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原创)

合集下载

2024版贝尔面瘫

2024版贝尔面瘫

2024/1/29
19
05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改善
2024/1/29
20
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2024/1/29
面部肌肉锻炼
01
通过特定的面部肌肉锻炼,如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增强
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物理疗法
02
采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面部
肌肉紧张和疼痛。
针灸治疗
03
运用针灸方法刺激面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面神经功能
•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额纹消失、睑裂变宽、鼻 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即可做出 临床诊断。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 征阳性。
2024/1/29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引 起周围性面瘫的其他 疾病相鉴别
腮腺炎、肿瘤、下颌 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2024/1/29
1可能,患者应 定期随访,注意面部保暖和避免
过度疲劳以降低复发风险。
社交障碍
面瘫可能导致患者面部不对称, 影响社交活动,需关注患者心理
健康并提供必要支持。
预防措施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避 免面部长时间受冷风吹袭;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发病原因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部分患者无任何征兆,多数患者与面部受风寒有关。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 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 双侧者甚少。
2024/1/29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 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耳内疼痛。 • 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

得了面瘫莫惊慌,正确护理早康复

得了面瘫莫惊慌,正确护理早康复

得了面瘫莫惊慌,正确护理早康复面瘫的全称为面神经麻痹,这种疾病在发病时通常没有征兆,属于突发性疾病。

患病之后大多数患者会发现自己嘴角出现歪斜现象,面部肌肉不听使唤,某些严重患者甚至在生活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喝水会刷牙时会出现漏水情况。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面瘫症状不要惊慌失措,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在谨遵医嘱的同时配合自身护理,尽快让面部神经恢复正常状态。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自我护理工作,面瘫会在一定时间内康复,并不需要过多担心和紧张。

当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所忽视,很多人身体都呈现亚健康的情况,稍有不慎就容易因受一点风寒引起面瘫,导致左右面部出现不对称、嘴眼歪斜等现象。

面瘫虽不是多么严重的疾病,但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容貌上的损坏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降低会让患者感到惊慌失措。

但其实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自我护理,面瘫康复并不是一件难题。

一、什么是面瘫面瘫全称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指的是面部神经因各种外在条件导致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面部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在突发情况下产生的一种面部疾病,常见疾病类型为:特征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程度轻重损伤部位位于一侧大脑的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位于大脑脑干的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的周围神经恢复程度较快较慢常见病因脑卒中、脑部肿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二、面瘫的基本病因诱发面瘫的病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通过调查研究及数据统计发现面瘫患者中70%左右都由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致,其基本病因包括感染、卒中、炎症免疫、肿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外伤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寒冷,尤其是在冬季人们患面瘫的几率明显增高,在季节更替时也会有大量人群患上面瘫。

由此可见,气温越低患上面瘫的几率越高,因此在季节更替及寒冷冬天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寒冷而诱发面瘫,继而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2024年)面瘫病完整版

(2024年)面瘫病完整版
抗炎药物等。
物理治疗
如针灸、按摩等,可缓解面部肌 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如角膜溃疡 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024/3/26
27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工作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面瘫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 识。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
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House-Brackmann分级法
根据面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Ⅰ~Ⅵ级,级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Sunnybrook分级法
根据面部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
2024/3/26
11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年龄
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
2024/3/26
2024/3/26
25
预防措施建议和执行情况
眼部护理
定期清洗眼部,使用人工泪液保 持眼球湿润,佩戴眼罩避免异物
刺激。
2024/3/26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清洗口腔,使 用软毛牙刷和漱口水。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增强自信。
26
处理方法选择和效果评价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2024/3/26
28
PART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REPORTING
2024/3/26
29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面瘫病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面瘫研究报告

面瘫研究报告

面瘫研究报告
面瘫,又称为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导致面部肌肉无法正常运动的疾病。

面瘫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

中枢性面瘫主要是由于脑部损伤导致的面部神经运动障碍,而周围性面瘫则是由于面部神经本身受损所致。

面瘫的症状表现为面部肌肉无力、无法控制表情,面部皱纹消失,闭眼困难,口角歪斜等。

其严重程度可以从轻度的面部肌肉僵硬到完全无法控制面部肌肉运动。

面瘫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了解面瘫的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面瘫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面部神经受压、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遗传因素等。

面瘫的发病机制涉及到神经肌肉连接、神经传导等多个方面。

在面瘫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神经肌肉连接和神经传导来改善面瘫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面部肌肉锻炼、按摩和热敷等,可以帮助恢复面部肌肉运动功能。

对于严重的面瘫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修复受损的面部神经。

面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也同样重要。

在康复训练中,可以通过表情训练、语言训练和面部肌肉锻炼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运动功能。

总之,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麻痹疾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

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改善面瘫症状。

此外,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也是面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面瘫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

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面瘫是一种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不能皱额蹙眉等为主要表现的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多由面神经血管受压、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炎症等因素引起,好发于工作强度大者,可对患者颜面美观性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故需要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该疾病,西医临床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欠佳。

我国中医善于辩证施治,且治疗效果显著。

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面瘫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思路。

1.风寒袭络型风寒袭络型面瘫主要因经脉空虚、外邪乘虚而入面部经络,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营卫不和所致,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口眼喎斜、口角下垂、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耳后疼痛或流口水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浮紧,受风寒的影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咽痛、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小便短赤等症状,对该型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可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组方为:丝瓜络15g、防风15g、麻黄6g、附子(先煎)12g、细辛6g、酒当归20g、酒川芎18g、制全蝎(冲服) 9g,上药以清水600ml煎取300ml,二煎以清水300ml煎取200ml,两煎合剂500ml分三次饭后温服,一日一剂。

2.风热袭络型风热袭络型面瘫主要因经热邪侵淫、致使筋脉肌肉驰纵不收,病毒趁机侵袭而发病,除会引发患者出现上述相同主症外,还可引发患者出现外耳道疮疹、耳下红肿、耳鸣重听、耳部明显疼痛、发热、头痛、咽干口苦、尿黄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风散热、疏经通络,可取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组方为防风15g、荆芥15g、薄荷30g、黄芩15g、栀子12g、僵蚕12g、丝瓜络15g、全蝎(冲服) 6g、当归20g、川芎18g、甘草6g、白附子(先煎) 15g,上药以清水600ml煎取300ml,二煎以清水300ml煎取200ml, 两煎合剂500m1分三次温服,一日一剂。

面瘫中医辨证论治

面瘫中医辨证论治

面瘫中医辨证论治面瘫又名口僻,多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炎。

辨证论治:1. 风寒证症候:起病突然,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畏风恶寒,或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化痰通络。

方法:三百五虫汤:白芍20 白芷15 白附子6 僵蚕15 蝉蜕15 炒地龙15 全蝎10 蜈蚣2条(另包)防风10 川芎10 钩藤20 黄芪30 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日一剂,蜈蚣放瓦上溶焦,研为细末,分两次用药冲服。

方中选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以祛风散寒,疏风通络,活血和营,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取其性能走窜,搜风通络之功;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2. 风热证症候:起病骤然,口眼歪斜,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口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法:加味牵正散:全蝎7 白附子7 僵蚕7 蜈蚣2条地龙7 当归10 白芍10 川芎10 防风10 钩藤10 连翘15 板蓝根15 大青叶15方中选白附子辛温升散,曲风化痰通络,治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白僵蚕、地龙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蜈蚣、钩藤祛风通络,;当归、白芍、川芎、防风疏风通络,活血和营,取“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连翘、板蓝根、大青叶清热祛湿解毒,以上诸药相配,药为经走头面经络,直达病所,使邪去正复。

诊断依据: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变现为异常。

针刺治疗:取手足阳明经为主,足太阳经穴为辅,面瘫早期针数宜少、宜浅、宜精,后期诸穴位酌予斜刺或者透刺,初期宜补,后期宜泻,加用悬灸。

面瘫(原创)素材

面瘫(原创)素材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麻痹、面神经炎,是茎乳孔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 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疾病。
发病急速 多为单侧 青壮年多见 冬春或秋冬较多
病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 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点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 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 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 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 舌前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 唾液分泌障碍。
LOGO
面瘫
中风科-杨小珍

面瘫概述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瘫的定位定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指南
一、概述
定义: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出
现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中医又称为“口眼歪斜”、“口 僻”、“歪嘴风”、“吊线风”等。 西医相关病证: “面神经麻痹”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通常3 d 左右达到高峰。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 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 异常。 排除继发原因。
鉴别诊断
格林巴林综合征: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常伴双侧周围性面瘫及脑脊液蛋 白分离现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伴其他脑神经麻 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 单独发生。 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 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 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 0 ~60 mg/d, 连用5 d,之后于 5 d 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发病3 d 后使 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 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 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七个秘方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7首)19.1牵正四物合剂【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

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二石复正汤【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

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复正散【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后颅窝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多发硬化、 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 面神经麻痹,大多起病缓慢,有其他脑神 经受损或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莱姆病:伯氏螺旋体感染导致的面神经麻 痹,多经啤叮咬传播,伴慢性游走性红斑 或关节炎史。
辅助检查
头颅CT或MR 肌电图
治疗
药物治疗 眼部保护 外科手术减压 神经康复治疗
沿面神经 管下行
经茎乳 孔出颅
面瘫分类:
中枢性面瘫: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变在一 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脑干束,表现为病灶对 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 垂、而上部面肌不受累,常见脑血病。 周围性面瘫: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病变在面 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表现为同侧上、下 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 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或无力,鼓腮漏气、 不能吹口哨等。
LOGO
面瘫
中风科-杨小珍

面瘫概述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瘫的定位定性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指南
一、概述
定义:以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出
现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中医又称为“口眼歪斜”、“口 僻”、“歪嘴风”、“吊线风”等。 西医相关病证: “面神经麻痹”
药物治疗
3、神经营养剂: 临床上通常给予B 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 维生素B1 等。
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 者眼部的保护。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 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 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或感染的风 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建议 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 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是在睡眠中眼睑 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药物治疗
2、抗病毒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 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 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 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 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 ~0.4 g,每日 3 ~5 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 ~1.0, 每日2 ~3 次;疗程7 ~10 d。
二、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支配面部及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舌前2/3味觉 3、镫骨肌神经:支配听觉
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泪腺、唾液腺
面神经运动
共同进入 内耳孔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通常3 d 左右达到高峰。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 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 异常。 排除继发原因。
鉴别诊断
格林巴林综合征: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常伴双侧周围性面瘫及脑脊液蛋 白分离现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伴其他脑神经麻 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 单独发生。 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 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 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定性诊断
1.原发性:常见,占80%,如Bell麻痹,病 因可能与血管痉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 遗传因素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2.血管性:桥脑出血、梗死. 3.感染性:较常见,多因面神经或相邻部位 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面神经引起,如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带状疱 疹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麻痹、面神经炎,是茎乳孔 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 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疾病。
发病急速 多为单侧 青壮年多见 冬春或秋冬较多
病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 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点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 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 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 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 舌前2/3 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 唾液分泌障碍。
国外指南
2013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和美国耳 鼻喉 - 头颈外科学会(AAO-HNSF)指南: ANN建议:对新发贝尔麻痹患者给予口服激 素治疗尽可能面神经功能。除激素外,还 可加抗病毒治疗。 AAO-HNSF建议:对16岁及以上贝尔麻痹 患者,症状发生72小时内,给予口服激素 治疗,除激素外,还可加抗病毒治疗。
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 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 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 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神经康复治疗
面瘫鉴别要点
额纹有无变浅 眼睑有无闭合不全
三、定位诊断
首先区分周围性,还是中枢性。 如周围性,还要区分脑干内还是 脑干外。
定位诊断
周围性分为: 1、面神经核:交叉瘫。 2、膝状神经节:Hunt syndome(外耳 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 疹) 3、镫骨神经以上:伴听觉过敏、舌前 味觉障碍,唾液腺分泌障碍。 4、鼓索神经:听觉过敏,舌前2/3味 觉障碍. 5、茎乳孔以外:典型周围瘫和耳后疼 痛。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 0 ~60 mg/d, 连用5 d,之后于 5 d 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发病3 d 后使 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 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 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定性诊断
4.医源性:较常见,如中耳乳突手术、颞骨手术、 听神经瘤手术等。 5.外伤性:较少见,多因颞骨骨折、面部外伤以 及产伤; 6.压迫性:较少见,如原发性胆脂瘤、听神经瘤、 脑膜瘤。 7.代谢性:罕见,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8.中毒性:罕见,多因化学或药物中毒。 9.先天性:少见。如面神经先天畸形、面神经或 核发育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