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外文翻译】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第一章:国际贸易的概念和背景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国之间相互交换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各种资源的经济活动。

贸易可以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是由各种因素推动而成。

首先,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使得各国之间存在着各种经济差异,而这种差异创造了彼此间的贸易需求。

例如,欧美国家的集中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有限,因此需要进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也刺激着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其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变得方便和快捷。

全球市场的逐渐形成,也使得国际贸易活动更加便利和流畅。

第二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贸易可以扩展市场,增加销售额和收入,从而刺激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通过国际贸易,生产企业可以在海外销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进口产品则可以优化本国的资源配置,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销售和利润率。

第二,贸易可以促进技术传递和创新。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之间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会相互借鉴和合作,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各国技术创新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整个世界的产业竞争力。

第三,贸易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各国之间的不同生产优势,可以通过贸易进行优化配置,这也就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同时也帮助各国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章: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挑战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首先,贸易关系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规定的壁垒,例如贸易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等,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产品形成了限制和影响。

其次,过度依赖国际贸易会带来贸易风险。

一些贸易依赖型经济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贸易风险更加突出。

最后,国际贸易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概述.pptx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概述.pptx

3、生产要素中性增长
Y▪
140
B’
70 B
0
140
280
2020/8/13
▪ 指所有生产要素都 按相同的比率增长 的情形。如果劳动 和资本的增长比率 相同,生产可能性 曲线将按两要素的 增长比率同时向两 个方向外移。结果 新旧两条曲线(要
X 素增长前后)各点 的斜率相等。
9
二、生产要素中性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由此我们引出一个重要的定理,即罗伯 津斯基定理。
2020/8/13
16
五、罗伯津斯基定理
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
Y
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
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
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
C
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
A
同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
降。
Y1
Y2
O
X1 B
X2 D
X T
2020/8/13
17
恩格尔定律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 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 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 费支出总额×100%
2020/8/13
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 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 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 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 格尔系数就越小。
2020/8/13
4
▪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和金德尔伯格经过实 证研究,得出结论:
▪ 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随着经济增长 而逐渐恶化,原因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 高,需求偏好发生了转移,更多地需求工业 制成品,因此初级产品的价格因需求下降导 致价格下降,现在要进口同样多的工业制成 品需要出口的初级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

10.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0.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The best way to create a strong manufacturing sector was by protecting domestic manufacturers from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roduction
Table 1: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 2019 (dollars)
For about 30 years after World War II trade policies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belief that the ke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creation of a strong manufacturing sector.
importsteelthebalancedgrowthbothindustriesgrowatthesameratesteelricebalancedgrowthirgrowth进口替代型增长指的是进口替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Chapter 10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Table 2: Exports as a Percentage of National Income, 2019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Results of Favoring Manufacturing: Problems of Import-Sub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外文翻译】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出处: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作者:Ross Levine; Robert G. king译文:金融与增长:熊彼特可能是对的摘要目前,我们报告的证据符合熊彼特的观点:即认为金融体系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以下我们将通过1960-1989年期间,80个不同国家的数据来呈现与其观点相一致的证据。

金融发展水平的各种评估方式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有形物质资本积累率以及运效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进一步来说,金融发展的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未来物质资本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引言1911年,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动员储蓄,项目评估,风险管理,监控管理以及促进交易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戈德史密斯(1961)和麦金农(1973)的实证研究阐明了一些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但却有无数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罗宾逊(1952)认为金融发展仅仅是遵循经济增长。

最近,卢卡斯(1988)把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称作“超负荷”。

本论文我们采用了1960—1989年间80个国家的数据,研究是否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呈正相关的。

通过两组报告我们发现:第一组涉及了金融发展和增长指标之间的同期强度关系;我们研究1960年—1989年期间金融发展的平均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的平均增长率和实物资本积累率,以及在同一时期改善经济效益速度的偏相关强度。

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国家和政策的特点控制前后,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更快的经济发展速率、实物资本的积累以及经济效率的影响是呈正相关第二组发现是关注于金融发展和未来利率长期增长,实物资本积累以及经济效益的改善之间的关系。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1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田 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摘要:本文基于前人经验,运用VAR模型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从长期来看,新兴服务贸易进口份额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而其出口份额的增加会抑制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对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大,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较小。

关键词:服务贸易结构;经济增长;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一、引言近些年来,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飞猛进,我国服务贸易亦得到蓬勃发展。

从增长率角度观察,近2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外均为正向增长,但其增幅不稳,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自身提抗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从差额分析,除2005-2008年间服务贸易出口额略高于进口额之外,其他年份均处于逆差态势,且逐渐扩大。

服务贸易总体上呈现出总量增加、增速不稳和逆差扩大的特点。

图1 1997年-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WTO 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二、文献综述关于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Amiti和Koning(2007)认为服务贸易的进口能够提高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该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Lederman(2003)通过研究经济增长与贸易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贸易结构而非贸易规模的大小。

Amiti和Koning(2007)认为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进口能够提高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该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Suppplementary 2013 Autumn Semester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Suppplementary 2013 Autumn Semester

(一)生产效应 • 生产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源泉,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发生移动,并对一国的生产结构产生影响。
T1 Y
T0 Ga
Gn Gp
G
O X
• 如图,初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TT,经济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有各 种形状,这里没有画出。经济增长前后的相对价格线PP和P1P1也是等国民收入 线,二者平行,其在横轴和纵轴的截距分别代表用X产品和Y产品表示的该国的 初始真实国民收入。用S1表示新的相对价格线P1P1和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 点,它位于OS延长线上的S1点。则有:
• 这里我们仍延用前几章多次使用的2×2×2模型即假定只有两种商品 X、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其中X商品属于劳动密集 型,Y商品属于资本密集型;同时还假定新增加的生产要素与原来的 生产要素是同质的;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与生产有关的其 他条件不变。当可利用的技术条件一定时,劳动和资本的总量和结构 直接决定了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着一国劳动和资本 要素的积累即生产要素的增长,不仅导致产出量的增加,而且还改变 了投入产出关系,从而使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供给曲线发生位移,外 移的方向和程度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比率。
界的切点位于NP1之间。
X 0,Y 0
• (5)若,
即可出口品的产量下降,可进口品的产量增加,称为极端
逆贸易型生产增长。对应于类型(5),新的相对价格线P1P1和新的生产可能性边 界的切点位于MP1之间。
X 0,Y 0
1.中性增长 2.顺贸易偏向型增长和超顺贸易偏向型增长 3.逆贸易偏向型增长和超逆贸易偏向型增长
• 一 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 • 二 雷布津斯基定理
生产要素的增长
• 经济增长的物质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增长,生产要素包括劳 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它们的增长速度可能存 在差异,有些生产要素增长速度较快如资本和技术,有些 增长速度较慢如劳动力。因此,由生产要素增长所引起的 经济增长就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国际经济与贸易外文翻译出口退税

国际经济与贸易外文翻译出口退税

01
出口退税的未来展望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协定增加:促进出口增长,提高出口退税需求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贸易效率和透明度,简化出口退税流程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出口退税政策产生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出口退税的国际合作和协调
出口退税政策能够 促进出口贸易的增 长,增加外汇收入
出口退税政策能够 刺激企业进行技术 创新和产品升级, 提高产品质量和附 加值
出口退税政策能够 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经济发展
XX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出口退税政策旨在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出口退税政策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 国际贸易的变化和发展。
0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地位
单击添加标题
出口退税的定义:出口退 税是指对出口商品退还其 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 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 从而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
出口退税的目的: 鼓励出口,增强出 口商品的国际竞争 力。
出口退税的种类: 全额退税、差额退 税、零退税等。
出口退税的税收政 策:根据不同国家 和地区的税收政策 ,出口退税的税种 和退税率也有所不 同。
01
出口退税的优缺点分析
出口退税的优点
增加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降低出口成本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准确翻译合同、 发票等文件,确 保信息传递无误
协助企业与海关、 税务等部门沟通, 确保流程顺利进 行
帮助企业了解进 口国政策法规, 避免因违反规定 导致退税受阻
提高企业出口竞 争力,增加与进 口国的贸易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外文翻译 原文 Trad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Material Source: Spinger Link Author:Raja Kali, Fabio Méndez,Javier Rey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debate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ortrade openness)and economic growth.Theoretically,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growth have been shown to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ee,for example,Grossman and Helpman(1991),Matsuyama(1992),Walde and Wood(2005)) Empirically,whether the evidence presented is in favor or against trade is likely to depend on the variables used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openness in an economy,the sample data used,or the econometric technique employed (Rodriguez and Rodrick (2000),Yannikkaya(2003)). Nonetheless,over the last 30 years mo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gradually opened their economies to international trade.During that time,policy marker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made a concerted effort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trading partners and to decrease the dependence of trade on a single buyer or seller.Just in the last 10 years over 130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have been reported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nd more are in the works)compared to only 124 from 1948-1994.Key players like the U.S.A.and the E.U.have also adopted a more aggressive pace in their b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In fact,the changes experienced over the last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are more pronounced in terms of the structure of trade than in the volume of trade itself.As shown in Table 1,while the share of total trade in GDP for the average economy went from 58.3%in 1970 to 88.5%in 2003,the average number of trading partners more than doubled as it went from 46.4 to 93.9 in that same period.With notable exceptions,most countries are less reliant on one trading partner(or group of partners)than they were 30 years ago. 2

Moreover,there ar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such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 structure of trade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growth that operate independently from the level of trade or openness.Given the level of trade,having more trading partners leads to greater exposure,greater exchange of ideas and greater competition.All of which stimulate growth.At the same time,a greater dispersion of trade among partners can serve as a cushion against external economic shocks,and,in the case of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a smaller dispersion of trade may provide a cost-efficient rout to newer technologie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terms of policy, understanding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hese characteristics affect growth is also important.If the elements that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trade affect both the levels of trade and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then the results of past empirical studies(that fail to control for the structure of trade)may suffer from important estimation biases and could be sending misguided incentives to policy makers. Furthermore, as explained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the disparity in existing conditions in poor and rich economies may call for very different policies regarding the structure of trade.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will yield better policy prescrip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ructure of trade, independently from the level of trade itself,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The number of trading partners i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across all countries;this effect is found to be greater for rich countries.In turn,trade dispersion is found to b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owth for all countries in general and poor countries in specific.All results presented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used, the number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included, and corrections for heteroskedasticity. Even though the structure of trade is a complex concept that might be relevant in more than one sense,we regard our efforts as a first step in this direction. Empirical measuresof trade characteristics or trade structure are scarce. However,a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is could lead to new avenues of research within the trade-growth Literature. Formally, the effects of trade on growth can be studied by extend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that follow the lines of Romer (1987,1990) and Grossman and Helpmann (1991). As shown by Rivera-Batiz and Romer(1991),introducing trade in this type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