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赏析竹枝词刘禹锡赏析导语:《竹枝词》是众所周知的文学家刘禹锡的杰作,在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竹枝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

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

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 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其一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作品赏析《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

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

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

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

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

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

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关于重庆城诗句(赞美重庆诗句有哪些)

关于重庆城诗句(赞美重庆诗句有哪些)

关于重庆城诗句(赞美重庆诗句有哪些)1.赞美重庆的诗句有哪些1、《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释义: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

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距重庆奉节县城东 8 公里。

2、《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释义: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4、《竹枝词·其一》唐代: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释义: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5、《竹枝词·其三》唐代:白居易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释义:坐着小船,从巴东到巴西去。

一路上,江风吹动波浪,大雨下个不停。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6、《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原文及赏析

竹枝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

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
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

“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

“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

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

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

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组诗当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

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当地流行着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

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

原文: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翻译: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春天里白帝城头长满青草,白盐山下蜀江水清见底。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当地人来来往往唱着当地民歌,北方人看着此情景切不要动了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鲜红的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桃花红颜容易凋谢就像郎君心意,春水长流不尽恰似我的忧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雨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江上的红楼,瀼西的春江水泛着粼粼微波。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桥东桥西长着美好的杨柳,树下人来人往唱着民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日出三竿高,春雾已消散,江边停泊着蜀客的船帆。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托他给我那个冤家捎一封信,冤家就住在成都的万里桥畔。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江两岸,山花怒放洁白如雪,村落里,家家户户春酒满杯。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竹枝词》全诗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译文: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赏析:《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竹枝词》全诗及赏析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竹枝词九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九首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⑴岁正月: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正月。

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大约到任时已是次年正月。

⑵建平:郡名,三国吴置,隋改为巫山县(参见《隋书·地理志》上巴东郡),今属重庆市。

此当指夔州。

⑶睢:仰视。

⑷激讦:激越清脆。

吴声:吴地的乐歌。

⑸伧儜不可分:听不太懂。

⑹淇、濮:周代卫国(今河南省内)的两条水名。

《诗经》多处咏及。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此以淇濮之艳代指情歌,意谓巴渝民歌亦多涉男女爱情。

⑺俾:使。

巴歈:巴即巴郡,约当现在重庆一带。

歈即民歌。

变风:《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后人对变风变雅的解说很多,大意是说太平盛世产生的风、雅之诗是正风正雅;而乱世产生的`诗歌则失去了雅正平和之气,故称变风、变雅。

刘禹锡此处使用变风一词,似乎并非强调世事之治乱,而是侧重于体察民俗风情之意。

⑻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翻译赏析
《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前言】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

【注释】
⑴竹枝词: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
人成绩比较显著。

⑵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

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

水烟:水上的烟霭。

⑶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⑷闇鸟:指归宿之鸟。

【翻译】
瞿塘峡口,水雾蒙蒙,像轻烟一样低低地笼罩着江水。

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经向西
偏斜。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
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鉴赏】
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

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
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

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
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

“水烟低”描写
江面上烟雾迷漫,营造一种压抑的气氛;“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

在这烟波江上,深
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
为歌,声调凄惨。

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

《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
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

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