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备于明清,实行 2000 余年。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从不独立逐步走向独立,这是监察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央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互不统属。

秦和西汉,御史府服从于相府而不独立。

东汉,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并与行政系统相分离。

魏晋时期,御史台又脱离少府而自立,罢司隶校尉而将监察权向御史台集中。

隋废尚书省的监察职能,唐将隋的司隶台并入御史台,形成单一的御史系统。

元朝取消谏院,使监察组织更加一元化。

清朝实行科道合一,都察院成为完全独立的、唯一的中央监察机关。

第二,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而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实行常设监察官和朝廷派遣巡察御史巡察相结合的体制。

巡察御史由朝廷直接任命派遣,与地方政府没有关联。

地方常设的监察机关(官员)则不同,它们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较为复杂,其独立性是经过长期发展才确立的。

自秦至隋,地方常设监察机关往往从属于地方政府。

唐宋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监察机关。

元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有了新发展:建立行御史台,实行大监察区建制,设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分属行御史台,从而形成垂直监察体系,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政府没有统属关系。

明代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道,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各省又设按察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各省常设监察机关。

清承明制,监察体系基本循而不改。

第三,监察官员之专职化。

监察职能由监察官员专任,监察官员也不兼任其他职能,这是监察独立的内在要求。

自秦汉至唐宋,监察机关的独立和一元化尚在形成中,监察官也没有真正专职化。

元明清,随着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独立和一元化的完成,监察官员基本实现专职化。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

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

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

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介发展对艺术创新的技术驱动。

不过,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

“为什么年轻人看剧用倍速”话题曾经登上微博热搜。

倍速播放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有限时间里快速了解热门影视剧,而且对白和音乐的轻微“变形”也会营造出陌生感和新鲜感,让观众觉得更加有趣。

不过,当面对品质好剧时,观众不但不会选择“加速”,反而会再次或多次观看。

作品中那些意蕴丰富的视听语言、饱含深情的台词、直击人心的表演以及精心设计的细节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感染力,让观众一再品味。

可以说,倍速播放显示出观众艺术欣赏的个性化需求,而流媒体技术为这种个性化提供了调试和选择的可能。

在新媒体终端尚未普及时,录像机、VCD机或DVD机播放已经具备了快进或快退的功能,但彼时的倍速播放操作并不便利,观赏效果也不甚理想,很难形成潮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不断提高,上网看剧越来越便捷,倍速播放的实现也越来越容易。

人们在视频网站观看文艺作品时,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都会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播放平台,成为内容分析、产品定位的参考数据。

在这个意义上说,倍速播放还能反哺艺术创作,促进艺术品质的提升和艺术表现的优化,激发艺术形式的调整升级。

为了适配当下人们的收看习惯,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有的播放平台将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故事切割成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对剧作结构进行不同于传统影视长片的重新剪辑,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精华。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

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

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

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

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

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

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前些年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

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

语言文字运用Ⅱ:辽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语言文字运用Ⅱ:辽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辽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Ⅱ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有一条著名的梧桐道。

道路两侧的梧桐①,有双手合抱粗。

每到秋天,金黄的树叶簌簌飘落,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这些大树并非本就根植于此。

它们是67年前交通大学由上海迁至西安时从南方运来,再由交大人一棵棵亲手种下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它们默默见证了交大西迁这段②的历史。

时间回到1955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三年,新中国工业建设③。

这一年4月,出于工业建设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交通大学西迁西安的决定。

一呼而百者应。

1956年,数千名交大师生员工与家属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坐上了西行的列车,从繁华的大上海奔赴艰苦的大西北,并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西部的开发建设。

67年来,西迁人付出了什么,又收获了哪些?一代代西迁人筚路蓝缕,在麦田上建立起科教重地;一代代西迁人薪火相传,为西部经济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代代西迁人无私奉献,铸就了“西迁精神”。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1.下列句子中的“过去”和文中加点的“过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给人家干活,端着人家的碗,只要过去就过去了。

(柳青《创业史》)B.他过去了!很惨!日本兵完全用刺刀弄死的。

(萧军《八月的乡村》)C.侯先生过去是这家地主的账房。

(孙犁《白洋淀纪事·女保管》)D.嬉游的童年过去了。

(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说到生物分类,大家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植物或动物。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语文试题 含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语文试题 含答案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分)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A,B 两个质量均为的滑块由轻质弹簧相连, 弹簧的边度系数为 k,水平力 F 作用在滑块 B 上,A、B 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长度为 L
(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 F 的大小为 2 3 mg 3
B.如果抛去 F 瞬间,弹簧长度 L 保持不变
弹幕也已成为年轻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作为一种强开放性、强包容性的动态交流媒介, 弹幕备受年轻人青睐,弹幕中的热词也时常成为流行语。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哗哩哔哩视频网站(B 站)的用户总共发送超 14亿次弹幕, 其中“AWSL”(表示激动)、“泪目”名“ 场面”“妙啊”等弹幕被评为年度弹幕热词。弹幕文 化让网友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伙伴,他们的语言、行为会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同,他们 进而获得社交满足。
fm
前面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测得多组数据后,该同学描绘的
图线如图丙所示,则他测
10m/s2
得的动摩擦因数 ________(重力加速度 g 取

13.(10 分)如图,某同学利用国产大疆无人机玩“投弹”游戏,无人机以
的速
v0 20m/s
度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在某时刻释放了一个小球.此时无人机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h 20m ,
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上,下 两层前端固定有光滑定滑轮,两相同小车前端各系一条细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挂上一个砝 码盘,盘中可放砝码,小车Ⅱ所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是小车Ⅰ所挂砝码和砝码盘总质量 的两倍,将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合外力,两小车尾部各系一条细线连到控制 装置上,实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按下装置两小车立即同时停止.某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一10月份月考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成为一种传统。

中国内地—香港—泰国这个“传染病三角区”此次也不例外。

泰国爆发的禽流感(几乎200万只家禽遭感染)还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1997年的历史再度上演,当时香港有6人死于这种疾病。

动物疾病能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

这是一个自然且十分古老的过程。

俄罗斯医学院伊万诺夫病毒研究所主任德米特里·利沃夫说:“病毒、微生物以及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的。

在人类走出洞穴和动物受到驯化的几万年间,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菌转移到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

”难怪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对流感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的解释是因为周围马和猪患病。

19世纪,在布哈拉酋长国行医的俄罗斯大夫认为,游牧部落患流感与大量养马有关。

甚至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顷刻夺去了2000万人的生命,一开始也被认为是“猪流感”。

只是到了后来才搞清楚,这种疾病其实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近年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骇人听闻的是“禽流感”。

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的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

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

这是否意味着,禽流感带给人类的是无法回避的灾难?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问题专家尤里·根东说,如果自然界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的话,就不会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防传染屏障。

禽类病毒要传染给人是很不容易的,否则人类早就灭绝了。

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实验,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结果无一人感染。

要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并开始传播,必须具备一种能使血红蛋白分解的特殊酶。

进入每种动物的机体都得有一把钥匙,禽类病毒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

人患上禽流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文言文阅读:辽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文言文阅读:辽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

辽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文言文阅读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韦应物,京兆长安县人也,少游太学。

当开元、天宝间,宿卫仗内,亲近帷幄,行幸毕从,颇任使负气。

洎渔阳兵乱后,流落失职,乃更折节读书。

屏去武功之上方,复返津上,园庐芜没,贫无以自业,客游江淮间,所与交结,皆一时名士,因从事河阳,去为京兆功曹,摄高陵令。

永泰中,迁洛阳丞。

两军骑士,倚中贵人势,骄横为民害,应物疾之,绳以法,被讼弗为屈,弃官。

大历十四年,除栎阳令,复.以疾谢去,归寓西郊,择胜隐于善福祠,从诸生学问,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外郎。

明年,出为滁州刺史。

滁山川清远,山中多隐君子,应物风流..岂弟,与其人览观赋诗,郡以无事,人安乐之。

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应物自郡遣使间道奔问行在所。

明年使还诏嘉其忠俄擢江州刺史。

居二岁,召至京师。

贞元二年,由左司郎中补外,得苏州刺史,在郡延礼其秀民,抚其惶葵甚思。

久之,白居易自中书含人出守吴门,应物罢郡,寓于郡之永定佛寺。

太和,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年九十余矣。

应物性高洁,善为诗,气质闲妙,浑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近世诗人莫及也。

白居易尝语元稹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深得讽谏之意,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自成一家。

”其为时人推重如此。

《新唐书·文艺传》称应物有文在人间,史逸其传,故不录。

予爱其诗,因考次其平生,恨史官编摩疏陋耳,嗟夫!应物崎岖,身阅盛衰之变,晚乃折节学问,其诗往往及治道。

士固有悔而能复,厄而后奇者,如应物有以自表见于后世,岂偶然哉?(节选自南宋·沈作喆《补韦刺史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精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精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

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

“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

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

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

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

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