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分析

合集下载

沉降变形观测检查问题整改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检查问题整改要求

沉降观测检查问题整改要求2011年1月16日大西公司工程部组织两家测量咨询单位、各监理单位测量专业人员组建测量专项检查组,对我标段进行了沉降观测工作第三次专项检查。

检查通报:大西公司工程部《关于大西高铁第三次沉降观测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大西铁工管函〔2011〕65号;第三次沉降观测检查处罚表,对各项目部均进行了处罚。

综合各项目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要求。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要求:1: 测量规范和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不齐全.沉降观测工作离不开各种测量规范和公司下发的各类文件.也是沉降观测的依据。

各项目部、梁场应存放和学习的有效文件: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4)《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大西客专建设期间施工测量指导大纲的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67号);7)《关于对路基沉降观测的补充规定》(大西铁工管通〔2010〕68号);8)《关于下发〈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评估软件招标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93号);9)《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大西铁工管通〔2010〕97号);10)《关于公布大西客专施工测量专项检查工作情况及整改要求的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113号);11)《关于进行深埋水准点复测的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128号);12)《关于开展大西客专沉降观测专项检查的工作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142号);13)《关于印发〈大西客专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大西铁工管通〔2010〕163号);14)《大西客专1~9标沉降观测专项检查通报》(大西铁工管通〔2010〕187号);15)《大西客专10-15标沉降观测专项检查通报》(大西铁工管通〔2010〕189号);16)《关于加强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现场管理的通知》(大西铁工管函〔2010〕717号);17)《关于沉降观测复查情况的通报》(大西铁工管函〔2010〕735号);18)2010年12月22日大西铁路客专公司副总经理范振平在沉降观测推进会上的讲话。

(整理)大西10标客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9-22修改)

(整理)大西10标客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9-22修改)

大西客专10标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 (2)一、项目部工作职责 (2)二、组织机构 (2)三、工作程序 (2)四、沉降变形观测仪器与人员的配备与管理 (3)五、各级沉降观测负责人职责 (3)第三章通用要求 (4)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4)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6)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7)第四章专业要求 (9)一、路基工程 (9)(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二)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20)二、桥涵工程 (20)(一)一般规定 (20)(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21)(三)变形观测方案 (21)(四)观测资料要求 (34)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6)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39)附表1 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40)附表2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42)附表3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44)附表5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45)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6)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49)附表10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50)附表11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1)附表12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52)附表13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53)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4)附表15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55)附表16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6)附表17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57).................第一章总则一、工程概况本标段线路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和永济县境内,线路东起运城北出站端(DK653+500),向西跨越河津至运城公路(规划),在永济市北设永济北站后至标段终点(DK701+924.11)。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课题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课题
京津地区的地质为松软土,此类地质对路基沉降控制的危害较大,本段位于既有京山铁路左侧,线路以填方通过平坦耕地和坑塘,DK83+020~+225和DK83+710~981段线路通过水塘,塘深2-3m,淤泥厚0.5~1.0m。路堤边坡最大填高7.6m。地层: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软塑~硬塑,厚0~5.1m;黏土,软塑,褐黄色,厚0~3.8m;粉土,密实,褐黄色,厚1.0~2.3m;淤泥质粉质黏土,褐黄色~深灰色,流塑,厚0~6.1m;粉质黏土,软塑~硬塑,褐灰色,局部夹砂层、粉土、黏土透镜体。地表水主要为沟渠水和线路左侧的坑塘水,大部分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弱侵蚀性;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埋深0.6~2.5m,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弱~中等侵蚀性,表层(Q4)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环境作用等级DK83+000~+300、DK83+800~DK84+000段为H2,DK83+300~DK83+800段为H1;下层(Q3)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环境作用等级均为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7m。路基基础处理采用桩板结构(CFG桩和PHC打入管桩+钢筋混凝土筏板)。部分段落设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基床表层以下路基采用A、B组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下图为本段路基平面图
目的:高速铁路尤其采用无碴轨道技术的客运专线,其轨道施工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沉降控制达不到设计要求,会造成轨道板大部分甚至全面返工、列车停运的严重后果。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全线采用博格板式无碴轨道技术。在路基上工后沉降不容许超过15mm,当超标后,扣件等系统的总调节量将不能补偿总的沉降量,也就是说将不能进行无碴轨道的铺设,工后沉降量是控制无碴轨道施工的重要控制条件。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施。


底 板 、 属 测 杆 (  ̄0 金  ̄4 mm 厚 壁 镀 锌 铁 管 )及 保 护 套
图 1观 测 桩 及 埋 没 人 样 图

量 Q Q
1 变 形 观 测 的 内容 和 观 测 点 布 置 根据 不同的路基 高度及 不同的地基 条件 , 主要内容有 : 路基面 ① 的沉降变形观 测 ; ②路基基底沉降变形观测 : ③路堤 本体 的沉 降变形
状, 高出埋设表面 5 mm, 表面做好 防锈 工作。一般路基填筑 至基床 后压密沉降。路基面弹性变形 ,是在列 车动荷 载作 用下可恢 复的变 表层顶面 , 载预压路堤填筑 到基床顶面 后 , 坑 埋置于设计位 置 , 加 挖 形, 与基床表面 支承刚度 密切 相关 , 采用 强化基床 , 一般 在 1 mm 左 坑 深 3 c , 长 1 c , 砂 浆 浇 注 固定 , 下 图 1示 。 0m 边 5m 用 见 右。 路基基床累计变形 , 是基床岩土在列 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的不 ② 沉降板 : ( 20 m Y: 一 # m ( 侧t 躺 可 恢 复 的 塑 性 变 形 , 基 床 岩 土 材 料 、 强 度 、 模 量 密 切 相 关 。 用 与 动 动 采 沉 降 板 的 组 成 :由 钢 1) I { Oln ( I l \
… … … ,
强 化 基 床 , 床 累计 变 形 很 小 , 累 计 变 形 值 约 在 1~2 m 以 内 , 基 其 c 累
计 变 形 率 在 1~2 mm/ 。地 基 及 路 堤 工 后 压 密 沉 降 , 地 基 岩 土 性 年 受
质 及相 应 地 基 处理 措 施 、 料 性 质 及 压 实 标 准 影 响 较 大 , 填 不确 定 因 素 管 ( 径 不 小 于 中7 m m、 直 5 多 , 工程建设管理控制的重点。 是 壁 厚 不 小 于 4mm 的 硬 复 杂和 多样 的环 境 , 样 复 杂 和 多 样 的 岩 土 , 同 以及 岩 土 材 料 本 身 P C 管 ) 成 , 底 板 尺 寸 V 组 钢 固 有 的 不确 定 性 和 变 异性 , 路 基 工 程 十 分 复 杂 , 基 工 程 的沉 降 变 使 路 为 5c 0 m 5 c , 1 m , 0m 厚 c 形 迄今 为 止 尚 无准 确 的计 算 方法 计 算 。 因此 , 有效 控 制客 运 专 线 路 为 见 下 图 2示 。 基 工 程 的 变 形 , 须 采 取 措 施 : 立 线 下 构筑 物 沉 降 变 形 观 测 网 , 必 建 采 取 高精 度 测量 仪器 对线 下构 筑 物 变形 进 行 观 测 ;采 取 科 学 有 效 的 方 法 对 线 下 构筑 物工 后 沉 降 变 形进 行 预 测和 评 估 ;采 取 信 息化 施工 方 法 , 后 沉 降 不 能 满 足 设 计 要 求 时 , 采 取 必要 的加 速 或控 制 沉 降措 工 应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客运专线成为现代都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确保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对其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以保障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合适的观测仪器和方法,对客运专线进行沉降变形的监测和观测。

通过及时发现和分析沉降变形的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客运专线的运行安全和舒适性。

三、观测仪器选择1.自动沉降仪自动沉降仪可以实时监测地面的沉降状态并记录下来,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可根据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数量的自动沉降仪,安装在固定点上。

2.高精度水准仪高精度水准仪可以测量地面的高程变化,对沉降变形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定期观测,可以了解土地沉降情况。

3.GNSS测量仪GNSS测量仪可以利用卫星信号进行高精度的坐标测量,精度高且测量速度快。

通过安装在固定点上进行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表的水平变形数据。

四、观测方案设计1.观测点布设根据客运专线的长度和地形条件,在客运专线上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之间应保持相对平行的关系,以便进行沉降变形的对比观测。

2.观测频率根据客运专线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月度观测或季度观测,以及重大事件或施工活动前后的特别观测。

3.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情况。

根据沉降变形的趋势和变化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五、质量控制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1.观测仪器的校准在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2.观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观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观测,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稳定性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校正。

3.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质量控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筛选和校核,确保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西客专原平至运城段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精)

大西客专原平至运城段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精)

大西客专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材料一、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4、《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5、《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9、《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6号)11、大西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12、铁道部和大西客运专线公司的其他相关规定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最新大西10标客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9-22修改)

最新大西10标客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9-22修改)

大西10标客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2010-9-22修改)大西客专10标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大西铁路客运专线指挥部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组织管理 (1)一、项目部工作职责 (1)二、组织机构 (2)三、工作程序 (2)四、沉降变形观测仪器与人员的配备与管理 (2)五、各级沉降观测负责人职责 (3)第三章通用要求 (3)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4)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5)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6)第四章专业要求 (7)一、路基工程 (7)(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7)(二)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16)二、桥涵工程 (17)(一)一般规定 (17)(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17)(三)变形观测方案 (18)(四)观测资料要求 (29)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1)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33)附表1 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34)附表2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36)附表3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37)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38)附表5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39)附表6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0)附表9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43)附表10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44)附表11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5)附表12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46)附表13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47)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8)附表15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49)附表16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50)附表17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51)第一章总则一、工程概况本标段线路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和永济县境内,线路东起运城北出站端(DK653+500),向西跨越河津至运城公路(规划),在永济市北设永济北站后至标段终点(DK701+924.11)。

97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97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大西客运专线公司二〇一〇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适用范围 (1)二、工作依据 (1)第二章组织管理 (3)一、职责分工 (3)(一)建设单位 (3)(二)施工单位 (3)(三)监理单位 (4)(四)设计单位 (5)(五)咨询单位 (6)(六)评估单位 (6)二、工作程序 (6)(一)施工单位 (6)(二)监理单位 (7)(三)设计单位 (8)(四)咨询单位 (8)(五)评估单位 (8)(六)建设单位 (9)第三章通用要求 (10)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0)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0)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3)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3)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14)六.沉降变形监测平行检测工作 (16)第四章专业要求 (18)一、路基工程 (18)(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18)(二)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29)(三)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32)(四)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34)二、桥涵工程 (34)(一)一般规定 (34)(二)桥涵变形控制标准 (35)(三)变形观测方案 (36)(四)观测资料要求 (48)(五)沉降评估 (48)(六)其他 (51)三、隧道工程 (52)(一)一般规定 (52)(二)沉降观测的内容 (52)(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52)(四)观测精度 (53)(五)沉降观测频度 (53)(六)沉降评估 (54)四、综合评估 (55)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56)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58)附件三:各单位责任人名单 (60)附件四:附表 (61)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61)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62)附表3 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63)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67)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68)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69)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70)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71)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72)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73)附表11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4)附表12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75)附表13 过渡段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76)附表14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汇总表 (77)附表15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78)附表16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79)附表17 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80)附表18 涵洞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81)附表19 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82)附表20 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83)附表21 横剖面沉降测试记录表 (84)第一章总则为指导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工作,制定本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o io i g a d An l sso u g a e S tlm e ta d Deo m a i n i n t rn n ay i n S b r d ete n n f r to n
Da o g t n -Xia s e g r De i a e n ’ n Pa s n e - d c t d Li e
昌 誊 ! 兰要 兰 舍墨虽 墨甍善

逝 赔
基 于不 同数学模型预测的沉降变形趋 势
预测趋势与实际观测数据 比较接近 , 但三点法无法计 算 出相关系数 , 不满足《 大西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 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相关系数 ≥09 .2的要求 ; s k Aa a o 法在开始观测两个月内和沉降收敛阶段也能较好的拟 合 实测 数据 , 但是 中 间预 测 的结 果 与 实 际观 测存 在 一
3 8 .4
冯震 , 兆义 , 许 王连 俊 , 路基沉 降 的灰 色理论 预测 及其 应用 等. [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0 ( ) J. 2 44 0 刘宏 , 李攀峰 , 张倬元. 压缩蠕变 实验研究 高填方 体沉 降变形 用 [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 0 ( ) J. 2 4 6 0 陈善雄 , 王星运 , 许锡昌 , 铁路 客运专线路基 沉降预测 的新方 等. 法[ ] 岩土力学 , l ( ) J. 2 o 2 o
大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分析 : 徐

1 5
文 章编 号 :6 2— 4 9 2 1 )2—0 1 1 7 7 7 (0 2 0 0 5—0 2
大 西客 运 专 线 路 基 沉 降变 形 监 测 分 析
徐 杰
( 中铁第一 勘察 设计院集 团有限公司 , 陕西西安 7 04 ) 10 3
XU Je i


路 基 的 工后 沉 降控 制是 高速铁 路 建设 的 关键 问题 之 一 。在 深入 分析 大 西客运 专线路 基 某
断面大量实测数据 的基础上 , 利用不 同数学模型分别拟合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 曲线模型具有相 双 关系数高、 与实际观测数据吻合较好的特性, 是最适合本断面沉降趋势预测的方法。
2 基于不同数 学模型预 测的沉降结果
在路 基施 工填 筑完 成后 , 经过 3~ 6个 月恒 载或 预 压, 由实测 的沉降观测资料 , 通过拟合反演再预测路基 沉 降量与 时 间的关 系 。其 中曲线 回归法是 最成 熟 的方 法之 一 , 取 5种最 常用 的预测 模 型 。 选 以大 西客 运专 线 D 60 30断 面沉 降 板 观 测 数 K8 + 8 据为 例进 行分 析 , 断 面采 用 C G桩 进 行 地 基加 固 , 该 F 以满 足无 砟 轨 道 路 基 预测 工 后 沉 降 量 不 超 过 1 m 5m
泊松 曲线法 :
s = 一


1 3 3 8 2 e

一O 1 4 ・拍
() 4
[ ] 中华人 民共和国铁道部. B 16 1 2 0 高 速铁路工程测量 规 1 T 0 0 - 0 9
范 f ]北 京 : 国铁 道 出版社 ,09 s. 中 20
A ak 法 : so a
图 1 D 6 0 3 0断面沉降板填 土高度一 K8+8 时阊一 沉降
星野法 :
5 : . 8+— + .1 8
/ . 6 t一7 ) 3 1 , 1+0 0 7 (
() 3
降量的预测 , 可以系统评估线下工程工后沉降量 , 杜绝 因工后沉降过大对运营安全造成的危害 。 参 考 文 献
1 路 基 工 后 沉 降特 征
设 计 的工后 沉 降量 为 S . , 为路 基铺 轨 后 =S+ S s
运营 10年 发生 的沉 降, 用 曲线 回归方 法 获 得 , 0 采 s 为 无砟 轨道 结构 层 自重 发 生 的沉 降 , 根 据观 测 资 可
料 反算 获取 。 路 基 的工后沉 降 包括地 基 的沉 降和 路堤 的沉 降变 形, 两者 在外 载荷 的作 用下 随时 间发展 , 变形 规律 理 其 论 上 可 以通过 土体 固结 原理进 行 数值分 析 来估算 。 由
运 用 5种不 同 数学 模 型对 D 60 30断 面实 测 K8 + 8
的沉 降数据进行 拟合 , 拟合后 的各 预测模 型表 达式
如下。
于固结理论的假定条件和土体在施工过程 中产生扰动 和许多不确定 因素 的问题 , 使得利用路基沉降 的实测 数据进行 回归分析在某种 意义上较理论计算更 为重
定 差异 ; 泊松 曲线法 在 收敛 阶段 与双 曲线法 基本 一致 , 前期 拟合效 果较差 ; 星野 法预 测 曲线 与实 际 沉 降 数据
050505O5O5O5 : llll二 2 _ :加 如" 图 i 2 ll 如 :
Hale Waihona Puke 偏差较 大 。双 曲线 法在 本观测 断面预 测趋 势与 实测 数
据吻合度较高 , 且相关系数和工后沉降量均满足要求 。





川 } … } … 1 … 1 l
3 结论
以大西 客专 D 60 30路基 断面 为研 究对 象 , K 8+8 通
g 2

f 。。 \ 。 、 : —
( fS) - 曲线
的要求 。从 2 1 0 0年 l 2月 1日开始 填筑 , 2 1 到 00年 1 2月 1 2日填 土结 束 , 累计 填 土 高 度 405m, .8 观测 数
据截 至 2 1 0 1年 7月 1 4日累计 总沉 降 量 为 一 .7m 47 m,
共观测 25天。沉降观测数据 和填 土高度 一 降一 2 沉 时 间 ( t. 曲线 如表 1和 图 1 日一一 ) s 。
关键 词 路基 工后 沉 降 预 测 评估
中 图分类 号 :U 1 . 7; U 9 2 3 15 T 1 8
文献标 识 码 : A
在高 速铁 路线 下 工 程各 种 构 筑 物 中 , 基 是 承 受 路
要 。通过大量沉降观测资料 的积 累, 根据 已取得 的经 验模型进行预测 , 可以找 出路基沉 降过程 中具有实际
过实测数据及预测的后期 沉降量的结 果对 比可 以看 出, 不同方法推算的沉降量各有差异 , 双曲线模 型是最
适 合本 断面 的方法 。需 要 注 意 的是 , 于 不 同类 型 的 对 断面 , 要根 据观测 条件 、 需 岩土地 质特 性和结 构 变性规 律等 因素 , 取多种 方案进 行 预测对 比, 采 以确定 最合理 的预 测未来 沉降变 形趋 势 的数 学模 型 。通 过对 最终沉
21( 0 16)
辜清华. 预测路基沉降 的一种新模 型[ ] 石家庄铁 道学院学报 , J.
20 ( ) 06 2

双曲线法 三点法
星 野 法
担 丕
09 9 . 8 一
一 .4 02 7

0 7 .3 0 O .1
— .3 09
量鳖
55 .0 4 7 .8
() 2
S =6 7 52 —0 8 06 一- 。 .0 . 1 e。 “ ∞
1 6




21 02年第 2期
表 1 断 面 DK 8 + 8 6 0 3 0沉 降板 观 测 数 据
时间, d
( 截至 2 1 0 1年 7月 1 t 4E)
。 。2 寸 。
收稿 日期 :0 2— 2—0 21 0 6 第一作者 简介: 徐 杰 (9 4 ) 男 ,0 0年毕业 于 中国科 学 院测 地所 18 一 , 2 1 大地测量 与测量工程专业 , 助理工程师。
双 曲线 法 :
f 一1 7
s 一 ・8+ 丽 t 8
三点 法 :

() 1
应用 价值 的变 形趋 势 。
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 的基础 , 也是线路工程中最 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对控制铁路 工程质量 , 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至关重要。需 要对路基变形做系统的评估 , 以指导施工及确定无砟 轨道 施工 和铺 轨时 间 。
结 合大西客运 专线 D 60 30断 面大 量 的观测 数 K 8+ 8 据, 在对路基沉 降观 测 技术 进行 深 人研 究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不 同的数学 模 型经 回归 分析 , 理预 测 沉 降趋 势 , 合 为 后 期无砟轨 道铺 设条件评 估提供 了客观真实数据 基础 。
泊松法
0 00 .0
0 1 .8
4 9 .5
竺!
:! !!
二: 竺丝
!! :
由表 2、 2分析结果可知, 图 双曲线法 、 三点法的
21 () 016
根 据式 ( )一式 ( ) 可得 到不 同预 测模 型 的相关 1 5 ,
系数 、 工后沉降和最终沉 降量 , 见表 2 图 2为沉降拟 ,
合 曲线 。
表 2 不 同数学模型的沉降预测结果比较
李 树 伟。 速 铁路 沉 降 监测 方法 的 应 用讨 论 [ ] 铁道 勘 察 , 高 J.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 院. 铁建设 [0 6 18号 20 ]5
客运专线铁路无 砟
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 ]北京 : S. 中国铁道出版社 ,06 2 0
S =0 6 28+0 6 28 一86 . . 8 . 8 e—5 0— . 5
() 5
周行 权. 高速 铁路 高程控 制测量 复测数 据分 析 [ ] 铁 道勘 察 ,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