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花木兰》教案

合集下载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分析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表演;(2)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探究;(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3. 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阐述和思维创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花木兰》的故事文本;2. 图片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 视频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段。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故事内容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六、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背景该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花木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2.掌握词语:铜钱,细嫩,榜眼,插标卖首,前途,遥不可及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花木兰》2.学习新词语3.小组探究、细读课文4.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新出现的生词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探究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时注意细节2.学生自主思考文章的深层意义1. 导入(5分钟)1.通过简要讲解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突出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性并开展热烈的讨论。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经验和故事中联想到女性的优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如焕发自己的女性魅力,担当家庭生活妙手令,胜任社会工作等。

2. 学习新词语(5分钟)1.铜钱: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用铜打造而成。

2.细嫩:细小而柔软。

3.榜眼:科举考试中的优点称号,指得是科第二名。

4.插标卖首:形容出卖自己。

5.前途:事业或人生的发展方向。

6.遥不可及:距离非常遥远,无法达到。

3. 小组探究,细读课文(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文,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做到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细节。

2.整合小组问题,展开阅读全文并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反映的深层国情和社会价值观,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和潜在的情感和思想。

2.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个人阐述,切实理解和实践文学的魅力与意义。

5. 作业(5分钟)安排学生写感想,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男女平等,探索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课程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分析能力。

花木兰 教案

花木兰 教案

花木兰教案教案标题:花木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花木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探讨主人公花木兰的勇气、坚持和责任感,并理解她对家庭和国家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花木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分析主人公花木兰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探讨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花木兰》故事的文本或相关视频资源。

3. 学生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的工作表。

4. 分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花木兰》的背景,并引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关于勇气、责任感和家庭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话题与故事的关系。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花木兰》故事的文本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源。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的工作表,以检查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角色分析: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角色(如花木兰、木兰的父亲、军官等)进行分析。

2. 学生讨论和记录所选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和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价值观探讨:1. 学生回顾故事中花木兰的行为和决定,讨论她所展示的勇气、坚持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家庭的重要性、女性的力量等。

展示和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对所选角色的分析和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花木兰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比较不同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故事,以勇气和责任感为主题,并分享给同学们。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材料和讨论问题的工作表,以检查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初中花木兰教案

初中花木兰教案

初中花木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动画片《木兰》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木兰有什么印象?她是一个怎样的女性?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1.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理解故事脉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分析讨论,深入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关注她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木兰的孝道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情感体验,价值观引导1. 教师引导学生从木兰的故事中汲取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五、总结拓展,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木兰的小论文或进行木兰故事的角色扮演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情感体验和总结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木兰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情感价值观。

同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第一章:电影《花木兰》的背景与概述1.1 电影《花木兰》的起源1.2 中国古代女性角色在社会中的地位1.3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1.4 电影的改编与创作第二章:电影《花木兰》的剧情解析2.1 电影的开篇与花木兰的家庭环境2.2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动机2.3 军旅生活中的挑战与成长2.4 花木兰的真实身份被揭露的情节2.5 电影的结局与主题呈现第三章:电影《花木兰》的角色分析3.1 花木兰:勇敢、坚毅、孝顺的女性形象3.2 父亲:深沉的爱与牺牲3.3 母亲与妹妹:家庭的支持与担忧3.4 战友与敌人: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比3.5 皇帝:权力与责任的代表第四章:电影《花木兰》的艺术表现与特效4.1 中国古代文化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4.2 电影的视觉风格与色彩运用4.3 动作场面与特效技术的结合4.4 音乐与声音设计对情感的烘托第五章:电影《花木兰》的主题与寓意5.1 女性力量与自主精神的展现5.2 家庭与责任的重要性5.3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5.4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5.5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影响第六章:电影《花木兰》的女性主义解读6.1 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花木兰》6.2 花木兰作为女性英雄的塑造6.3 电影中对性别角色的挑战与颠覆6.4 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变迁6.5 女性力量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第七章:电影《花木兰》与文化传播7.1 电影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7.2 《花木兰》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7.3 电影中的跨文化元素与交流7.4 电影对全球观众的影响与反馈7.5 《花木兰》故事在当代文化中的新演绎第八章:电影《花木兰》的教育意义8.1 电影中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8.2 电影对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影响8.3 电影中的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8.4 电影对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的传达8.5 电影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第九章:电影《花木兰》的批判性思维分析9.1 电影中的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9.2 电影对古代历史的再现与重塑9.3 电影中的政治与军事议题探讨9.4 电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9.5 批判性思维在电影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电影《花木兰》的创意拓展与实践10.1 电影改编与原创故事的对比10.2 电影中的视觉创意与技术革新10.3 电影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0.4 电影元素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延伸10.5 学生创意拓展活动与实践建议第十一章:电影《花木兰》中的传统与现代元素11.1 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11.2 现代电影技术在影片中的应用11.3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冲突11.4 电影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11.5 传统与现代元素对电影主题的影响第十二章:电影《花木兰》中的英雄主义与人性探讨12.1 花木兰作为英雄的形象塑造12.2 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12.3 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考验12.4 电影中的牺牲与奉献精神12.5 英雄主义与人性的深入探讨第十三章:电影《花木兰》的视觉与音效艺术13.1 电影的视觉风格与画面构图13.2 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与意义13.3 动作设计与特效技术的融合13.4 音乐与声音设计对情感的渲染13.5 视觉与音效艺术对电影整体效果的贡献第十四章:电影《花木兰》的接受与评价14.1 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与反馈14.2 影评人与媒体对电影的评价14.3 电影在奖项与荣誉方面的收获14.4 电影在影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4.5 电影对后续作品与改编的启示第十五章:课堂实践与学生互动活动15.1 课堂讨论与学生观点分享15.2 电影片段赏析与解读15.3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活动15.4 学生自制短片与创意展示15.5 综合评价与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涵盖了《花木兰》电影教案设计的全面内容,包括电影背景、剧情解析、角色分析、艺术表现、主题寓意、女性主义解读、文化传播、教育意义、批判性思维、创意拓展等多个方面。

关于花木兰的语文教案

关于花木兰的语文教案

关于花木兰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花木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花木兰的英勇、善良、聪明的品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花木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对花木兰品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花木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花木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花木兰的品质和故事中的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花木兰的品质。

5. 写作实践:(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短文。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6.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木兰的品质和故事主题。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品质。

7.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句式。

(2)阅读与花木兰相关的其他故事或文学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花木兰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
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
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

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

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

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

]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
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
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
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
[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
整个教学过程。

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
(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板书时,学习生字“装”,
●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
●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2、3小节。

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

理解“经常”。

2)学习生字“战”:
●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
●指导正确书写“战”
●学生写“战”,教师巡视。

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

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

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


●了解“征兵文书”。

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

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

(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

(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3)试着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
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

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

5)齐读第三节
[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

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
_________”。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展开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对文章的深刻内涵也自然从朗读中表现出来。

]
6、你能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的句式说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
军的原因吗?
(二)花木兰英雄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学习第四节
1、过渡: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还因为她英勇善战。

板书:英勇善战,学习生字“善”字形
2、“英勇善战”指的就是花木兰非常勇敢,善于作战。

当时,她告别了亲人,(出示第四节,引读第四节)
1)出示图片1、2、3,理解:花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2)指导读好四个短语。

3)小结:这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动词,将花木兰奔赴前线的过程写得清楚而简洁,我们可以读好这四个词,来表现花木兰的英勇。

3、师:在从军的数十年中,花木兰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和将士们打了数不清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敌人,被当时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1)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说的就是花木兰打了很多胜战,取得了很多胜战,你找到了吗?
板书:赫赫战功。

2)指导读好这句话。

[说明:第四小节内容离学生较远,理解也就有困难,所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叙述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

]
4、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着板书,将黑板上这些词语全部用上,说说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巾帼英雄?
(三)学习第五节
1、过渡引读:花木兰回乡后,又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一个姑娘。

指名读,读好“原来”
2、大家既惊讶又敬佩,惊讶的会怎么说?指名说敬佩的又会怎么说?
指名交流,
三、总结:
1、师:花木兰真是了不起,难怪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回家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附:
39花木兰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英勇善战
替父从军赫赫战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