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九)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

其五
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其六
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其七
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其三
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其四
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其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其九
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译文: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其四赏析《竹枝词九首》(并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诗名《竹枝词九首》(并序),我们先从序开始解读起:“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
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字词典故“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赏析刘禹锡说,四方的歌曲,不同的口音而相同的音乐。
这一年正月(据说是822年,即唐穆宗长庆二年),我来到夔州这个地方,这里的儿郎一起唱着《竹枝》歌,吹着短笛,击打着鼓去赶赴节日。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
”字词典故“睢huī”:仰视的样子。
“聆”:听。
“中黄钟之羽“:以黄钟调为基音,当中的羽调(宫商角徵羽)。
“卒章”:结尾的段落。
“激ji1讦jie2”:激烈昂扬。
“伧chen儜ning2”:杂乱粗劣。
“含思”:含情,含意。
“淇、濮”:【太行东侧,有淇水,也有濮水,二水为文化之河,常见于《诗经》、《左传》等早期作品之中。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赏析刘禹锡说,唱歌的人都扬起衣袖,仰视跳舞,使用的乐曲多是先贤写的。
我聆听其中的音乐,主要是以黄钟为基音的羽调。
它们的结尾部分激扬像吴地的声调。
这样的词曲虽然听起来有些杂乱粗劣,而有些分辨不清,不过感觉还是很含情婉转的,大有类似于古代淇,濮地区的艳情。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一、《竹枝词》。
竹枝清,竹枝清,鸦声碎,霜满天。
夜久依稀梦里魂,故乡何处是家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不堪回首千行泪,恨别鸿雁过南浦。
二、《竹枝词》。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人自惊。
山色有无夜来雨,树阴浓淡夕阳明。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没了几回醒。
三、《竹枝词》。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没了几回醒。
四、《竹枝词》。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扬州甲子梦魂中,江海春归越天空。
不堪回首千行泪,恨别鸿雁过南浦。
五、《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六、《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七、《竹枝词》。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
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发谁家翁媪。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八、《竹枝词》。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九、《竹枝词》。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以上就是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每一首词都充满了离愁别绪,展现了刘禹锡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愿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词句,感受到刘禹锡的豪放清新之美,感受到他对人生、对家园的热爱与思考。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大全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号稽山。
唐代文学家,与白居易、元稹、韩愈并称唐代四大文学家。
他的诗文以豪放、率真见长,尤以词作著称。
其中,《竹枝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婉转、清新、含蓄的风格,深受后人喜爱。
第一首《秋风词》描绘了秋风凄凉的景象,通过对秋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词中“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一句,表现了秋风凄凉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孤寂的气息。
第二首《浪淘沙》以浪淘沙比喻人生的沧桑变化,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词中“浪淘沙作金波,此事古难全”一句,表现了人生沧桑变化的无常,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第三首《钗头凤》以钗头凤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钗头凤斜卧,云鬓半偏新”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四首《临江仙》以临江仙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临江仙,犹恋春风,问花飞到何方”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之情。
第五首《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表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第六首《西江月》以西江月比喻美丽的女子,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
词中“西江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第七首《清平乐》以清平乐比喻安宁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楼高不见章台路,河清沙白鸟飞回”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八首《忆江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词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怀念和眷恋,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其九》原文译文及赏析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是出自刘禹锡的佳作《竹枝词九首》。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竹枝词九首(其九)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译文山顶上,开满了红的桃花白的.李花,如火如霞;白云朵朵,缕缕炊烟,那是山顶人家。
山村妇女们就像在云里走,花中行;来来往往担水忙;银钏金钗,丁冬作响。
农夫们正在田间烧荒肥田,长的刀,短的笠,好一幅田家农忙图!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赏析如果说起句,还仅仅是点明了地点,表明了节令,渲染出了绚烂气氛的话,那么本诗的第二句则不可轻读。
读着它,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来。
“云间”——那是仙境,“烟火”——回到人间;诗人就是这样似乎在不经意间把读者带到了一种亦仙亦俗、亦幻亦真的妙境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上,诗人又借用借代的手法,将恍若“桃源”中人担水烧荒肥田的繁忙而快乐的田园生活写得如闻起声——环佩丁冬作响,如见其人——阡陌之上往来于桃红李白的花间。
好一幅令人醉、让人恋、惹人神往的田园风情画!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

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竹枝词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竹枝词原是古代四川东部人口头传唱的一种民歌。
这组民歌体诗在形式上都是七绝,可以看成是一组诗,但在写法上与诗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这是早期的词。
下面是关于竹枝词九首原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其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其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其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其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其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其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译文:其一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其二鲜红的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其三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其四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其五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其六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其七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标签生活、民歌、爱情、组诗、景物、山川、风土、人情译文注释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
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
”縠文:水波纹。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兰桡:兰木桨。
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
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
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
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
嘈嘈:水的急流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译文及赏析竹枝词九首作者:刘禹锡(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二)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三)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五)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七)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译文(一)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二)鲜红的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三)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四)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五)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昭君坊中有很多的妇女相伴,她们是从永安宫外踏青回来。
(六)城西门前大江中的滟滪堆,年年被波浪冲击也不能摧毁。
懊恼的是人心比不上这石头,一会儿往东去,一会儿又朝西来。
(七)瞿塘峡水刷刷流过十二滩,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很艰难。
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八)巫峡苍苍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凄清的猿啼从最高的树枝上传来。
这里愁苦的旅人自然断肠,但从来不是由于那猿啼声音悲哀。
(九)山上层层开满桃花李花,白云里升起烟火是山上人家。
戴银钏金钗的妇女下山来背水,持长刀披短笠的男子前去烧荒种庄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首诗是一幅巴东山区人民生活的风俗画。
它不是一般的模山范水,不是着力于表现山水的容态精神,而是从中发掘出一种比自然美更为可贵的劳动的美,创造力的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开头用一个“山”字领起,一下子把诗人面对春山、观赏山景的形象勾画出来了。
俗谚说:“桃花开,李花败。
”一般是李花先开,桃花后开。
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这是山地气候不齐所特有的景象。
“层层”状桃李花的繁茂与普遍。
此山彼山,触处皆是。
那种色彩绚烂、满山飘香的景象可以想见。
次句由景及人。
“云间”形容山顶之高。
诗人遥望山顶,在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推断,这一定是村民聚居之处。
“是人家”三字是诗人注意力的归着点。
“是”字下得醒豁,表明诗人探寻的目光越过满山的桃李,透过山顶的云雾,终于找到了绣出这满山春色的主人的所在,美是由人创造的。
山美、花木美,都来自山村居民的劳动之美。
以下即转为富有地方色彩的山村居民的劳动场景的描画。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两句写山村居民热气腾腾的劳动生活。
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根据传统的办法前去放火烧荒,准备播种;戴着饰物的青年妇女们下山担水,准备做饭。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一、借代。
用“银钏金钗”借代青年妇女,用“长刀短笠”借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形象的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对仗。
不仅上下两句相对,而且还采用了句中自为对(即当句对)的办法,把语言锤打得十分凝炼。
全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图,孤立起来看,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合起来看,恰好构成一个完满的艺术整体。
由满山的桃李花引出山村人家,又由山村人家引出劳动男女戮力春耕的情景,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而把妇女们负水对歌、烧畲时火光烛天以及秋后满山金黄等情景统统留给读者去想象,画面的转接与安排极有理致。
诗中没有直接发出赞美,但那种与劳动生活的旋律十分合拍的轻快的节奏,那种着力描绘创造力之美的艺术构思,都隐隐透露出诗人欣喜愉快的心情和对劳动生活的赞叹。
刘禹锡贬谪巴山楚水之时,接近了人民,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他的诗情,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情趣,使他在美的探索中扩大了视野,在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