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处置措施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一、普通胰岛素注射 ▪ 即最常用的一种普通胰岛素,胰岛素中只有此类可供静脉使用,
为无色透明液体,皮下注射后的起效时间为20~30分钟,作用高峰 为2~4小时,持续时间5~8小时。 ▪ 规格:瓶装400U/10ml。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 用法: 1、皮下注射,一般每日三次,餐前30分钟注射,必要时睡前加注 一次小量(遵医嘱)。 2、注射部位:三角肌、大腿外侧、腹壁(肚脐左、右、下三横指 以外) 3、如血糖较高需静脉滴注胰岛素时,应加强巡视,密切监测血糖 变化;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L,应及时通知医生,停止输入。
友可以通过饮食摄入均衡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来增加抵抗力,抵御流 感。 4、预防感染 ▪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在冬 季因为感冒和流感而发生肺炎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大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增强抵抗力。
谢谢观看
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
四、胰岛素调整 ▪ 记住几个要点:空腹为
先、2 单位(指2468) 上下、注意凌晨、鉴别 苏木杰现象、(和口服 药物)灵活搭配。
避免应激事件发生
▪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避免应激,避免出现应激性高 血糖。
1、避免情绪激动 ▪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如果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情绪波动,这种不良情绪
治疗措施
4、在使用胰岛素方面,一般主张:危重患者首选静脉注射胰岛素 治疗;非危重患者首选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但皮下胰岛素强化治 疗不能用于非进食的危重患者;绝大多数不适合口服降糖药治疗; 血糖控制应个体化,并严密监测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如果可能, 应尽量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发挥更好控制餐后高血糖、方便而灵活 的给药与减少低血糖发作的作用。
《应激性高血糖》课件

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与鉴别
03
诊断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大于 6.9mmol/L,或随机 血糖大于 11.1mmol/L。
应激事件包括严重烧 伤、大手术、严重感 染等。
无明显糖尿病史,且 在应激消除后,血糖 逐渐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
01
02
0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通 常为持续性,且伴有糖尿 病症状,如多饮、多尿、 多食等。
案例二:脑外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
总结词
脑外伤后常常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影响患者的预后。
详细描述
脑外伤后,由于中枢神经受损,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导致血糖升高。这种高 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对于脑 外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高血糖。
案例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应激性高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高血糖可加速动脉粥 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事 件的风险。
04
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以消除应激原、恢复胰岛 素分泌和改善糖耐量为治 疗原则,针对不同病因采 取不同的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
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 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
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适用于轻中度高血糖患 者。
总结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常常并发应 激性高血糖。
详细描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 机体脂肪分解过多、代谢紊乱。在酮症酸中毒发生时,机体 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糖升高。这种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昏 迷、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与治疗

应 激 性 高 血 糖 的 发 生 机 制 十 分 复 杂 ,概 括 地
外 、 急性 心 肌梗 死 、感 染 性休 克 等 强 烈刺 激 因素 作 讲 ,与 胰 岛素 拮 抗激 素 分 泌增 多 、细胞 因 子大 量 释
用 下 ,体 内升 糖 激 素分 泌 增加 ,拮 抗胰 岛素 作用 而 放及 外周 组织 胰 岛素 抵抗(IR)密切 相关 。
现一 系列神 经一内分 泌 反应 ,以交感 一肾上腺髓 质和 下 生 的 ,故HbA 值 正常 。
丘 脑一垂 体·肾上腺 皮质 轴功能 增强 为主要 特点 的非特
异性 反应 。在应 激 状 态 下 出现 的高 血 糖称 之 为应 激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
性 高血糖 。应激状 态 可以是 在重大 创伤 、脑血 管意
出现 血 糖 升 高的 现 象 。应 激性 高 血 糖并 非 糖 尿病 ,
1.神 经 调 节机 制 :机体 处 于创 伤 、烧 伤 、大 手
当应 激 因素 消 除 后 ,血 糖 可恢 复 正 常 。当 然 ,糖 尿 术 、严重 感染 等状 态 时 ,可发 生一 系 列神 经.内分 泌
病患 者 在应 激 情 况下 ,病情 可 加 剧 ,甚 至导 致 糖 尿 系统 生理 性 应 激调 节 激 素 的分 泌增 加 ,主要 改 变 为
鉴 别意 义 ,HbA 反 映 了近 2~3个 月的 血 糖 平 均水 分 泌 和导 致IR而 产生 高 血 糖效 应 。 细胞 因子导 致 高
药品评价 2010年第7卷第1 9期 17
特 别 关 注
TEBlEG UANZHU
血糖 可 从两 个 方面 探 讨 :直接 引起胰 岛素 受体 底物 注 的 问题 。应 激性 高血 糖 为 暂时 性 的 ,随应 激 因素
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指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血糖升高的一种临床现象,是人体在应激状态下,由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的一过性血糖升高。
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糖尿病,一旦急性应激期过去以后,血糖一般会自行恢复正常。
它可以发生于任何人,包括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人,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应激性高血糖」往往是特指发生在非糖尿病人身上的,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应激性高血糖,持续多久?一般说来,应激性高血糖的持续时间与应激状态的持续时间有关。
如果是创伤、骨折、手术、感染、发烧、急性心梗等这些应激因素所致的高血糖,往往要等疾病急性期过后血糖才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是情绪激动、紧张焦虑、严重失眠所致的高血糖,情绪平复之后,血糖便会恢复正常。
因此,应激性高血糖持续的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应激因素是否消除。
如果应激因素持续存在,则高血糖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久。
应激性高血糖,要不要处理?传统观点认为:「应激性高血糖」是机体对突发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然而,近年来的诸多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急性的一过性高血糖也可产生多种有害的病理作用,对临床结局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显著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
•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血糖较高,如果再处于应激状态下,则会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波动,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失控,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围手术期应激性高血糖,一旦处置不力,很容易出现感染、酮症酸中毒,并且影响伤口愈合。
•对于正常人倘若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等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迫使胰岛β 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久而久之,胰岛不堪重负,便会出现永久性高血糖,即 2 型糖尿病。
因此,临床医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应激性高血糖症。
如何诊断应激性高血糖?迄今为止,「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需要依靠病史和血糖情况等排除诊断。
•在严重感染、发烧、严重创伤、围手术期、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疼痛、焦虑、失眠等应激状态下;•不同时间测定2 次或 2 次以上空腹血糖≥ 7.0 mmol/L,或随机血糖≥ 11.1 mmol/L;•同时要排除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等)、急性胰腺炎、甲亢、内分泌肿瘤、放疗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糖;满足以上 3 个条件,方可诊断为「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监测

LOGO
•
• 谢谢
• 3、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发生,则体内蛋白质、脂肪 等代谢产物的利用均会出现变化,对代谢平衡的 影响比单纯高血糖更为复杂。
• 4、高血糖与病情的关系:高危因素。
LOGO
高血糖对机体的潜在危害
高血糖
感染几率 增加
脑组织、肝组织 加剧炎症反应和
与心肌损伤
内皮损伤
LOGO
胰岛素 主要的生理效应
•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 抑制糖异生、脂肪分解 • 胰岛素典型效应器官是肝脏、骨骼肌、
• 2、采血方法的影响:如血液流出方式、消毒试剂 的选择
• 3、患者自身的影响:如水肿、指面皮肤角质化增 厚导致的采血不足
• 4、血糖仪及试纸的影响:血糖仪未及时校正,血 糖试纸受潮
出现异常高血糖时应注意 LOGO
• 静脉注射部位有无红肿 • 胰岛素是否加入输液袋中
静脉通路有无堵塞,有无其他含糖液 体滴入 • 若出现无法解释的高血糖应考虑胰岛 素失效的可能
高血糖的调控?
胰岛素的选择 • 正规胰岛素起效快、溶解度高、
作用时间较短,易于调节,是 唯一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做为首选。
LOGO
高血糖的调控?
常用给药方式:
皮下注射 ;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
LOGO
高血糖的调控?
• 皮下注射吸收很不规则,不同部位的 吸收可有差别。
• 危重患者多数存在皮下循环不良。 • 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持续
• 血糖波动有可能是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的反映,在疾病影响下自身调节的不 稳定性的表现;
LOGO
低血糖处理
• <3.3mmol/L停止输注胰岛素,静推 20~30ml50%GS
医院ICU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剂期间血糖管理

ICU 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剂期间血糖管理由于肠内营养(EN)在维护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动力及内分泌功能方面的特殊作用,已成为重症患者最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
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糖是重症患者糖代谢改变的特点,不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糖是营养支持的常见合并症。
很多研究表明,应激性高血糖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因此,在EN 支持期问应关注血糖并给予恰当的血糖控制。
一、应激性高血糖1、定义:应激性高血糖是在各种危重病人,如高热、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大手术、创伤如骨折、重度烧伤等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比平时增加10倍以上,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也分泌增多,暂时出现的高血糖、尿糖以及糖耐量减低的病理现象。
2、诊断标准:两次空腹血糖水平≥7mmol/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3、应激性高血糖对机体影响:应激性高血糖细胞内氧化作用升高 自由基与过氧化物产生升高 诱导单核细胞炎症因子表达 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损伤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及补体功能。
二、ICU 患者行EN 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影响因素(2019年第五期发表在中西医结合护理)1、肠内营养剂选择类型2、肠内营养剂输注途径3、肠内营养剂鼻饲速度几种肠内营养混悬剂的比较2、常用的EN输注途径:(1)用肠内营养泵经空肠插管,24h持续均匀输入;(2)靠重力经胃管持续滴入(3)间歇少量分次滴入(口服摄入),一般每2-4h一次每次50-250m左右。
3. EN鼻饲速度:24h持续输入时血糖波动最小,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对患者血糖控制影响比较大,随着速度的加快,血糖升高。
肠内营养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钠离子,而在鼻饲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进入肠腔的钠离子浓度越高,可通过影响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转运体的顺浓度扩散作用而诱发高血糖。
2019年护理学杂志: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液达全量耐受的速度输注,一般控制在70~100 mL/h,实验组:自肠内营养达全量后第1天根据血糖调整营养泵输注速率。
ICU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超过90%的危重病人会发生高血糖,通过影响机体 代谢状态、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并 成为独立因素影响危重症患者预后。
低血糖
几个概念
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死亡
影响血糖的相关临床因素
(一)严重糖尿病
– 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肾病 – 合并ACS、感染(肺、泌尿系、皮肤多见)等
(二 )器官移植手术
– 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血糖升高。使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是肾 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三)颅脑损伤、脑卒中与脑部手术
– 丘脑 – 垂体系统受损和应激反应使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肾 上腺髓质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分解代谢加快, 糖异生增强,糖利用减少。
性下降, 胰岛素剂量宜加倍至10~12U/ h 若血糖下降速度过快, 则根据情况减少RI泵入速度 待血糖达到理想水平时, 维持用量为<1~2∪/h
外源糖分的处理
糖尿病酮症: 血糖降到13.9mM以下,可以使用 GNS,但要加入中和量胰岛素.
静脉营养: 在三升袋中加入的RI会附在袋壁上, 使得RI进量不均匀,建议把RI单独用注射泵控制。
反向调节激素产生增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髓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SIRS引起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增多,诱发胰岛素抵抗 药物治疗
(含糖体液, 甘露醇,糖皮质激素,CRRT, 激素,拟交感药,营养)
高血糖
急性病与高血糖的关系
应激性高血糖与预后
• Krinsley 回顾分析了不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表明 : 血糖升高水平与 ICU 病死率密切相关。( n=1826 , Mix-ICU )
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监测(一)

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监测(一)应激性高血糖及血糖监测高血糖是糖尿病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有些情况下,人体处于各种应激状态时也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这是一种非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因此,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非常重要,可及早发现高血糖并尽早采取措施。
1.什么是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就是在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出现的短暂而且可逆的高血糖。
常见的应激状态包括感染、高热、外伤、手术、情绪波动等。
应激过程中,体内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同时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水平飙升。
2.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应激性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与其发生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关。
在短时间内,应激性高血糖一般不会造成明显的身体损害,但长期存在高血糖则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眼疾等并发症的发生。
3.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使血糖飙升,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血糖监测:(1)空腹血糖监测:通常在既往无糖尿病的病人中,空腹血糖值不超过6.1毫摩尔/升,大于6.1毫摩尔/升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2)随机血糖监测:任何时间测量血糖,需注意是否伴有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因素。
(3)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在进餐后的两小时内监测血糖水平,通常应该小于7.8毫摩尔/升。
4.如何应对应激性高血糖对于暂时性的应激性高血糖,需要注意的是加强休息与营养的补给,减轻应激和消除疾病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等,帮助身体恢复正常。
同时,如需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降血糖药物以降低血糖水平。
总之,应激性高血糖是一种非糖尿病患者也可能遇到的问题,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对保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可根据监测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宁光.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
02
PART TWO
SHG的发病机制
SHG的发病机制
A
发病机制
神经内分泌失调:
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 胰岛素抵抗
B
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神经内分泌失调
交感
↑ 糖原分解 ↑
应激时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变化
胰岛素抵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胰岛素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的作用。 降低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和蛋白丢失,改善机体的氮平衡。
保护细胞免于凋亡,使能量的产生增加。
强化胰岛素治疗
要求尽早对危重患者开始血糖监测,当血糖超过6.1mmol/L时即开始静脉 泵注胰岛素,其血糖控制目标是全天血糖水平4.4-6.1mmol/L。
胰岛素抵抗
细胞因子
应激状态时, 免疫细胞和其他组织如肺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对应 激性高血糖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参与的细胞因子有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IL-1)、IL-6 等
刺激胰岛 素拮抗激 素的分泌
导致胰岛 素抵抗
A
B
03
PART THREE
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
应激性高血糖
1 2
SHG概念 SHG的发病机制 SHG的危害 SHG的控制
目
CONTENTS
录
3
4
01
PART ONE
SHG概念
SHG的定义
应激: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大手术及急性中毒所致出现的非特异
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SHG(stress hyperglycemia)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强烈刺激因素 作用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出现的血糖升高现象。
Genet Med, 2011, 13(2): 83-88. Public Health Genom ics, 2010, 13(2): 80-88.
SHG的诊断
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患者 2次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 ≥11.1 mmol/L
糖耐量受损
2次空腹血糖6.1— 7.0mmol/L 或随机血糖7.8— 11.1mmol/L
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渗透性利尿)
2016/2/28
01
感染几率增加; (炎性反应、内皮损伤,11.1mmol/L)
02 03
脑组织、肝组织与心肌损伤
04
PART FOUR
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
应激性高血糖的防治
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正确的营养支持。
胰岛素 关键
操作难度大 严重低血糖反应 繁重的工作量
增加危重患者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低血糖风险
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
ICU危重患者血糖持续>10mmol/L时,应启动胰岛素治疗。
如果进行胰岛素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血糖应维持在7.8~ 10.0mmol/L。
胰岛素静脉输注是控制和维持危重患者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案。
推荐采用行之有效和安全的胰岛素输注方案,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必须密切监测血糖,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并避免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抵抗可以定义为骨骼肌、脂肪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等胰岛素敏
感组织在病理条件下对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所应有的生理效应低于正常 , 即
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 胰岛素敏感性↓(剂量反映曲线右移) 胰岛素受体数目 胰岛素受体结合力 胰岛素信息传导 胰岛素反应性↓ 细胞内葡萄糖转运及代谢 严重感染、创伤后等应激情况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