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水平对神经源性肺水肿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目标

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目标
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危重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保持血糖水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危重患者来说,血糖管理的目标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目标范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一般来说,国际指南建议将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但也要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其次,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情况。
例如,对于有糖尿病的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目标可能需要更为严格,以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而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危重患者,血糖管理目标可能相对灵活一些,但仍需密切监测和调整。
此外,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营养状态、肾功能、心血管状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血糖的代谢和调节,因此在制定血糖管理目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危重患者的血糖管理目标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研究

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研究万娜萨;张伟【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2)011【摘要】目的:比较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4 h内入住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检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并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和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差别,并比较入院时与手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的高低对其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的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4.27±2.56)mmol/L、(13.23±3.18)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22±3.35)分、(20.65±4.2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0.56±1.32)mmol/L、(16.88±2.46)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69±4.16)分、(28.92±4.73)分,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1).手术后血糖降低组病人的死亡率3.88%,明显低于手术后血糖升高组的86.67%(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手术后比入院时增高的病人死亡率高.【总页数】3页(P1531-1533)【作者】万娜萨;张伟【作者单位】淮南联合大学医学院,安徽淮南232038;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3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应激性高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J], 张静;付超;佘亚辉;孙峰;张永娟;董松武2.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J], 张永根;贺文成;杜娜3.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及血糖的影响 [J], 杨伟杰;李小悦;宋刚4.入院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对行PCI治疗后糖尿病合并STEMI病人左心室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周鹏;董金永5.入院应激性高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对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中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J], 彭凌云;刘安康;丁怀胜;王惠;李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糖控制的四个指标

血糖控制的四个指标
王佳健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2()8
【摘要】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检测指标是实验诊断的重要技术措施,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相结合能对糖尿病进行诊断。
高血糖和低血糖都是比较严重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需要及时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法来使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但是由于血糖水平非常容易波动,所以应当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患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监测血糖,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测血糖、血糖调节物、糖化蛋白以及并发症相关的其他代谢产物等.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王佳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血糖控制水平对神经源性肺水肿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标的影响
2.二甲双胍联合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率、血糖相关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
3.药学服务对于社区多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血糖指标的影响
4.探讨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糖控制
指标、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5.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对胰岛素控制血糖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下肢血管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 增加胰岛素用量也不能达到最 大效应
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 应性均降低
机体胰岛素抵抗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 胰 高血糖素等可以使胰岛素受体 数目下调或受体结构改变
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通过降 低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内在活性 而降低脂肪细胞对糖的摄取
儿茶酚胺还可以抑制糖诱导的 胰岛素释放,导致机体产生高血 糖
6.1~12.2
2u iv Bolus, 2u/h 泵入维持
12.2~15.9
4u iv Bolus, 4u/h 泵入维持
15.9~33.3
6u iv Bolus, 4u/h 泵入维持
>33.3
10u iv Bolus, 6u/h 泵入维持
一、初始剂量:
ICU应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指南
二、胰岛素泵入维持剂量的调整
强化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可以减轻组织的蛋白丢失和缺 血性损伤,还可以使能量的产生增加、 刺激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 制蛋白质的分解和芳香氨基酸的释放, 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和蛋白 丢失,改善机体的氮平衡
试验证明,在住院的糖尿病患 者中依靠糖尿病管理队伍严格 管理血糖,不仅能成功地改善 血糖水平,还可减少住院天数 并显著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一些使毛细血管血糖测定不准确的特殊情况
休克,低氧血症,脱水 红细胞压积增大 胆红素,甘油三酯升高 某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多巴胺, 水杨酸盐)
加强皮肤护理!!!
谢谢大家!
应激反应中细胞因子对胰岛素的抵抗
研究发现,应激反-α能抑 制脂肪细胞的信号传导和胰岛素介导 的糖摄取,并能抑制胰岛素受体自身磷 酸化及受体底物-1的磷酸化。
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β和干扰 素等已有证据表明也可以引起胰岛素 介导的受体底物-1磷酸化的降低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一)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一)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糖尿病的高发率增长,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血糖控制对于危重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医护人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平稳的状态。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来为医护人员提供支持和指导。
一、血糖监测在进行血糖控制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以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静脉血糖监测和穿刺式连续血糖监测,其中后者的优点在于可以连续监测,更加准确。
二、血糖控制策略血糖控制有许多策略,根据危重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目的等不同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糖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危重患者一般会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药物来控制血糖。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用量和时间的合理控制,以避免副作用和不必要的风险。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一个很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方法,在控制病人饮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饥饿,防止低血糖发生。
同时也需要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饮食。
3. 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可以帮助危重患者控制血糖,而且对于病人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但是,危重患者的活动量通常较小,运动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血糖过低。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血糖控制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观察病情变化危重患者的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避免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是很好的血糖控制策略,但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3. 技术操作规范在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无误,减少风险。
4. 防止感染危重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注意细节,防止感染发生,避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监测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与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糖与不良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在ICU期间,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更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监测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 患者监测在ICU中,患者的血糖水平需要密切监测。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血糖仪、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定时采血等方法。
血糖仪是最为常见和便捷的监测工具之一,通过简单的检测过程可以迅速得出血糖水平结果。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则可以连续地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无线传输数据,便于医护人员实时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
定时采血则是一种更为传统的监测方式,可以得到准确的血糖水平数值,但操作较复杂。
2. 血糖调控ICU患者的血糖调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一般来说,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110-150 mg/dL范围内,而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需要根据其病情及内外分泌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
血糖调控包括静脉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治疗两个方面。
静脉血糖控制主要通过限制葡萄糖的摄入来实现。
在ICU中,高营养支持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需要注意葡萄糖的摄入量和速率,避免引起血糖急剧升高。
营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代谢需求来调整葡萄糖的输注量。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ICU患者血糖的关键手段之一。
胰岛素可以通过促使葡萄糖进入细胞,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连续静脉滴注或予以剂量化胰岛素注射。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营养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3. 监测与干预除了常规监测和调控之外,ICU患者的血糖控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及时干预。
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例如,如果发现血糖水平过高,即超过目标范围,可以适量增加胰岛素剂量。
相反,如果血糖水平过低,即低于目标范围,可减少或停止胰岛素的使用,并适量提供葡萄糖补充。
此外,ICU患者的营养状况也需要被重视。
适当控制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patients忉.N.Eng
J
Med,2001,345(19):
cs_re
【3]Or ford NR.Intensive imulin therapy in septic shock叨.Crlt Resusc.2006.8(1):230-234.
[4]Charles Vega,Laurie Barclay.New guidelines address treatment of
文章编号:100鲫979(2011)16-0139--02
201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引起相应神经精神症 状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 人,其中约80~85%为缺血性脑卒中IlI。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病 死率和高病残率,给社会和众多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 大的痛苦,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现对缺血性脑卒 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概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l高血压 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刺激破坏了血管 内皮的屏障功能,脂质过度溢出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 大动脉管壁增厚,中膜成份的硬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后形成的栓子或碎片闭塞颅内动脉导致卒中的发生。降压目标一 般应≤140/90mmHg。 2生活习惯、社会环境 吸烟和酗酒:吸烟可使血液的黏滞性增高,动脉管壁受到损 伤,血小板大量聚集,加速动脉硬化。长期吸烟可能是青年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饮酒会升高血压,损伤血 管内皮细胞膜,引起颅内深穿支血管内膜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 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性格和情绪:来自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组资料表明,脑血管 病患者的行为类型以A型为主。还发现A型行为与脑血管病传 统的危险因素相关,如高脂血、高血压史、吸烟、嗜盐、中风家族史 等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与高脂血、高血压的相关性更 为重要圆。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在高血糖 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黏附、聚集 功能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形成等多种病理因素共同 作用。最后导致卒中的发生。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4颈内动脉夹层分离
ICU护理中的血糖控制和糖病管理

ICU护理中的血糖控制和糖病管理在ICU护理中,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手术后状态、感染、重症创伤等,他们更容易出现高血糖、低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
因此,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对于优化其康复和治疗结果非常重要。
血糖控制是指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过程。
在ICU环境下,血糖控制的目标是保持血糖水平在4.4-8.0mmol/L之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有效的血糖监测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的基础。
在ICU中,我们采用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或传统血糖监测仪器来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CGMS能提供连续的血糖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血糖波动的变化。
传统血糖监测仪器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的患者。
无论使用何种监测方式,都需要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血糖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针对高血糖患者,我们需要实施及时的胰岛素治疗。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可以使用连续胰岛素输注(CII)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CII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通过持续输注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MDI适用于血糖波动相对较小的患者,通过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以满足血糖控制的目标。
另外,低血糖也是ICU患者面临的风险之一。
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状态改变、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后果。
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我们需要避免快速过渡的血糖控制方法,如严格控制胰岛素剂量和输注速率。
此外,我们还需要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血糖调整。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我们需要通过静脉途径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血糖控制的需要。
除了血糖控制之外,糖尿病管理也是ICU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已知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风险患者,我们需要在ICU期间继续管理其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 究方法 , 对5 1 例 NP E伴 S HG 的危重 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 : 研究 ̄ J t ( 2 6例) , 以持 续胰 岛素静脉微 泵输注治疗 方案控 制血糖 于4 . 4  ̄ 8 . 3 mmo l ・ L ; 对 照组( 2 5例) , 控 制血糖 于 1 0 . 0  ̄ 1 1 . 1 mmo l ・ L ~, 两组其他 常规治疗相 同。观 察 两组 患者治疗开始 3 d的 C I 、 I T BV I 、 GE DVI 、 E V L WI 、 P V P I 、 CV P等 P i C CO监 测指标 , 血糖与 I TB V I 、 G E DVI 、 E VL WI 、 C V P之 间进行相 关性分析 ; 根据 患者结局 分为死亡组 与存活组 , 比较 两
关键词 : NP E; S HG; P i CCO; 血 管外肺水指数 中图分类号: l t 5 8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4 ) O 4 - o 4 3 6 _ 0 4
Ef f e c t s o f Gl u c o s e — C o n t r o l L e v e l o n Mo n i t o r i n g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P i C CO i n NP E P a t i e n t s S h e n E Z h e j i a n g P r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 s H o s p i t l a ,H a n g z h o u
浙 江中医药 大学学报 2 0 1 4年 4月第 3 8卷第 4期
L o亡卫z》广 o N工m Jl z 工一 zm ∽m m0一 广 cz一 <m卫∽一 — <0 广 .∞ ∞ zo . D r 01 . _
血糖控制水平对神经源性肺水肿伴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的脉搏指示连续 心排血量 监测指标 的影 响
组 的血糖 、 E V L wI 及 A P A C H E Ⅱ评分 变化 。[ 结果】 研 究组 c I 与氧合指 数( P a O / F i O ) 高 于对照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 均P < 0 0 5 ) , I T B V I 、 E V L WI 、 P V P I 均低 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P < 0 . O 1 , P < 0 . 0 1 ) ; 血糖与 E V L WI 呈显著正相 关( r = 0 . 6 8 , P < 0 . 0 0 1 ) , 与P V P I 、 I T B V I 呈显
( r = 一 0 . 5 7 、 P < 0 . 0 5 ) 。死亡组血糖 、 E V L WI 水平 、 A P A C H E I I 评分均 高于存 活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均P < 0 . O 1 ) 。[ 结论】 良好 的血糖控制 能改善 NP E伴 S HG患者的 P i CC O 监测主要指标 , 减轻肺水, 血糖控制 水平与 P a O / F i O 负相 关, 可结合 P i C CO监 测主要指 标更好 地评估病情及预后 。
沈锷
浙 江大学 附属邵逸夫 医院杭 州市下 沙 医院
杭州
3 1 0 0 1 8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不 同血 糖 控 制 对 神 经 源性 肺 水 肿 ( n e u r o g e n i c p u l mo n a r y e d e ma , NP E) 伴应激性 高血糖( s c r e s s h y p e r g l y c e mi a , S HG) 患 者 的 脉 搏 指 示 连 续 心排 血量 ( p u l s e i n d i c a t o r c o n i t n u o u s c a r d i a c o u t p u t , P i CC O) 监测主要指标的影响 , 评价 血糖 控 制 对 NP E伴 S HG 患 者 肺 水 变化 及 预 后 的 意 义 。
Xi a s h a Ho s p i t a l I CU ( 3 1 0 0 1 8 )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e c t s o f u c o s e — c o n t r o l l e v e l o n mo n i t o r i n g i n ic d a t o r s o f P i C CO i n NP E p a i t e n s t wi t h S HG, a n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c h a n g e o f l u n g wa t e r a n d p r o g n o s i t c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u c o s e — c o n t r o l o n t h e s e p a t i e n s t .[ Me t h o d s ] I n t h i s p r o s p e c i t v e s ud t y , 5 1 NP E p a i t e n s t it w h S HG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 ( n 2 6 )a n d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 n 2 5 ) . T h e b l o o d u c o s e wa s c o n r t o l l e d b y i n s u h n it w h i n 4 . 4 ~ 8 3
著正相 关( r =0 . 6 4 , P < 0 . 0 0 1 , r = O . 5 2 、 P < O . 0 5 ) , 而与 G E DVI 、 CV P无 显著相 关性 ( r = O1 7 , P > 0 . 0 5 , r = 0 . 2 0 , P > 0 . 0 5 ) ; 血糖 与 P a O / F i O 呈显著 负相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