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护理论文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护理中,血糖控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患者在ICU中往往处于危重状态,需要全天候的密切监测和治疗。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不仅体现在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方面,还包括预防低血糖和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血糖控制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糖在重症患者中很常见,与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和更长的住院时间相关。
研究表明,高血糖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增加感染的风险,加重器官损伤,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
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对于重症患者的疾病恢复至关重要。
血糖控制也能够预防低血糖。
对于处于ICU的患者来说,低血糖同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低血糖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损伤甚至死亡。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输液和药物的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血糖控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高血糖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氧化物质,对于患者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均会产生损害。
这些损害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进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重症监护室中,血糖护理还涉及到多学科协作。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营养师和药剂师密切合作,制定合理的血糖管理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方案;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药剂师会根据医嘱准确配制药物,并进行有效的监测。
只有多学科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患者的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护理。
有些ICU患者可能存在肝功能、肾功能受损,需要特殊的护理。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监测频率,明确治疗目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感染状况、手术创面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护理效果观察

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应激性高血糖重症监护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应激性高血压重症监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处理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血糖控制方法来进行护理。
在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对于接受了常规护理联合血糖控制护理的患者,其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只接受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血糖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合并有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监护患者,通过在对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的护理时联合应用血糖高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患者因一过性血糖升高造成多器官受损,为后续的基础疾病治疗打下基础。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护理对于ICU病房的患者来说,由于基础疾病较重,因此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可能性较之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更多,而一过性的高血糖会造成患者出现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受损,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眼底出血性病变等,不仅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因此,对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监护患者采取联合护理的方法进行基础疾病护理以及血糖控制护理,已经逐渐成为了近些年来我国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的共识。
我院也开展了针对出现了应激性高血糖重症监护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相关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现了应激性高血压的重症监护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把这100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
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及护理

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12-26T11:44:59.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李兰雷邵云朱惠[导读]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李兰雷邵云朱惠(通讯作者)(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人民医院云南富宁 663400)【摘要】临床危重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应激性高血糖与危重病人病情恶化、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死亡率增加等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与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防治及护理 1应激性高血糖的定义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应激时血糖升高超过正常值范围而出现高血糖甚至尿糖,其经典定义为: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以上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应激性高血糖或糖尿病。
将高血糖视为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预警指标已日益得到认同,其危害性也被充分认识[1]。
2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机体在应激状况下:①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葡萄糖利用减少;②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糖元分解增强;③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甘油丙酮酸合成葡萄糖,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2],此外,另有研究发现:①生长抑素;②肾上腺素能激动剂;③心脏治疗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二氮嗪、苯妥英;④低血钾等也是抑制胰岛素分泌,造成高血糖的因素。
3正确认识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若不予控制,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
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代谢物潴留,损害神经功能。
②破坏血脑屏障,促进出血性梗死的转化。
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增大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大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时导致游离脂肪酸(FFA)增加,增加了缺血和心率失常的危险性。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引言血糖控制是重症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
在ICU中,患者往往面临多种并发症和高风险的治疗措施,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效的血糖控制对于ICU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探讨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意义。
一、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是人体细胞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于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而在ICU患者中,由于疾病、外伤、手术等原因,患者往往处于代谢紊乱的状态,血糖水平也容易受到影响。
高血糖不仅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还会增加感染和器官功能不全的风险;而低血糖则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脑损伤甚至死亡。
控制血糖水平对于ICU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二、血糖控制的目标ICU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8.3mmol/L之间。
对于外科ICU 患者,特别是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存在严重感染、营养不良、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的患者,建议将血糖控制在6.1-8.0mmol/L之间。
在ICU患者中,往往采用靶控血糖的策略,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三、血糖控制的策略血糖控制的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两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营养支持方面,则是根据患者的能量需要和代谢状态,通过静脉或肠内途径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避免因饥饿导致的低血糖和营养不良。
四、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1. 减少感染和器官功能不全的风险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加重已有感染的程度。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和发展,避免因感染导致的器官功能不全。
2. 减轻损伤和促进康复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减轻细胞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

(05 53 分 。病 因为 ( 脑 、 腹 、 1 . .) ± 颅 胸 骨盆 、 脊柱 ) 伤 、 外 多发 伤 、 腹 部 手术 后 、 毒血 症 、 症胰 腺 炎 、 脏 2 结 果 胸 脓 重 心 疾病、 呼吸衰 竭 、 血管 意外 等 。详见 表 1 脑 。入 选患 者
A、 B两组 机 械通 气 时间 、 染 发生 率 、 F发生 感 MO 人 院 时 血 糖 均 至 l .m o l 1i m l,既 往 无 糖 尿 病 史 , 率 、 亡率 均 较 C组 明显 下 降 ( < . )A、 / 死 P 00 , B两 组 间 5 H Al < . , 长期 服 糖 皮质 激 素 、 b c 63 无 % 甲状 腺激 素史 , 上 述 指 标 无 明 显 差 异 ( > . )A、 两 组 应 激 性 溃 P 00 ; C 5 所 有患者 在 I U停 留至2天 。 C 以抽签 方式 将 1 2例 患 疡 、血管 活性 药 物支 持例 数及 I U住 院 日较 B组 高 3 C 者 随机 分 为 A、 C组 ,每组 患 者 各 4 B、 3例 , 3组 一般 ( < . ) 统 计学 意 义 ; P 00 ,有 5 A组低 血 糖 发 生率 较 B、 C
1 方 法 :用 德 国 R c e 司 生产 的罗 氏优 越 型 血 . 2 oh 公 糖 仪测 床边 毛 细血 糖 , 始 1 2小 时 测一 次 血糖 , 开 — 待 3 讨 论 血糖 稳定 目标 值后 . 至 3 4小 时测 一次 血糖 。胰 岛 减 — 有 学 者把 应 激性 高 血 糖标 准 定 于血 糖 浓度 大 于 素 用法 : 5 u普 通胰 岛素 加 生理 盐 水 至 5 ml 泵 61 o l 危重患 者往 往处 于高 应激状 态 , 用 0 0 , 微 . mm l / 有研 究表 C 1 静 脉持 续泵 入 ,患 者 神 志转 清能 进 食后 改诺 和 锐 三 明其 发生 率在 I U重症 患 者 中达 9 %。其 发 生机 制 餐 前 + 和 灵 N 或诺 和 锐 3 诺 O早 晚餐 前 皮 下 注 射 , 主要 有两 方面 6① 应激 反 应 时交感 神 经兴奋 , 丘 A 1 : 下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和研究ICU患者发生应激性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制定对策。
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共发生应激性高血糖29例,发生率33.7%。
结论: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在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迅速进行血糖控制,确保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标签:ICU;应激性高血糖;护理应激性高血糖多见于重症患者或手术患者,有文献统计[1],无糖代谢紊乱病史的ICU病房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在29%以上,且死亡率在5%左右,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目前临床研究显示,重症患者的疾病状态已引起相关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体内物质、能量代谢障碍,引发高血糖。
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应激性高血糖已经逐渐引起了临床的重视。
笔者现就我院近年来ICU病房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危重症患者,包括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21~81岁,平均53.8±12.9岁。
包括脑血管疾病33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高血压危象7例,糖尿病7例,肺心病3例,心衰3例,肝硬化1例,肾脏衰竭1例。
排除合并糖尿病或有糖代谢紊乱病史的患者。
2 结果本组患者中抢救成功并好转出院71例,住院时间8~68d,平均住院天数18.9±5.43d,共发生应激性高血糖29例,发生率33.7%,死亡15例,死亡率17.4%,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死亡2例,占总体死亡人数的13.3%。
3 讨论3.1 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风险因素3.1.1 未能及时监测高血糖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导致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T细胞水平降低等,微生物在高糖的环境中也能够快速生长繁殖,这导致高血糖患者的易感性明显增加。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的研究进展

强烈的应激可引起危重症患者机体严重的物质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 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高血糖对危重症患者的
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高血糖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
【文 献 标 志 码 】A
一、危重患者高血糖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一)应激反应与糖代谢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患者本身存在 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损伤,或者遭到创伤、感染或 手术等,严重的疾病状态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破坏机体 内环境稳定,反过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2]。 在应激状态下,下 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都会产生
(三)外源性葡萄糖输入:在肠内、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如果 输入过多的葡萄糖注射液,或者输注的速度太快,或者糖提供过 多的热源,都是诱发高血糖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为了预防高血 糖的产生,向危重患者输入葡萄糖注射液时,应当将输入量保持 在 200g/d 之内。
(四)应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患者的年 龄 、 体 重 、 患 病 史 等 都 可 能 诱 发 高 血 糖 [5]。
·18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的研究进展
钟慧娟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 2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
【摘要】危重症患者指的是患者由于一种或几种急性原因导致器官功能短暂或长期的紧急的病理生理障碍甚至危及到生命,
有基础病前提或没有,要求紧急和持续、有效地进行呼吸道管理;呼吸、循环、神经 系 统支 持 以及 有 效维 持 水电 解 质与 酸 碱平 衡[1]。
程度大的反应,使得激素得以分解。 此外,血循环中的儿茶酚胺 可以对胰岛素受体和胰岛 B 细胞分泌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 得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使得葡萄糖耐量不断下降,从而造 成 高 血 糖[3-4]。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ICU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稳定,血糖峰值更低,住院时间更短。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一、引言应激性高血糖是指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的应激激素导致血糖升高。
ICU危重症患者常常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高血糖不仅会增加ICU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影响器官功能和康复。
对ICU危重症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是一种整体化、全面化的护理手段,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满足ICU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参与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被纳入研究:① 年龄在18岁以上,70岁以下;② 在ICU内住院时间≥24h;③ 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记录。
排除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① 伴有糖尿病等原发性高血糖症状的患者;② 患者接受过干预护理或者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
2.2 实验设计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危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在实验开始前,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实验目的和内容,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书面同意。
2.3 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药物治疗等。
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物质;(2)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3)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血糖监测: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血糖,并进行及时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情况,以及做好护理以后的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产生高血糖的原因和机制,如何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及做好为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预后的护理,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
结果:分析出重症监护的患者产生应激性血糖的原因,并且了解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出如何在护理中如何控制患者的血糖。
结论:对重症监护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做出有效的分析,知道如何有效的护理患者从而有效的控制患者的高血糖。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的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78-01
在临床中,重症监护的患者经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即使患者没有糖代谢紊乱的基础病史,也会产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疾病程度严重会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的机体出现严重的物质与能量的代谢障碍,我们常认为应激性高血糖的产生与患者的危重病症的病理和生理变化具有一致性,高血糖它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微生物在高血糖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的更加迅速,因而导致患者的感染的易感性更加明显,并且高血糖对于缺血性脑组织可能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它可以加重患者机体的能量代谢障碍,
影响机体的正常[1]。
为了了解如何控制重症监护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以及分析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我院特进行此次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在2010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产生高血糖的原因和机制,如何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及做好为患者的血糖控制与预后的护理,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分析性。
1.2应激性高血糖的原因:重症监护患者在遭受感染或者创伤,也有可能是患者有严重的呼吸,心脏或者肾功能不全时,患者体内会出现糖代谢紊乱,由于患者体内的糖生成率高过患者体内糖的清除率,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的高血糖,突发的应激性高血糖是患者感染或者产生炎症的信号,其引发的原因是激素和细胞的因子水平增加。
应激状态时,患者的下丘脑与垂体以及肾上腺轴处于过度的兴奋,导致促分解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胰岛素的分泌相对减少,造成体内的胰升糖素与胰岛素的比例失调,导致糖异生增加以及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都相对增加,造成糖的生成率明显加快,尤其是患者的年龄比较大的,高血糖发生率更高[2]。
1.3血糖控制与预后: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预后与其应激性血糖升高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据有关的实验显示,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死率比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病死率低,尤其是针对重症患者
中住院时间超过5天且患者合并严重的感染而导致其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病死率下降更加显著,控制血糖正常可以有效的激活t细胞或者b细胞的表面表达,有利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从而提示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有研究认为,加强胰岛素的治疗,可以维持足够的糖与胰岛素的供应,可以保持患者正常的胆汁分泌,有效的预防胆汁淤积,达到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以及溶血现象,从而减少为患者的输血,严格控制血糖可以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因胰岛素的使用直接促进肌肉的合成,降低多发性神经肌肉病的发生,这些信息均可以显示血糖的变化与重症患者的预后有关。
1.4血糖监测l:l护理人员在为重症患者护理时,要注意将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要注意为患者做好血糖监测,依据检测的结果为患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血糖控制方案,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快速检测,可以减小对患者的损伤,指端取血检测血糖时,要注意对患者指端先消毒,应选择洗必泰这种对皮肤刺激小,对结果影响小的消毒液,一般情况下无名指的血糖高于食指的血糖,采血时要选择无名指,进针的深度最好在针尖刺到患者的皮肤乳头层毛细血管,进针2-3mm,血液流出达到豆粒大小即可,若采血不足则会导致血糖值偏低影响检测的结果。
1.5注意防止患者低血糖:现如今在重症监护病房,为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高血糖又保障患者不会低血糖成为一个难题,临床中经常有对重
症患者建立静脉输液输入胰岛素,因此有时会导致患者产生的血糖,对患者严格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对患者发生发复性低血糖与无反复性低血糖的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患者的神经与心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无太大差别,但是由于强化胰岛素的使用治疗,使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上升,虽不会使患者临床恶化,但是若血糖过低会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在治疗时要及时的发现患者的低血糖并给予纠正,的血糖患者往往伴随心率加快与血压下降,大汗等这些生命体征变化,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同时为患者输入营养与糖分,对患者实行严密的血糖监测,降低低血糖为患者产生的危害[3]。
2结果
分析出重症监护的患者产生应激性血糖的原因,并且了解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出如何在护理中如何控制患者的血糖,因此在为重症监护患者治疗时不仅要有效的控制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也要注意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3讨论
要对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护士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有高度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有效的护理患者,控制患者的高血糖将其降低并且保障患者不会长期发生低血糖,不要使患者的血糖浮动过于大,在为患者调控血糖时一定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变化的严密监测,另外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时,要大力推广使用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1]肖贞,刘东成,曹香云.危重儿的血糖监测级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19-1921
[2]张梅,刘超.血糖控制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循证医学,2006,6(3):170-175
[3]赵学英,阙呈立,邓兰芬.icu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62-64
[4]李松梅,杜长虹,高红静,等.对icu护士进行危重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培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上旬版: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