温度计的基本测温功能。
本文是基于A T89S51单片机,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利用DS18B20不需要- 2 -济南大学A/D转换,课直接进行温度采集显示,报警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温度显示电路,上下限报警调整电路,单片机主板电路等组成。
三、设计方案采用数字温度芯片DS18B20 测量温度,输出信号全数字化。
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省去传统的测温方法的很多外围电路。
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它能用做工业测温元件,此元件线形较好。
在0—100 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 摄氏度。
DS18B20 的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B20和微控制器AT89C52构成的温度测量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可直接与计算机连接。
这样,测温系统的结构就比较简单,体积也不大。
采用51 单片机控制,软件编程的自由度大,可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各样的算术算法和逻辑控制,而且体积小,硬件实现简单,安装方便。
既可以单独对多DS18B20控制工作,还可以与PC机通信上传数据,另外AT89C52 在工业控制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编程技术及外围功能电路的配合使用都很成熟。
该系统利用AT89C52芯片控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实时温度检测并显示,能够实现快速测量环境温度,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
该系统扩展性非常强,它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时钟芯片DS1302以获取时间数据,在数据处理同时显示时间,并可以利用AT24C16芯片作为存储器件,以此来对某些时间点的温度数据进行存储,利用键盘来进行调时和温度查询,获得的数据可以通过MAX232芯片与计算机的RS232接口进行串口通信,方便的采集和整理时间温度数据。
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可以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的特性,模拟温度值经过DS18B20处理后转换为数字值,然后送到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处理,并与设置的温度报警限比较,超过限度后通过扬声器报警。
同时处理后的数据送到LCD中显示。
本课题以是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的一种数字温度控制系统,系统整体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温度显示电路,上下限报警调整电路,单片机主板电路等组成。
系统框图主要由主控制器、单片机复位、时钟振荡、LCD显示、温度传感器组成。
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
图3.1 系统基本方框图- 3 -济南大学四、参考文献[1] 阎石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李全利,仲伟峰,徐军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社,2006.[3] 何立民著.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4] 郭天祥.51单片机C语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6-389[5] 杨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5-168[6] 刘文涛.V 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开发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9-256.[7] 杨路明著.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8] 马忠梅,籍顺心,张凯等著.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第4版) .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9] 白驹珩,雷晓平著.单片计算机及其应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0] 谭浩强著.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1] 钟富昭著.8051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7.[12] 于永,戴佳,常江著.51单片机C语言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3] 梁翎著.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技巧与程序实例.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1998.[14] Li Wei-di,Guo Qia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LCD displays.China Publishing House ofElectronics Industry, 2000.[15] Su Kai,Liu Qing-guo, Chen Guo-ping.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MCS-51 Single-chipmicroprocessor.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03.15. omas puter Architecture and Logic Design[J].McGraw-Hill Inc. 1991.9[16] G Jiang M Zhang, X Xie, S Li.Application on temperature controlof DS18B2[J].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03[17] Y i Y unhui, CHEN Nan; PEI Changxing. Application of SHT1x /SHT7x Humidity & TemperatureSensmitter[J].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2003,159(16):105-107..- 4 -济南大学五、指导教师评语六、审核意见- 5 -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