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质量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汽车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汽车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汽车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汽车喷漆是汽车表面处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美观大方,更能够保护汽车表
面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因此,汽车喷漆的质量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汽车喷漆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对汽车喷漆的颜色进行检验。

喷漆颜色应与车辆原有颜色相匹配,不应出现色差。

颜色的一致性是衡量喷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颜色匹配度高,才能保证车辆整体外观的统一性。

其次,喷漆的平整度也是需要检验的重点之一。

平整度不仅关乎外观美观,更
关系到车漆的保护性能。

通过目测和手触,可以判断喷漆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凹凸不平的现象。

平整度的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整体外观效果。

另外,喷漆的附着力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之一。

通过划格试验和粘结试验,可以检测喷漆与汽车表面的附着力。

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喷漆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

此外,还需要对汽车喷漆的光泽度进行检验。

光泽度是衡量汽车漆面光泽和透
明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汽车外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判断喷漆的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最后,还需要对汽车喷漆的环境适应性进行检验。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
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紫外线、酸雨、高温等,因此喷漆需要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汽车喷漆的质量检验标准涉及颜色、平整度、附着力、光泽度和环
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汽车喷漆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确保汽车外观效果和使用寿命。

油漆涂层检验标准及方法

油漆涂层检验标准及方法

术语1油漆涂层缺陷用语起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针孔漆膜表面呈现针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起皱漆膜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线状褶皱的现象桔皮漆膜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露底)漏涂或未能完全覆盖前道涂层或材料色泽的现象遮盖不良涂敷过薄或涂料遮盖力差使底色隐约可见的现象裂纹漆膜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断裂纹路的现象漆膜表面呈现脱落漆膜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的现象麻点(凹陷)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泡疤而呈现凹坑的现象流痕(流漆)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

严重时称为流挂杂漆(发花)漆膜表面呈现不相溶的色点或块状的现象颗粒漆膜表面附着颗粒状物质的现象锈痕漆膜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砂纸纹涂装干燥后,面漆仍可清楚地见到砂纸打磨纹的现象碰划伤漆膜表面受外力碰伤而呈划痕的现象2表面油漆涂层质量表面油漆涂层质量检验包括:缺漆(露底)、起泡、裂纹、脱落、锈痕、麻点、流痕、起皱、桔皮、针孔、杂漆、颗粒、脏污、划伤、砂纸纹、遮盖不良、层光滑平整度等缺陷,并检验漆膜硬度、厚度、附着力、鲜映性、光泽度参数等注:漆膜厚度、漆膜附着力、漆膜光泽、漆膜鲜映度等项目可酌情进行考核注:漆膜厚度、漆膜附着力、漆膜光泽、漆膜鲜映度等项目可酌情进行考核漆膜硬度铅笔检验方法 铅笔检验法是以一定硬度的铅笔刻划漆层,以目测漆膜划痕的深浅程度表示漆膜硬度。

1 检验工具1.1 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规格为 H 、HB 、B 三种。

1.2 绘图用橡皮或绒布2 检验条件2.1 被检产品涂层表面漆膜必须干燥、洁净(被检表面应尽量避免选择醒目及影响外观的部位)。

2.2铅笔芯直径为1.8mm以上,长度为3mn左右,笔尖圆平。

3检验方法用手握住铅笔,铅笔与被检漆膜表面保持45度角,推进速度约8mm/s推力要保持均匀,用力以不折断铅芯为限。

在被检部位往返进行 5 次后,用橡皮或绒布将铅笔炭灰擦去,以目测检验漆膜划痕的深浅及明显程度。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涂层的分区:车身涂层分为A、B、C、D四区,见下图。

A区:为前围、车门、侧围搁梁与腰梁之间的区域;B区:为后围、前保险杠、腰梁与下边梁之间的区域;C区:为顶盖全部;D区:为底架与地板下面。

检验条件:1.检验环境在接近自然光处;2。

环境照度1000~1300lx;3。

检验员视力 0.8以上,无色盲.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GB11380的规定。

(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涂层外观缺陷分类:(引用GBT13052-91)1.麻点:涂层表面出现的凹坑现象,即由水、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泡疤。

2.颗粒:涂层表面粘附的影响漆膜光滑度的杂质颗粒现象。

3。

针孔:涂层表面出现一些透底针状小孔的现象。

4.杂漆:涂层表面出现不相溶的多种色点(块)的现象。

5.桔皮状皱纹: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状纹的折皱现象.6.露白:涂层表面能见到本体材料(白—指由于底漆涂装不均匀而露本体材料本色).7.露底:涂层表面呈现前道涂层的色泽现象.8。

流痕:涂层表面出现涂料流淌痕迹的现象。

9.划伤:涂层表面出现由外力引起的不同形状的磕碰划痕的现象。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GB1720-1979)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

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

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6)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8)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

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涂装表面外观检验 涂层外观项目检测时以目测和触感并借助钢板尺寸进行检测,目测时在光线良好状态
下, 位于距被检部位0.5m处对表面呈60度角范围内观测。具体要求见下表:

缺陷名称
说明
检验标准

1 缺漆露底 因漏喷或喷涂量不足而未盖住底色
不允许
在5cm²内允许有粒度<1mm的颗粒
2 颗粒
漆膜中有块状异物
数<4个,1—2mm的颗粒数不多于1
3 流痕
涂料向流的痕迹,严重时称流挂
4 缩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且达到底层
5 起皱 6 桔皮 7 杂漆发花
漆膜干燥时表面产生皱纹 涂料的展平性差,整个漆面呈现桔
皮状纹路 表面有异种色点或色块
个,且无刮手之感 长度小于2mm且无刮手之感
在200×200mm²内允许有<5个,但 其直径应小于0.2mm且不露底 应无
允许有但不严重影响外观
不允许
8 擦伤划痕 漆膜受外力划伤 9 砂纸纹 本体或底漆用砂纸打磨的痕迹 10 补漆雾圈 在补漆部位周围产生的雾圈
允许轻微存在但不影响外观 低视角隐约可见,面积小于100平方
毫米 允许有轻微几乎不可见的补漆雾圈
11 生锈
漆膜上产生锈点或接缝处流出黄锈
不允许
12 气泡
漆膜内含水或空气而出现的鼓包
不允许
13 坑包
漆膜受外力碰伤
应无
14 开裂脱落 漆膜产生切断现象,漆膜呈片状脱落 不允许
15 涂层不干 16பைடு நூலகம்底材凹凸 编辑:
漆膜烘干不良 由于底材凹凸不平影响涂层外观装饰
性的现象 校对:
审核:
不允许 隐约可见
批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作为汽车表面的保护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和耐久性。

因此,对汽车油漆涂层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油漆涂层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检验人员可以使用色差仪和光泽度
计进行检测。

色差仪可以准确地测量颜色的差异,而光泽度计可以测量油漆涂层的光泽度。

通过这两种仪器的检测,可以确定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可以使用划痕测试仪和铅笔硬度测
试仪进行检测。

划痕测试仪可以模拟汽车表面的划痕情况,通过检测划痕后的情况来评估油漆涂层的附着力。

而铅笔硬度测试仪可以测试油漆涂层的硬度,通过在油漆涂层上进行不同硬度的铅笔划痕来评估其硬度等级。

此外,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使用盐雾试验箱进行检测。

在盐
雾试验箱中,可以模拟汽车在恶劣环境下的腐蚀情况,通过检测油漆涂层在盐雾环境下的表现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最后,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厚度,可以使用油漆膜厚度计进行检测。

油漆膜厚
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油漆涂层的厚度,通过检测油漆涂层的厚度来评估其质量。

总之,汽车油漆涂层的检验标准涉及到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硬度、耐腐蚀
性能和厚度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汽车油漆涂层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而保障汽车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介绍的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
对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的认识和检验水平。

涂装车身漆膜质量检验规范标准

涂装车身漆膜质量检验规范标准

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第一版生效日期2012-5-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涂装后车身的验收条件、漆膜涂层A、B、C、D区域划分和验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车。

2 验收条件2.1 验收区域验收区域的照度为800~1500lx,均匀照射,采用带反射板自然纯正色日光灯照明。

2.2 验收人员验收人员辨色力正常,视力为1.0以上(含校正后),验收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涂装检验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涂装工艺规程及技术要求。

2.3 测试方法除仪器测定外,目测点到被验收面的距离为(0.4~1.0)m,目测角度在被验收面的任一方向。

3 A区划分及要求3.1 A区域划分3.1.1 侧表面车身左右外侧表面(含车门底边)(红色标注)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和车身顶盖前挡风玻璃左右侧200mm宽的区域表面以及左右前翼子板各外表面,见图1所示红色框部分。

共12页第1页A区域图1 A区域标记处数更改依据签字日期编制(日期)审核(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第一版 生效日期2012-5-233.1.2车身前机盖及顶盖表面车身前机盖外表面区域和前挡风玻璃上沿至顶盖区域外表面200mm 区域,见图2所示红色框区域内。

图23.1.3后盖外表面及顶盖后表面后盖外表面(含后盖底边)以上至流水槽上边沿区域见图3所示红色框范围内。

图3 A 区域3.2 A 区外观要求3.2.1 不允许有能识别的补漆痕。

3.2.2 不允许有砂纸纹存在,不允许有针孔、流痕存在。

3.2.3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等缺陷。

A 区域A 区域A区域共12页 第2页4.1.1 车身外侧表面下部车身外侧表面下部200mm 以下部位和左右门槛外表面,见图4所示红框线内。

图4 B 区域标记 处数 更改依据签字 日期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会签(日期)批准(日期)B 区域B 区域此为后牌照位外侧下200mm涂装检验作业指导书涂装车身漆膜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 第一版 生效日期2012-5-234.1.2车顶盖除A 区(外沿宽200mm 范围为A 区)以外的区域车顶盖除A 区以外的区域,见图5所示红色框线内:图5 B 区域4.1.3左右车门上部可视区域及车身门框非内饰安装部位,见图6红色框线内:图6 B 区域4.2 B 区外观:4.2.1 不允许有露底、起泡、剥落、碰划伤、水印。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油漆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涂层的分区:车身涂层分为A、B、C、D四区,见下图。

A区:为前围、车门、侧围搁梁与腰梁之间的区域;B区:为后围、前保险杠、腰梁与下边梁之间的区域;C区:为顶盖全部;D区:为底架与地板下面。

检验条件:1.检验环境在接近自然光处;2.环境照度1000~1300lx;3.检验员视力 0.8以上,无色盲。

涂层质量见下表,其余要求应符合GB11380的规定。

(宇通客车涂装检验标准)涂层外观缺陷分类:(引用GBT13052-91)1.麻点:涂层表面出现的凹坑现象,即由水、气泡破裂而产生的泡疤。

2.颗粒:涂层表面粘附的影响漆膜光滑度的杂质颗粒现象。

3.针孔:涂层表面出现一些透底针状小孔的现象。

4.杂漆:涂层表面出现不相溶的多种色点(块)的现象。

5.桔皮状皱纹:涂层表面出现桔皮状纹的折皱现象。

6.露白:涂层表面能见到本体材料(白—指由于底漆涂装不均匀而露本体材料本色)。

7.露底:涂层表面呈现前道涂层的色泽现象。

8.流痕:涂层表面出现涂料流淌痕迹的现象。

9.划伤:涂层表面出现由外力引起的不同形状的磕碰划痕的现象。

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引用GB1720-1979)1.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漆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

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提起半截螺帽(7),抽出试验台(6),即可换针。

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3)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4),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毫米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

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6)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5)、(8)和调整螺栓(10),向后移动升降棒(2),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漆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

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11),转速以80~100转/分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5±0.5厘米。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有但不严重影响外观
不允许
8 擦伤划痕 漆膜受外力划伤 9 砂纸纹 本体或底漆用砂纸打磨的痕迹 10 补漆雾圈 在补漆部位周围产生的雾圈
允许轻微存在但不影响外观 低视角隐约可见,面积小于100平方
毫米 允许有轻微几乎不可见的补漆雾圈
11 生锈
漆膜上产生锈点或接缝处流出黄锈
不允许
12 气泡
漆膜内含水或空气而出现的鼓包
漆膜中有块状异物
数<4个,1—2mm的颗粒数不多于1
3 流痕
涂料向流的痕迹,严重时称流挂
4 缩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且达到底层
5 起皱 6 桔皮 7 杂漆发花
漆膜干燥时表面产生皱纹 涂料的展平性差,整个漆面呈现桔
皮状纹路 表面有异种色点或色块
个,且无刮手之感 长度小于2mm且无刮手之感
在200×200mm²内允许有<5个,但 其直径应小于0.2mm且不露底 应无
不允许
13 坑包
漆膜受外力碰伤
应无
14 开裂脱落 漆膜产生切断现象,漆膜呈片状脱落 不允许
15 涂层不干 16 底材凹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辑:
漆膜烘干不良 由于底材凹凸不平影响涂层外观装饰
性的现象 校对:
审核:
不允许 隐约可见
批准:
油漆质量检验标准
涂装表面外观检验 涂层外观项目检测时以目测和触感并借助钢板尺寸进行检测,目测时在光线良好状态
下, 位于距被检部位0.5m处对表面呈60度角范围内观测。具体要求见下表:

缺陷名称
说明
检验标准

1 缺漆露底 因漏喷或喷涂量不足而未盖住底色
不允许
在5cm²内允许有粒度<1mm的颗粒
2 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漆膜质量检验规范
漆膜质量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漆膜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油漆进厂的检验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735-1993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GB/T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辅助暴露
GB/T5209-1985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GB/T6739-1986 漆膜硬度测定法
3 检验内容
3.1考虑检验仪器的投入,检验项目采用自检和委托检验相结合的方法。

3.2漆膜附着力测定
3.2.1本试验可在涂有罩面漆的物体上或在厚度0.2-0.3mm 面积100×50的马口铁上,用作一种六级分级试验,当用于多层涂层体系时,可用来评定该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每道其他涂层脱离的抗性;
3.2.2刀具推荐单刃刀片或裁纸刀,为保证间隙均匀,采用三角板作为导向装置。

3.2.3透明的压敏胶粘带符合《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检验》规定的胶带宽25mm 粘着力(10±1)N/mm。

3.2.4目视放大镜,手持式放大倍数2倍或3倍。

3.2.5操作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位置的试验,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单位级别,在三个以上位置重复进行试验,切割图形的切割数应为6,切割间距2mm,使刀垂直于样板表面,均匀用力两方向成90度划格,按均匀速度拉出一段胶粘带,然后用手指把胶粘带在网格上方压平,胶粘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在贴上胶粘带5分钟内,拿住悬空的一端,并尽可能接近60度的角度,在0.5-1秒内平稳地撕离,用放大镜检验涂层切割区。

3.2.6试验结果与分级
3.3漆膜耐汽油性测定
在容器中加入120溶剂油,温度保持23±2℃,将三块样板投入其中,每块至少2/3浸泡在液体中,在规定的浸泡时间(具体时间按附录A)结束时,将试板从槽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用目视检查样板,记录漆膜表面是否发生皱皮、起泡、剥落、变软、变色、失光等现象。

3.4漆膜耐水性
3.4.1浸泡程序
试验方法按《GB/T5209-1985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向槽中加入足够量的符合要求的去离子水,保持样板四分之三浸泡于水中,调节水温40±2℃,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

3.4.2检查
在规定试验周期结束时,将试板从槽中取出,用滤纸吸干水迹,既可检查其破坏现象。

如果检查漆膜受试后附着力降低、变脆、变色、失光、锈污等指标时,应将样板放置24小时后检查。

用脱漆剂脱出一条150×30mm漆膜,暴露出底材并检查金属腐蚀情况。

3.5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按《GB/T1735-1993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将三块样板置入调好规定温度的高温炉(箱)内,达到规定时间内将样件取出,冷却温度25±2℃后,检查其有无起层、皱皮、鼓泡、开裂、变色等。

3.6漆膜硬度测定法
供方提供的按《GB/T6739-1986 漆膜硬度测定法》的检验报告。

3.7漆膜耐老化测定
委托上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GB/T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辅助暴露》进行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

4 抽样
正常供货每年检验不少于一次,合格分供方评审时进行试验。

5 判定规则
第3章所列检查项目其中任一项不合格即判定不合格。

附录A
-016 (规范性附录)
油漆检验报告单油漆名称:
生产厂家:
附录A
-016 (规范性附录)
涂漆检验报告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