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区别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二)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农民革命纲领和较完整的 社会改革方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封建 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总结和提高了中国历代农 民起义提出过的“均平”、“均贫富”、 “均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摆脱剥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消除 贫富区分的愿望,表现了农民群众对封建土 地制度深刻痛恨和大胆否定的高度的革命精 神。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分田方案只 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是根本不可 能实现的。因此,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 封建落后性。
2.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 金田村起义,洪秀全随即颁布军纪五条:一、 尊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 四、公心和傩(睦),各遵头目约束;五、 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
3.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州(今蒙山县), 洪秀全分封诸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 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 开为翼王。西王以下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二、义和团运动的经过
一、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中国人 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挽救民族危机 斗争的继续,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反教会 斗争的总汇合。帝国主义把教会当作侵略中 国的重要工具。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 代末,反教会的斗争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11月,陈玉成 4.经营江浙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64年
四、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219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知识归类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⑴禁烟运动。

⑵鸦片战争。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

⑷边疆地区新危机及中法战争。

⑸中日甲午战争。

⑹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⑴鸦片战争。

⑵太平天国运动。

⑶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⑷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⑴戊戌变法;⑵辛亥革命;⑶新文化运动4、清政府的“自救”⑴洋务运动;⑵百日维新;⑶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5、近代前期不同阶级和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⑴地主阶级:①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⑵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②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⑶民族资产阶级:①早期维新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

⑷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共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6、新式学堂的兴办和近代教育改革⑴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派创办的学堂;⑵高等学校的创办:百日维新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1898年);⑶新学制的制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与1905年废除科举制;⑷民国教育的改革:蔡元培的全面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二、知识深化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救国探索的特点⑴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和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联系的。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政治意识之比较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政治意识之比较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政治意识之比较
孙红兵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虽然同为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他们的政治意识即对洋人、洋教、政权和清政府等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孙红兵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密山,1583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4
【相关文献】
1.太平天国女性政治意识分析 [J], 莫梨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宗教特点之比较 [J], 王连夫;
3.农民战争的命运和农民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及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教训 [J], 钟康模
4.近代农民运动选用不同宗教迷信的原因--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 [J], 薛锋;潘小明;徐明
5.近代农民运动选用不同宗教迷信的原因——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J], 薛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 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历史趣谈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 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导语: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

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

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

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

近年来这种声音逐渐成了主流。

例如最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集体大工程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个叙事就不像过去那样前面大讲一通反洋教运动,从西林教案、天津教案、巨野教案一直带出义和团,而是从庚子前一年的“己亥建储”讲起,把戊戌政变、己亥建储、庚子国难、辛丑国耻清楚地连接成一个逻辑因果链。

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镇压了康梁改革派,为了防止后者东山再起,慈禧曾动过废黜光绪帝之念,但列强既出于维护其在华利益的私心,也确实在价值观上同情变法,因而明确地干涉清朝的内政,阻止废立图谋,慈禧不得已改为立守旧派控制的储君“徐篡大统”,而国内改革派舆论则在列强支持下抗议清廷“名为立嗣,实则废立”,这就是“己亥建储”。

这一切严重激化了慈禧的反西方情绪。

但是她又不敢公然与列强决裂,于是希望借“民心”来为她火中取栗。

而义和团就是她选中的工具,“义和团之所以在那么短时间里迅速发展成长,除了官方的纵容、默许、支持外,也与官方试图将他们‘官方化’有关。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卷,365页)这就导致了“庚子国难”,并继而使列强有借口发动大规模入侵,导致辛丑国耻。

以往对义和团有两个基本评价:赞赏的说它是“反帝”的“爱国主义”壮举,厌恶的说它“愚昧”、“迷信”、“盲目排外”。

但就我看到的有限资料而言,我对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在清朝腐朽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起义活动。

下面是分享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在清朝腐朽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次的起义活动,这些起义不管成功与否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反抗这种被压迫的现象。

而在这许多次的运动之中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是比较著名的了,虽然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之下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本质却都是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起义活动。

那么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呢?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首先这两次运动都是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而且都是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和战斗,但是同时也都暴露出了很大的局限性。

也正是因为这些本身就存在的局限性才让这两次运动都以失败作为了结局,虽然结果是失败了可是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存在的,而且这两次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西方国家侵略的步伐。

但是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点的。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并不相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候战争刚刚过去,而国内的矛盾却开始出现了空前的强烈。

然而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却是因为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发生,义和团运动发生还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侵略问题。

另外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主要的矛头还是指向了西方帝国。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争,这场战争从1851年1月1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长达14年之久。

在这14年中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在与清军的对峙中英勇奋战,但是最终在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镇压之下,这次运动以失败告终。

虽然这次运动失败了,但是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从1851年1月11日开始。

洪秀全经过长期的准备,在这一天集合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国号为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公开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公开课教案_4

教学设计课题: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材分析】内容:《抗击八国联军》是八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端、高潮、结果及意义等基本史实。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屠杀劫掠,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所历外祸之总和。

清政府被迫同西方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到了关键和承接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作用:义和团运动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灾难,它使中国人民陷入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危机也是转机,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让八年级学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事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够全面,他们对那段历史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对于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尚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初步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对列强侵华的线索有了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区别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③领导者:农民阶级;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

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各章阅读材料、思考题及作业

各章阅读材料、思考题及作业

第一章思考题及作业一、整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为止的主要条约(即: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关注外国列强对华影响和控制程度的加深。

(注:自愿完成,不用写成作业上交)二、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应特别注意分析方法的明确、科学)相应观点分析:a.有种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结合史实评述该观点。

b.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究竟带来了什么?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不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如果中国依附于帝国主义而不进行反帝斗争,中国能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有人说,马克思曾认为英国在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是不是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东方社会的发展主要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并且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文明的福祉呢?d.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认为:“中国自己的高度文化和文明,有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大体上不曾沾染外来的影响。

中国人即使被武力征服,最后总是能够驯服和融化入侵者。

他们自然会因此把自己当作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看成是文明人类的最高表现。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突破了中国孤立的墙壁,那在以前是不可逾越的。

这些外来者带来了进取性,带来了发展得盖世无双的西方技术,带来了以往的入侵者所从来不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

一部分由于这些品质,一部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衰落,西方人不但没有被中国融化,而且介绍了许多新思想近来,这些新思想发生了重要作用,激起了骚动和不安。

”三、资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没有完全瓜分中国?相应观点及材料阅读观点:约瑟夫在他的著作中说:“自一八九四年以来,中华帝国崩溃的形势在政治范围内曾经是始终存在着的。

瓜分不只一次地迫在眉睫;如果说瓜分被阻止了的话,……那只能归因于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害冲突,阻止了他们去达成瓜分中国的一致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区别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答: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都发生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前期;
②运动主体:都是以农民群众为主;
③领导者:农民阶级;
④斗争方式:斗争武装斗争为方式的农民革命运动;
⑤组织形式:都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群众,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⑥结果及原因:都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⑦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
①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其爆发的根因;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民族矛盾是其根本原因。

②矛头所向:太平天国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义和团运动持续时间14年(1851—1864),波及范围大半个中国,转战18省;义和团运动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主要在山东、京津地区活动,时间和范围不如太平天国运动。

④组织的严密性:太平天国有严密的组织(拜上帝会和太平军军事编制),有公认的领袖,组成领导核心;义和团组织松散,没有公认领袖,缺少统一指挥。

⑤斗争水平:太平天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斗争水平高,其《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思想结晶。

义和团没有纲领,斗争水平低,被清政府利用。

⑥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领导人吸收基督教的合理成分,形成拜上帝教,组织动员群众,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有灵活的外交策略,主张向西方学习,《资政新篇》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

⑦指导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借助西方基督教理论,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义和团信封神袛,持符念咒,设立神坛拳厂,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