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2006年)(DOC)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沪深300成分股的实证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的影响。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预告类型、预告内容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业绩预告对股价长期投资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股价、波动、实证研究一、引言业绩预告作为上市公司发布的一项重要信息,对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的预期具有重要影响。

业绩预告的内容通常包括公司的营业收入、利润以及其他关键指标。

在市场经济中,投资者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以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因此,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的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沪深300成分股的业绩预告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业绩预告对股价的短期波动所起的作用,并研究不同类型的业绩预告对股价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业绩预告对股价长期投资的影响,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本文选取了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样本,并以该指数内的成分股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该指数内公司的业绩预告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得到了较为完整的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收益事件研究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具体而言,我们将业绩预告发布日作为事件日,并选择前后若干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

通过比较事件日前后的股价变动,得出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股价的因素,如市场整体情况、同行业公司的业绩表现等,以探讨业绩预告对股价波动的独立影响。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沪深300成分股的实证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有一定的影响。

在业绩预告发布日前后的事件窗口内,股价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尤其是在预告内容与市场预期相违背的情况下,股价波动更加剧烈。

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探讨了证券分析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价值,以及他们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我们利用了2008年至2018年间上市公司的季度财务报告数据,对我国约10万条盈利预测数据进行了统计,考察了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和稳定性,以及预测信息对公司市值和股价的影响。

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整体精准度并不高,但对投资者仍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实证研究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and value of securities analysts in the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effect of their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 investor behavior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on profit forecasts by Chinese securities analysts. We use quarterly financial report data from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8 to 2018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about 100,000 profit forecast data in China, examining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analysts' forecasts and their impact on company market value and stock pri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Chinese securities analysts' profit forecasts is not high but still has value for investors.Keywords: securities analyst; profit forecast;securities market; investor behavior; empirical research 引言证券分析师是在证券市场中提供投资建议和财务信息的专门职业人员。

分析师盈利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分析师盈利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分析师盈利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一, 但这种分离也造成了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因此上市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迫切需求经营者对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及时披露, 此时需要证券分析师在上市公司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承担起信息桥梁的作用, 帮助证券市场提高运行效率。

证券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中具有独立地位的专业人员, 他们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技能, 通过搜集处理市场中的各类信息, 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和盈利情况做出预测, 并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和指导。

证券分析师按照所属机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买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和独立分析师,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供职于国内证券公司的卖方分析师群体, 这个群体的发展时间还不久,但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他们的工作价值和行为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在研究分析师盈利预测及其影响因素时参考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三条, 分别是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当市场有效时,证券价格不会因为市场中信息的传播而受到影响, 即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映是有效率的。

有效市场理论将证券市场按照有效性分成三种:弱势有效, 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在弱势有效市场中, 证券技术分析无效;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 基本面分析无效;在强式有效市场中, 获取内幕消息也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研究表明我国市场处于弱势有效阶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由于市场中各参与者掌握的信息量不尽相同, 其中掌握信息越充分的参与者, 在交易博弈中占据的优势也越明显。

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了市场失灵, 而且由于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使投资者、上市公司和证券分析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变得复杂。

行为金融学是基于心理学及其他学科来研究市场参与者的各种行为特征的一门理论, 它不仅研究人们的理性投资决策, 也能够对各种非理性决策做出解释和预测。

利率变动影响股票价格的实证分析

利率变动影响股票价格的实证分析

利率变动影响股票价格的实证分析[摘要]股票的价格取决于股票的供给和需求,而股票的供求则深受利率影响。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揭示了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即证券价格与利率成正比。

然后,强调证券价格与利率变动成正比的理论结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之上的,如果这些隐含条件不全满足,则利率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我国股市的利率效应并不显著,进而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股票价格利率调整实证分析股票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其价格总是随供求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来看,股票价格的波动与股票供给的变动方向相反,供给增加,股价倾向于下跌,反之则上升;股票价格与其需求成同方向变动,需求增加,股票价格上升,反之则下跌。

利率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敏感指标,利率的变动会改变股票的供求,从而影响股票价格波动。

中央银行的每一次利率调整,甚至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测或市场对利率变动的谣言都极易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

综合各种相关理论,利率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影响股票市场。

一、利率变动通过影响资金供求来影响股票价格。

一方面,企业筹措生产资金,总要付出一定的资金使用代价或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项目收益已定的条件下,也就要求资金使用成本最小化。

因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通常着眼于各方式的成本比较。

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前者主要指银行贷款,后者包括了发行债券和股票。

高利率将抑制企业向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

而通过股票进行融资,其成本费用通常是固定的,不会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因此,在银行利率较高的时候,企业上市的动力增强,更倾向于股票融资,这时,股票的供给将会增加。

若股票的需求一定,则股票的交易价格将下跌。

另一方面,利率变动造成的资产组合替代效应。

利率调整影响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从而影响居民投资股票的热情。

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是指购买股票的收益率与其他投资收益率的比值。

该值越高,居民就越有动力去购买股票,这会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股票需求上升;反之,则股票需求下降。

分析师盈利预测之于股价的影响研究

分析师盈利预测之于股价的影响研究

一 、 引言 对于从事行业及公司研究的证券分析师而言 , 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给出所覆盖公司在未来若干年的 盈利预测 。 当 公司外部或内部 重要因素发生 变化 时 , 分析师可以及时更新其盈利预测 , 这种对外公布 的盈利预测数据从而成为财务报告公布前投资者了 解公司基本面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 并得到学者和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报率 ,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 (1) CAP M 模型回归 在参数估计窗口对如下模型进行回归 , 得到回 归参数 ^ α i 和^ βi r it = α i + βi r m t + ε it (3) (2) 经 ^ βi 调整的超额回报率 A Rit =r it - ( α ^ i + βi r m t ) t = - 21 , - 20 …0 , 1 , ^ 2, 3; 累计超额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同式(2)。 五 、 相关检验及主要结果 (一) 描述性统计结果 通过对比表 2 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 我们可 以清楚地发现 , 在剔除了异常值后 , 样本盈利意外值 的标准差有了显著的下降 , 其偏斜度也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缓解 。 (二) 假说检验 在 565 个样本中 , 盈利意外为负的有 320 个 , 为 正的有 245 个 。 为了进行假说检验 , 我们将所有样 本按盈利意外数值进行排序后分为 5 组 , 其中负的 部分平分为三组 , 正的部分 平分为两组 ④。 本文仅 对其中盈利意外绝对值最大的 两组分别进行 t 检 验 ⑤ , 得到表 3 : 从表 3 中 , 我们分别找出两组样本 CA R 绝对 值最大 的 窗口 , 将 该 窗 口内 的 AR (abno rmal ret urn)⑥逐日累计 , 分别见图 2 及图 3 。 从图 2 中我们可以看出 , 市场对于负面盈利意 外的反应出现得较晚 : 主要从事件日前 4 个交易日 开始 , 并以事件日当天的反应为最 。 而图 3 则显示 市场似乎从事件日前较长一段时期就开始对正面盈 利意外有所反应 。 这种情形可能是由于盈利预测库所覆盖的样本 表现要强于市场平均水平 , 因而 , 表 3 中正极端样本 的 CA R 显著大于 0 以及图 3 中的 A R 稳步增长也 许都是由样本选择偏差造成的 。 针对这种可能性 ,

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从卖方分析师自身利益关系出发,研究了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成功证明了卖方分析师能通过偏乐观的盈利预测推动股票交易额上升,从而获取更高佣金。

本文借鉴了Jackson(2005)的理论模型,认为卖方分析师在作出盈利预测时,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会考虑对股票交易额的影响,这决定了分析师的短期收益;另一方面会考虑到对自身声望及影响力的影响,这决定了分析师的长期收益。

基于对上述两方面的权衡,以及卖空限制普遍存在的现状,造成了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报告普遍偏乐观的情况。

本文采用2010年~2011年间Wind咨询数据库中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卖方盈利预测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卖方分析师有能力通过调整盈利预测来推高股票交易额,并且在发布盈利预测报告时会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求最大化自身利益。

这些因素包括了信息不对称性、分析师关注程度、市场及公司特征、所在证券公司特征等。

相对于之前的研究,本文成功从卖方分析师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盈利预测普遍偏乐观的现象,并且着重研究了对卖方分析师盈利预测乐观程度的影响因子。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的结论具有可信性以及一定程度的适用性,为学术界对卖方分析师预测偏乐观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并为有关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股票市场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领域,投资者往往依赖于各类信息来做出决策。

而分析师盈余预测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分析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分析师盈余预测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通常会参考分析师盈余预测来评估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果分析师预测出色,市场可能会对该股票产生买入信号,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相反,如果预测不佳,可能引发市场对该股票的抛售,导致股价下跌。

其次,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与市场参与者对其的接受程度密切相关。

在市场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资者等。

而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关注分析师盈余预测,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来评估这些预测的准确性。

因此,当分析师发布盈余预测时,机构投资者可能会相应地进行交易,从而对股票收益产生影响。

第三,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也与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关。

如果一家公司的盈余预测能够及时、准确地披露给市场参与者,并且市场对这些信息的理解程度较高,那么这些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相反,如果信息不够透明或者市场参与者对这些预测的可靠性存疑,那么这些预测可能会产生较小的影响力。

此外,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还与市场的预期一致性有关。

如果一个公司的真实盈余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测,市场可能会感到惊喜,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相反,如果真实盈余低于预测,市场可能会感到失望,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因此,分析师盈余预测与市场预期一致性的程度可能会影响股票收益的变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分析师盈余预测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市场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状况、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等。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应仅仅依赖于分析师盈余预测,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短期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1.引言在股市中,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和消息披露非常关注,因为这些信息通常能够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

在中国股市中,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在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下,具有重要的市场信息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的短期波动影响,以沪深300成分股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2.研究背景及意义在中国的股市中,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是一种主动披露的方式,可以提前向市场传递信息。

一方面,良好的业绩预告可以增加市场对公司的信心,推动股价上涨;另一方面,不佳的业绩预告则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导致股价下跌。

了解业绩预告对股价的短期影响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股市的运行机制,进而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

3.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和整理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和相关股价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业绩预告公告前后的股价变化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将业绩预告公告日期定义为“日子0”,以此为基准观察前后5个交易日的股价变化情况,并计算出事件期间的平均股价回报。

4.研究结果及讨论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首先,业绩预告公告对沪深300成分股的短期股价波动产生了显著影响。

正面的业绩预告往往会引发股价的上涨,负面的业绩预告则往往会导致股价的下跌。

其次,对于同一类别的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程度和时间有所差异。

好于预期的业绩表现往往能更快地反映在股价上,而不及预期的业绩表现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

5.实证分析的局限性本研究虽然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股价的短期波动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实证分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只关注了业绩预告公告对股价的直接影响,没有考虑其他可能的市场因素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其次,样本数据的选取也可能存在偏差,对研究结果的泛化性有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类别:投资策略类课题研究人:张宇光、白晓宇选送单位: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熟以及投资理念的转变,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业绩预测对股价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

本文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针对“盈利意外”(earnings surprise)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在实际业绩公告以前已经开始对“盈利意外”做出反应。

同时,市场对于负面“盈利意外”的反应出现得较晚,且主要体现在业绩公告日当天;而对于正面的“盈利意外”,市场从业绩公告日前较长一段时期就开始有所反应。

其次,本文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信息构建了一个套利组合,发现在A股市场,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全部盈利预测信息,投资者可以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来构建套利组合,从而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八届会员单位与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目录1.引言2.文献摘要3.数据来源3.1 数据库3.2 盈利意外对股价影响的研究数据3.3 套利组合的研究数据4.研究方法与模型4.1盈利意外对股价的影响4.2套利组合的表现5.检验结果5.1盈利意外对股价的影响5.2套利组合的表现6.结论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1.引言对于从事行业与公司研究工作的证券分析师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给出所覆盖公司在未来若干年的盈利预测。

由于公司外部或者内部因素发生变化,分析师可以及时改变其盈利预测,而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数据也成为非财报公布时期投资者了解公司基本面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故此得到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学术界对分析师盈利预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它为研究资本市场行为特征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切入点。

例如,市场会在所有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基础上,形成对该公司未来业绩的一致预期(consensus expectation)。

而当实际收益被公布时,其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差额,即预测偏差,就代表了投资者收到的关于公司基本面的新消息。

不同市场对此新消息的反应时既会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同时又会有一些差异。

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盈利预测信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将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因子加入到定量投资模型中,成为组合构建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文章第二部分回顾了盈利预测调整对股价影响的相关文献;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描述了实证研究所用数据以及模型,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年报公布时证券市场对于分析师预测误差,也即盈利意外(earnings surprise)的反应;(2)利用盈利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八届会员单位与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预测信息构建套利组合,分析在A股市场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信息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意义在于:(1)在A股市场研究中,较早地利用完整的盈利预测库对投资者相关行为特征进行分析;(2)发现市场对于负面“盈利意外”的反应要晚于对正面的“盈利意外”的反应;(3)发现在A股市场,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全部盈利预测信息,投资者可以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构建套利组合,从而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2.文献摘要早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就针对盈利预测调整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在分析师调整盈利预测的当期会发生显著变化。

Elton et al (1981)更是发现,能够准确预测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修正比准确预测实际盈利更为重要。

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在盈利预测调整公告的当期并没有完全反映调整信息,而是有一定滞后性,这使投资者利用盈利预测调整信息获取超额收益成为可能。

Givoly和Lakonishok(1979)对1967至1974年间标普盈利预测库(S&P earnings forecaster)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盈利预测上调幅度在5%以上的584家公司,在盈利预测上调之后的两个月内仍然有2.7%的超额收益。

Abdle-khalik和Ajinkya(1982)针对美林分析师在1977年至1978年所做的盈利预测调整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盈利预测调整公告后的一周内仍然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

Hawkins(1984)发现,在1975到1980年间,如果买入过去一个月I/B/E/S盈利预测上调幅度最大的20只股票,在下一年平均可以获得14.2%的超额收益。

Brown(1985)在对20000条I/B/E/S从1976到1980年间盈利预测数据分析时发现,盈利预测下调的公司在调整公告后的11个月内,仍然跑输基准-3.8%。

Scott E. Stickel(1991)发现市场价格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反映盈利预测调整的信息,盈利预测上调的公司在未来3-6个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八届会员单位与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内仍然会跑赢盈利下调公司。

Cristi A.Gleason和Charles M.C. Lee(2003)进一步研究了可能影响市场反应速度的因素。

发现盈利预测调整的创新性、分析师名望,分析师关注的人数对盈利预测调整后的股价走势至关重要,盈利预测调整的创新性越强,调整后的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分析师的名望越高,当期价格反应越充分,盈利预测调整后的反应越小;分析师人数越多,盈利预测调整后的价格波动幅度越小。

近年来,对于亚太地区市场的相关研究也明显增加。

亚太地区是一个新兴市场较为集中的地区,分析师队伍不如美国等成熟市场强大,盈利预测的质量也要相对差一些,例如Allen,Cho,Jung(1999)在分析15个国家分析师盈利预测误差的来源时,发现新兴市场,尤其是韩国的盈利预测误差要更大一些。

虽然新兴市场的盈利预测误差较大,但是实证研究也表明,与成熟市场类似,盈利预测的修正与股价的表现之间同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Aitken,Frino,Winn(1996)在对澳大利亚市场分析时发现,在1985到1992年间,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调整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非常强。

Ariff,Lim,Skully(2001)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如果基于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来构建组合,在10个月的组合持有期内可以获得15.2%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Chang,Dallas,Ng(2002)发现,对于10个新兴市场,根据盈利预测上调比率构建交易策略,可以获取显著超额收益,但是对于5个成熟市场,则没有类似结论。

Tiong Kiong Lim和Hwee Chi Kong(2004)发现在澳大利亚、香港、韩国和新加坡,基于分析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可以获取显著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并且负面的盈利预测调整对市场的影响要高于正面的盈利预测调整,即市场对负面信息反应更剧烈。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熟以及投资理念的转变,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业绩预测对股价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市场上缺乏相关盈利预测数据库产品,无法系统性地对盈利预测调整与股价之间的关系作出检验,因此,截止到目前,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

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利用国泰君安分析师对重点公司2001年中报与年报的盈利预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利用公开的盈利预测数据制定套头交易策略在A股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并不能被风险因子所解释。

3.数据来源3.1 数据库在国外,分析师盈利预测结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外界公开,例如,I/B/E/S就是一个集成多家投行盈利预测的数据库,截止到2005年6月,它包含800多家投行对19500个上市公司所做的盈利预测。

而在国内,公开的盈利预测数据库产品仍然不成熟。

本文使用的盈利预测数据采自嘉实盈利预测库。

嘉实盈利预测库建立于2003年7月,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数据库产品,供嘉实内部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八届会员单位与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者共同研究使用。

嘉实盈利预测数据库包括28家重点券商的盈利预测数据,基本能够反映市场对相关公司盈利预测的观点。

28家券商名单见表1:表1 嘉实盈利预测库覆盖的券商名单3.2 盈利意外对股价影响的研究数据本部分样本具体选取情况如下:从嘉实盈利预测库中甄选出分析师2003及2004年年报的盈利预测数据。

考虑到预测的准确性1,从初始样本中剔除距离年报发布日60日以上的盈利预测样本2。

同时,考虑到目标股票可能在此期间实施配股、增发等稀释股权行为,进而造成盈利预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本文没有选择每股收益(EPS)为预测指标,而是将分析师每股盈利预测值(EPS)乘以目标股票当时的总股本,作为预测值。

相应地,与预测值对应的真实指标也选择年报公布日披露的目标股票的净利润。

净利润与总股本数据来源于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

我们将预测误差定义为实际净利润与分析师预测净利润之差,并将该差值除以实际净利润进行标准化处理3。

如前所述,本部分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考察分析师预测误差所造成1后文将就此专门给出理论说明。

2这里的60日是相对指标,指盈利预测发布日距离其目标股票年报发布日的相对日期。

3预测误差=(实际净利润-预测净利润)/实际净利润分析师盈利预测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市场反应,这一反应主要通过年报发布日前后的累计超额回报率(CAR,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体现。

所涉及的样本股票日回报率以及作为基准的市场日回报率来源于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其中市场数据选择天相流通指数。

表2给出了年报发布日前60日内的分析师预测数量的分布:表2:年报发布日前60日内的分析师预测数目表2中给出了本部分的样本规模:针对A股上市公司2003、2004年度年报,共1688项预测,涵盖了509家公司5。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致的趋势:距离年报发布日越近,分析4该列中的数值代表预测发布日距离目标股票年报披露日的间隔天数。

52003、2004两年度涉及的样本个股有重复。

师预测的数量越多,这符合我们的预期——距离年报发布日越近,分析师得到的相关信息越充分,越有把握进行预测。

上述1688个预测样本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不同分析师针对相同目标股票作出的,有一部分是同一分析师在不同阶段针对相同目标股票作出的。

那么,在我们计算分析师预测误差时,应当用年报披露的实际净利润减去哪个预测值呢?我们知道,在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中,一些数据库,如I/B/E/S,会通过一定方法给出报表披露前分析师的一致预测(consensus forecasts),一些文章以“一致预测”作为盈利预测值。

但O’Brien (1988)以及Brown (2000)指出,分析师的最新预测是对信息更新后更为及时的反映,比I/B/E/S数据库给出的一致预测更为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