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词赋欣赏之谪九年赋【唐】刘禹锡篇
唐·刘禹锡《秋声赋》

唐·刘禹锡《秋声赋》唐·刘禹锡《秋声赋》相国中山公赋《秋声》,以属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绝,然皆得时行道之余兴,犹动光阴之叹,况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
百虫迎莫兮,万叶吟秋。
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
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
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韵,梧楸圣脱。
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
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
夜蛩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
远杵续兮何冷冷,虚窗静兮空切切。
如吟如啸,非竹非丝。
合自然之宫徵,动终岁之别离。
废井苔合,荒园露滋。
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
则有安石风流,巨源多可。
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
犹复感阴虫之鸣轩,叹凉叶之初堕。
异宋玉之悲伤,觉潘郎之么麽。
嗟乎!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韝而有情。
聆朔风而心动,盼天籁而神惊。
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
【翻译】蓝天有如清澈之水啊那样的遥远深幽,田野百虫迎来岁暮啊万叶也吟唱寒秋。
林中枯叶瑟瑟作响啊昆虫声凄凉悲忧,将归之人濒临江边啊望故乡登上高楼。
晚秋树林蝉鸣声声啊牵惹旅人之乡愁,黄昏蔓草寒蝉哀吟啊几多离愁上心头。
苍松翠竹风中摇曳啊梧桐楸树叶凋谢,晓风破窗阵阵凄寒啊月色清凉漫碧阶。
想念塞外征人艰辛啊独守空闺谁慰藉?蟋蟀鸣叫机杼声声啊长空雁叫书信绝。
河水清清捣衣声声啊虚窗寂静空切切,如吟如啸非竹非丝啊触动别离的情结。
废井边青苔已布满荒园中到处是露滴,凉叶在初秋时凋落秋虫在寒夜里咿咿。
纵有谢安潇洒风度啊山涛之平和才气,只不过是小小秋虫啊在窗前鸣叫唧唧。
纵有辅佐君王良策啊九派之学说造诣,只不过是片片树叶啊在深秋凋落成泥。
千里马虽雄心不已啊却已经老态龙钟,小苍鹰虽未及腾空啊却充满搏击之情。
听到秋风呼啸山野啊我便会怦然心动,看到秋色苍茫浩荡啊我便会精神振奋。
我的力气将用尽了啊脚上还绑着丝绳,而我还在奋力向前啊只因这凛冽秋声!【注释】[1] 中山公:即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唐宪宗元和时宰相李吉甫之子,中山是李德裕的封邑。
伤往赋第九段赏析【唐代】刘禹锡骈体文

作品赏析
• 古代文人常常感叹“诗谶”的存在,即某某诗句无意间吟咏出了诗主未来悲惨的命运。由此种说法往刘禹锡身上推定,再反观其一生的经历,可以得知他本 人占有“名谶”的可能也极大。刘禹锡,字“梦得”,其一生大落三次,贬谪西南时间多达二十三年,在诗人七十年的生命当中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光, 从年少轻狂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被冠以“八司马”的雅号,就此荒废十年,在朗州只能以替巫祝做歌,吟咏聊以自慰,这种寂寞是可想而知的。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 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 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 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 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 《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 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THANK YOU!
• 贬谪所带来的身体束缚和未开化之地导致的心灵空虚在《伤往赋》中几乎凝聚为实质,因发妻离世所带来的悲哀和着往事的艰辛一股脑的喷涌,“还抱影以 独出,纷百哀而攻中”、“悲之来分惯予心,汹如行波游浸淫”,这种举目无亲的感觉所带来的怅然直抒与刘禹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形象是由较大差异的, 其为人刚毅,诗风豪气十足,且乐观无比,如写于播州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刘禹锡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__,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刘禹锡诗词集10篇

刘禹锡诗词集10篇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
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诗词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阮巷久芜沉,四弦有遗音。
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
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
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
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三阁辞四首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
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
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
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再赠乐天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一政政官轧轧,一年年老駸駸。
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华山歌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祖帐临伊水,前旌指渭河。
风烟里数少,云雨别情多。
重叠受恩久,邅回如命何。
东山与东阁,终异再经过。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伤秦姝行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
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
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
此时意重千金轻,鸟传消息绀轮迎。
芳筵银烛一相见,浅笑低鬟初目成。
蜀弦铮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韦家曲。
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
敛蛾收袂凝清光,抽弦缓调怨且长。
八鸾锵锵渡银汉,九雏威凤鸣朝阳。
曲终韵尽意不足,馀思悄绝愁空堂。
从郎镇南别城阙,楼船理曲潇湘月。
冯夷蹁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唐诗鉴赏之刘禹锡

刘禹锡诗鉴赏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他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后又中博学宏词科。
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王叔文革新集团,在藩镇、宦官等势力的反扑下失败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十年后被召回,因为玄都观的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再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以后又先后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直到五十六岁,才调回长安,任主客郎中等闲散职务。
后来又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晚年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终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
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他的好友柳宗元、白居易对他的诗歌成就极为称赞,并常与之酬答和唱。
著有《刘宾客集》。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诗鉴赏这首《西塞山怀古》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
西晋咸宁五年(279),司马炎为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
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浚,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浚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
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浚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诗人把这场历时五个多月纷纭复杂的历史过程全部删去,只截取了王浚发兵和吴国灭亡这两个开始与结束的场面,便集中概括了历史的全部过程。
“下”与“收”二字,连贯而成,相互呼应。
前者表明王浚兵来之迅猛;后者写出东吴政权覆灭之命运,冠以“黯然”,更见惨凄。
刘禹锡洛阳诗词

刘禹锡洛阳诗词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有“富阳公”、“刘富阳”等称号。
他的诗歌以婉约细腻、含蓄深远而著名,其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等。
而今我们就来读一读他的《洛阳诗》。
《洛阳诗》共十首,可谓依次叙述了刘禹锡对洛阳这座城市的感受和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欣赏并解读这十首诗。
1.飞觞赋洛阳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本诗是刘禹锡东游洛阳时所作,其题材是留别诗。
刘禹锡在洛阳旅游期间领略到了这座城市的风景和沉甸甸的历史底蕴,加之与洛阳爱才之士的抚慰,让他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慨和不舍。
2.少陵春气浓少陵春酒浓,垂老春衣薄。
春日宴,绿酒空堂对芳草。
千门万户将烟景,深巷长亭送燕飞。
故人回首洛阳道,荷花淀外通汴津。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将目光投向少陵,把少陵春的景色写得十分细腻和浓郁。
整首诗从思想到语言都展现出了追寻岁月峥嵘和珍藏爱情佳话的深情和怀恋。
3.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好十三,眉未愁。
无论嫁得金龟婿,美豔如花都比不上。
出嫁东邻富山妇,一年回嫁住草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道尽相思苦。
出门俱是看花人,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首《洛阳女儿行》中,刘禹锡以对面邻居的洛阳女子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独特人生经历,抒发了对生命故事的深刻感悟。
4.太原道中黄叶落,长安古道马蹄徐,幽州夜深看草青。
路人借问江南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诗写的是刘禹锡自太原南下时,人们向他询问江南道路的场景。
作者用心地描绘了当时的路况和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自身身份和地方之间联系的情感。
5.太原妇女舞罢长安酒半醒,娘子争来舞短緪。
自醉东风吹衫带,狂歌西去浪花深。
郑家寒食远游子,香车带雨胡卢枕。
满城春色宫墙柳,翠凤归时遥断肠。
这首诗写的是太原的舞妇,这些妇女不仅妩媚动人,还有一颗独立高傲的心。
她们在自己舞场所拥有的权利中表现出色,并最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鉴赏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鉴赏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3] 。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诗人刘禹锡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缺题》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汉寿城春望》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伤桃源薛道士》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视刀环歌》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的诗句1.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2.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刘禹锡《聚蚊谣》3.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4.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刘禹锡《杨枝词二首》5.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刘禹锡《寄赠小樊》6.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
——刘禹锡《曲江春望》7.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刘禹锡《曲江春望》8.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刘禹锡《重至衡阳伤柳仪曹》9.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刘禹锡10.帘前疑小雪,墙外丽行尘。
刘禹锡诗歌鉴赏

刘禹锡诗歌鉴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刘禹锡诗歌鉴赏刘禹锡年表: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着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改革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八司马事件”。
行至江陵,再贬连州刺史。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元和九年十二月(814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等帮助,改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年三月(815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刘禹锡《谪九年赋》
• 古称思妇,已历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莫高者天, 莫浚者泉。推以极数,无逾九年。伊我之谪,至于数极。 长沙之悲,三倍其时。廷尉不调,行当跂而。天有寒暑, 闰余三变。朝有考绩,明幽三见。顾尧之民兮,亦昏垫而 有叹。叹息兮倘佯,登高高兮望苍苍。突弁之夫,我来始 黄。合抱之木,我来犹芒。山增昔容,水改故坊。童者郁 郁兮而涸者洋洋。天覆地生,蓊兮无伤。彼族而居,向之 投荒。彼轩而游,昨日桁杨。信及泽濡,俄然复常。稽天 道与人纪,咸一偾而一起。去无久而不还,棼无久而不理。 何吾道之一穷兮,贯九年而犹尔。噫!不可得而知,庸讵 得而悲?苟变化之莫及兮,又安用夫肖天地之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