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系统热源
供热的常识知识

供热的常识知识1、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连接的场所。
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改变供热参数,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控制供热热媒烦人参数和数量。
其中热用户是指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用热装置,它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末端装置。
2一般从热源向外供热有两种基本方式:(1)直接连接方式,热媒由热源经过热网直接(连接)进入热用户;(2)间接连接方式,热媒由热源经过热网进入热力站,在进入各个热用户。
3、热力站把一次网与二次网两个系统隔开,使得两个系统介质互不相混,压力和温度可以不同,并完成一次网向二次网的热量传递。
4、热力站根据一次网热媒的不同,分为水-水换热和汽-水换热两种形式。
我公司的热力站主要为水-水换热形式,没有特别说明以下提到的热力站均指这种形式。
5、热力站工艺流程:热力站通过换热器把一次网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传递给二次网,一次侧高温供水进入换热器,把二次侧烦人循环水加热后回到热源;而经用户室内采暖设施散热后的二次回水由循环水泵提压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升温,再次送入用户室内用于采暖。
6、热用户采用不同的末端散热设备(如散热器、地板采暖、空调)时,所需的热媒参数(如温度)时,所需的热媒参数(如温度)不同,应分别设置换热系统。
采用散热器作为末端散热设备时,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米,宜竖向分区设置,分别设置供热系统,以减小散热器及配件所承受的压力,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7、热力站主要设备有: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水处理设备,水箱,除污器,定压装置,阀门,管道等。
8、热力站设备的主要作用:(1)板式换热器—一次网热媒加热二次网热媒,传递热量。
(2)循环水泵—为二次网管网中补充水,当采用补水泵定压时,还对二次网进行定压。
(3)水处理设备—对补水进行软化处理,防止设备管道系统结垢。
(4)水箱—存放软化水,用来补充二次网失水。
集中供热系统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 是一种将热源 产生的热量通 过热力管网输 送到用户端的
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包括热源、热 力管网和用户
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稳定 的热源保证用户随时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P等智能 设备远程控制供热系统方便
快捷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及时 通知用户进行维修保证供热
系统的正常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
商业用热系统
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工业园区:如工厂、仓库等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住宅小区:如公寓、别墅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 化控制技术提供了支持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城市供暖系统
应用范围: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供暖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居住 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暖方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 地源热泵等
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污染
工业用热系统
化工行业:用于加热反应器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卷《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解析

《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解析燃气分布式供能与燃煤热电联产新技术一、 判断题(每题 5 分,共 10 题,总分 50 分)1、清洁供热的核心问题是热源运行的质量是否好。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B2、热源备用系数是不影响热电厂所担负供热面积的一个参数。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B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展,大中型城市的供暖热源缺口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A4、清洁供热符合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理念、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培育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A5、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备用系数又称热源安全可靠性系数。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A6、合理、高效、梯级的利用核能,是能源转型的选择方案之一。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B7、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城市集中供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而热电联产已成为我国集中采暖区最主要的供暖热源。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A8、全国发电容量过剩,缺电不缺热已成为常态。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B9、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A10、由于供热收费计入物价指数,不能随燃料价格联动,属于保本微利行业,民营企业愿意介入。
( )A、 对B、 错错误 正确答案 B二、 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10 题,总分 50 分)11、在我国的常规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占( ),这是我国资源禀赋的主要特点。
A、 84%B、 94%C、 66%D、 68%错误 正确答案 B12、燃气分布式能源的主要用户为( )。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一、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者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及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集中供热的优越性:①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②有利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③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④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⑤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热源热源是指生产热能的场所,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为热源。
它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
三、热媒热媒是指用以传递热能的中间媒介物质,主要有热水介质和蒸汽介质两种。
(1)热水介质优点:①热能效率高;②调节方便;③储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④输送距离长,一般可达5—10km,甚至可输送15—20km;热损失小。
缺点:①输送耗电量大。
(2)蒸汽介质优点:①可满足多种热用户的需求;②输送靠自身压力,不用循环泵,不耗电;③使用蒸汽介质,热用户的散热面积可减小。
缺点:①能源效率低;②蒸汽使用后凝结水回收困难,热损失大;③比热水介质输送距离短,一般可以输送到3—5km,最大可以达5—7km。
四、热网热网是指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它由一次管网(热源到换热站的供热管线)和二次管网(换热站到用户的供热管线)组成。
(1)根据热媒的不同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
热水管网多分为双管式,既有供水管又有回水管,并进行敷设。
蒸汽管网分为单管式、双管式和多管式。
(2)根据平面布臵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3)管线系统:输送介质的管道以及沿线的管路附属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4)管路附件: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和支架(座)的总称。
(5)支架(座):将管道或支座所承受的作用力传到建筑物或地面的管道构件(固定支架、活动之架、导向支架)。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

热电联产
2. 70-80年代 热电联产呈下降趋势 在此 热电机组 占总装机 5% ,其中公用占29%, 自备热电站占71%。 3. 1981~1989年,计划安排从3000Kw~300Mw, 各种供热机组项目213个,总装机5800MW 到88年底按产建成2900MW,年发电能力120多亿度 实现供热能7000多百万大卡/小时,年节约标煤400万吨 4.1989年底我国的热电联产状况如下: 年供热量 51757百万千焦 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6026度/百万千焦 供热标准煤耗 39.83公斤/百万千焦
QT
Qm
它是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之一。这是由于供热 机组的安装容量和热电厂的燃料节约都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化系数的意义:
a.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即汽轮机的安装容量 和热电厂所获得的燃料节约量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例如 当型号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则会使热电厂安装容量增大 结果是 基础建设投资加大 但此时燃料节约加大 二者是矛盾的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既生产电力又生产热能的联合生产。
具体方式: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例如,热电厂中
装背压机,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冷凝采暖两用机等,利 用排式抽气供给热用户,就属于两种能量联合生产。
实现两种能量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热用户,而且要保证热能用户所需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
g.对联合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时,应分析各热源的投入顺序和工 况。计算不同状况的水力计算后选择最不利工况为设计依据。 h.提高供热系统自控水平是保证联合供热系统正常而又经济 运行的最重要措施。
§7-2 区域锅炉房
分类:
按燃料分 燃媒 热水锅炉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一)供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路的连接方式 2.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图b)
供水管的高温水进入喷射器并形成高速水流,回水管的低温水被抽引进入喷射器,并与 高温水混合,符合用户系统的要求。
水喷射器无活动部件、构造简单、运行可靠、网路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好。 适用场合:单幢建筑物的供暖系统 。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四节 热力站
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热力站的作用: 1、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 接方式,将热网翰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 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 2、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 数和数量。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四节
第一节
热水供热系统
一、闭式热水供热系统
适用场合:一 般的住宅或公用建 筑。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三)热水供应 热用户与热网 的连接方式
2.装设上部 储水箱的连接方 式(图7g) 在表面式水水 换热器中被加热 的城市上水,先 送到设置在建筑 物高处的储水箱 中,然后热水再 沿配水管输送到 各取水点使用。 上部储水箱起 着储存热水和稳 定水压的作用。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第五节
一、蒸汽供热系统
蒸汽作为热媒主要用于工厂的生产 工艺用热上。 蒸汽供热系统的特点: 1、热用户主要是工厂的各生产设备, 比较集中且数量不多,因此单根蒸汽管 和凝结水管的热网系统型式是最普遍采 用的方式,同时采用枝状管网布置。 2、在凝结水质量不符合回收要求或 凝结水回收率很低时,可不设凝水管道, 但 应在用户处充分利用凝结水的热量。 3、对生产工艺用热不允许中断时, 可采用复线蒸汽管供热的热网系统型式 (两根50%热负荷的蒸汽管替代单管100% 热负荷的供汽管) 。 4、当工厂各用户所需的蒸汽压力相 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的 比例较大,可考虑采用双根蒸汽管或多 根蒸汽管的热网系统型式。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系统
作用原理: 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由串联在网路回水
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经过 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 度,则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 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Ⅱ加热器皿,将水加热 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器放热后的网路供 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系统的 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械,控制 用户系统的流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以适 当地集中管理。
混合设备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 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
装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是我国目前尝试高温 水供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4.间接连接
供热工程
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成剑林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 •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 热网系统的形式。 难点: • 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热网型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 成的。
• 下部储水箱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环路。当热水供热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热 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进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 的用水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 水箱内的热水就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 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水箱能自动地充水和放水, 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选粗一些。
供暖系统简介,很有价值解读

1.1 热负荷
热负荷
外门附加率
外门布置状况 一道门 两道门(有门斗)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 公共建筑和厂房的主要出入口 附加率 65n% 80n% 60n% 500%
注:n——建筑物的层数
1.1 热负荷
热负荷
高度附加率
民用建筑筑和工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房间 高度大于4m时,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 于15%。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用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修正) 耗热量的总和乘以相应的高度附加率。
3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下供上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3
无需设置集气罐等排 气装置(水与空气流 动方向一致) 。
底层散热器的面积减 小,便于布置。
i
i
i 1 2
i
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倒流式)热水采暖系统
5、混合式采暖系统
混合式系统是由上供下回式、下供下 回式和下供上回式等串联组成的系统。 由于两组及以上的系统串联,系统的 压力损失大些。这种系统一般只宜使用在 连接于高温热水网路上的卫生要求不高的 民用建筑或生产厂房。
下供下回式采暖系统特点
4 5
6
a b
>h
3 1 2
在地下室布置供水干管,管 路直接散热给地下室,无效热 损失小。 排除系统中的空气较易。
3、中供式采暖系统
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 系统中部。 下部:上供下回; 上部:下供下回(左) 上供下回(右)
中供式采暖系统特点
中供式系统可避免由于顶层梁底标高过低,
放热中心1 (散热器) 加热中心2 (锅炉) 供水管3 回水管4 膨胀水箱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例如 当型号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则会使热电厂安装容量增大 结果是 基础建设投资加大 但此时燃料节约加大 二者是矛盾的
b.最佳热化系数 的确定
1.汽轮机型号与台数
2.尖峰热源指标
3.代用设备(热电分产装置)的指标
4.热负荷年度曲线的特性与燃料到价格
C. 取值
1.采暖负荷 0.5~0.7
生活热水供应热用户
生产热用户
全年性热用户
热电厂供热系统
热化系数:汽轮机热网的最大负荷与供热最大负荷之比。
QT Qm
它是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之一。这是由于供热 机组的安装容量和热电厂的燃料节约都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化系数的意义: a.热电厂最主要的技术经济参数,即汽轮机的安装容量 和热电厂所获得的燃料节约量取决于热化参数。
热电厂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由 热源
热网
热用户 三部分组成
2-1 概述
以热电厂为主力 热源的供热系统称为热电厂供热系统
分类
按热源布置分
单一热源系统
多热源系统
多个热电厂并网供热 热电厂 尖峰锅炉房并网供热
热电厂供热系统
热网分类
水为热媒(水网) 蒸汽热媒(蒸汽网)
热用户分类
供暖热用户 通风热用户
季节性热用户
热电联产
2. 70-80年代 热电联产呈下降趋势 在此 热电机组 占总装机 5% ,其中公用占29%, 自备热电站占71%。
3. 1981~1989年,计划安排从3000Kw~300Mw, 各种供热机组项目213个,总装机5800MW 到88年底按产建成2900MW,年发电能力120多亿度 实现供热能7000多百万大卡/小时,年节约标煤400万吨
热电站
75~80%。
热电联产
1-2 热电于环保 3.投资高,建设周期长
1-3 我国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
热电联产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上升,停止和再上升
1. 50~60年代,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热电联产和电力 工业的发展齐头并进,结果是6000kw以上供热机组占全国总机组 总容量的20%,其中公用热电站容量占80%。这段时间是我国供 热机组和公用热电站发展最多的时间。
2.采暖与工业共存 按比例 0.7~1
热电联产典型循环热力原理图
1.燃气轮机热电厂原理图
a.压缩机 b.燃气涡轮 c.发电机 d.燃烧室 e.空气回热器 f.热网加热器 g.热网循环泵
热电联产典型循环热力原理图
热电联产典型循环热力原理图
2.抽汽凝汽机核热电厂原理图
图 1-蒸汽发生器 2-汽轮机 3-发电机 中 4-冷凝器 5-初级热网加热器 6- 中级热网加热器
170Kgf/cm2 50~60Kgf/cm2 40Kgf/cm2
25Kgf/cm2 10~13Kgf/cm2
540~140℃ 540~555 ℃
555 ℃ 450~480 ℃
450℃ 350℃ 300℃
热电联产
6.1990~2000年,我国热电联产为机组大型化, 即200MW与300MW问世,沈阳(沿海) 长春(热电厂) 太原热电厂 同时沿海地区发展快, 上海 山东
最大热电厂:吉林热电厂 55MW 工业供热最大管径 DN 700mm 最远输送距离6km 民用采暖,采暖最大管径:DN1000mm最远输送距
离10Km。 北京供热效率: 13.1%
热电联产
1-4 国外集中供热事业概况
1.苏联:总装机容量 60000MW 占火电 35% 最大供热距离15-20km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 既生产电力又生产热能的联合生产。
具体方式: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对外供热。例如,热电厂中
装背压机,调节抽气式汽轮机,冷凝采暖两用机等,利 用排式抽气供给热用户,就属于两种能量联合生产。
实现两种能量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热用户,而且要保证热能用户所需参数(压力,温度)和流量
2.在供热的同时还要保证必须一定数量的电能。
热电联产
热电厂:两种能量联合生产的电厂常称为热电厂
热电分产:发电厂生产电(纯凝式电厂),锅炉房 生产热能的方式。
热电站与凝气电站能耗分析:理想卡诺循环
T (A)
Tb
Lk △S Tk
(A) 凝气循环 Lk (Tb Tk ) S
生产电能的热耗
HRk
3.中低压凝汽机组改造 历史留下的问题,可利用的改造成供热机 主要使用在小城市 城镇
4. 热电站的类型 公用热电站 企业自备热电站 发展方向 公用热电站
热电联产
5.热电站的机组参数 我国规定高中低参数为
高压
超高压 亚临界机组
次高压机组
中压机组 次中压机组 低压机组
90Kgf/cm2 140Kgf/cm2
qb Lk
TbS (Tb Tk )S
S
热电联产
T (B)
Tb
LT TT
△S
LT (Tb TT )S
qT TT S
HRT
qb qT LT
(Tb TT )S (Tb TT )S
1
所以 HR HRk HRT
(约为0.4)
即考虑到实际动力循环,凝汽电站效率: 40%。
2.芬兰:起始于1956年,射流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自动化程度高,供热技术先进,供热设备领先
1-5 中国热电联产事业的特点
1. 强调城市热力规划 即 先有城市规划 热力规划 以哈市原马家沟机场工程为例
统一安排下进行热电联产建设
热电联产
2. 各类供热机组的发展 建国初期装设较多的抽气机,工业密集区装背压机 在大城市为解决采暖问题,将容量较大的凝汽机打孔抽汽, 或采用200MW,300MW,两用机
4.1989年底我国的热电联产状况如下: 年供热量 51757百万千焦 平均供热厂用电率 6026度/百万千焦 供热标准煤耗 39.83公斤/百万千焦
热电联产
供热机组中总容量约 10000MW,占火电装机11.42% 最大供热单台机组.200MW
所用机型:背压机组、抽气背压机组、抽气机组、凝 气机打孔抽气机组、凝气机循环水供热机大型供热汽 冷凝两用机组。
7-高级热望加热器 8-开压泵 9-热网循环泵 10-化学净水处理装置 11-补水除氧器 12-补水泵 13-补水调节器 14-化学净水泵 15-回水总管 16-供水总管 17-核反应堆 18-容器补偿器 19-中间回路水泵 20-凝结水泵 21-水份分离器 22-低压回热加热器 23-电站除氧器 24-给水泵 25-高压回热加热器 26-蒸汽过热器 27-减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