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文基础小题强化练_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__________________),他与孟浩然合称(______)。
2.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练习。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
(提示:《春》文中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
[2]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
这首诗歌由鸟儿的巢联想到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心中的风雨来了”时向亲人倾诉,寻求慰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也有过,请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古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
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诗歌(节选),完成练习。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1]诗句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人来写,还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五彩的智慧书页”,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1. 课外阅读。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2.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多选)(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5)本诗的线索是,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3. 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然后填一填。
去买肉扫房子磨豆腐把面发糖瓜粘蒸馒头宰公鸡二十三______ 二十四______ 二十五______ 二十六______二十七______二十八______二十九______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
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茉莉花如雪,八月桂花满枝香。
九月菊花姿百态,十月芙蓉正上妆。
冬月水仙案头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1)连一连。
三月______ 菊花六月______ 桂花八月______ 荷花四月______ 牡丹九月______ 桃花(2)“石榴红似火”是说石榴花像______一样红。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词阅读。
春日田园杂兴范成大土膏欲动①雨频②催,万草千花一晌③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④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欲动:土地解冻的意思。
土膏,形容泥土滋润肥沃。
②频:频繁。
③一响:片刻,一会儿。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
④鞭笋:竹根上生出的新笋。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本诗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诗中的“__________”词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本诗的共同特点是(______)A.描写了乡村生活的所见所感。
B.描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象。
C.描写的对象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3]根据语境写诗句。
我家后院本来是荒地一片,如今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邻家的竹笋,透过土墙,冒出地面,刺向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成长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地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也当做自己的玩具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才懂得感恩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辛勤——(______)尊重——(______)赞颂——(______)[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初中古诗词常考知识练习(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常考知识练习(含答案)
一、九年级课本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请根据语境,将以下缺漏的古诗文补充出来。
自强不息,是李白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顿仍能高歌“(1)_______(2)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是韩愈面对“西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能发出“(3)_______,(4)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报国之志;是苏轼面对政治失意、兄弟别离的现实仍能给出“(5)_____,(6)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福;是范仲淹面对革新失败、贬谪他乡的境遇仍能表达“(7)_____,(8)_____”(《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二、《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用寥寥数笔十余字描绘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的句子是(9)_____,(10)______。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欲为圣明除弊事(4)肯将衰朽惜残年
(4)但愿人长久(6)千里共婵娟
(7)先天下之忧而忧(8)后天下之忧而忧
(9)天与云与山与水(10)上下一白。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西师大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

西师大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_____晚来急,野渡无人________________。
[1]背背,填写。
[2]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怜:____________深:____________[3]诗的第一句写幽草是________景,第二句是________景。
(选择“动”或“静”填空)[4]这首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感情的是哪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后两句历来常被作为画题,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阅读。
绝句(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①白 , 山青花欲燃②。
今春看又过③, 何日是归年?(注释)①逾:越发,更加。
②燃:燃烧。
③过:过去[1]联系诗句,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欲:________ 何日:________[2]朗读这首诗,并在诗中用“/”划分后两句的朗读节奏。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描绘出暮春时节_____________的江山美景图。
[4]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B.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3.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日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旧符”指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的前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强化训练1. 阅读《望天门山》写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第一句中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 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 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写出下面古诗中作者直接抒发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的坚定志向的诗句。
《竹石》:______,______。
《石灰吟》:______,______。
3. 语言积累与运用。
(1)【以诗言志】古人常以诗言志,于谦借石灰言志:“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借竹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大声高呼“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也曾借落花言志:“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2)【智者之声】古人告诫我们,少年是做学问最好的时光,切勿荒废:“少壮不努力,______。
”做学问不懂就要多问,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学本领要多实践,不要空谈,正如《文心雕龙》中说的“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他说:“守信是一项财宝,______。
”(3)【阅读感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应对,请从下面名著中任选一本,举例说说其中的某个人物是怎么应对困难的。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B.《鲁滨逊漂流记》C.《汤姆索亚历险记》D.《童年》4. 课外阅读江上渔人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往来:______ 但:______ 美:______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舟:______ 出没:______5. 填空。
(1)“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这句话包含了观点和具体例子,观点是“______”,具体例子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文基础小题强化练
(选择题每题3分,简答题每题6分,默写题每空1分,共6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
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
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
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
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
已,巡视厂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符节,多是帝国权力的象征,如特指朝廷任命的外交官、或是军官,用以调兵遣将,或是官吏以之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诏敕。
B.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C.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
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
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转护乌桓校尉。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
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译文:鲜卑多次侵犯边界,李膺常常冒着飞剑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古风五十九首(其四十七)
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注】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注】讵知:岂知。
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第一句是叙述,写桃花在东园开放,“东园”化用阮籍诗句“东园桃与李”。
B.第二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桃花盛放的景象,“笑”与“夸”生动传神。
C.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揭示桃花开出美丽花朵的原因,“偶”字令人深思。
D.“零落早相失”是说随着时光流逝,桃花容颜衰败,暗寓诗人自伤身世之感。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李白《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
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