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精品课件(含视频)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18张PPT)

02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罗斯福新政特点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4、罗斯福新政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 1、时间: 实施新政。 2、目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特点: 他是唯一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 ;(1933-1945)
经济大 危机的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 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
爆发标志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情况表
项目 外贸缩减 工业下降 失业人数 美国 70% 46% 1700万 德国 69.1% 40.6% 600万 英国 50% 28.4% 300万 法国 48% 16.5% 85万 日本 50% 8.4% 300万 世界 2/3 40% 3000万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
5、新政影响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 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 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 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 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 为群众解释每一个发布的政策。 制度 ” 一位虽然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 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 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 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 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取得的巨 大影响,成为了广播史上的一个传奇。 ——《大国崛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共50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共50张PPT)

(3)但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
社会的根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影响
美国: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示威游行
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
德国:工人罢工接连,法西斯乘机得势
日本:军国主义迅速抬头 美国是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 罗斯福新政
罗 斯 福
一、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原因)
阅读课本P40—P43页 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胡佛:政府不干预,自由放任主义
罗斯福当选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 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 20世纪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也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
人,他是第一个坐着轮椅走进白
宫的强者,并开创了自己和历史
的新时代!
当选后面临的时局
金融危机:货币贬值,赋税增加 财政危机: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工业危机:工业企业倒闭 农业危机:农产品生产“过剩”,出现滞销 贸易危机:商品交换锐减 社会危机:失业问题严重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请问: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采取什么措施? 结果如何?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危机爆发时的美国总统胡佛
1929年10月24日(要您饿死)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 国爆发。胡佛总统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危机迟迟得不 到解决。
“自由放任”政策
• “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 义传统经济政策。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 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 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 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 “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面临这样的时局,美国人 内心充满了恐惧,罗斯福 采取了什么方式,安慰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课件(含视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课件(含视频)
政之间有何联系?
3 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
背景、内容、特点、作用
罗 斯 福
1929 年的经 济大危 机
原因 (根本)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 (直接)生产相对过剩
爆发:1929年美国股票突然暴跌
表现:工 行业 破生 产产 、下 失降 业、增贸加易锐减、物价暴涨、银
新 政
罗斯福
原因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为了应付日 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
表现(材料研读二)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
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
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
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经济大危机
表现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外贸缩减
美国 德国 英国 46.2% 40.6% 28.4%
法国 16.5%
日本 8.4%
世界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新政
措施(内容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宏观调控
影响:)
经济大危机
背景
20世纪20年代,美国 经济空前繁荣,收音机 、电冰箱、吸尘器等新 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 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0年代繁荣时期美国的汽车长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使用的汽车和卡车有900万辆; 到1928年骤增到2600万辆。

人教部编版 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 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共23张PPT)

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影响范围广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
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破一战坏的性破坏特还别要大严重。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走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大国崛起》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 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1)对美国: 政治上: ①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
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 治); ②保存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 点; 2.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目的、特点、内容和
影响;(重点) 3.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
作用。(难点)
一、从繁荣到危机
汽车业 电气业
建筑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 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 荣”一时。
视角3:如果我们坐下静止不动的话,我们4/5的烦恼都会消
失,首要的是简洁。
——总统柯立芝
为刺激消费 股票投机
政府自由放任
“繁荣”中暗藏危机
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31张PPT)

经济危机(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资 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人 民消费能力不足
经济 危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 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 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 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 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 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 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 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 ①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 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 ②增强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恢复 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 生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③没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根本 矛盾。(局限性)
二、罗斯福新政 1.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
2. 时间: 1933年
3、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 经济形势
(新政 “ 新 ” 的体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主要内容:
⑴整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 业的计划指导 (中心措施)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⑶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了《农业调整法》, 限制产量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1、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 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改善;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二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 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共27张PPT)

4.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________,为失业者提供 就业机会。
5.社会福利
通过______________,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 的救济机构等。
二、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农业调整法》中规定: “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
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 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
数量
285座 77,000座 122,000幢 600,000英里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改善基础设施
二、罗斯福新政
项目
具体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_《__紧___急__银__行__法___案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 银行信用。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胡佛,
时任美国31任(1929-
1933)总统:
“经济创伤只能由 经济实体的细胞—— 生产者和消费者——
来自我治疗。”
自由放任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 时任纽约州州长:
总统大选结果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我向所有人保证,
(2)时间:1929—1933年。 (3)导火索:1929年10月下旬, 美国股票价格突然 暴跌。 (4)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 坏性特别大。 (5)概况 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 贸易额减少了2/3。 ②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 超过3000万。 ③穷人们艰难度日,资本家们为了保证利润,不惜 大量销毁商品。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 指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 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27张PPT)

效果
•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 改善; •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 到加强; •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罗斯福新政 作用
•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 政策法规的依据。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总统有哪些优秀品质?
身残志坚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

观豁达、爱国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勇于创新有政治远见,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走 出低谷,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深远 ◆富有正义性,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帮助世界实 现了和平与安全。 ◆ ……

思考 讨论
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 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 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 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 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 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 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意义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时间和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措施、实 质和作用、局限性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 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 斯 福 1、所谓“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罗斯福新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共32张PPT)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启示: (1)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4)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 … (5)要勇于创新
1.背 景: 1929-1933年,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 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目 的: 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通过_《__农__业__调__整___法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公__共__设__施____,为失业者 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_《__社__会__保__障___法__》,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 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5.影 响:
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经济
座椅厂 钢铁厂
石油厂
方向盘厂 社
橡胶厂
会 化

电瓶厂
生 产
2.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 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
美国纽约证券金交融易所
股票崩溃,这一天被 称为“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 股息的有价证券。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 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 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股票价格与 股票票面金额不一致。经济繁荣时期,买进股票者 多,股票价格猛涨。经济危机时期,卖出股票者多, 股票价格急跌。
经济3危、机经的济影响危:机的表现:
企业破产; 银行倒闭; 失业人数增加;
聚集的人们要求银行兑现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Whimpering Thirties”
呜咽的三十年代
“胡佛村”
艰难求职
银行破产 股市崩溃 饥民成群
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 生产破坏
合作探究
影响: 经济: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业,
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 离失所,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加州洛杉一矶名,工等人待的工作家的庭队生伍活排一成角长长的一列。
合作探究
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 1.经济繁荣:
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胡佛
在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 坚定支持者,他在竞选时的口号十分鼓舞人心。他说: “如果我当选,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 辆汽车”。
——《大国崛起·美国》
合作探究
股票投 机
赚钱还 贷
促进生产发展
购买更多商品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一场空 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
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当时有人有100美 元,却想买一辆 福特汽车,该怎
(1)原因:1924—1929年 资本主义“平稳发展”时期。
(2)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使用的汽车和卡车有 900万辆。到1928年骤增到2600万辆。 美国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程度,由1914年的30%,增加到
1929年的70%。
民众带着发财的梦想,把积蓄用来购买股票,出现全国性投 机股票的狂热。
合作探究 ②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破坏生产。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 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 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 牛、小羊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袋咖 啡。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合作探究
一位牧场主,将牛羊全部射杀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超过了 卖掉它们的价钱。地里的棉花没有采摘,果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葡萄和橄 榄,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而千百万的城市人却买不起那贱到使农民破产的农产品。没有失业的工 人拿的则是名曰“饿不死人的工资”。
——《罗斯福传》
合作探究
罗斯福新政背景
合作探究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情境导入
印度
反抗
英国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哪里有压迫,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有反抗
土耳其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 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凯末尔革命
学习目标
目标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 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评 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
合作探究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 资本家什么本性?
A、销毁商品的原因:
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B、暴露的本质:
么办?
银行破产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 款,怎么办?
经济大危机
股市崩溃
股票投 机
赚钱还 贷
生产更多商 品
促进生产发 展
生产降低、工人 失业、农民破产
购买更多商 品
生产相对过剩
购买力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
购买力下降
合作探究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特点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 国
繁荣背后 危机四伏
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
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 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 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合作探究 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 2、繁荣背后的危机(经济大危机)
(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8,归纳概括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 生产力的提高,购买力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 全国性的股票投机(其他原因)
......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根 生产社会化
本 生产力
不适应
资本家盲目 商品数
扩大再生产 量猛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 了飞速的发展。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 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 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 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 金元帝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繁荣”一时。
合作探究
Roaring Twenties “咆哮的二十年代”
合作探究
失业 1700 476 近300 85 300 近3000
破坏性
人数 万 万 万 万 万 万
特别大
合作探究 二、罗斯福新政 寻危局表现 探新政举措
要求:(5分钟)
1. 根据教材P59-60,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保障组 的组员合作,寻找各领域危局表现,探究新政举措。 2. 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保障组的代表分别展示探 究成果。
目标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 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涉及经济学方面的一 些知识。
目录
1 从繁荣到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合作探究
一、从繁荣到危机(经济大危机) 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 兴产业迅猛发展。
日本
世界
持续 时间长
((工下12业 降))波持46及续%.2范时4围 间0%.特 特6 别 别28广 长.4%, ,波 从156%.及198到2.94整%-1个934资30%年本;主义世影界;响
(4外缩03%贸 减)以破上7坏0,%性贸6特9易%.别1额大减5,0少%整了个428%/资3。本50%主义6世6%界的工业范产围量广下降了



消费能

过度的贫富 差距
力低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关系
生产 生






消费

经济危机
合作探究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福特率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价格为 265美元,是当时福特汽车厂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当时有人有100美 元,却想买一辆 福特汽车,该怎
么办?
银行贷款 分期付款
不够还银行贷 款,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